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门小学:犀鸟与少年

包邮国门小学:犀鸟与少年

¥21.2 (6.6折) ?
1星价 ¥21.2
2星价¥21.2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848003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6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56848003 ; 978-7-5568-4800-3

本书特色

★走入中缅儿童在彩云之南的阳光童年,多彩的自然与文化环境拓展眼界美丽的云南有着多样又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这里有云雾缭绕、动植物资源丰富的高山,有蜿蜒清浅的小溪和滚滚的江河,有广袤的田野,还有留存古朴气息的民居。佤族、傣族、哈尼族、傈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此定居,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绚烂有趣。跟着故事里中缅两国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起认识世界的精彩之处。 ★国门小学里发生的成长故事予人启迪,跨越国别的真挚情感打动人心 在国门小学里,中缅儿童一同学习知识,更受到了老师们在生活上的温暖帮助。虽然国别不同,孩子们却面对着相似的成长烦恼和情感诉求:与家人间的心结、与朋友交往中的摩擦、对上学和知识的渴望、对掌握自己生活的期待……在解决一个个困难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越发深厚,孩子们也成长为有勇气、有担当和乐观的人。 ★故事情节精彩曲折,主题多元,在阅读中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多种可能小小年纪的主人公与小伙伴们有着令人惊叹的丰富经历:早早求学于异国他乡,探寻自己的身世之谜,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灾难过后重建现实与心灵的家园,在医院中的特殊学校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获得阅读乐趣的同时,读者将对教育的温度、知识的可贵、团结与友情的力量、家人间的有效沟通、文化和传统的重要价值等主题,以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更立体、全面的认识。 ★新闻从业者深入一线取材,潜心创作三年,与插画师携手生动还原儿童生活本系列图书作者王新明在云南省从事报刊编辑、记者工作十余年,常根植于现实生活,创作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曾获得第三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之“金葵花奖”,作品入选2020年“中国好书”月度榜单。《国门小学系列》是作者潜心创作三年的又一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力作,以优美、风趣的文笔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将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徐徐展开。资深插画师创作百余幅可爱传神的水彩插图,配合全彩印刷工艺与精致独到的设计,更为图书增添美感与趣味。 该作品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做到了故事性、教育性相结合。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陈晓明 《国门小学系列》作为一套给小学中高年级孩子看的作品还不错,包括从吃、穿、住、行、玩这些方面写得非常真实,非常生动。它写的是缅甸的留学生到咱们这里上学的故事,写得非常有感情。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儿童文学原主编 徐德霞 《国门小学系列》我读的时候感觉很新鲜。写到边境生活,写到国际友谊,写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感受、体验中国,题材非常的新颖、独特。 ——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副处长 李朝全

内容简介

在云南的中缅边境线附近,分布着一百多所小学,它们被称为“国门小学”。中缅两国的孩子在这里一同学习、成长。 男孩刘麻锐随父母从缅甸搬到大盈江畔的瓦巷生活,在他的朋友们当中,*为特别的就是住在山顶上的“鸟人”老伍爹。麻锐跟着老伍爹学习到了关于自然和鸟类的各种知识,认识了出现在小青山上的珍贵犀鸟。大地震来袭,人类与动物的家园都面临威胁,但新的生活也一定会到来……

目录

**章/ 瓦 巷 9 第二章/ 芦笛之歌 39 第三章/ 纯白的彩虹 59 第四章/ 橘色地平线 77 第五章/ 小刺猬的礼物 103 第六章/ 水墨画 139 后 记 174
展开全部

节选

《国门小学:犀鸟与少年》 **章 瓦巷 1.怪老头 我从缅甸来,在这边的时间不长,我阿爸是缅甸人,阿妈是中国人。我们原先住在缅甸,后来跟着阿妈来到中国。我们现在住在安平镇,这里有跨国公路可以直接通往缅甸的八莫和密支那。 阿爸在这里种草果。山谷土地肥沃,又有溪水经过,阿爸说,今年收成一定不错。春分时,我跟着阿爸阿妈去田里分栽,然后施肥、除虫,然后守着小苗,看它们慢慢长。草果要是熟透了,透透亮亮的,像小红灯似的,看着就热闹。 阿爸总说,那果、那叶都是钱,可以买种,可以盖屋,可以给我娶媳妇。哪有四年级的小孩娶媳妇的?我红着脸跑开,心“扑通扑通”地乱跳。转到这里的小学才几天呀,我连班上的女生长什么样都记不住,怎么知道娶哪个当媳妇好呢?缅甸家乡的那些女生,是绝对不能考虑的。我离开时,她们正在换乳牙,都是“缺牙巴”,咧嘴一笑,就是一个个小黑洞。而我今年长齐了所有恒牙,雪白整齐,嚼起吃的来“咔嚓咔嚓”地响,很带劲。我给它们取名“白的刀”。不管哪颗,都叫白的刀。 现在班里的女生倒是都长齐了恒牙,没一个“缺牙巴”,但我还是不想从她们中挑谁当媳妇。她们一个个都像高傲的小孔雀,和我们男生说话,都要先说一个“哼”字;说完话了,再说一个“嘁”字。所以,当阿爸再说卖了草果给我娶媳妇,我便插话:“不娶媳妇,留着再建一间瓦屋。”阿爸就哈哈大笑,“嗞——”地抿一口苞谷酒,不住点头,夸我“扒家(顾家)”。酒味冲过来真呛人,我忙捏起鼻子跑出去。 山也应该有自己的名字,远的就叫“远山”,更远的就叫“更远的山”。而我家门前的这座,叫小青山,因为它是鸦青色的,还长满了密密麻麻青色的树。 小青山里住着一个怪老头,他清瘦、胡子拉碴,脸膛黑得发亮,额头上的褶子深得像一条条小沟,藏着陈年的老泥和沧桑。 他没有名字,至少那听起来并不像一个名字:老伍。 老伍爹一个人住在山里的一间瓦屋里,这并不是大家说他怪的原因,他古怪在不种田、不做买卖,就只跟在鸟的屁股后面琢磨鸟。有人问他,老伍,那鸟当吃当喝、当屋当田?老伍爹就“哼”地回一句狠话:“懂个屁!” 老伍爹有一个酒葫芦,他喜欢喝我阿爸酿的苞谷酒,隔三岔五就下山来打酒。他把酒葫芦拎到耳边晃一晃,听着有响动,就知道还有酒底,拔出塞子,一仰脖,喝个底朝天,再把空葫芦递给阿爸装满。 赶上阿妈煮饭,烧些小菜,阿爸就留老伍爹一起边吃边喝。老伍爹和我们熟悉,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下便开始吃吃喝喝。喝到兴致高涨时,他还会敲着桌沿给自己伴奏,唱几句小曲儿。 阿妈喜欢问老伍爹的家里事,比如老家在哪儿、有娃没有,还有媳妇咋没领了来。 有时,老伍爹像没听见一样,闭着眼继续唱小曲儿;有时,他会大着舌头含含糊糊地说:“媳妇?就在山里头。” 阿妈就朝山里看,小青山被夜色吞噬了,仿佛并不存在,只有风声和虫鸣兀自来来回回地奔跑。 小青山并不是一座简单的山,它藏了好多鸟在自己的林子里。有的鸟聒噪,比赛似的叫个没完没了,天不亮就开始,天不黑不结束;有的鸟消停,一年到头,只有寻找恋人时才放声歌唱;有的鸟好看,恨不得在身上长一百种颜色的羽毛;有的鸟长得怪模怪样,让你觉得它更像一只恐龙,或者蜥蜴什么的。 有时,天空光溜溜的,一丝风也没有,闷燥得很,我就钻进小青山纳凉。老伍爹跟在鸟的屁股后面,我跟在老伍爹的屁股后面。老伍爹有一个背包,里面装着一架长鼻子照相机、一个独眼望远镜、一个笔记本和一个老搪瓷缸。那搪瓷缸用途可大了,在家里,当饭碗使;在山里,当水杯用。小青山哪里有甘甜的山泉,老伍爹比谁都清楚。

作者简介

王新明 少儿报刊编辑、记者。善于在现实题材中挖掘儿童文学元素,本色地还原儿童成长过程。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著有长篇小说《山芽儿》(获第三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之“金葵花奖”)、《亲亲雀儿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