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会计与财务系列财务报表分析(第8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会计与财务系列)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会计与财务系列财务报表分析(第8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会计与财务系列)

1星价 ¥70.6 (7.2折)
2星价¥70.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515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92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300251547 ; 978-7-300-25154-7

内容简介

如何阅读财务报表并理解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如何透过财务报表洞察企业的商业模式或价值创造动因?如何借助财务报表评估企业价值?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从本书中得到相应的答案。
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具有如下独特的“亮点”:
•跳出“就财务报表论财务报表”的思维桎梏,以财务报表分析与估值的六个相互关联且前后有序的步骤(即六步骤框架)构造篇章结构,“由表(财务报表)及里(经济活动)”,“由此及彼”,充分展现财务报表分析新思维。
•以百事公司真实的财务报告贯穿始终,将行业特征与战略分析、会计学与财务学融为一体,打通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估值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各章的综合案例以星巴克公司的真实财务报告贯穿始终,与百事的财务报告遥相呼应,并回应各章所讨论的各种主题,使读者读完本书之后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理想境地。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商科类院校各层次学生的教材,也是值得各类经理人(包括希望成为经理人的人士)阅读或珍藏的经典读物。

目录

第1章 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分析与估值概览
1.1财务报表分析概览
1.2第1步骤:识别行业经济特征
1.3第2步骤:识别公司战略
1.4第3步骤:评估财务报表的质量
1.5第4步骤:分析盈利能力和风险
1.6第5步骤:编制预测性财务报表
1.7第6步骤:公司估值
1.8基于有效资本市场的财务报表分析
1.9财务报表信息的来源

第2章 资产与负债估值和收益确认
2.1多种属性的会计模式
2.2资产和负债估值以及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的权衡
2.3收益确认
2.4所得税会计
2.5分析各种交易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的框架

第3章 收益流量与现金流量:理解现金流量表
3.1现金流量表的目的
3.2各种现金流活动之间的关系
3.3现金流活动与公司生命周期
3.4理解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之间的关系
3.5编制现金流量表
3.6将现金流量表用于会计处理与风险分析

第4章 盈利能力分析
4.1基于各种收益指标的盈利能力分析概览
4.2资产报酬率
4.3普通股权益报酬率
4.4解读资产报酬率与普通股权益报酬率的经济和战略因素
4.5运用财务报表比率的利弊

第5章 风险分析
5.1风险与风险管理的披露
5.2通过分解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分析财务柔性
5.3短期流动性风险分析
5.4长期偿债风险分析
5.5信用风险分析
5.6破产风险分析
5.7衡量系统性风险

第6章 会计质量
6.1会计质量
6.2盈余管理
6.3负债确认与计量的会计质量
6.4资产确认与计量
6.5影响盈余持续性的具体事项和条件
6.6评估会计质量的工具
6.7全球财务报告准则

第7章 筹资活动
7.1权益筹资
7.2净利润、留存收益、累计其他综合收益和准备金
7.3债务筹资
7.4租赁
7.5运用衍生工具规避利率风险
7.6债务筹资的会计处理与报告规则的预期变化

第8章 投资活动
8.1长期经营性资产投资
8.2管理层如何将购置成本分摊到受益期
8.3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关系
8.4证券投资
8.5可变利益主体的主要受益人
8.6外币折算

第9章 经营活动
9.1收入确认
9.2费用确认
9.3所得税
9.4养老金与退休后福利
9.5运用衍生工具规避外币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第10章 编制预测性财务报表
10.1预测概论
10.2编制预测性财务报表
10.3第1步:预测收入
10.4第2步:预测经营费用
10.5第3步:预测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性资产和负债
10.6第4步:预测财务杠杆、金融资产、普通股权益资本和财务收益项目
10.7第5步:预测所得税准备、净利润、股利和留存收益
10.8第6步:平衡资产负债表
10.9第7步:预测现金流量表
10.10快捷预测方法
10.11通过分析预测性财务报表检验预测假设和结果的有效性
10.12敏感性分析
10.13对公告的反应

第11章 经风险调整的预期报酬率与股利估值法
11.1通用估值模型
11.2股利估值法、现金流量估值法与盈余估值法的等效性
11.3经风险调整的预期报酬率
11.4股利估值法:理论基础与基本概念
11.5一个更高深的概念:股利估值法
11.6股利估值模型
11.7运用股利估值模型评估百事公司的价值
11.8敏感性分析与投资决策

第12章 现金流量估值法
12.1现金流量估值法的理论基础
12.2估算自由现金流量
12.3现金流量估值模型
12.4百事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估值
12.5敏感性分析与投资决策

第13章 盈余估值法
13.1盈余估值法的理论基础
13.2盈余估值法:实践优势与问题
13.3剩余收益估值法的理论与概念基础
13.4在有限期内预测盈余的剩余收益估值模型与持续价值估算
13.5剩余收益模型的实施问题
13.6剩余收益、股利与现金流量估值法的一致性

第14章 市场估值法
14.1会计数字的市场倍数
14.2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比率和价值与账面价值比率
14.3市盈率和价值与盈余比率
14.4价格差异
14.5反向推算
14.6学术研究与证券分析师工作的相关性
展开全部

节选

译者序曾几何时,会计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手持毕业和学位证书就可以叩开任何一个单位的大门。大学的所有专业中,没有第二个专业有此殊荣。可如今,面对世界科技发展潮流以及“互联互通,万物联通”的互联网,会计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不过,我一直认为会计职业还没有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我对会计职业的看法是“不必过于忧虑,但不能高枕无忧”。2016年5月7日,我曾经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办的以“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管理会计教育变革”为主题的中国管理会计教育高峰论坛上明确指出:“互联网可以创造机会,但互联网本身未必能创造价值。同理,互联网改变了会计工作方式(会计实务),但并没有改变会计的本质(会计理论)。互联网背后的计算机运行的还是会计思维。没有会计思维,计算机根本就无法替人类做会计工作。”就营利性组织而言,会计信息是一种商业语言。俗话说“在商言商”。在商界,人人都要有会计思维。这就印证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至理名言。然而,许多重要工作不见得必须要由人来做,常规性的重要工作可以由计算机来做。计算机未必比人聪明,但比人能干。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与计算机“抢饭碗”,而要做计算机不能做的事情。当然,学校也不应该培养与计算机“抢饭碗”的学生。照相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照相的基本原理依然存在(嵌入各种消费电子设备)。同理,会计岗位可能逐渐减少,但会计思维永存。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改变了会计工作方式,意味着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会减少,从而影响会计人员的就业。因此,会计学依然存在,但会计师减少也许是一种大趋势。其实,这不足为奇,只不过是印证了我2005年12月4日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研讨会”上提出的“21世纪是一个没有会计的会计时代。21世纪只能看到教会计的人,而看不到做会计的人”的观点而已。尽管如此,我对会计职业的未来走向一直持乐观态度。尽管人类已经逐步将机器发展为机器人,但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也许,如何“做会计”留给会计职业的空间正在逐步缩小甚至消失,但如何“用会计”却给会计职业留下较大的空间。我甚至认为会计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是一种“利好”。会计人员终于可以从枯燥单调的数字处理(做账)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机器人做枯燥单调的数字处理工作,会计人员做充满乐趣的工作,发挥自己天生“拥抱数字”的优势,用心感悟会计数字背后的“灵性”。当然,会计职业的生态环境和未来走向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财务报表中充满了数字。无论财务报表的呈现方式将发生多大变化,它依然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会计人员从如何“做会计”通向如何“用会计”的桥梁。计算各种财务指标只是一个“算术”问题,理解并运用各种财务指标才是一个“管理”问题。财务报表分析只是问题的起点,而不是问题的终点。借用哲学的一个词表达我多年来从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想法:财务报表分析必须以战略为导向,由表及里,跳出繁杂琐碎的数字迷宫,以经济活动透视财务报表,以财务报表感悟经济活动,从而梳理财务报表分析的整体框架。财务报表分析过程就是“业财融合”的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财务报表分析》较为完美地体现了我个人的想法。如果直译,这本书的名称应该是“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分析与估值:一种战略视角”。不过,这个书名过于冗长,与出版社协商后,将书名翻译为“财务报表分析”。全书以财务报表分析与估值的六个相互关联且前后有序的步骤(即六步骤框架)构造篇章结构,以百事公司真实的财务报告贯穿始终,将战略与行业特征分析、会计学与财务学融为一体。本书各章的综合案例部分以星巴克公司真实的财务报告贯穿始终。本书采用如此独具匠心的方法,可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至于本书的其他优点,作者在前言里已经描述得很清楚了,不需要再赘述。尽管如此,我还是忍不住要强调,作为一本财务报表分析教材,该书已经出到第8版,且经久不衰,享有盛誉。市场就是*好的鉴定者,市场已经为本书做了很好的鉴定!值得指出的是,大趋势并不等于现实。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世界发展并不平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管理需求和管理方式各有侧重,因此“过去未去,未来已来”将并存,但大趋势却不能逆转,“未来总会来”。面对未来会计职业的严峻挑战,会计人员与其终日焦虑不安,不如主动提升自己。如果读者认为“未来已来”,那就赶紧学习财务报表分析;如果读者认为“过去未去”,那也得立足未来,布局现在,未雨绸缪,提前学习财务报表分析。自从2006年开始从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来,我就一直向学生推荐本书的各个版本。我非常喜欢这本教材,也正是出于这种喜欢,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向我提议时,我欣然接受了翻译任务。然而,在强调团队合作的今天,由于在大学的评价机制里翻译不算科研成果,我居然找不到合适的合作译者(其实我也不忍心耽误同事的前程)。既然已经答应,只能“单枪匹马”“风雨兼程”。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将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本书的翻译工作中。在此,特别感激我的爱妻康淑敏女士的包容、理解与支持。当然,我还得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尽管我非常希望能够翻译好这本优秀的教材,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主要作者简介詹姆斯??瓦伦(James M. Wahlen) 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会计学系主任、詹姆斯??霍奇会计学讲席教授。获得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多所著名大学。教学与研究兴趣集中在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资本市场等领域,在会计学与财务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多项教学奖励。译者简介胡玉明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暨南大学管理会计研究中心教授。长期关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及其中国实践,专注于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经理人会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始终倡导“学海无涯乐作舟”,并“由技入道”地感悟会计数字背后的“灵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