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张之洞坐对天池一长啸

张之洞坐对天池一长啸

1星价 ¥43.9 (5.5折)
2星价¥43.9 定价¥7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518451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5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20518451 ; 978-7-5205-1845-1

本书特色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186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湖北学政、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他的一生亲历了当时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如中法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东南互保、筹办新政。尤其是督鄂期间,他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创造了湖北人才鼎盛的局面。王凤翔创作的《张之洞》,将**正史的庙堂立场、庄严气度和民间野史对于名人趣事、掌故隐私的渲染融为一体,既富含深沉的历史思考,又具有对人生世事的洞察。

内容简介

  张之洞少有神童之美誉,然而大器晚成,年逾不惑才被慈禧钦点外放山西巡抚,人生从此开挂,日渐步入高峰,特别是任职湖广总督十八年间,他纵横捭阖,开矿产,造兵器,办工业,修铁路……生生将湖北和武汉改造成了初具现代特征的省份和城市。而他所办的新式学堂和留学计划,更是成为孕育革命志士的摇篮。  在晚清那个群魔乱舞的大时代里,有人抱着盛世大清的旧梦不肯醒来;有人随时代而颠簸,步履蹒跚;有人激情万丈,誓要粉碎旧世界……相比起守旧派,张之洞窥到了大势所趋,然而相比起维新派、革命派,这一晚清重臣又在清朗的潮流里不能自已地迷失……

目录

楔子
**章 “灵猴转世”禀赋超常人
第二章 少有大略 举乡试**
第三章 榜发得中 识拔成探花
第四章 翰林苦差 十八载清廉
第五章 山西巡抚 居封疆大吏
第六章 力主抗法 系南国安危
第七章 奉召晋京 署两广总督
第八章 广东赴任 堪称张香帅
第九章 威震中外 镇南关大捷
第十章 民族大义 起用黑旗军
第十一章 胜仗败约 留下千古恨
第十二章 创设水军 转向洋务派
第十三章 招揽怪杰 对付西洋佬
第十四章 谏修铁路 终尘埃落定
第十五章 大兴调研 建设新湖北
第十六章 设新机构 鼎力办洋务
第十七章 屡屡被参 仍矢志不移
第十八章 助资减税 扶民办企业
第十九章 甲午战败 拟新政总纲
第二十章 书院改制 创办新学堂
第二十一章 清高失礼 遂遭人奚落
第二十二章 废除科举 开教育先河
第二十三章 育人大计 派遣留学生
第二十四章 支持维新 亦反对维新
第二十五章 引进人才 慧眼识真假
第二十六章 关心百姓 修筑护江堤
第二十七章 恃才傲物 总督府困窘
第二十八章 清末三屠 标举以特称
第二十九章 南张北袁 同入军机处
第三十章 壮心不已 仍殚精竭虑
尾声
真实、形象地为张之洞传神写照
——王凤翔长篇历史小说《张之洞》读后
创作历史作品仍须观察(跋)
展开全部

节选

  《张之洞:坐对天池一长啸》:  “是。太太!”小翠应声后,跑了过去,将手中的灯笼递给张之濬。大哥张之漕手提灯笼,快步跟随四弟之洞,离开知府宅院,很快走出兴义府城东门,踏上奔往东山军营的道路。从兴义府到东山军营距离大约二十里路。刚出城的那段路况还是比较平坦开阔的,之溶、之洞兄弟俩走起来步子迈得比较快,几乎用不着灯笼照亮。但是,当他们离城七八里路的时候,走上了崎岖坎坷的山路,稍不留神就滑个趔趄。之漕走惯了,之洞不适应,这样老大不时地搀扶老四。之洞急于见到父亲,从平地到山路,两腿不停地奔走,紧紧地跟着大哥,汗珠早已湿透全身,但他全然不顾。之溶发现四弟累得不像样子,转过身来劝四弟休息一会儿再走,但之洞不肯,并说咱们再累也没有前方父亲和将士们累。兄弟俩继续前行,一直没有停止脚步。  寂静的夜晚,黛色的山峦,唯见一盏耀眼的灯笼顺着山间小道照来照去,给这宁静的山野留下一条断断续续的红线。  他们越过的三道山梁,似乎在鼓舞他们征服困难的勇气。这气势非凡的大山深处的夜景,好像让他们领略大好河山的壮观。当他们兄弟步入东面一条黝黑深邃的山沟时,一种与世隔绝的情绪油然而生,但不知为什么,在即将离开山沟而将要登上另一座大山山坡的刹那间,他俩周身的血液开始奔涌沸腾。  啊!这大概就是征服。张之洞有生以来**次身临其境,感受困难的磨砺。只限于由意志、毅力征服困难的情况下,征服才给我们带来永久的欢乐。他,此时没有一点疲劳的感觉。  张之漕用衣襟擦拭一下脸上的汗珠,告诉四弟之洞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乃是龙井山古战场,唐、宋、元、明等几个朝代都在这里打过仗,历来没有安定过。如今太平军兴起,贵州农民暴动队伍从贵阳方向开来,直奔兴义府地域,所以闹得父亲日夜不得消停,坚守在东山阵地。听了大哥之溶这番介绍,之洞心里对脚下这块山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军事要地岂容含糊,越发感到父亲在此地为官,确实不易呀!  他们登上这座山梁,东山阵地即在眼前。  一个个火把照耀山顶,就像一条巨大的火龙沿着山脊爬行。  一道道火星耀眼刺目,就像一片片龙鳞似的发出灿烂的光芒。  啊!这是清军将士们手持钢镐刨挖山石,抢修阵地工事。  在工事后面的一片树林旁边,便是临时设立的军营——一顶顶军用帐篷。那里,有少数清军哨兵警卫着。他俩没去军营,而是直接来到工事前,便一下子找到了正在指挥修筑工事的父亲张镆。  张镆一看长子之漕携四子之洞来到阵地上,惊异地问道:“老大,你怎么带老四到这儿来啦?”  “父亲,他非来不可!”  张之濬的话音刚落,张之洞便跑到张镆近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拱手道:“父亲!您在这大山深处忙于军务,为国尽忠,令人钦佩。可是孩儿之洞不孝,离家数载在南皮求学,未能替父分忧出力!”  “哎!你考中举人归来,给咱们张家祖上争了光,这是*大的孝嘛!”张镆已深感欣慰,上前搀扶道,“老四,你快起来!”  “多谢父亲!”张之洞作揖欠身,又关心地问候道,“父亲,您在兴义府知府任上,日夜操劳,政务、军务集于一身,身体可否吃得消?”  “没啥问题。要说不累是假的,每天不得清闲,不过已经习惯了!”张镆毫不介意地回话说。  “老四,你离家这段时间,父亲还累病过哩!”张之濬插话道。  “啊!父亲,您可得保重身体,万万不可劳累过度!”张之洞听大哥说父亲累病过,心里既挂牵又内疚,“在这个家里,之洞没尽任何力,真乃惭隗呀!”  “你说哪儿去啦,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读书!”张镆不想过早地让四子之洞介入国事、家事。  张之洞看了看面前刨挖工事的清军将士们,那种忧国忧民的思绪不禁升腾满腔,而求功名、奔仕途的想法似乎抛在九霄云外,遂果断地说:“父亲!从明天开始,我就天天和您在一起,和兄长们在一起!”  “胡说!老四,你虽然中举,但还是个孩子,怎么能参加打仗昵!”张锳一听,觉得四子之洞说话太唐突了,因为对他还寄予很大的希望,不得不劝阻道,“你必须好好攻读,中举之后,则是考取进士,否则岂不是前功尽弃嘛!”  “老四,父亲说得很有道理。功名虽说是你个人的大事,也是全家人的大事。再说,这求得功名是你一辈子的大事,若不然将来会遗憾终生的!”张之濬打心里也不愿意四弟就此停学而耽误前程,亦从中劝说。  ……

作者简介

  王凤翔,1942年4月生,河北省昌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65年1月参军,在北京军区任团职干部。转业后先后任《秦皇岛日报》副总编、秦皇岛市文化局副局长、河北省秦皇岛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著有报告文学《老兵与树》《穿过冬天的走廊》,大型话剧《开战之前》《不能抛弃她》,大型评剧《真情在人间》,著有长篇军事题材小说《血染雄关》、长篇历史题材小说《赵飞燕》《从歌女到太后——赵姬》《张之洞》,长篇纪实文学《天磨铁汉》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