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古代女性婚姻家庭
读者评分
5分

中国古代女性婚姻家庭

1星价 ¥53.9 (5.5折)
2星价¥53.9 定价¥9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8743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36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00874379 ; 978-7-5008-7437-9

本书特色

打破男性视角,引入女性视角 探究女性在古代社会各种关系中的地位变化 图文解读中国古代婚姻礼仪与习俗、女性史、家庭史 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常建华教授古代社会史研究力作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女性婚姻家庭》为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建华的古代社会史研究力作。 全书分为三编,上编论述婚姻,内容完整。作者综合了学术界已有的学术成果,并加上了自己阅读史料的一些收获,对于古代婚姻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叙述。 中编讨论女性,收录作者写的有关文章。女性作为“半边天”,在古代社会生活中也是很好重要的。现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女性自身以及人们对女性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常常提起东方女性、传统女性的特点,我们要认识今天的女性,也需要了解她们过去的历史。 下编探讨家庭,由作者的相关文章集合而成, 重点论述累世同居的大家庭与族规家训,也以清中叶河南、江苏为例,分析了人口、婚姻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便读者对于传统社会有所了解。 附录两篇为作者的用心之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与婚姻家庭史研究概述》一文,是为想扩大阅读的读者专门写的。《态度与立场: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的若干看法》是应《中国妇女报》之约而写,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的关系问题,直击当下,回应现实。

目录

上编 婚姻 包办婚姻 003 父母之命 004 媒妁之言 006 婚龄构成 010 礼法婚龄 010 实际婚龄 014 婚配范围 020 同姓不婚 020 异族婚姻 029 良贱不婚 033 择配标准 036 门当户对 036 婚姻论财 042 郎才女貌 046 婚姻程序 053 婚礼六仪和三个阶段 053 下婿?障车?拦门 068 撒谷豆?转毡褥?跨鞍 070 揭盖头 076 拜礼种种 079 撒 帐 089 合髻?上头?结发 092 合 卺 095 看新妇?闹新房?听房 097 餪女?回门 106 文明结婚 109 夫妻关系 112 夫为妻纲的礼教 112 夫妻不平等的法律 118 实际生活中的夫与妻 122 婚姻解除 134 七 出 134 义 * 139 和离与弃夫 141 妇女再婚 145 贞节观念的衍变 145 旌表贞节 151 改嫁的法规 157 妇女再婚的普遍 159 特殊嫁娶 168 收继婚 168 赘婿与招夫 176 多妻与多夫 180 媵与妾 189 抢 婚 197 冥 婚 203 童养媳 210 中编 女性 明代岁时节日中的女性活动 219 女性是岁时节日的主要参与者 219 女性的节日 228 信仰民俗与女性 233 结 语 242 清代溺女婴问题 244 清代溺婴习俗的地区分布 244 溺婴原因、后果与民间童养媳对策 251 清朝的溺女禁革与育婴堂建设 263 劝善与戒溺女 274 结 语 280 明清女性事迹丛说 284 宫婢谋杀嘉靖帝 284 易代之际的崇祯帝长平公主 287 费宫人刺虎 293 陈圆圆事迹异说 296 中国娼妓史研究概述 304 通论性研究 305 断代性探讨 311 “营妓”辨析 320 “营妓”始于汉代吗? 320 “营妓”非军妓考 322 古代的节娼 329 身隶贱籍誓保清白 329 难舍难分同死生 332 两情相慕以死殉 334 感恩戴德倾心相报 336 多情娼与薄幸郎 340 养老抚幼,与大妻善处的节娼 342 明清劝善书中的戒娼 347 明末社会风气与劝善书的流行 347 劝善文中的劝“戒娼” 349 格言、箴铭、劝善歌中的“戒娼”内涵 351 善相、功德例与功过格 354 下编 家庭 义门:同居共爨的大家庭 359 义门的演变过程 359 义门的特征 376 义门累世同居的原因 381 从家训到族规 387 宋代以前的家训 387 宋元时代的家法 393 明清时代的族规 399 明清族规家训对齐家、睦族与生活的要求 405 家庭规范 405 睦族及族外关系 412 生活方式 418 清中叶河南的人口与婚姻家庭 428 资料说明 428 人口、婚姻、家庭分析 438 清中叶江苏的人口与婚姻家庭 447 资料说明 447 人口、婚姻与家庭分析 459 家风家训二谈 470 清白家风远胜财富 470 儒家文明与社会现实:明代霍韬《家训》的历史 定位 476 附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与婚姻家庭史研究概述 481 态度与立场: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的若干看法 505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揭盖头 古代婚姻程序中,自宋至清都有揭盖头的风俗,就是新娘出嫁时,将用丝、棉所织方巾——盖头,蒙头盖面,到夫家将其揭去。 《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结婚前三天,由男家送给新娘的催妆礼物中,包括销金盖头。成婚时,新娘戴上盖头,在拜堂、拜家庙、交拜之前,由男家夫妇双全的女亲,用秤或机杼挑下盖头,露出新娘的花容。揭盖头的风俗流传至清, 更加丰富多彩,有的地方是在女家戴盖头、揭盖头的。在江西雩都新郎出女家亲迎,新娘子先蒙上盖头,由其母亲送女儿上轿, 至轿前新郎亲揭其巾,与新娘乘轿至夫家成婚。有的地方是在女家戴盖头,至夫家揭去的。在江西乐平迎娶花轿到女家,新娘用绣帕蒙面,选择伯叔辈有福者,将之抱上花轿,至夫家入新房后,挑去绣帕,行合卺礼。江西南城也是在迎亲时,给新娘蒙上青帕或绣帕,叫作“羞巾”,与乐平在合卺前挑去绣帕不同的是, 这里在男女饮完交杯酒并交拜后,才由婆婆或婆婆的母亲揭去头帕。有的地方是迎亲花轿到夫家后才戴上盖头,江西新淦新娘一下轿,即以帕或绫纱蒙其头。在河北涞水,则是新娘入门以罗帕蒙首,同夫拜堂之后入新房去掉罗帕,与夫饮交杯酒。盖头所用材料各地不同,有绣帕、罗帕、青帕、绫纱、红巾种种名称,一般是用红绸做成,或在其上绣上花的图案。揭盖头的人也不同, 前面例子中或新郎亲自揭的,或婆婆等人揭去,在河北怀来则是新郎用秤杆挑去。盖头的用意,诚如“羞巾”的名称所反映,是为了新娘遮羞而设。 尽管戴盖头是宋代以后古代婚姻中很有特色的风俗,但它的来源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仪礼·士婚礼》说新妇登车之前要加“景”,景,即幜,指用轻纱所制巾类的东西。隋朝皇帝娶皇后时头和身上要加幜,至拜堂时去幜。有的人因此认为新娘蒙首的婚礼起自先秦时代。不过也有人指出,幜是起披风、风衣的作用,把幜作为后代的盖头恐怕不确。 盖头还起源于东汉魏晋“拜时”习俗所兴起的新妇蒙头。拜时是一种婚礼,指东汉魏晋时,由于战争不断,兵荒马乱,社会动荡不安,因而很多人家急于嫁女而仓促成婚,不择吉辰,不备六礼,不按照礼法所定的步骤,所谓婚礼,只是用一种轻纱罩在新娘头上,新郎把它掀开,新娘拜见公婆便成婚,这在当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不少人认为后世的戴盖头可能就起源于此。有的学者还指出,新娘蒙首用的东西叫作“蔽膝”,是妇女随身佩戴的一幅大巾子,既可以用来遮膝,又可蒙头。蔽膝就是后世的“盖头”。 还有很多人认为盖头继承汉代面衣和唐代的几种服饰而来。面衣又称面帽,是前后用紫罗为幅下垂,杂以他色为四带垂于背。汉代赵飞燕为皇后,其妹给她就上过“金花紫罗面衣”。唐朝初年,骑马的宫女多依南齐隋朝旧制,身着“ ”,可以将全身障蔽,不使路人看见。可合可开,欲窥人和视物时可用手张开。据说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王公之家都使用。唐高宗时使用帷帽,是帽子的一种,比浅露。武则天时废弃不用,帷帽盛行。再后又戴皂?,方五尺,是一种轻纱头巾,皂又称“幞头”。到了宋代把“幞头”叫作“盖头”。宋代讲究礼仪的妇女上街,要戴上盖头,以后用于婚礼。总之,盖头大约起源于*初为妇女骑马远行而防止风沙、保护面部制作的一种饰物, 后来作为宫廷妇女的装饰品,逐渐向民间普及,并成为婚礼用品。 古代婚礼除了用盖头遮羞外,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还有用扇子遮羞的。新娘出阁,或由侍娘执扇或自持一把扇子,见人即用以遮面,洞房成亲亲友退走之后,才将扇子放下,叫作“却扇”。传世的不少诗篇是反映这一婚俗的,在南朝,梁的何逊有《看新婚诗》,其中说:“如何花烛夜,轻扇掩红妆。”陈的周弘正也在《看新妇诗》中留下了“暂却轻纨扇,倾城判不赊”之句。在唐朝,诗人杨师道《初宵看婚诗》说:“隐扇羞应惯,含情愁已多。” 从这些诗句来看,婚礼交拜前新娘周围有扇为障,用以遮羞。 ……

作者简介

常建华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史、明清史。 主要著述: 《日常生活的历史学》 《观念、史料与视野》 《社会生活的历史学》 《新时期中国社会史学》 《宋以后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较》 《明代宗族研究》 《朝鲜族谱研究》 《宗族志》 《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 《清朝大历史》 …… 主编《中国乡村社会史名篇精读》《中国城市社会史名篇精读》《中国日常生活史读本》《中国社会史经典精读》《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分省辑刊》等;合编《日常生活视野下的中国宗族》等;发表论文、综述、书评、随笔等33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