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第二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第二版)

1星价 ¥30.1 (7.0折)
2星价¥30.1 定价¥4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405444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040544435 ; 978-7-04-054443-5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人类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指导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长期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断深化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及其内在规律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体系。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有助于深化对人类经济活动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而为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提供指导。

目录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基本特征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意义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方法

**章 经济学说史卜的伟大革命
**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二、工业革命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形成和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来源
一、对古典哲学的批判和吸收
二、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吸收
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和吸收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及其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立的理论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形成
**节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形成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形成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形成
第二节 对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不断探索
一、对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初思考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资本论》的科学体系及其当代意义
一、《资本论》的写作过程
二、《资本论》的科学体系
三、《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第三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探索
**节 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及其意义
一、对劳动价值论的初步研究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三、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二节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及其意义
一、剩余价值一般的发现
二、剩余价值源泉的探索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形式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理论
一、资本积累理论的形成
二、资本周转与循环理论的提出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创立
四、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形成
五、资本的扩张性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历史趋势
一、对经济危机问题研究的特点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问题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
……

第四章 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发展
第六章 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第七章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阅读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第二版)》: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从写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分册和《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一直到出版《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长达10年的科学研究中,对价值实体、价值形式与价值本质都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起了包含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和价值形式的发展、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拜物教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体系,在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上实现了新的理论突破。**,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首先从价格的现象形态中揭示价值的本质,从交换价值的外在形态中揭示价值的内容;并在阐明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基础上,明确了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商品这一物质存在和社会产物的两个因素。在《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循着这一思想轨迹,以商品为研究的出发点,逐次展开对交换价值、价值、价值量等问题的分析。一旦商品这一用作交换的劳动产品成为研究的出发点,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性质就成了马克思探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生产中的劳动所具有的二重性质:一种是抽象的、在质上相同只是在量上不同的劳动;另一种是自然的、在质上不相同的劳动。接着,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分册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是抽象一般的和相同的劳动,而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具体的和特殊的劳动。”在《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他指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会属性;商品中包含着劳动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异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生产使用价值;在社会商品再生产过程中,进一步精确为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转移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中的旧价值这样的二重性。马克思十分珍视自己的这一理论创见,他认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的”,而且还是他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好的地方”。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创立,使“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古老命题从此有了崭新的含义。劳动二重性成了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成了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重要的理论武器之一。第二,价值量的决定。19世纪50年代末,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决定价值量的不是个人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从而解释了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之间的关系。在《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将价值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来,从而更科学地说明了价值量的决定,指出“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也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劳动生产率与单个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反比关系:“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