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327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59832771 ; 978-7-5598-3277-1

本书特色

l 提到意识流,人们会想到乔伊斯和普鲁斯特这样的大师,很少有人知道意识流小说手法的首创者爱德华·迪雅丹,和对这种创作手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瓦莱里·拉博。 l 本书重点呈现意识流小说开山之作《月桂树已砍尽》,它是乔伊斯所师从的小说,《尤利西斯》的艺术手法之源。 l 本书附有译者沈志明先生的导读文章,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意识流小说在法国发轫和发展的过程,了解其首创者爱德华·迪雅丹的开创性地位和文学成就。 l 这些问世已上百年的小说至今读来依然前卫,它们既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也是文学爱好者的精神佳肴。

内容简介

迪雅丹的《月桂树已砍尽》发表于1887年,比《尤利西斯》早了近三十年。早在象征主义全盛时期,迪雅丹无论是作为创作者还是评论家,都对现代派文学的创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尤利西斯》在纽约先锋文学杂志上连载后,在欧美引起了广泛影响。这种很初被称为内心独白的文学样式因乔伊斯而引起关注,一时间模仿者众多。而乔伊斯告诉他的崇拜者瓦莱里·拉博,《尤利西斯》写作手法所师从的正是爱德华·迪雅丹的《月桂树已砍尽》。 本书收入爱德华·迪雅丹所创作的这部很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小说《月桂树已砍尽》,以及瓦莱里·拉博的三篇意识流小说《美人,我的心上人……》《情人们,幸福的情人们……》和《我很秘密的忠告……》。读者可以从书中欣赏到百余年前意识流小说的两位先驱如何捕捉稍纵即逝的直觉,以诗一般的语言,复杂而微妙地表现隐秘的思想和情感。从文学史的角度也有必要让今天的学生和读者了解文学思潮演变的本来面貌,了解意识流手法首创者和先驱者的文学成就。

目录

译序/沈志明 月桂树已砍尽/[法]爱德华·迪雅丹 美人,我的心上人……/[法]瓦莱里·拉博 情人们,幸福的情人们……/[法]瓦莱里·拉博 我*秘密的忠告……/[法]瓦莱里·拉博
展开全部

节选

译 序(节选) 沈志明 多年来,意识流一直是文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臧否不一,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评价。但经过较长时间的探讨和创作实践,至少取得一个共识:意识流艺术手法,如果运用得当,不失为文学多元化创作的一种形式。 提起意识流,人们自然立即想到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人,但很少有人知道意识流小说艺术的发明者爱德华·迪雅丹和为意识流创作手法做过重大贡献的瓦莱里·拉博。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我们推出这两位杰出的法国作家的代表作,以飨读者。撇开这些小小的杰作本身的艺术价值不谈,即使作为一种文学流派的“文献资料”,它们也是值得翻译和评介的。 1918年 3月至 1920年 8月,纽约一家先锋派文学杂志陆续发表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的大部分,很快在英美年轻作家的作品中见出其影响,他们竞相模仿书中一种崭新的艺术手法。精通英语的心理小说家瓦莱里·拉博也在独自探索这种形式,自然对这种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0年 11月,他与刚旅居法国的乔伊斯首次相遇,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很快成为莫逆之交。在《新法兰西评论》及其出版社享有特殊地位且在文学界遐迩闻名的拉博立即组织《尤利西斯》的出版工作,并在一系列文章、讲座中对这部作品大加赞扬,说他“欣喜若狂”。在他的努力下,《尤利西斯》全书(英语)于 1922年由巴黎奥岱翁街的“莎士比亚书店”出版社首次出版。 然而,当时的法国对这本书反应冷淡,连发表过许多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的《新法兰西评论》的一些主要负责人也不以为然,接着这本书在英美等国遭到查禁(如,纽约港烧毁 500册,福克斯通海关没收 499册)。但这丝毫没有阻挡拉博的奋进,相反,他更加积极组织并亲自参与翻译和校订法译本《尤利西斯》。随着同乔伊斯的频繁接触,他们的友谊进一步加深。乔伊斯也非常赏识拉博,称赞他的判断力和敏锐聪颖,在多年的友好交往中不断分章分批地请他对自己的手稿提意见。当然,赏识中夹杂着感激之情,因为他的作品得以出版和获得盛誉,拉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拉博推崇乔伊斯,首先是出于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他发现乔伊斯采用了“崭新的形式,这种富于魅力、具有极大表现力的形式足以革新‘小说体裁’或完全以新代旧”。其次还有一种个人的原因。**次世界大战前后,狭隘的爱国主义、沙文主义在法国盛行,甚至达到疯狂的程度,拉博很不赞成。他认为欧洲文化是一个整体,各民族应当互相理解、友好相处,为此他决心成为一个欧洲文学的倡导者或捍卫者,竭力发掘欧洲级的大作家,乔伊斯正合他的愿望。*后,也许是*主要的原因,《尤利西斯》接近他自己的创作探索,这正是他自己要写的作品;事实上在读到《尤利西斯》之前,他已着手创作类似的作品了。但《尤利西斯》率先发表了,他心悦诚服,拜乔伊斯为师,把完全用意识流形式写的《情人们,幸福的情人们……》(1921)题献给乔伊斯:“在这篇小说中我谨采用了这位大师的创作形式。” 乔伊斯 1921年收到献词,非常激动,但在兴奋之余,觉得受之有愧,以伟大艺术家的诚实告诉拉博,这种创作形式在爱德华·迪雅丹的《月桂树已砍尽》中“早已全面地使用过了”。拉博大为震惊:他居然没有读过。后来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这部被埋没近 30年的著作,读后大喜过望。他在 1923年 8月 11日给迪雅丹的信中写道: 詹姆斯·乔伊斯本人向我指出《月桂树已砍尽》(以下简称《月桂树》)是《尤利西斯》创作形式的一个来源,而我*近才拜读,非常遗憾未能早点读到。这不仅是**部内心独白的作品— —这种独特的文学构思具有无可估量的重要性,而且是一本完美的杰作,可列入法国文学*伟大的作品之林!我十分惊异这部 1887年发表的作品竟要等到《尤利西斯》的出现,才被人重提其内心独白的形式。目前整个美国文学界竞相仿效,您的影响,通过詹姆斯·乔伊斯,传遍了全美洲。我自己,在首次读到《月桂树》之前,以为写了法国文学中*早的两篇内心独白的作品。总之,我明白了您是内心独白的发明者,您用这种发明所创作的小说是一部重要的作品,无论是从深化诗意的角度来讲,还是从一种文学大潮流的源泉的角度来讲(这种潮流正日益扩大)。必须把这一切公布于众,广为传播,我将首先告诉《民族》的读者们。 为了弥补他无意识的不公正,拉博把《我*秘密的忠告……》(1923)这部内心独白的杰作题献给爱德华·迪雅丹。 在同一封信中,拉博请教迪雅丹,为什么《月桂树》在当年没有受到重视,为什么作者在以后的作品中没有坚持运用“这种*适合对人类心灵进行拉辛式的分析”的形式。迪雅丹回信说,当时象征主义运动根本不受人重视,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无人问津,报界反应冷漠,《月桂树》单行本出版后卖不出去,被打入了冷宫。是的,一直等到乔伊斯名声大震,《月桂树》才重见天日。同年,拉博在颇有影响的《欧洲杂志》著文,恢复了文学史上一个事实的本来面目,公正地为一名法国作家追回深受英美青年作家称赞的意识流形式的首创荣誉。但这并未降低乔伊斯的声誉,是他使意识流艺术手法确立了地位,臻于完善,形成潮流,得以流传。 1989年12月25日

作者简介

爱德华·迪雅丹(Édouard Dujardin,1861—1949),法国作家,师从马拉美,意识流写作手法的首创者。曾于1886年创办《独立杂志》,刊登了许多现代文学史上的开拓性作品。创作有剧本《消失的骑士》《安冬妮亚》,小说《月桂树已砍尽》(1887)、《内心独白》(或《随笔集》)等。乔伊斯曾坦承《尤利西斯》的写法受到迪雅丹的《月桂树已砍尽》的影响。《月桂树已砍尽》被文学史视作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 瓦莱里·拉博(Valéry Larbaud,1881—1957),法国作家,意识流小说的实践者和先驱。拉博是20世纪上半叶欧美文坛十分活跃的人物。曾参与创办《法兰西评论》,是该刊长期的合作者和撰稿人;和保尔·瓦雷里一起主编《交流》(1924—1932),与菲利普·苏波一起主编《欧洲杂志》(1923—1931);他的文学评论集《阅读,逍遥法外的嗜好》被誉为20世纪法国*重要的文学评论之一。著有小说《我*秘密的忠告……》《情人们,幸福的情人们……》等。 ◎ 译者介绍 沈志明,法籍华人学者、职业翻译家。1938年生,江苏苏州人。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曾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任教。1983年在巴黎获法国文学博士,1992年获法国大学任教资格。译著有《茫茫黑夜漫游》《反抗者》《陌路人》《寻找失去的时间》《痛心疾首》《我*秘密的忠告》《死亡的时代》《死无葬身之地》《文字生涯》《驳圣伯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编选有《阿拉贡研究》《普鲁斯特精选集》;主编有《法国名家论文艺译丛》《萨特文集》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