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评论(1条)
ztw***(二星用户)

内容详实,非常有帮助

这本书内容非常详细,而且梳理得相当全面,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非常有帮助。

2021-06-29 21:55:3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2618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0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303261895 ; 978-7-303-26189-5

内容简介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凝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队伍、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推进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工程。

目录

目录
导论1
**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历程8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现实16

**章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23
**节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23
第二节唯物史观的发现32
第三节新世界观的科学阐述43
第四节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策略思想49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历史趋势55
**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方法创新55
第二节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60
第三节剩余价值论的伟大发现65
第四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趋势的探索70
第五节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78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发展85
**节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革命道路理论85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问题的探索88
第三节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91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阐释96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多方面的理论展开103

第四章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111
**节资本主义时代的变化和伯恩施坦主义的出现111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的挑战118
第三节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命运的思考124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与影响130

第五章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134
**节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134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国家、革命和政党学说的新阐释141
第三节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48
第四节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153

第六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159
**节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159
第二节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及其局限173
第三节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扩展178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在苏联的发展180

第七章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188
**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肇始188
第二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研究193
第三节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命运的理论探索200
第四节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及经济运行问题的探索206

第八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12
**节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理论的探索21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其**次历史性飞跃218
第三节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29
第四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238

第九章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243
**节对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研究243
第二节资本主义社会和意识形态批判248
第三节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命运255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理论的兴起261

第十章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课题268
**节对新科技革命的性质和特征的研究268
第二节对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意义的探讨274
第三节对新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命运关系的反思278
第四节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的发展282

第十一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289
**节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289
第二节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急剧变革298
第三节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308

第十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历程315
**节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315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323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329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点及意义337

第十三章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344
**节经济全球化与各种理论思潮的兴起344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发展349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新社会主义运动和理论353
第四节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和思潮的嬗变361

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367
**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思想367
第二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72
第三节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376
第四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贡献385

后记390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顾海良(1951年1月-),汉族,上海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家、教育家。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安徽省和县毛巷学校教师、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教师、副所长、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校长。2010年12月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2011年1月6日教育部党组任命顾海良同志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