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中的科学
读者评分
4.3分

游戏中的科学

5分钟轻松上手,95个在家就能做的科学实验,让孩子轻松掌握科学知识。作者对游戏中的科学现象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深度扩展。

1星价 ¥32.4 (7.2折)
2星价¥32.4 定价¥45.0
商品评论(3条)
lee***(二星用户)

非常不错,值得推荐[强]

2023-10-11 20:19:48
0 0
原来是***(三星用户)

很实用,很适合初中的孩子看

2023-06-22 02:07:3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23085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14230857 ; 978-7-5142-3085-7

本书特色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场景中藏着数不清的科学现象。你是否也曾疑惑过,为什么不小心掉落在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的铅笔,竟然看起来像被水分成两段?为什么明明想要船向前行驶,船员们却得向后划桨?为什么雷雨天气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之后才听到雷声?……这些勾起我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科学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们,我们却难以在教科书上找到解答。但它们其实一点都不神秘,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原理,在游戏中就能找出不可思议的科学真相。
★《游戏中的科学》汇集95个简单有趣的科学游戏和科学实验,教你亲自动手,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科学的奇妙魅力。用随手可得的材料、简单易学的技巧,你也能一举揭开神奇现象的科学原理,在游戏中发现科学奇迹。

内容简介

5分钟轻松上手,95个在家就能做的科学实验,让孩子轻松掌握科学知识。
《游戏中的科学》一书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这些游戏简单有趣,所需要的器材和道具随手可得,步骤解说清晰明了,实验起来毫不费力。根据书中的讲解,孩子可以惊奇地发现土豆竟然能制成电池,勺子也可以变成磁铁,甚至还可以亲手制作火山模型呢!这些好玩的游戏既满足了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帮助孩子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每个游戏的结尾,作者对游戏中的科学现象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深度扩展,启发孩子留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在实验中发现科学乐趣。

目录

**篇 迷人的数学

利用阴影的长度来测量

镜子测高法

池塘边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不过河测量河的宽度

谁先说出30

哥尼斯堡的七座桥

布丰的投针实验

永远无法理顺的毛球



第二篇 神奇的声和电

瓶子竟然也是乐器

纸杯传声筒

一把直尺奏出高低音

“看见”声音

声音消失了

回声墙

土豆电池

自来水中的电阻

发光的电灯泡

摩擦起电

静电是如何被看见的?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自制电磁铁

串联和并联

电流导热

神奇的避雷针

吸管竖笛



第三篇 光 和 磁

水中折断的铅笔

斑斓的七色光

万花筒的奥秘

镜子的原理

颠倒的画面

彩色陀螺中的白色光

会转弯的光

磁悬浮列车的秘密

看见磁场

相反的指向

勺子变磁铁

电磁感应

电动机

磁铁失灵了

放大镜火源

钻木取火



第四篇 力和运动的奥秘

小小降落伞

大小铁球的自由落体

让人漂起来的死海

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

撬动一切的杠杆

前进的船为什么要向后划桨

杂技演员的平衡杆

不断向上冒的气泡

会吃鸡蛋的瓶子

闭合开关,仍旧向前冲的玩具车

弹开中间的积木

跑得*远的玩具车

漂在水中的冰块

在两张纸中间吹口气

用一根筷子提起装米的杯子

自制热气球

爆米花的秘密

乱窜的气球

被吸在水上的铁针

闪电总在雷声前

分成两段的蚯蚓

永远面向太阳的向日葵

年轮指方向

会呼吸的植物

发芽的土豆

自制绿豆芽

神奇的酵母菌

萤火虫的光

鱼的年龄

宇宙膨胀



第五篇 物质与化学

白酒存久了会更香

隐形的字

盐水结晶

彩虹“鸡尾酒”

一杯糖加一杯水不等于两杯糖水

喷洒而出的可乐

向石灰水中吹泡泡

自制火山模型

会吐气的土豆

牛奶吃醋了

清水冰块和盐水冰块

丁达尔现象

消失的颜色

酸碱测试



第六篇 不可思议的世界

玻璃上的哈气

月亮上的光

月亮的背面

曝光拍摄的星空

“聪明的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吗

补色残像

眯着眼睛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切开的苹果会很快变黑

冰激凌久放后会甜度分布不均


展开全部

节选

彩色陀螺中的白色光 陀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玩具,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而且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陀螺看起来更加美观,会在陀螺上描绘一些不同的颜色,比如大家都喜欢制作彩色的陀螺,并且认为彩色的陀螺转动起来一定会绚丽缤纷。但事实上,当彩色的陀螺转动起来之后,人们并没有看见所谓的彩色图案,反而看到陀螺在转动中变成了白色。陀螺明明涂成了彩色,为什么会变成白色呢?想要解开这个疑惑,可以动手做一个陀螺进行分析。 准备的工具:木头陀螺,彩笔 实验过程:
??去商店购买一个木头陀螺,然后购买一盒彩笔
??将陀螺分成几个扇形部分,在不同的扇形区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涂颜色
??转动陀螺,就会发现原本彩色的陀螺变成了白色
??擦拭原来的颜色,然后将颜色的顺序和位置打乱,重新进行涂色
??转动陀螺,观察陀螺的颜色仍旧为白色 科 学 告 诉 你 为 什 么 为什么彩色陀螺在转动时会出现白色的光? 其实转动中的彩色陀螺会呈现白色,并不是因为颜色真的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转动中的陀螺使人的眼睛产生了视觉上的误差。人的眼睛具有暂留景象的特点,彩色的陀螺在转动过程中,其中暖色的转动交换的频率超过眼睛的滞留时间,这样就会像看电影一样,将冷暖色的光谱无缝连接起来,这个时候,在视觉上就会形成冷暖色的复色即白色。如果转动的速度很慢,暖色移动交换的频率仍旧在眼睛滞留时间范围内,那么人们看到的就仍然是彩色的图案。 额外科学小知识 七彩的陀螺在转动时会出现白色,而当黑白色的陀螺转动时,则会产生彩色的视觉效果。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眼睛之所以可以看见颜色,就是因为视网膜上具有三种常见的感光细胞,它们对红色、蓝色和绿色非常敏感,而这三种细胞对颜色的反应时间有一定的差异。白色是混合光,里面也含有红、蓝、绿等颜色,而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会分别对这些颜色产生差异化的反应,在陀螺静止的时候,产生的神经信号传入大脑时常常来不及处理而混合在一起,这时候只能形成白色的画面。当黑白画面开始转动时,感光细胞的差异反应会体现出来,大脑中接收的红、蓝、绿颜色信号的产生先后不同,从而形成了先偏红后偏蓝的效果。 会转弯的光 海市蜃楼是世界上*奇特的自然景观,一般出现在海面上或者沙漠中,观测者可以看见天空中平白无故地出现一些高楼大厦或者树木和森林,而这些风景通常来自其他地方。不仅如此,海市蜃楼往往很快就会消失,它就像一种幻象一样,让人觉得惊叹。那么海市蜃楼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它会呈现其他地方的景象呢?其实海市蜃楼的出现和光的折射、反射有关系。想要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说明。 准备的工具:玻璃杯,水,1张塑料卡片,1个透明袋 实验过程
??将塑料卡片竖着放进玻璃杯里,往玻璃杯里倒水
??站在玻璃杯旁边,从上方往下看,这个时候可以清晰地看见塑料卡片上的图像
??将塑料卡片塞进透明袋中,然后将透明袋竖着放入水中
??观察者仍旧站在同一个位置进行观察,发现根本无法看清塑料卡片,塑料卡片上的图像就像消失了一样 科 学 告 诉 你 为 什 么 塑料卡片上的图像为什么看不见了?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般会有一部分光进入第二种介质,这些光被称为折射光,而另一部分光会反射回**种介质当中,这些光被称为反射光。当**种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第二种介质的折射率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一旦入射角比较大,而折射角增大到了90°,折射光就会消失,此时只剩下反射光,因此这一现象就被称为全反射。当塑料卡片套上透明袋之后,光线经过水以及透明袋内的空气折射,使得折射角增大,就发生了光线的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全反射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光线不会产生折射,光线不会逃逸和泄漏,正是因为如此,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实际上就是利用全反射的原理来传送信息。在设计光纤的时候,特意在光纤结构上设置了中心和外皮两种不同介质,当光线从中心传播时遇到光纤弯曲处,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从而保证光线不会泄漏到光纤外,这样就保证了通信的效率。除了创造反射的条件之外,科学家还会刻意打破全反射的条件,比如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照明方式——背光,即从显示器的侧边或是背后提供光线照射,但电子产品的发光管会形成全反射现象,因此需要打破这种全反射的条件,让一些光线从发光管中逃逸出来,形成照明的效果。 在两张纸中间吹口气 许多人在初中物理课本上都学习过气压的知识,空气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实际上存在很多的空气分子,而且这些空气分子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只不过很多时候人们无法感觉到气压的存在,甚至难以感觉到它的变化。不过通过一些小实验,往往可以发现气压的存在以及气压变化带来的影响。比如小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对着两张略微分开的纸吹气,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气压变化的实验。 准备的工具:两张普通的白纸 实验过程
??取两张较薄的白纸,分别用左手和右手捏着
??将纸张放在嘴边,两张纸之间间隔几厘米的距离
??让两张纸尽量保持平行,纸张之间的间隔正好对着嘴巴
??用力往两张纸之间吹一口气,发现纸张迅速靠在一起,之后又慢慢分开
??纸张分开之后,继续用力吹一口气,两张纸重新贴合在一起 科 学 告 诉 你 为 什 么 为什么两张纸会迅速贴合在一起? 按照惯性思维,在两张纸之间吹一口气,纸张应该会分开才是,但事实并非如此,纸张会迅速靠拢,因为这个实验实际上运用了伯努利原理。1726年,荷兰著名的物理学家丹尼尔·伯努利在经过无数次的验证之后,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在理想正压流体的流动速度快,气压就会小,压强也会变小;而流体的流动速度慢,气压就会高,压强也会变大。这些流体包括风和水。当人们用力吹两张纸时,空气流动突然加快,纸中间的气压快速降低,而两张纸外面的气压不变,在外界的高压下,两张纸自然会被迫相互靠拢,这个实验完全符合伯努利原理。 额外的伯努利实验 关于伯努利原理的另外一个趣味实验是吹纸杯。将两个相同的纸杯叠套在一起,用手轻轻抓住下面的纸杯,然后用力吹上面的纸杯,要注意沿着水平方向吹气,这个时候上面的纸杯会迅速跳出下面的纸杯。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当人们对着上面的纸杯吹气时,纸杯上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气压快速减小,而纸杯下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并没有发生改变,气压也维持正常,此时下面的高气压就会将纸杯压上去,从而跳出来。 伯努利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 很早以前,人们就渴望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很多人甚至制作了类似于翅膀的东西,但始终没有飞起来,直到有人发现飞翔的秘诀和速度有关,他们开始制作滑翔机器,并且成功实现了在空中翱翔的愿望。之后科学家们从伯努利原理中获得了灵感,认为只要施加一定的动力,提升空气流动速度,从而降低气压,这样就会被大气压托着往上飞,而飞机的发明正是借助了这样一个原理,莱特兄弟之后就发明了飞机。不仅仅是飞机,鸟类在飞翔的时候也运用了这一原理,因为鸟类的飞行速度往往很快,使这个时候翅膀和身体下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促使身体下的气压减小,这样空气中的压力就会将小鸟的身体向上升起来。 爆米花的秘密 爆米花是非常流行的一种美食,据说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掌握制作爆米花的方法了。现今,很多人在逛街或者看电影的时候,都喜欢买一杯爆米花打发时间,作为一款大人和小孩都喜欢吃的食物,爆米花的确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那么爆米花究竟是怎样制作而成的呢?爆米花为什么会从玉米颗粒直接变成香喷喷的美食呢?人们可以亲手制作爆米花来寻找相关的答案。 准备的工具:爆米锅,玉米粒,干柴,打火机,支架,袋子 实验过程
??找一个爆米锅,往里面放入少许玉米粒,盖上爆米锅的顶盖,将开关转紧
??将盖好的爆米锅放在支架上
??在支架下方放一些干柴,用打火机点燃干柴
??保持适宜的火,慢慢旋转支架上的爆米锅,让爆米锅充分且均匀受热
??当爆米锅达到一定温度,并且充分受热之后,用铁棍打开顶盖上的开关,此时就会听见一声爆炸的响声,然后爆米花就会全部冲进系在顶盖附近的袋子中 科 学 告 诉 你 为 什 么 爆米花爆炸的原理 在爆米锅均匀加热的过程中,锅内的温度会不断升高,使得压强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玉米粒中的水分会逐渐变成水蒸气,而高温下的水蒸气具有很大的压强,原本小颗粒的玉米在高压下会慢慢膨胀裂开,但由于锅内的气压还是稳定的,玉米粒内外部的气压始终保持平衡,因此玉米粒不会在锅内爆开。当锅内的压强上升到4~5个大气压时,用铁棍撬开爆米锅的顶盖,这个时候锅内的气体会迅速膨胀冲出去,而玉米粒接触外面的低气压时,内部水蒸气的高气压会直接导致玉米粒迅速爆开,呈现一种膨胀开裂的状态,就像花苞开花一样。 高压锅煮饭 平时煮饭的时候,很多人喜欢使用高压锅,因为高压锅煮出来的饭颗粒更加饱满,而且更香一些。那么为什么高压锅煮出来的米饭会更好吃一些呢?原理和爆米花一样。在高压锅加热之后,里面的空气会快速升温,压强增大,这个时候米饭内的水蒸气同样会产生高强度的压强,这个压强会导致米粒从内往外撑开,但是由于高压锅内的气压压强同样很大,因此米粒不会爆开。当米饭煮熟之后,通常都会等待一段时间让高压锅冷却一下,并且让高压锅内的热气和强大气压从出气孔的重锤中排出来,这样打开高压锅的时候,米饭就会呈现颗粒饱满的状态。

作者简介

贾立芳 自由撰稿人,科学爱好者,喜欢思考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精于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研究,创作整理了众多经典有趣的科学谜题和科学实验。在他的笔下,科学问题变得妙趣横生、趣味十足,很容易引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习科学的习惯。著有《不可思议的科学》《一本稀奇古怪的科学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