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1423700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22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214237002 ; 978-7-214-23700-2
本书特色
一词一文一解 撬动晦涩术语 步入理论之门 世界在剧变,而对这个世界进行解释和捕捉的理论也在快速地更迭。要想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历史中找到自己所关心的东西,提炼和关注关键词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非常快速地“简化”出自己的思路。因此,单独研究“关键词”的做法正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 本书第三次重印,从众多流行的理论概念中择选出三十多个新词,共考察了226个彼此相关的“关键词”,追溯这些语词意义的历史流变,并厘清这些流变背后的文化政治;当其所处的历史语境发生变化时,它们是如何被形成、被改变、被影响、被修改、被混淆、被强调的,这些语词引领、帮助我们了解当代的文化与社会。可以说,《文化研究关键词》为读者尤其是青年学子提供了详尽而又系统的注释,也提供了实际有用的工具。
内容简介
本书此次增补了赤裸生命、绵延、免疫、空间正义、行动者网络理论、异托邦、人类纪、赛博格、新物质主义等三十多个新词,经过修订和完善,针对文化研究、文化理论领域的226个关键词作出了恰当而扼要的论述,所选词条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理论潮流。一批常年研究西方文化理论或讲授相关课程的资深学者,对一些在文化理论研究中常被运用但有待揭示的概念进行了梳理辨析,对每一概念的理论来源、发展衍变过程和相关重要人物进行了脉络清晰的讲解,是学习西方文化理论的推荐工具书。对于文化理论研究的入门者、初学者尤其具有启发和参考意义。
目录
B
保守主义 1
暴力 4
辩证意象 7
辩证法 10
C
擦抹 12
残酷戏剧 14
策略性本质主义 17
差异 20
场域 24
超人 27
超真实 29
赤裸生命 31
词语误用 34
存在 36
存在主义 39
D
单面人 42
单子 44
地方性知识 46
帝国 48
第三空间 52
东方主义 55
动物 57
多元文化主义 60
E
俄狄浦斯情结 64
F
反本质主义 66
反俄狄浦斯 69
仿真 72
菲勒斯 74
分裂分析 76
否定辩证法 79
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 82
父权 84
复调理论 87
G
感性分配 91
革命 94
工具理性 97
公共领域 99
怪怖 102
光晕 105
规训 107
过度决定 110
H
耗费 113
合法性 115
宏大叙事 119
后结构主义 121
后人类 125
后殖民/后殖民主义 128
互文性 130
混杂性 133
货币哲学 135
J
机械复制 138
集体无意识 140
加速主义 142
价值 145
间离 147
交往理性 149
阶级 152
姐妹情谊 154
解构 157
解构的伦理学 160
解释学 163
解辖域化 164
景观社会 166
镜像阶段 168
救赎 171
绝境 173
K
客体导向本体论 179
空间 182
空间生产 185
空间正义 187
块茎 189
快感 192
狂欢 194
L
浪荡子 198
礼物 201
理论 203
理性 205
零度写作 208
逻各斯中心主义 210
M
绵延 215
免疫 217
民族—国家 220
民族志 222
模拟 224
陌生化 226
N
内爆 230
内在/超越 232
男性中心主义 235
能指 238
拟像 240
女性奥秘论 242
女性气质 244
女性主义 247
P
批判理论 250
普遍性/普遍主义 253
谱系学 255
Q
歧义/歧见 258
奇异性 260
启蒙 263
启蒙辩证法 266
千高原 269
潜能 271
潜在 273
强度 276
情动/情感 279
情感结构 282
全景敞视主义 284
权力 287
权力意志 289
权力—知识 292
R
人类纪 296
人文主义 298
人之死 301
认识论断裂 303
认知暴力 305
认知图绘 308
日常生活 310
S
赛博格 314
赛博空间 316
商品拜物教 318
上帝之死 322
社群 325
身份/认同 326
身体 329
深描 331
神话/神话学 333
神话—原型 335
神圣人 338
审美 341
生成 343
生命权力/生命政治 346
生态文学 349
时间/时间空间 352
时空压缩 355
事件 357
世界体系 360
世俗的启迪 363
市民社会 366
属下/属下阶层 369
述行 371
双性同体 372
碎片 375
所指 378
T
他人/他者 381
逃逸线 382
同质性/异质性 385
W
晚期资本主义 389
文本 391
文化霸权 394
文化帝国主义 396
文化工业 399
文化记忆 402
文化唯物主义 405
文化研究 408
文化政治 410
文化资本 413
无器官身体 416
无意识 419
物化 421
物质 423
X
西方马克思主义 427
习性 429
戏仿 432
现代性 436
现代主义 439
现象学 441
想象/象征/真实 444
象征资本 447
消费社会 450
新教伦理 453
新历史主义 455
新物质主义 457
星座 460
行动力/能动性 462
行动者网络理论 465
形而上学 468
形式主义 471
性别 473
性别表演 476
性政治 479
叙事学 481
Y
延异 484
言语行为理论 487
厌女症 489
移动性 492
仪式 495
异化 497
异托邦 499
意识形态 502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506
隐喻/转喻 508
永恒轮回 511
忧郁 513
游牧 515
有机知识分子 518
语言转向 520
语义学 523
欲望 525
欲望机器 528
寓言 531
元历史 533
元叙事 536
怨恨 538
Z
在场/缺席 541
褶子 543
阵地战 546
震惊 548
政治无意识 550
症状阅读 552
知识考古学 555
知识型 557
治理术 560
诸众 563
主奴辩证法 566
主权 569
主体/客体 571
装配/装置 574
资本/资本主义 577
自然之镜 579
自我技术 581
自由 584
自由主义 587
踪迹 590
总体性 593
族裔 596
作者之死 598
术语对照表 602
节选
修订版前言 十年前我们出版了《文化研究关键词》的**版。显而易见,这个关键词并不全面———当然,没有一本关键词是全面的———但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地勾勒出此时此刻的理论处境。实际上,这样的目标在书一出版之后就变得过时了:世界在剧变,而对这个世界进行解释和捕捉的理论也在快速地更迭。我们这本书大概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前后的理论潮流。显然,*近十多年来的理论趋势在这本书中没有得到表述。因此,我们决定增补一些新词来完善它(实际上,这不可能是绝对的完善)。这个关键词已经印刷了两次,现在,我们在第三次重印的时候,决定增补三十多个新词(这本书已经太厚了,我们不可能进行更大规模的补充)。这些新的关键词基本上都是*近十多年开始引发关注的。我们按照自己的判断,将它们从众多流行的理论概念中选择出来。显然,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基于它们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基于我们自己对它们的意义判断———有些概念非常重要,但并不一定广为人知;反过来,有些概念非常流行,但其实它贫乏而空洞。这些词的命运寄生在它们的发明者身上,和发明者的命运一样浮沉:有个时段非常流行,但很快就会过眼云烟;有时候长期默默无闻,但在另一个时刻,会被各种各样的机缘莫名其妙地唤醒。
大体上来说,在法国以后结构主义为名聚集在一起的福柯、德勒兹、德里达和拉康引发了20世纪后半期剧烈的理论地震(与之相呼应的还包括德国的海德格尔、本雅明、阿多诺和哈贝马斯)。而今天的理论潮流则是他们的震后余波。一批新近的理论家消化了上一代人的概念,它们结合今天的现实对这些概念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并以此建立自己所特有的理论框架。理论总是在批判中创造性地重构出来的。这也是理论的自然进展法则:总是要摆脱前人的思想框架,总是要发明一套新的纠正和解释理论。这一新的理论也意味着是用陌生而崭新的目光来看待既定的历史和现实。德勒兹谈论福柯和尼采的关系时说,尼采射出了一支箭,福柯把他捡起来射向另一个方向。这就是理论和理论之间的形象关系。理论总是在接续、应用和反驳的过程中展开自身的历史的。当然,理论无论如何抽象晦涩,它总是在“现在”的土壤中耕种出来的。
毫不意外,今天的理论家们又拾捡起了上一代人射出的箭。这本关键词就是试图勾勒出这不同的理论之箭的各种飞行节点和轨迹。当然,它不是按照这确定的轨迹来编排的,它的编排完全是偶然的(凭借的是这个词语的书写字母顺序),它因此呈现出的是一个难觅踪迹的立体网络。不过,它并非没有关联,人们在这些不同的关键概念中会找到某些共鸣和呼应关系。人们可以从其中任意一个词开始,但一定会找到与这个词有关联的另一个词,只不过这另一个词并不紧密地站在它的身边。
当然,要通过这些关键词去从事严密的研究远远不够,它们是高度压缩和简化的概念,我们这里的简要勾勒也远非完美准确。这与其说是对一个理论概念进行的标准解释,不如说,这是对那些意义含蓄的理论概念的一个轻微撬动。 前言:词语的深渊
本书搜集的这些关键词条,总是在各类理论书籍中频繁地闪现。它们随意地置身于某些篇章中、某些段落中、某些句子中,甚至是,某些标题中。我们———这些理论学徒———总是在理论课本上不经意地和它们遭遇。这样的遭遇情景往往是,在通常是通畅的阅读中,突然崩出来某一个词,它打断了我们的节奏,使阅读变得磕磕碰碰,犹豫不决,就如同一个在平静的大道上自如地行进的人突然被一块石头绊了一跤一样。我
们不得不停下来,细细地端详这些挡路的词语,并将它们从句子中小心翼翼地摘出来。有时候,这些被摘出来的词语,一旦脱离了语境而以一种裸露的状态出现,它们看上去便毫无异常之处。比如,“星座”这个词,它们单纯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一群人围坐一起愉快地进行命运和性格推测这一游戏场景,就自然地会浮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当它被本雅明的忧郁而婉转的笔所书写出来,却会让人踌躇不决。在另一些时候,
人们面对着这些词语,从它被翻译出来的汉字组合中找不出任何的意义踪迹———这些词语完全溢出了我们的汉语经验。尽管我们总是遭遇它们,但是如果没有专门的解释,对于我们来说,它永远是一个晦暗的秘密。比如,“能指”这个词,尽管它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但是要在这两个单纯的汉字组合中寻找它的意义,依然会徒劳无功。这些词,或者因为它在特殊语境中的特殊意义的运用,或者因为它在汉语中由于强制性的翻译而带来的陌生性,它们埋伏在理论著作中,就像埋下的一道道黑暗深渊,让人望而却步。而理论,恰恰就是由一道道深渊组成的巨大谜团。对于那些非专业领域的人来说,理论,如同数学门外汉面对着的复杂的数学方程式一样,让人一筹莫展。
既然如此,理论和哲学为什么要发明这些晦涩的语词概念? 通过概念和词语的围墙将一般人拒绝在理论和哲学的门外,是理论家的天性吗? 德勒兹总结自己的哲学生涯的心得之一就是,哲学就是要发明概念。但是,发明这些概念,并不是为了发明晦暗本身,而是为了发现这个世界的晦暗。换一种说法就是,这些深渊般的理论概念,之所以变得晦暗,并不是因为词语本身的晦暗,而是因为世界本身的晦暗。世界本身如此之复杂和晦暗,以至于任何的词语都难以将它耗尽,而词语一旦力图去捕捉这个世界的时候,它必定气喘吁吁,负荷累累。理论和哲学,同人们通常的看法相反,并不是处于生活世界的另一端,相反,理论和哲学都是对世界的表述实践。这种表述实践,充满着运用词语的技术。关键词语和概念的发明,是理论对世界进行表述的权宜之计。晦涩的世界,必须借助词语通道隐约地现身。理论家将某些词语和概念召唤而来,就是为了利用它们,尽可能地照亮世界的晦暗秘密。这些词语,其命运,在理论家手中得以改变。理论家选择它们,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特定机缘,但是,他们往往是将这些词语的原初意义作为凭借,然后,在这个原初意义上不间断地进行意义的繁殖。这些词,其意义的增殖过程,也通常是原初意义不断地退隐的过程。一旦被理论家所选择并作为关键的概念来运用的话,词语,在理论著述中的效应,就如同一块单调的石头被扔进池塘中一样,它负载的意义像波浪般地一层一层地荡漾开来。这些词语和概念被种植了大量复杂和晦暗的内容,它们被过度地运用,以致其基本字面意义反而隐而不现。反过来说,这些复杂和晦涩的世界信息,它们强行闯入这些词语中,让词语变得肿胀、饱满和丰富,让词语的意义从其原初的单一性上扩散和弥漫开来。还有一些理论家,甚至
对所有的现存词语都不满意,现存词语的既定意义踪迹,对于他的理论陈述而言,总是不尽如人意,因此,不是借助于一个既定的词来繁殖意义,而是在已有的词汇上进行词的改造,进而发明一个新词,并赋予这个新词以意义,这也是一个常见的确定理论概念的方式———不用多说,我们马上就能联想到德里达的例子。对汉语读者来说,这些关键词语还有另外一层复杂性:它还需要被翻译一遍。对一个词的翻译,实际上是将这
个词的意义进行一种搬运,将这个词搬运到另外一种空间和时间编织的情景中。词的意义,在这种跨越时空的搬运旅途中不断地经受损耗和添加。此时,译者延续了理论家的工作,在理论家一而再地赋予该词新的意义之后,译者再次为它添加、删削和转换新的意义。因此,在汉语中来解释西方的理论关键词,就需要在揭开理论家赋予它的诸种意义面纱之后,再次揭开翻译者为它所编织的新面纱。
这些关键词一旦被确定下来,有时候,它就脱离了理论家之手,变成了一个自主的世界。关键词的命运在历史中注定会风雨飘摇。有很多词,从历史的深处顽强地延伸下来,在历史的延伸过程中,词义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词义的流变和生成,不仅负载着词语自身的历史,而且还负载着历史本身。这些词表现了强大的生命繁殖能力,它们在哲学和理论的历史中存活了千百年。还有一些词只是风行一时,它们短暂地披上了理论的辉光后,不久又恢复到了平庸的常态。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是一些关键词历经命运的反复沉浮,它被发明出来,但在某些历史时刻,却沉默无语,而在另一些历史时刻,则又被邀请出来大声诉说。有些词,其命运和它的发明者的命运休戚相关。有些词,则完全抛弃了发明者而自生自灭。但是,无论如何,每个时代都会发明自己的理论关键词。这些词一旦被创造出来,它将自己构造成独立世界的同时,也不得不等待着后人的增补和解释———用德里达的说法是———等待着自身命运的“延异”。这些关键词,其表意实践的技术,为一种矛盾性所铭刻:它们复杂晦涩,将自身设置成一个概念的深渊,但是它也发出自身的特殊光芒,去照亮这个晦涩的世界;它为自己构造一个语词秘密,但是是为了去发现一个世界秘密;它将一个世界隐藏起来,又将一个世界重新打开了;它为自己披上了面纱,但又是为了揭开另外一层面纱;它从日常经验中退隐,但却是为了发现日常经验的核心;它培育了自己的世界,但注定会掩盖另一些世界。关键词的悖论在于,它为自己构造了一层物质性,一个厚度,一个自身的深渊,但却是为了让另外一个深渊剥开自己的厚度,剥开自身的物质性,剥开自己的深渊。哲学和理论,也许就是这样的一场词语和世界之间彼此追逐的表意游戏?
这本书正是试图去探索这些词语构筑的深渊,这些意义繁殖过程所编织的深渊,这些时空交织起来的翻译深渊。同时,借助于这种探索去探索词和物之间的意义的差异性深渊。它强烈地希望能将这些关键词的意义的繁殖实践过程暴露出来,希望能对一个词的传记进行恰当而简要的叙事。对这些关键词语的选择,取决于它们在今天被谈论的频率(尽管有些词非常古老,有些词还非常年轻);也取决于它们在今天的文化
理论领域中的重要性(这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理论关键词汇编);此外,它还取决于我们这些撰稿人自身(这其中有很多词是词条撰稿人自己提出来的,也有一些计划中的词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作者而被迫放弃了)。就此,这些关键词,在此时此刻被挑选出来,同样充满着机缘:二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后,这样一个词语列表肯定会面目全非。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个关键词是一个“未完成的计划”,它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也需要不间断地增补和删削。
为什么要编撰这样一本由词组成的书? 历史的写作本能之一就是要记载置身于它中间的“事件”,对于我们这些校园中的作者来说,唯有词语才构成我们的“事件”,记录这些词语事件,既是一种学术和教学职业,也是参与历史的方式。或者说,我们参与历史的方式,就是在教育机器中思考———无论是对这种教育机器进行反思,还是在教育机器中进行再生产。因此,我们特别希望这本书,这些“词语事件”,对于庞大的教育机器,起到一些微末的激活作用。尽管它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有些词条过于复杂,我们难以准确地勾勒它的全貌———我们还是希望它能对学生有用,事实上,它也应该会对学生有用———我是本书的**个读者,也可以说是**个学生,我从书中受益匪浅。
事实上,一直以来,我也从这些作者这里所学甚多,从他们的言语交流中、从他们的沉默写作中所学甚多。这些作者,除了少数几个未曾谋面外,大多数是我多年的朋友,他们对这些关键词的写作,再一次打开了我的眼界。这些关键词,对我来说,不仅是它们的意义雾霭被揭开,而且还是我和众位作者友谊和交流得以持续和牢固的线索。
组织这些词条的编撰工作,得益于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佘江涛先生和杨全强先生的信任,正是他们的友好邀请,使我在这项琐碎的工作中也享受到了乐趣。此外,感谢《读书》杂志的汪晖先生和叶彤先生,在我们的计划启动之初,他们就在《读书》上发表了本书中的部分词条,这对我们的工作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感谢《国外理论动态》的黄晓武女士,她和她所在的杂志毫无保留地支持了这项工作;也要感谢友人陈永国先生,他在这本书中没有出现,但是他以另外的工作形式帮助了我,帮助了这本书。*后要感谢罗钢老师,本书中有十来位作者曾经受惠于他。这次,我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将曾经是他的学生的作者,以这样一种方式———一种通过写作来交流的方式———聚集起来,向他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主编:汪民安,1969年生,文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批评理论、现代艺术和文学。主要著作有《谁是罗兰??巴特》《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论家用电器》等九部。主编理论丛刊《生产》《褶子》及多套丛书、译著。
-
皇上吃什么-清宫四季饮食风物
¥49.6¥68.0 -
世界神秘现象大全-超值版
¥7.2¥28.8 -
金花的秘密
¥10.0¥25.0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15.7¥58.0 -
中国传统岁时节俗
¥26.1¥45.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21.0¥2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9.5¥29.8 -
中国读本:经典版
¥23.2¥46.0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痴愚百科全书
¥14.7¥49.0 -
东瀛印象记
¥12.3¥35.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17.7¥52.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9.6¥32.0 -
茶经(黑白版)
¥10.1¥48.0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39.7¥58.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7.9¥22.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6.0¥39.0 -
溥仪偷运国宝
¥9.1¥26.0 -
长江人文馆:山水与古典
¥13.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