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3884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29页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60388458 ; 978-7-5603-8845-8

内容简介

全书列有五章, 在编纂思路上, 以中华传统家庭、家教与家风为主, 具体阐释构成传统家风的重要元素 —— 家训、家规的传承与创新转化, 辅以古代优秀传统世家的家庭、家教与家风变迁作为考证。

目录

目录

**章 传统家训、家规的传承与创新

**节 传统家训、家规的源流演变

第二节 传统家训、家规的现代价值

第三节 传统家训、家规的创新转化

第二章 古代著名世家及其家学传承

**节 江南钱氏家族及钱氏家风

第二节 眉山“三苏”及其苏氏家风

第三节 湘乡大界曾氏与曾国潘家书

第四节 理学世家蔡悉及其家风传承

第五节 满族文学世家英和及其家风

第三章 新时代家风建设方案

**节 发挥家风建设对社会治理的作用

第二节 注重家风建设对良好民风的引领

第三节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好家风

第四章 优秀党员干部家风实践

**节 焦裕禄家风

第二节 谷文昌家风

第三节 杨善洲家风

第四节 王进喜家风

第五章 *美家庭家教与家风

**节 浪漫之爱助力*美家风

第二节 赫哲文化传承*美家风

第三节 用文学涵养*美家风

第四节 忠孝仁义铸造*美家风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家风传统与现代变革》:  一、焦裕禄的家庭和工作  焦裕禄,20世纪20年代出生,这正是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的时候,人民生活条件十分困苦、恶劣。焦裕禄的家乡是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他家境贫寒,世代为农。抗日战争初期,由于受到越来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焦裕禄的父亲甚至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被迫做过劳工、挖过煤,出过很多苦力。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焦裕禄在家乡参加了民兵,在博山县城的解放战斗中,英勇战斗。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焦裕禄担任民兵组长,带领民兵参加了多次战斗,还参加过土地改革的复查工作。在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到了河南省,1951年之前,他一直在尉氏县工作,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等职,之后被调到陈留地委、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1950年,焦裕禄与徐俊雅女士结为夫妻,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少年时代经历的艰难岁月,让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国家“一五”经济建设期间,焦裕禄在党的号召下,到洛阳矿山机械厂参加工业建设,先后担任车间主任、科长的职务,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进修学习两年。1962年,为加强农村的工作,他又被调回到尉氏县,担任县委书记一职。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担任县委第二书记的职务,后来升为县委书记,一直到他去世,再也没有离开过兰考县。  在1962、1963年,当时的兰考县正经受着风沙、盐碱、内涝“三害”的威胁与考验。连续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整个兰考县到处都是灾民,有的实在待不下去了,就纷纷逃荒到外地。作为一名党员,作为领导干部,焦裕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攻坚克难,完成好国家和党交给的任务,给人民一个交代。  焦裕禄一生参加革命工作18年,在1964年5月14日因病不幸逝世,年仅42岁。焦裕禄一生的生活、工作经历,处处体现着他为人民奉献的精神与坚强不屈的意志。通过对他所处时代环境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他有责任、敢担当,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和艰苦朴素的家风,还有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责任意识。当然,这些精神品质也是20世纪中国五六十年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极端困难面前,焦裕禄能够充满着信心,这正源自于他对党的先进理论的不断学习和理解。自从1962年年底,焦裕禄来到兰考,他一步都没有停歇,拖着病痛的身体,用双手双脚丈量着兰考的每一寸土地。从到兰考上任的**天算起,到焦裕禄离开世界,虽然他在兰考仅工作了470多天,却给人民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高大的形象和无价的精神财富。焦裕禄这种鞠躬尽瘁、为党为人民的精神,感染和带领着兰考的所有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力前行。  坚定的信仰信念源自于理论上的清醒。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定的信仰信念,与他具有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焦裕禄每天无论工作多忙多晚,他都会坚持学习。他曾对女儿说:“毛主席的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本钱,不学就做不好工作。”他死后,人们在他病床枕头下发现两本书:《毛泽东选集》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两部书正是焦裕禄病重后给女儿留下的礼物。他告诉女儿,在那里面,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怎么生活。  ……

作者简介

  赵春辉(1971-),文学博士,黑龙江望奎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副教授,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北京大学访问学者,马克思主义文化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传统文化和文化建设、文化理论及古典小说、儒学和家谱学等。在《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文艺评论》《学术交流》《北方论丛》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持完成国家、省级、基地重点课题7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