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2539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20-03-01
  • 条形码:9787303253920 ; 978-7-303-25392-0

本书特色

结构化与多样化的二重奏:《精讲<论语>十四章》的华丽乐章 李辉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论语》是影响中华文明至深的一部经典,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其中所记载的孔子及其弟子的嘉言懿行,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选取了《论语》中的十四则经典语录,也正是基于此。 不过,如何通过这十四则语录了解孔子其人其学,管窥孔子的人格力量和思想价值呢?这就十分有必要从深度和广度上对这十四则条目做进一步的解读。罗唯嘉博士执笔的《精讲〈论语〉十四章》就是为此而作的一部著作。 在前言部分,作者独抒心得,提出了阅读《论语》的四种方法,即语言的、历史的、文学的、反思的阅读方法,借此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阅读完全书,读者们就会发现,《精讲〈论语〉十四章》一书很好地体现了这四种方法,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每章中“字词注释”部分是《论语》原文疑难字词的注释,“说文解字”则是结合甲骨文、金文及相关礼俗文化等,对原文中关键字词如“礼”“乐”“道”“君”“士”“学”等做深入的解读,这些解读不仅揭示了相关文字的构字原理和意义,而且从文字的层面挖掘出儒家思想的思想渊源和文化内涵。 “历史的读法”即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在书中主要体现在“历史深处”“《论语》纵横读”栏目中,这两部分都将孔子的言行置于周初以来的周代礼乐文明,尤其是孔子所处的春秋晚期的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之中加以解读。如“人而不仁,如礼何”章,就以精要的语言介绍了周代礼乐文明的发展脉络和思想内容;“士不可不弘毅”章,讨论了士的起源和兴衰,堪称是一部“士的简史”;如“小子何莫学夫诗”章,讨论《诗经》的“六义”、春秋贵族及孔门的《诗》教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都十分富有历史的视角,对准确理解孔子言行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学的读法”在书中的体现,则是注重品读《论语》中富有文学性和感情色彩的文字,体味孔子和弟子对话时的情态和语态,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了解作为一个伟大生命的孔子形象。如第六章谈“孔门弟子像”、第十一章谈“孔子是个美食家吗?”等,都展示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真实而鲜活的人生世界。 “反思的读法”在书中也有鲜明体现,作者在“名家点拨”栏中撷选了邢昺、朱熹、钱穆、李泽厚等名家的评说,对其加以辨正和反思,进而提出自己的思考,得出了不少富有新意的解读。同时,各章“古今对话”栏目的设置,也贯彻了“反思的读法”的精神,即在各章的结尾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与个人体验、时代精神做出进一步的总结和思考,有源有流,开合有度,启人深思。 可以说,《精讲〈论语〉十四章》一书很好地践行了作者提出的《论语》的四种阅读方法,虽然只是对《论语》十四章的精读,但已经充分展现出了孔子思想的深厚价值。书中穿插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体现了作者的深厚学养,各章的布局、结构、评说也可见作者的用心。另外,全书文字简明,多有俊语,并配有相关历史图片资料,帮助读者提高感性认识。 总之,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十分适合高中师生及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的《论语》读本,不可错过。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古诗文背诵篇目的要求,对涉及的十四则《论语》条目进行逐条精讲,每一则独立为一章,让学生将此十四章“学深、学透、学精、学通”。 本书以此十四章必背篇目为核心主线,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主题知识的拓展、延伸与阐发,并将与此十四章篇目相关的条目进行串讲,让十四则《论语》条目的讲解有机地同孔子的整个思想学说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分析力和判断力的同时,使其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作者简介

罗唯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师从李山教授。参与编纂《诗经学大辞典》(《诗经》词语部分),在《文史知识》发表《论语》相关论文;曾在“桃李国学苑”公众号开设讲解《论语》的相关课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授本科生公共课“中国文学与文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