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法讲义(第二版)

包邮警察法讲义(第二版)

¥44.6 (5.0折) ?
1星价 ¥44.6
2星价¥44.6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5493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93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302549307 ; 978-7-302-54930-7

本书特色

更深思考中国问题 更加关注中国实践洞悉典型警察权的变迁规律,探索央地警察权的划分边界,深挖典型警察权力形态的行使规范洞悉典型警察权的变迁规律,探索央地警察权的划分边界,深挖典型警察权力形态的行使规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余凌云编著的《警察法讲义》第2版,以专题样式,对传统警察法做了结构性调整;力求在着力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理论的创新: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细微解构,尽量贴近与回应我国警察法实践需求,解决警察法学理论对实践的失语。全书共分十讲,包括部门行政法的发展与建构、警察权的变迁、警察权的央地划分、警械与枪支的使用、行政传唤、警察盘查、行政管束、公安行政裁量基准、治安处罚上的担保人与保证金和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目录

**讲 部门行政法的发展与建构
一、引言
二、普通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的分野
三、普通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的关系
四、当前部门行政法研究中容易出现的两个偏向
五、部门行政法缘何难以研究
六、努力体现特性的研究进路
七、结论

第二讲 警察权的变迁
一、引言
二、西方警察权的变迁
三、清末以来形成的认识
四、两个维度的阐释
五、进一步变革之建议
六、结论

第三讲 警察权的央地划分
一、引言
二、对法规范的梳理
三、事权的划分
四、行政事权与领导关系
五、行政与立法上事权之对应
六、结论

第四讲 警械与枪支的使用
一、引言
二、概念、性质及其阻却违法的事由
三、比例原则
四、配备与管理
五、枪支使用的条件与程序
六、警械使用的条件与程序
七、事后报告与调查程序
八、法律救济
九、结论:若干改进的建议

第五讲 行政传唤
一、引言
二、有关法规范的分梳
三、传唤的属性
四、传唤方式
五、传唤时间
六、通知义务与折抵问题
七、法律救济
八、简短的结束语

第六讲 警察盘查
一、引言: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二、规范的梳理与评价
三、相对可容忍性
四、盘查的理由
五、盘查的程序、监督与救济
六、相对人的协助义务
七、结束语

第七讲 行政管束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
二、法律属性和分类
三、管束对象
四、管束程序
五、法律救济
六、简短的结束语

第八讲 公安行政裁量基准
一、引言:实践的缘起
二、设定基准是一种义务吗
三、范围的拓展
四、控制技术
五、形成、公开与效力
六、规范与僵化之间的拿捏
七、结束语

第九讲 治安处罚上的担保人与保证金
一、引言:立法的一次“失算”
二、立法的修补及其评价
三、延伸的制度效应
四、结论

第十讲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研究
一、引言
二、从法规范梳理看制度沿革
三、“证据说”与“行为说”之争
四、从案例看法院处理偏好
五、对上述实践争议的几点思考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余凌云,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警察法学。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行政法讲义》《警察法讲义》《行政法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行政契约论》《行政自由裁量论》《行政法上合法预期之保护》《警察行政强制的理论与实践》等13部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inority and Group Rights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等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