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20302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4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52030297 ; 978-7-5520-3029-7
本书特色
南斯拉夫,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仅存于历史中的国家,但关于它的记忆并未走远。这个处于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曾经有过不可磨灭的艰难的辉煌历程,但(zui)终还是归于分崩离析。它的短暂存在曾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它的衰亡,也带给我们许多警示和反思。
内容简介
南斯拉夫地处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虽然它的存在时间极为短暂,也没有在欧洲的历史进程中起过主导作用,但它却对欧洲以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过重要影响,它的兴亡也给今天各国带来很多警醒和反思。本书全面叙述了南斯拉夫国家从兴起、壮大乃至瓦解这一历经沧桑的演变过程。包括从古代直至第1次世界大战以后,南斯拉夫王国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英勇表现和取得的伟大胜利;其后,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建立,南斯拉夫人民走上自治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在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的国际大环境下,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剖析了南斯拉夫所处地区、民族、宗教、信仰的背景及其根源,力图为读者深层次理解南斯拉夫古今兴衰之变提供帮助。
目录
第1篇 南部斯拉夫人的梦想与现实 / 1**章南部斯拉夫国家的建立和发展(9—19世纪)
一、 中世纪南部斯拉夫国家
斯拉夫人定居巴尔干半岛
中世纪塞尔维亚的辉煌
克罗地亚中世纪国家
斯洛文尼亚中世纪国家
中世纪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中世纪黑山
二、 反对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统治的斗争
奥斯曼帝国崛起
从“哈伊杜克”运动到民族解放运动
塞尔维亚两次大起义
黑山的独立之路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民族复兴运动
东正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并存和影响
南部斯拉夫问题与《柏林条约》
奥匈帝国兼并波黑
建立南部斯拉夫国家的理想与现实
统一路上的“拦路虎”
三、 塞尔维亚和黑山与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
黎明的枪声——黑山打响**枪
战争进入倒计时
第1次巴尔干战争
《伦敦和约》艰难产生
内讧引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
马其顿被邻国瓜分
作者点评
第2章南斯拉夫王国的兴亡(1918—1941年)
一、 塞尔维亚与**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萨拉热窝点燃**次世界大战导火线
塞尔维亚起死回生
南斯拉夫的“出生证”
二、 王国的政党和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与联邦制之争
党派斗争难解难分
备受争议的首部宪法
亚历山大一世专制独裁
“看管好南斯拉夫”
三、 王国的经济和民族问题
落后的经济
尖锐的民族矛盾
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和解梦难圆
四、 王国的外交政策
王国没有统一的外交政策
王国与小协约国
王国改善与希腊和保加利亚关系
王国和《巴尔干公约》
王国与德国的关系错综复杂
五、 王国的文化与教育
多样化文化
教育与学校
文学创作
艺术
作者点评
第2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南斯拉夫(1941—1945年) / 100第三章南斯拉夫王国崩溃和开始武装起义
一、 王国加入德意日三国公约
巴尔干国家难守“中立”
王国政府面临生死抉择
希特勒迫使南斯拉夫就范
“3?27”军事政变
二、 南斯拉夫被侵占和瓜分
希特勒下令消灭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沦陷和被瓜分
傀儡政权纷纷出笼
三、 南斯拉夫是欧洲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旗手
南共是武装起义的组织者
武装起义和“乌日策共和国”
欧洲反法西斯斗争的旗手
作者点评
第4章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战争
一、 生死攸关的1942年
成立**无产者旅 /从游击队到人民解放军
二、 决战1943年
奈雷特瓦和苏捷斯卡两次战役创造奇迹
意大利投降
粉碎敌人的第六次攻势
三、 人民政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人民政权初露雏形
“阿夫诺伊”**次会议
“阿夫诺伊”第二次会议及其决议
四、 关键的1944年
德军空降德尔瓦尔失败
附录一敌伪的七次攻势
附录二游击队与各种伪军的力量对比
解放贝尔格莱德
铁托—舒巴希奇协议
丘吉尔向铁托施压
丘吉尔和斯大林划分势力范围
五、 胜利的1945年
《贝尔格莱德协议》和联合政府成立
流亡政府自动消亡
全国获得解放
奈迪奇政权倒台
克罗地亚独立国灭亡
米哈伊洛维奇的可耻下场
南斯拉夫对战胜法西斯的贡献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特点
作者点评
第3篇 南斯拉夫联邦时期(1945—1991年) / 181第五章人民民主时期的南斯拉夫(1945—1953年)
一、 人民民主的政治和经济
建立人民共和国
战后重建措施
土地改革和土地国有化
计划经济艰难起步
南共第五次代表大会
勇于创新的工人自治制度
二、 南斯拉夫处于东西方夹缝之中
“一边倒”与苏联结盟
成立人民民主国家联邦方案流产
苏联与南斯拉夫之间爆发震惊世界的冲突
西方国家干涉南斯拉夫的企图失败
参加巴尔干联盟公约
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援助
同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
作者点评
第6章南斯拉夫联邦的政治经济体制
一、 社会政治生活
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
社会政治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二、 南共联盟的执政地位
南共的光辉道路
南共第六次代表大会
南共联盟的所谓引导作用
铁托痛失左膀右臂
三、 制定和完善宪法制度
制定人民民主宪法
1963年新宪法
1974年宪法
四、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取得重大成就
从工人自治到社会自治
60年代自治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70年代的“经济奇迹”
附录几个社会效益较好的知名大型联合企业
作者点评
第7章铁托之后的南斯拉夫联邦
一、 继续坚持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铁托逝世与“轮流坐庄”制
南共联盟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实施稳定经济长期纲领
继续发展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经济危机加剧
附录1945—1991年南斯拉夫历任总理(南斯拉夫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
南斯拉夫是不结盟运动旗手
同苏联、美国保持平衡外交
南斯拉夫与阿尔巴尼亚关系复杂多变
南斯拉夫联邦的多元文化
教育
出版事业
广播电视和电影
作者点评
第8章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
一、 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
南斯拉夫国家多民族的特点
南斯拉夫的民族政策
加速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
南斯拉夫主义和“南斯拉夫人”
二、 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及其表现
“克罗地亚之春”运动
塞尔维亚《备忘录》出台
斯洛文尼亚等共和国的民族主义
围绕“联邦”与“邦联”的斗争
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接连暴动
三、 南斯拉夫在民族政策上的失误 作者点评
第4篇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1991—2003年) / 302第九章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1990—1992年)
一、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编年史
东欧剧变:南斯拉夫“在劫难逃”
1989年:南斯拉夫生死挣扎
1990年:南共联盟终结
二、 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各共和国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
1991年各共和国分道扬镳
三、 联合国、美欧大国和巴尔干邻国的态度
联合国:无所作为
美欧大国:中饱私囊
巴尔干邻国:隔岸观火
四、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原因
众说纷纭的原因
民族矛盾激化
南共联盟引火烧身
外部势力的干涉
南斯拉夫前国王也想有所为
严重的后果和惨痛的教训
五、 内战爆发
南斯拉夫联邦对斯洛文尼亚的“十日战争”
克罗地亚与境内塞尔维亚族的战争
波黑面临内战
六、 波黑内战
内战烽火蔓延
多种调解方案未果
波黑冲突久拖不决的原因
代顿和平协议出现曙光
七、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领土的一部分
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要求成为“共和国”
经历惨绝人寰的两个半月的战争
作者点评
第10章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992—2003年)
一、 南斯拉夫联盟生不逢时
“第三南斯拉夫”诞生
南斯拉夫联盟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二、 塞尔维亚与黑山同床异梦10年
塞尔维亚社会党执政
塞尔维亚民主反对派上台
强人米洛舍维奇的悲剧
黑山谋求独立
三、 南斯拉夫联盟分崩离析
南斯拉夫联盟经济难以为继
制定塞尔维亚和黑山关系的原则协议
建立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共同体
黑山脱离南斯拉夫联盟
塞尔维亚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四、 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各奔前程
前南斯拉夫地区国家加盟入约道路艰难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率先加盟入约
黑山对入盟寄予厚望
马其顿加盟入约前景渺茫
波黑融入欧洲一体化道路遥远
塞尔维亚入盟梦难圆
作者点评
结束语
附录一南斯拉夫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主要中外文参考书目
后记
节选
◆ 丘吉尔和斯大林划分势力范围 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亲赴莫斯科,同斯大林讨论了欧洲和巴尔干问题。关于这次会晤,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写道: 我们在10月9日下午抵达莫斯科,晚上10点我们在克里姆林宫进行了第1次重要会晤。当时在场的只有斯大林、莫洛托夫、艾登和我,另有译员皮尔斯少校和帕甫洛夫。这是达成协议的合适时机。我说:“让我们安排一下巴尔干的事情吧。你们的军队已经占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我们在那里有我们的利益、使团和谍报人员。我们不要在小事情上造成误会。至于英国和俄国,你看,你们在罗马尼亚保持90%的优势,我们在希腊保持90%的影响,在南斯拉夫各占50%,如何?” 我把纸条从桌子上推到斯大林面前。斯大林听完了翻译,停了一会儿,然后拿起蓝铅笔,在纸条上画了一个大钩,之后便把纸条还给了我们。解决全部问题所用的时间还没有写这张纸条所用的时间多。此后是一段长时间的沉默。写着铅笔字的纸条在桌子中间放着。(zui)后我说:“人们会不会认为,对于千百万人命运攸关的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解决得如此轻而易举,这是否显得有些玩世不恭?还是让我们烧掉这个纸条吧?”“不,您还是把它保存起来吧。”斯大林说。 南斯拉夫时事评论员雷?菲亚奇科曾在《在雅尔塔的幕后》一文中说,丘吉尔那张闻名的纸条上写的是: 罗马尼亚俄国90% 其他国家10% 希腊大不列颠 (同美国协商)90% 俄国10% 南斯拉夫50%∶50% 匈牙利50%∶50% 保加利亚俄国75% 其他国家25% 丘吉尔从莫斯科回国后,于10月27日在下院称,他同斯大林“就棘手的巴尔干问题达成了圆满的协议”,也就是说,双方“就所有这些国家,即就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分别地以及就所有这些国家整个地达成了很好的工作协议,以便集中力量对付敌人,以便确保战后的协议,如果可能的话”。 1944年10月21日,苏联《真理报》也发表文章说,苏联和英国一致同意在南斯拉夫奉行共同的政策。 尽管当时舆论界还不知道丘吉尔和斯大林达成了按对半开的原则在南斯拉夫划分利益范围的协议,但英苏双方确实在施加压力,要求全国解放委员会和流亡政府尽快成立南斯拉夫联合政府。铁托和舒巴希奇正是按照英苏建议的精神开始了第二轮会谈。 …… 《贝尔格莱德协议》和联合政府成立 10月20日贝尔格莱德获得解放后,铁托和舒巴希奇在这个自由城市继续举行会谈。经过反复磋商,双方于11月1日签署了关于成立南斯拉夫联合政府的第二个协议,即《贝尔格莱德协议》。该协议规定,“阿夫诺伊”继续保持(zui)高立法机构的地位,而由全国解放委员会和王国政府的代表共同组成联合政府。这个政府将在全国解放后的3个月内举行立宪议会选举,而关于国家体制的(zui)终形式问题将在战争结束后由人民通过全民投票来决定。在此之前,王国政府及其国王都不得回国。在此期间,国王的职权将由国王任命并经全国解放委员会主席铁托同意的摄政委员会来行使。摄政者们的任务是批准第1届南斯拉夫联合政府。 《贝尔格莱德协议》签字后,卡德尔和舒巴希奇于1944年11月18日访问莫斯科,向苏联政府通报了协议内容。苏联和南斯拉夫代表团在斯大林主持下举行了会谈,并于11月24日发表了会谈公报。苏联政府认为,成立南斯拉夫联合政府是必要的,表示支持。 12月7日,铁托—舒巴希奇会谈公报发表,双方就产生联合政府和立宪议会选举以及与此有关的问题表明了共同看法。舒巴希奇将《贝尔格莱德协议》的内容书面通知了国王。 铁托—舒巴希奇协议受到国内外进步舆论的欢迎,却引起国王及其王室保守势力的强烈不满。1944年12月20日,舒巴希奇将《贝尔格莱德协议》的内容书面通知了国王。国王对将权力移交给摄政委员会这一条款大为恼火,借口生病,避而不见舒巴希奇,以拖延批准协议的时间,从而制造政府危机,迫使舒巴希奇内阁自动辞职。 国王的这一态度遭到了一直袒护他的英国政府的反对。1945年1月4日,丘吉尔致函佩塔尔国王,要求他不要延误时机,立即接受《贝尔格莱德协议》。佩塔尔对此并不甘心,又打电报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和罗马教廷,祈求他们进行干预,不要设立摄政委员会。君主和保守分子活动的(wei yi)目的是让英美等大国出面反对《贝尔格莱德协议》的规定,战后让国王和流亡政府全体成员回国,恢复君主统治。 1月11日,佩塔尔发布文告,仍声称不接受摄政委员会,特别反对全国解放委员会作为一个合法政府机构,因为这意味着剥夺了他的王权。他甚至召集流亡伦敦的南斯拉夫少数右翼资产阶级首脑人物开会,策划推翻舒巴希奇内阁。国王的倒行逆施引起国内各地人民群众的抗议游行,这使他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更加孤立的境地。 1月21日,铁托发出(zui)后忠告,如果国王不立刻承认《贝尔格莱德协议》,如果王国政府不在近日内派代表来贝尔格莱德,全国解放委员会将采取行动,单方面成立政府。 1月29日,国王迫于人民和同盟国的压力,几经犹豫后被迫签署诏令,同意将自己的权力移交给摄政委员会,但他对未来的全民投票仍抱有一线希望。 在1945年2月召开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意承认南斯拉夫新政府,条件是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应该扩大,成为临时国民议会,1938年旧南斯拉夫(zui)后一届国民议会的议员,凡是没有与占领者合作的,都可以参加。“三巨头”还要求在南斯拉夫民主联邦临时政府里由民主党首领米兰·格罗尔(1876—1952年)担任政府副总理;伊万·舒巴希奇担任外交部长。只有作出这些让步,南斯拉夫才能得到国际承认。 王国流亡政府的多数成员在经过3年又10个月的流亡生活后,于2月17日到达贝尔格莱德,参加组织联合政府的工作。3月2日组成摄政委员会。斯尔贾·布迪萨夫列维奇博士(原大臣)、安特·曼迪奇博士(律师)和杜尚·塞尔内茨工程师3人被钦定为摄政者。同日,佩塔尔二世签署诏书,将权力转交摄政委员会。 3月5日,摄政者宣誓就职。同一天,舒巴希奇政府和铁托的全国解放委员会同时宣布解散。3月7日,南斯拉夫民主联邦临时政府诞生。实际上,它是全国解放委员会的继续和扩大,铁托任总理兼国防部部长,舒巴希奇任外交部部长,铁托的战友卡德尔和曾流亡国外的原民主党首领米兰·格罗尔担任副总理,原流亡政府和其他政党的代表分别充任不管部、垦殖部、邮电部和新闻部的部长,其他22个部长职务由原全国解放委员会的代表担任。从政府的组成来看,南斯拉夫国内人民解放运动的代表占(jue dui )优势,从而捍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革命成果。 临时政府成立后,铁托总理代表政府发表了声明。他指出,政府面临着结束战争和重建国家的艰巨任务,对内要广泛团结一切没有同占领者及其走狗勾结的人,夺取解放战争的(zui)后胜利,迅速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家园;对外要加强与盟国的友好关系,收复第1次世界大战后被外国侵占的土地。 这样,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之前,南斯拉夫民主联邦临时政府便成了合法的政府,得到了包括正在从事抗日战争的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进步人士的祝贺和承认。早在1945年3月9日,《新华日报》就发表评论,欢呼“南斯拉夫新的民主联合政府,已在铁托元帅主持下成立。南斯拉夫的民主团结实现了”。 接着,新南斯拉夫获得国际承认。英、美、苏三国相继于3月20日、28日和29日承认了临时政府。新政府又同苏联和新近解放的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铁托再次访问苏联,并于4月11日在莫斯科签订了南斯拉夫与苏联友好、互助和合作条约。1945年4月11日,铁托访苏签订友好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南斯拉夫人民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也开展了艰巨的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其目的是要向世界舆论表明,只有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运动才是国内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wei yi)代表,只有人民才能决定新南斯拉夫的命运。 同时,铁托—舒巴希奇协议的产生和实施,是反希特勒同盟施加压力的结果,也是南斯拉夫人民反对大国控制,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立场的结果。这场斗争揭露了大国干涉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斗争进程和破坏南斯拉夫团结的野心,从而保证了新南斯拉夫的顺利诞生。铁托—舒巴希奇协议是革命策略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南斯拉夫民主联邦临时政府成立(1945年3月)1945年5月27日,铁托在卢布尔雅那发表演说,在谈到临时政府成立和得到国际承认时,对盟国在新南斯拉夫问题上的态度提出了批评。他说: 我们不会承认强加给我们的历史不公的决议,因为这不是我们自己的决议。不许拿我们的新南斯拉夫做交易,搞阴谋活动。我们不是交易的棋子,不会为别人买单,或者把我们拉入势力范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政权从资本主义过渡到人民民主制度,通常经过3个阶段,即: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的阶段;共产党占优势和反对派逐渐削弱的阶段;共产党执政、反对派退出政府和实行经济全面国有化的阶段。南斯拉夫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还在1945年11月,当多数东欧国家已经解放一年还未宣布成立共和国,仍处于摄政委员会和联合政府阶段时,舒巴希奇等旧南斯拉夫的代表人物已宣布退出刚刚成立半年多的临时政府,停止了合作。南斯拉夫在东欧国家中第1个建立共和国,这是铁托—舒巴希奇协议的积极成果,也是南斯拉夫走上人民民主道路的一个特点。 ……
作者简介
马细谱, 193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世界历史研究所苏联东欧史研究室主任。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欧洲室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文明区划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巴尔干各国的历史和现状问题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史学科带头人。多次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发表约300万字著作和论文,主要著作有《巴尔干纷争》、《南斯拉夫兴亡》、《巴尔干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保加利亚史》、《追梦与现实——中东欧转轨25年研究文集》,合著有《巴尔干百年简史》、《从国王到总理——保加利亚末代国王沉浮》、《保加利亚概览》、《阿尔巴尼亚》,译著有《戈尔巴乔夫现象》,等等。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