×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雷丰

包邮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雷丰

¥33.5 (7.4折) ?
1星价 ¥33.5
2星价¥33.5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432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5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513243292 ; 978-7-5132-4329-2

内容简介

雷丰,字松存,号少逸,晚年自号侣菊布衣,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卒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浙江三衢(今衢州)人,清代有名医家,代表作为《时病论》。雷丰以《黄帝内经》经旨为纲,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注重时令节气,区分伏气新感,论四时之病72种,治法60种,备用成方104首,附医案87则;提出依时分病、知时论证、辨体论治、以法统方,治温重视宣达透邪、顾护津液,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中医外感病证治理论,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本书内容包括雷丰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

目录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二、从医经历

著作简介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一)学本《内经》
(二)发挥《伤寒》
(三)参照时贤
二、学术特色
(一)因机认识
(二)辨证思路
(三)治法特色
(四)遣方用药

临证经验
一、分病论治
(一)时病辨治
(二)杂病辨治
二、因人施治
(一)妇人时病
(二)老人时病
三、辨误救治
(一)审证求因
(二)切忌误补
(三)勿过用剂
(四)注意忌口
(五)辟谣时俗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一)学术评价
(二)医德评论
二、学派传承
三、后世发挥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雷丰》:  雷丰父亲雷逸仙,原籍福建浦城,初治儒学,后因家境窘迫,弃儒习医,有幸学医于程芝田,得其真传。道光年间,雷逸仙举家赴衢州。  雷丰承袭父业,并遵其父遗训。雷逸仙曾对他说:“一岁中杂病少而时病多,若不于治时病之法研究于平日,则临证未免茫然无据。”(《时病论·自序》)在父亲的敦促下,雷丰在临床上认真观察时病,并且“历览诸家之书,引伸触类,渐有心得”,终于著成《时病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诊治时病的经验。  雷丰精心研究《黄帝内经》,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八句经旨,作为自己诊治时病的纲领,在临证中强调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雷丰对外感病的四时节律和二十四节气规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对六淫伏邪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究,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和伏气学说。  雷丰崇尚仲景之学,认为《伤寒论》能“统治六气”,他细致研读此书,治疗外感病时多遵从《伤寒论》六经辨证,善于化裁使用张仲景的方剂桂枝汤、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等。此外,雷丰在临证时,还常常参考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罗天益、王好古、朱丹溪等医家的诊治之法,参阅明清医家刘草窗、张介宾、舒驰远、叶天士、吴鞠通等人著作,根据自己的理论思考和临床体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在不断的刻苦研读和临床实践中,其医术日益提升,在衢州享有极高的名望。  雷丰观察到不同季节中人体感受较多的外邪性质不同,随着节气变换还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治疗时也需考虑时令气候用药。他将时病分为新感、伏气两大类,对每种病都从因机、辨证、方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对一季之中相似疾病按轻重浅深进行区分。雷丰发现通过调节服药时间和间隔时间等,来顺应人体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他还认识到伤寒、温病、瘟疫、湿病等病的区别,指出治疗温病要注意顾护津液、清热祛邪,从“知时论证”的角度,构建了完整的外感病诊疗体系,较好地继承了历代医家对伤寒和温病的研究成果。  雷丰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不同体质的人容易感受的外邪不同,邪气侵犯和伏藏的部位不同,病情的发展和转归也不同,治疗时也应该因人制宜。雷丰注重在疾病过程中人体正邪关系的变化,尤为关注体质虚弱之人,在治疗时注意顾护正气,辨明患者体质加减用药。同时,雷丰强调对妇人、老人等特殊人群,在治疗时需多加照顾。对于妇人经期时病需考虑寒热、气血状况,量其虚实,理气活血调经,胎前须步步护胎,产后当分虚实而治。治疗老年时病,必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扶正可从先、后天之本着手,祛邪则需考虑时令气候、病位深浅、病邪轻重和患者体质等因素。  雷丰发现俗医常以伪混真,多误治害人,于是专门写作“辟时俗龌龊斑证论”,对当时医生的错误做法进行辟谣。他记录了60余例误治的案例,认真总结治疗过程中的功过得失,对后世吸取误治教训、提高挽救误治的水平有一定价值。  雷丰收弟子多人,包括祖师程芝田的后人程曦,以及江诚、叶震蕃、叶训聪、张位等人,其子雷大震(字福亭)也继承了他的学术,民国龚香圃、叶伯敬、祝蔚文、江钟灵等名医亦受其学术影响,其中龚香圃(别号“六一子”)是雷丰的外孙,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  ……

作者简介

  李董男,男,1979年出生,安徽省合肥市人;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科技史与科技考古专业博士,从事中国医学史及各家学说教学。研究方向:中医名家学术思想研究、中医健康理论研究、中医疾病史研究、新安医学研究。参编《名人名医与中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校注《伤寒论条辨》《杏轩医案》等。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辽宁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2年至2013年期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痰证理论研究、中医名家学术研究、日本汉方医学研究。主编《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等。著有《日本汉方医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