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力量 重塑沟通的心智模式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2011640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201164069 ; 978-7-201-16406-9
本书特色
人际交往的开山之作 轻松应对所有类型的沟通对象 ● 沟通心理学大师经典著作。作者为沟通心理学开创者,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人际沟通专家。 ● 开创了沟通的八种心智模式——需求依恋型、助人型、自我牺牲型、野蛮贬低型、证明自我型、主导控制型、疏离型、夸大倾诉型。 ● 适合所有类型的读者阅读,对教育关系、亲密关系、职场关系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有助于打开人生新思路,重新看待自己的沟通模式。 ● 上百幅沟通场景、模型图,加强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和实用能力。 ● 现为德国沟通心理学教学领域的标准教材,在中小学、大学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广泛使用。 ● 整个系列经过无数的课堂、大学考试以及职业培训的印证,促进了沟通心理学的发展。 ● 至今已出版德语版、西班牙语版、繁体中文版等多种版本,发行量已超过350万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心理学及沟通专家冯?图恩关于沟通心理的著作《沟通的力量》系列第二部。书中深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模式,堪称沟通学的里程碑。本书提出了沟通的八种心智模式——需求依恋型、助人型、自我牺牲型、野蛮贬低型、证明自我型、主导控制型、疏离型、夸大倾诉型,多角度阐明了沟通双方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提供了改善人际沟通的工具和指南。本书帮助读者学会运用沟通的八种心智模式,认清自我和他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心境,并以此构建良性的人际关系。内容集实用性与趣味性一体,比如为什么两人因优缺点互补而相互吸引时,却会因此陷入恶性循环。本书现为德国沟通心理学教学领域的标准教材,在中小学、大学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广泛使用。出版至今,发行量已超过350万册。
目录
**章 从一般到特殊的心理沟通模式?
第二章 沟通心理学的三大思维工具
**节 信息维度? / 015
第二节 循环模式? / 025
第三节 价值模型? / 036
第三章 重塑沟通的八种心智模式?
**节 需求依恋型? / 065
第二节 助人型? / 083
第三节 自我牺牲型? / 107
第四节 野蛮贬低型 / 130
第五节 证明自我型? / 170
第六节 主导控制型? / 193
第七节 疏离型? / 214
第八节 夸大倾诉型? / 259
结语
节选
**章 从一般到特殊的心理沟通模式 很大程度上,表达方式以及人际交往、确立关系的方式共同决定了个人幸福和事业发展。之前,人们将这一领域交给专家学者们进行研究,而如今,我们可以自己培养个人沟通能力,以求得个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毫无疑问,过去十年来,已经有许多德国人通过阅读有关这个主题的书籍,或是参加与此有关的自我觉察小组,或是通过在职进修的培训班或高中课程接触过沟通心理学。 不夸张地说,在所有专业化的在职培训和进修深造中,沟通心理学已经成了一门举足轻重的学科。 教师、医生、银行家、警察、技术员和士兵,所有行业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及所有的产品销售专员,他们都会学习有关沟通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因为,在管理人员的工作中经常需要与人打交道。也就是说,在复杂混乱的状态下,大多数工作都会在由诸多矛盾因素支配的机构制度化平台中展开。这些因素包括:合作与竞争,等级划分与同事情谊,人性化与绩效考核,参与谈论与全权决策,透明度与保密性。 一项针对人事经理和培训专家的调查得出了如下结果:沟通和人格将成为未来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在这之后,普通人也将格外关注这些问题。 同样,在其他社会领域里,往日的角色模式也将迅速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将会暴露出非常多的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例如:医患关系方面,政客与选民之间,成人教育中的教师与课程参与者之间,销售人员与顾客之间,等等。 这方面的挑战同样适用于私人生活领域之内,特别是许多女性开始更自信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使两性间的沟通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 传统的男女分工模式是:情感上较为克制的男性通过强调自己卓越的理性,倨傲地给予女性恩赐般的教导来控制双方的情感走向。必要时,他们会以装腔作势的姿态和攻击性的行为来保证自己的主导优势。女性则倾向于欣然附和、全心奉献,并处于劣势地位。她们委屈自己,成全对方,有时会通过情感流露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活跃而融洽。 但如今,这样的传统分工模式已经不再行之有效了,新的伴侣关系模式常常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这些关系都没有足够而彻底地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在已雕琢成的男性和女性的“木雕”之上,在新刷的清漆之下,那些旧日的纹理还在闪现。 成人教育机构使沟通心理学大获成功,因此如果我现在和交警、行政官员、乘务员或经理打交道——很有可能与我交谈的就是一名“受培训人员”。但就在此刻,有种不好的感觉向我袭来——人际交往难道已成了一个职业化、心理学化的领域吗?还是说,它在这儿开辟了一条更好的通往人类相互理解、沟通的希望之路,以实现在职业生活以及政治活动中人们所急需的顺畅交流? 1981年,我在《沟通的力量:极简沟通的四维模型》中整体概括了不同流派关于沟通心理学的建议,并制订了一些实践方案。在“从行为美化到个人发展”的指导思想下,我试图明确指出——社会沟通心理学的主旨并非只想着传授“新的说话方式”,或者某种对于话语权的完善方式,而是旨在引导人们注意抓住对话内容的内核信息。由此,现在的我们得到了什么呢?我们变得更加诚实、更能理解他人、更善于对话了吗?我们学会倾听了吗?我们可以感知到话语背后的想法并能对此做出回应了吗?我们有更多的勇气站在自己的立场,清楚地表达我们的所思所想和所需了吗?或者,我们只是培养了几个将“心理语言”作为一种新的外语来掌握,并以腐化、浮夸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庆贺的新式模范学生。 然而,*主要的可能是受训的痛苦。这种痛苦源于人们在速成班习得的“谈话技巧”正在湮没他们有缺陷的个性本体。 基于以上问题的大规模实践调查从未开展过,在我看来,那种一切都同处于一个矛盾混合体的说法还是有些道理的。这样一来,我们都有必要在个人方面以及社会关系方面被加以区分。 如今,在我看来,亲自对沟通心理学进行部分修正和复查似乎是有可能且是非常必要的。正确的认识是——沟通心理学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如解释典型障碍是怎么发生的),更在于塑造 (如何能更好地相处)。 对此,我提供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我—信息”,主动倾听,从关系层面出发区分事情的本体,说话时采取便于对方理解的辅助手段(如手势、表情等),反馈,自我披露,等等。沟通心理学似乎会借助于这些建议宣告一种会让当今世人都竭力效仿的“沟通典范”。由此,它也部分地催生了一场新的“选美比赛”,在这场比赛中,完美的交流方式有时比话语的实质内容更加惹眼。 不管怎样,以上提到的建议都可以在人际沟通时用来提高人(无论是信息发送者还是信息接收者)的感知敏锐度。不过,作为一种沟通典范的组成部分,这些建议的适用范围也会受自身限制,无法做到准确把握。因此,我认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舍弃理想概念。相对来说,双重区分反而是很有必要的。 **,理想的(有益的,合乎目的的,恰当的)沟通取决于整体的情况和事件的特点,以及“我”赋予这一场合的价值。并非每种情况都会吸引“积极的听众”,真实的“我—信息”也可能变得完全“不合时宜”。有些情况下,“辅助手段”还会使一切变得更加糟糕——那种能根据整体情况进行合理沟通的能力,需要其他形式的训练作为常规沟通培训内容的补充。 第二,无论是在情景还是在个人方面,区分的存在都是有必要的。在**学年的沟通课程里,教员的“智囊”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理论、练习和行为建议,我们或多或少地认为这些理论、练习和行为建议对所有人都会有所裨益。比如说,通过“积极的倾听”跟随谈话对象的话语,切身体会对方的主观世界,并学着从字里行间中感知对方的情感信息。或者更加明确地感知自己的内心世界,再将感知到的内容转换成清楚的表达(“我—信息”)。想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克服一些暴露出来的对于自我的恐惧,这类恐惧会让我们习惯性地外显出一种“表面”,而在它背后隐藏着的却是我们自以为寒酸的真实自我。 总体来说,这些方式都挺好的。事实上对受文化形态影响的我们来说,这些基本的沟通能力都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期待的,很多人都想要立即掌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对每个个体来说,全然相同的建议和练习并不是急切需要的;恰恰相反,一些人似乎已经拥有了过多的那些他人所急需的东西。 如此一来,就会产生将“正确”的信息告知给了“错误”的人的危险。在本书中,我会对这种情况详细说明。说到对触及人格内核能力的习得——经证实,人们应脱离标准去训练、去洞察单一的个体,对他们的独特方式做出反应,并与他们建立稳固的关系。然后,在这期间展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要有所保留和约束——因为弱点也会显露出来。而克服这些弱点的方法,则基于每个人的差异需进行完全不同的点拨。 本书的主旨正是着眼于这些差异。起初,我打算将两部分工作——情境差异和个性差异——集中在一本书里完成。但后来,事实证明,后者的内容太过丰富,需要单独成册出版。 与**部书相比,这本书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增添了自大的装腔作态,对于弱点的掩饰和看似完美的表面之下的破绽以及作为研究核心的耐受性。这里所指的“风格”是一种(在社会特别是在男性看来是普遍的)特殊情况,同时也是八种不同的沟通模式之一。对于它们的阐述(详见本书第三章),构成了本书的核心部分(见图1)。 在本书中,我对表面的概念做出了新的诠释,更确切地说,之前的诠释已被证明是不恰当的。因为它让人们产生了一种概念——人们手持着一面朝向外界的“虚伪盾牌”,用来隐藏其后的真实面目。简单地说,就是不想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 没错,任何展现“外在”的方式方法都会与其“内在”相协调。内在不易察觉,就连当事人自身也只能或多或少地对它有所知觉。虽然如此,外在行为其实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传记”般的发展成果——与其说它像一个门面,不如说它更像一张在艺术审美下塑造而成的面具——这样的面具导致了我们只能隐约捕捉到那些藏于背后的面容。 面具和它背后被积聚和抑制的个人情绪、愿望和恐惧一样,同属于个体自身。为了在与*重要的人共同生活的**年里守护自我空间以及免受伤害,面具的塑造非常有必要。从这方面来看,“外在”行为并不是一种需要尽快抹去的虚伪丑陋,而是个体值得被珍视的一部分;只要“真实”,即使它像一张沟壑纵横的脸庞,那也是个体传奇故事的真实见证。 因此,我所要讲的内容并不是“摆脱表面”,而是逐渐认清你用来展现“外在”的方式方法,并以此构建关系,学着理解这种模式给你带来的好处、便利以及阻碍。不要片面地把你与你的外在形象等同起来——它们确实很重要而且属于你,但其“背后”的内在心境也是你的重要构成部分。有了它,你不会使关系戛然而止或是被重新修复——正是那种受到折损的关系使我们疏远了我们自身,沦为机器。这就像是一台被编程过后没有选择自由的电脑,它注定要一次次为相同的“输入”提供千篇一律的“输出”。 在介绍八种沟通模式的时候,我会反复运用我的三种思维工具,它涉及以下结构模型。 我会在开篇对这三种模式进行详细介绍(本书第二章)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对于了解人际沟通领域的特征及特点具有普遍的意义。 从“信息维度”就能看出,在沟通中我是将它作为一般沟通心理学的基本模型引入的。在这里我对它的运用将带有一些其他的意图,即在八种沟通模式的四个维度(事实维度、自我表达维度、关系维度和诉求维度)中突出各自的核心信息。这些核心信息无须通过话语发送,而以可觉察的方式从信息发送者的身上表露出来——信息发送者使用这种方式将信息发送到了信息接收者的前意识以及潜意识中。 恶性循环和以下认识密切相关:一个人的沟通特性不仅反映了他的个性和心理状态,这种特性还在关系动力学范畴中一度引起关注并被进行了标准化的分类。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关系动力学上,我寄希望于发现个人和系统动因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期望以此发现个性和关系中的一致性。 在价值发展模型中,我给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个性价值和沟通美德是辩证的结构化产物。也就是说,在紧绷的对立状态中,必须(刚好被确定)形成一种积极的等价物,不然就将陷入失去价值的境地。所以,如果将接受对方的能力同对抗的能力结合起来,久而久之,便会对关系的良性发展起到建设性的作用;相反,缺少对立的接受将会变成畏惧矛盾冲突的和谐表现,它与频频爆发的冲突一样,都会对关系造成严重危害。而后者若没有认同态度的调和,不久也将以毁灭性的失败告终。 对此,在第二章中会详细阐述。 我着手研究海尔维格的价值维度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人际沟通过程和人格塑造以及发展维度的构建中。通过这些方式,我做了一种关于“心理美德教育”的尝试。八个模式中的每一种都将被证明——其中于人们共同生活必不可少的价值已成为现实——在这一过程中,危险如影随形,即当价值不足以通过相应的“相反特质”达到平衡时,可能就会转变成个体的负担。 成人教育心理学的愿景与这样的想法息息相关,即帮助个体发现对他来说值得期待的个性发展方向,并随时做好迈出**步的准备。它的实现有赖于人性认识的普遍改善。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守护着人性认识:立即停止对旁人奇异与陌生之处的谴责,非理性失控或仍以一种天真的方式落入情感之网。这种方式更能让人们用精湛的理解力破译其真实含义,同时使移情和界限确定有了可能。 故此,本书是以拓展人性内核和人的理解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并不涉及对某种“强化沟通的*优行为”的习得。在人们真的变得“更多”之前——通常,这本书的内容大多只用于从自身出发去做到更多。 ……
作者简介
弗德曼·舒茨·冯·图恩(Friedemann Schulz von Thun,1944-)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及沟通学专家。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专攻协商与训练。《沟通的力量》是其代表作,且已成为德国许多学校师生与职场工作者必读的权威著作。由此延伸并与多位作者合著有《解释协助:治疗师、谈话指导者与主持人的手册》《交谈:给主管们的沟通心理学》等。他的著作销量超过百万本,翻译成多国语言。作为沟通咨询专家,他在很多领域都有极广的影响力。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汉字王国
¥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