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文库·研究编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丁文江

江苏文库·研究编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丁文江

1星价 ¥60.0 (7.5折)
2星价¥60.0 定价¥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226280
  • 装帧:书写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214226280 ; 978-7-214-22628-0

本书特色

作者依托翔实的史料,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中解读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丁文江先生的生平、思想、性格及其在教育、科研上的非凡成就,力求写活其人其貌,凸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彰显其作为江苏优秀科学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影响和地位。本书史实丰赡、考据缜密,脉络清晰,作者采用夹叙夹议、传评结合的方法,叙述言之有据,评论客观公允,将丁文江在经商、治学、办报等领域的成就一一呈现,鲜明地勾勒出其思想演化的轨迹。

内容简介

本书搜集大量珍贵资料,对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丁文江的生平事迹及成就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和梳理,主要从“科学”与“近代化”两方面展现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江苏在实业和教育等方面开近代风气之先,是近代以来中国很盛产科学家的地区,丁文江作为当时“很科学化的中国人”,可谓江苏近代精神的代表者。全书共分为八章,以时间为主线,在每个历史阶段,对丁文江的生活、交游、教学及经商、治学等各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概括,力求系统展示丁文江“科学报国”、为实现中国近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人生历程,彰显丁文江作为江苏近代科学家中的佼佼者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影响。

目录

**章 滨江小镇的“神童” 001

一 黄桥丁家 001

二 早期教育 003

三 科场失意,安知非福 006

四 明师助立鸿鹄志 011

第二章 从东洋到西洋 016

一 东京神田区的中国留学生 016

二 江苏同乡会与«江苏»杂志 019

三 远方的呼唤 023

四 万里远航 025

五 英伦小镇的中学生活 028

六 坎坷求学路 031

第三章 归国及**次西南考察 039

一 踏上滇黔路 040

二 拜访恩师 048

三 荣归故里 051

四 南洋中学 054

第四章 洋学生遭遇旧衙门 058

一 清末民初的中国地质事业 058

二 有名无实的地质调查所 060

三 自办教育,培养人才 064

四 太行山地质考察 066

五 二度入滇 069

六 重拾教鞭 077

七 停办地质研究所 082

八 地质调查所的初创时期 086

九 遗传学研究 095

十 陪同梁启超游历欧洲 099

十一 忘年交 107

十二 漫游“新大陆” 110

十三 清廉与清贫 112

第五章 经商、治学、办报、辩论:万花筒般的生活 117

一 经营北票煤矿 117

二 用科学方法研究历史 119

三 地质与考古 121

四 «天工开物» 125

五 谈政治,写文章 128

六 努力社与«努力周报» 133

七 中国地质学会 137

八 中国科学社 139

九 科玄论战 148

十 «努力周报»停刊 156

十一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 161

十二 卷入政治漩涡 165

第六章 毕竟是书生 170

一 谁能救江苏 170

二 辞职南下 174

三 淞沪商埠总办 180

四 孙传芳兵败 190

五 留与他人评说 192

六 书生本色 202

七 避居大连 204

八 广西之行 209

第七章 回归学界 212

一 北伐胜利,军阀混战暂告结束 212

二 丁版«徐霞客游记»出版 214

三 担起«梁启超年谱长编»编纂重任 215

四 昔年通缉犯,今日座上宾 219

五 剪不断理还乱的政治情结 221

六 西南考察前的周密准备 223

七 *后一次大规模西南考察 225

八 回归地质调查所 232

九 老友重逢 233

十 “新北大”的新教授 234

十一 九一八事变 241

十二 国家危亡与“新式独裁” 246

十三 国难当头,再涉政治 249

十四 «独立评论» 251

十五 国防设计委员会 256

十六 热河失守,华北危殆 262

第八章 一位爱国学者的人生*后岁月 268

一 再度访美 269

二 苏俄见闻 275

三 更证苏联气象新 285

四 一波三折的“中研院总干事”聘任 292

五 雷厉风行的改革者 300

六 壮大中央大学地质系 309

七 时刻不敢忘忧国 312

八 赴湘考察 318

九 偶然疏忽与失败的抢救 322

十 埋骨何须桑梓地 328

丁文江年谱 332

主要参考文献 343


展开全部

节选

1911年春天,丁文江从格拉斯哥大学毕业,他没有等到毕业典礼举行,便匆匆回国。这时,距离他走出故乡黄桥、走出国门已近九年。九年的时光,从东洋到西洋的半个地球的漂泊,使他从一个步行从未超过三里路、不懂数理化的15岁少年,长成热衷野外考察,通晓英、日、德、法数种外语,具有科学头脑和国际视野的24岁青年。在这九年里,尤其是在英国的七年,他逐渐成为“一个欧化*深的中国人”“一个科学化*深的中国人”: 他的生活*有规律:睡眠必须八小时,起居饮食*讲究卫生,在外面饭馆里吃饭必须用开水洗杯筷;他不喝酒,常用酒来洗筷子;夏天家中吃无外皮的水果,必须先在滚水里浸二十秒。他*恨奢侈,但他*注重生活的舒适和休息的重要:差不多每年总要寻一个歇夏的地方,很费事的布置他全家去避暑。 他的朋友们一致认为,这是因为他受到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影响。英国是近代化进程开始*早的国家,16、17世纪时,培根等人就提出知识要为人的幸福服务,随后工业革命兴起,三个世纪后,丁文江所见的英国,已是当时世界上近代化程度*高的国家。这个与他传统落后的家乡形成鲜明对比、判若两个世界的国度,即使不能说重新铸就了丁文江,至少也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不过,英国也有守旧的一面,普通英国人守旧、自大、摆架子等毛病,丁文江却一点也没有,正如多年后傅斯年所观察到的: 英国有很多极其可恶的思想,不过在君所受者却是*上层精粹。因为在君能读法德文书,走过大陆,他对于英国人之守旧、自大、摆架子、不自觉的自欺,必然看穿.他绝看不起中国人学来一个牛津架子,或者他对于圜桥清谈,也不尽看重吧。 现在,这个“英国自由教育的产儿”、完全近代化了的中国青年,要回到那个仍然有皇帝、礼教、男人留着长辫子的古老中国去了,而且还将计划由西往东横穿整个中国腹地,他将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作者简介

李宁,女,1978年生,安徽巢湖人。哲学博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对科学技术与现代化主题有多年研究,著有《技术现代性的悖反逻辑》一书。早年曾受新闻专业训练,长于客观描写及事实考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