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今注今译/王云五主编 ; 南怀瑾, 徐芹庭注译

周易今注今译/王云五主编 ; 南怀瑾, 徐芹庭注译

1星价 ¥47.6 (7.0折)
2星价¥47.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1160263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12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221160263 ; 978-7-221-16026-3

本书特色

★大出版家王云五扛鼎国学经典丛书,众多国学大师协力,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深得学界赞誉的国学大众读本。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大道之源,是中国自然哲学与人文文化的根源,是在全世界都备受推崇的人类智慧宝典。中国家庭**藏书。 ★国学大师南怀瑾反复修订的《周易》全文注译版本,专为本书写下万字易学导读。 ★除了“今注”和“今译”,南怀瑾先生另辟“今释”版块,逐句逐条解读《周易》学习的技巧与要领,传授他个人独到的创见与心得,为青年学子、社会大众开启了一条学易的捷径。 ★本书以《十三经注疏》王弼注、孔颖达正义本为主,李鼎祚《周易集解》本为辅,再参考先儒如程子、朱子、来知德等诸家的易本,务求还原《易经》的原貌。 ★美得不可方物的《周易》读本!高级双封设计,阅读、收藏、馈赠、传家之佳品。用唯美的自然意象,表达纯粹的中华传统美学。

内容简介

本丛书由出版大家王云五先生主编,严选国学经史子集各部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学风严谨、学术缜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怀瑾、毛子水、杨亮功等)进行注、译、释,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研究领域的珍品,出版至今再版二十余次,深得学界赞誉。 在《周易今注今译》中,国学大师南怀瑾、徐芹庭赋予《易经》新的注释和翻译,其中有融会汉儒、宋儒及王弼、孔颖达等历代注易名家的解说处,也有独排众议而用自己的新解说处,既会通先儒的长处,又能发挥两位大师研究的心得。

目录

上经001

乾001坤029

屯042蒙052

需059讼064

师070比076

小畜082履089

泰096否103

同人107大有112

谦117豫124

随130蛊136

临143观148

噬嗑154贲160

剥166复172

无妄178大畜184

颐190大过196

坎201离208

下经214

咸214恒221

遁227大壮233

晋239明夷245

家人250睽256

蹇263解268

损274益280

夬286姤293

萃299升305

困310井316

革322鼎328

震334艮340

渐345归妹350

丰355旅361

巽366兑371

涣376节381

中孚386小过392

既济398未济403

系辞上传409

**章409第二章411

第三章412第四章413

第五章414第六章415

第七章416第八章416

第九章420第十章422

第十一章424第十二章428

系辞下传431

**章431第二章434

第三章440第四章441

第五章441第六章449

第七章450第八章452

第九章454第十章456

第十一章457

说卦传461

**章461第二章462

第三章462第四章463

第五章464第六章466

第七章466第八章467

第九章467第十章468

第十一章468

序卦传474

杂卦传479


展开全部

节选

《易经》是中国文化*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地,认为它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 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易经》与三易 通常我们提到《易经》,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这本书。因为中国文化,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以后,冠以《周易》一书,统称“六经”。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是人生的大通道。称《周易》等书为六经,便是说明经过孔子所整理过的这六部书,它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之际”所有学问的大原理、大法则。 自秦、汉以后,研究易学的,对于《易经》一书命名的内涵问题,就有“三易”之说的异同出现了。 **,属于秦、汉以后正统儒家学派的理论,根据《易纬干凿度》这本书的观念,认为“易”的内涵,包括三个意义: (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第二,属于秦、汉以后儒、道两家学者通用的观念,根据《周礼·大卜》篇对于“三易”的含义,是指上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的《易经》学术思想,约分为三个系统:(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据说:伏羲时代的易学,是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黄帝时代的易学,是归藏易。首先以“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便以现在流传的《周易》为宝典,首先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 但东汉的大儒郑玄,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殷代的易学是归藏。当然,周代的易学便是周易了。 另有一说:认为上古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谓“连山”,便是“列山”的音别。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 因此两说,又有异同的问题存在其间。如果认为夏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连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归藏易。到了周代,经过文王的整理,才构成《周易》体系的易学。那么关于这两个分歧的意见,也就没有太大的出入了。 但以考据学者的观点来看《易纬乾坤凿度》和《周礼·大卜》篇这两种文献资料,应该都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历来考据学家们,认为《易纬乾坤凿度》等书,纯出汉末或魏、晋人的伪作,假托是上古的传承。这种观念,并非完全无理,也的确值得研究、考虑。 可是两汉以后的学者,硬性舍弃《周礼·大卜》的观念而不采信,偏要采用更有问题的《易纬乾坤凿度》之说,认为“简易、变易、不易”为天经地义的易学内涵,这便是后世以儒理说易的根据。那是不顾考据,只取所谓“三易”原理的内义,用之说明易学的大要而已。 此外,关于“连山、归藏、周易”的三易之说,在汉、魏以后道家的学术思想中,便又发生了两种观念。 (一)认为连山、归藏这两个系统的易学,早已失传。 (二)认为汉、魏以后的象、数易学,便是连山、归藏的遗留,颇为合理。而且连山、归藏易学的精义,确已成为秦、汉以后道家学术思想的主干。如十二辟卦之说,便是以归藏的“坤”卦为主。卦气起“中孚”之说,便是以“艮卦”的半象为用。 易名的定义 后世有人从《易经》内容所举例的动物,如龙啊,马啊,象啊,彖啊,鹿啊等着眼,并且采用《系辞传》所说,我们的老祖宗伏羲开始画卦时有“远取诸物”的说明,认为原始的“易”字,便是取其象形飞鸟的观念。不过,此说并未引起重视。 到了近代,有人认为“易”便是蜥蜴的简化。蜥蜴这种生物,它的本身颜色随时随地变化多端,当它依附在某种物体时,它的颜色,便会变成与某种物体的色相相同。《易经》是说明天地间事物的必然变化之理,所以便取蜥蜴作象征,犹如经书中的龙、象等一样。但总不能叫它是“蜴经”,因此便取名为“易”。主张此说的,以日本的学者中*为强调。这等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说“尧”是香炉、“舜”为蜡烛台、“禹”是爬虫,同样的都含有轻薄的恶意诬蔑,不值得有识者的一笑,不足道也。 那么《易经》的“易”字,究竟是什么意义呢?根据道家易学者的传统,经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所标出,认为“日月之谓易”的定义,*为合理。“易”字,便是上日下月的象形。《易经》学术思想的内涵,也便是说明这个天地之间,日月系统以内人生与事物变化的大法则。 并且从近世甲骨文的研究的确有象形上日下月的“易”字。因此更足以证明道家传统和魏伯阳之说:“日月之谓易”的定义之准确性。目前《易经》的学术思想,在西方欧、美各国,逐渐大加流行,我们自己对国家民族祖先文化准确的定名和解释,绝对不能人云亦云,含糊混淆,自损文化道统的尊严。 《易经》的作者 “易更三圣”,这是秦、汉以后的作者,对于上古形成易学传统者公认的定说,也是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学者必须先了解的问题。 秦、汉以后,儒家学者共同认定,开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绎八卦的,当然是周文王。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孔子。因此说“易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儿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为什么三圣之中却不提到周公呢?据汉儒的解说,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关于这个问题,如此结案,是否公允而有理,还是很难认定。 开始画卦的,当然是伏羲,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经过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发扬以后,硬要赖掉周公在文化学术上的功劳,恐怕孔子梦对周公时,于心难安。同时,又轻易地溜掉“更三圣”的这个“更”字,也不应该。古文“更”字又有“曾经”的意思,所谓“易更三圣”者,是指易学经过三位圣人学者的整理,才得以发扬光大。 由伏羲画八卦开始,到了商、周之际,再经过文王、周公、孔子三圣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的系统。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语,严格地说,应该是对《周易》一书而言。如果说对所有的易学系统来说,硬拉下伏羲来凑合三圣,似乎有点牵强。连带这个问题而来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复演绎为六十四卦的问题了。 伏羲画卦,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由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却有四种说法: (一)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 (二)认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绎。 (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 (四)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 主张**说的,以王弼(辅嗣)等为*有力;主张第二说的是司马迁等;主张第三说的是郑玄等;主张第四说的是孙盛等。 要把这四种说法加以考据确定,实在不容易,而且几乎是绝不可能的事。至于认定重复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从“文王演易”这个“演”字的观念来推定的。其实,这个“演”字,不能硬说就是演绎六十四卦的含义,只能说是对《周易》一书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书中对卦爻辞的演义而言。这是无可否认的,都是文王的杰作。至于伏羲画出的卦象,它的原来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为什么《连山易》的排列以“艮卦”为首,为什么《归藏易》的排列以“坤卦”为首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辅嗣的主张,认为重复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创作,这是*为有理的。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王云五(1888—1979),现代出版家,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对我国的出版、文教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商务印书馆的25年时间里,坚持以“教育普及、学术独立”为出版方针,出版了世人瞩目的《万有文库》《中国文化史丛书》《大学丛书》等大型丛书。 注译者简介: 南怀瑾(1918—2012),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毕生讲学无数,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 徐芹庭,国学大师,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理事长,世界易经大会常务理事团主席。历考文献,遍读载籍,著作等身,为弘扬中华文化讲学于世界各地。著有《细说易经》《细说易经六十四卦》等易学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