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门小学:童年里的木偶戏

包邮国门小学:童年里的木偶戏

¥21.2 (6.6折) ?
1星价 ¥21.2
2星价¥21.2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841608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4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56841608 ; 978-7-5568-4160-8

本书特色

★走入中缅儿童在彩云之南的阳光童年,多彩的自然与文化环境拓展眼界美丽的云南有着多样又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这里有云雾缭绕、动植物资源丰富的高山,有蜿蜒清浅的小溪和滚滚的江河,有广袤的田野,还有留存古朴气息的民居。佤族、傣族、哈尼族、傈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此定居,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绚烂有趣。跟着故事里中缅两国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起认识世界的精彩之处。 ★国门小学里发生的成长故事予人启迪,跨越国别的真挚情感打动人心 在国门小学里,中缅儿童一同学习知识,更受到了老师们在生活上的温暖帮助。虽然国别不同,孩子们却面对着相似的成长烦恼和情感诉求:与家人间的心结、与朋友交往中的摩擦、对上学和知识的渴望、对掌握自己生活的期待……在解决一个个困难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越发深厚,孩子们也成长为有勇气、有担当和乐观的人。 ★故事情节精彩曲折,主题多元,在阅读中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多种可能小小年纪的主人公与小伙伴们有着令人惊叹的丰富经历:早早求学于异国他乡,探寻自己的身世之谜,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灾难过后重建现实与心灵的家园,在医院中的特殊学校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获得阅读乐趣的同时,读者将对教育的温度、知识的可贵、团结与友情的力量、家人间的有效沟通、文化和传统的重要价值等主题,以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更立体、全面的认识。 ★新闻从业者深入一线取材,潜心创作三年,与插画师携手生动还原儿童生活本系列图书作者王新明在云南省从事报刊编辑、记者工作十余年,常根植于现实生活,创作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曾获得第三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之“金葵花奖”,作品入选2020年“中国好书”月度榜单。《国门小学系列》是作者潜心创作三年的又一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力作,以优美、风趣的文笔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将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徐徐展开。资深插画师创作百余幅可爱传神的水彩插图,配合全彩印刷工艺与精致独到的设计,更为图书增添美感与趣味。 该作品图文并茂,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做到了故事性、教育性相结合。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陈晓明 《国门小学系列》作为一套给小学中高年级孩子看的作品还不错,包括从吃、穿、住、行、玩这些方面写得非常真实,非常生动。它写的是缅甸的留学生到咱们这里上学的故事,写得非常有感情。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儿童文学原主编 徐德霞 《国门小学系列》我读的时候感觉很新鲜。写到边境生活,写到国际友谊,写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感受、体验中国,题材非常的新颖、独特。 ——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副处长 李朝全

内容简介

在云南的中缅边境线附近,分布着一百多所小学,它们被称为“国门小学”。中缅两国的孩子在这里一同学习、成长。 在缅甸,因学堂关门,男孩索林被迫辍学,辗转来到木偶师傅的戏院拜师学艺,之后又跟着阿妈来到云南远溪镇的外婆家。在这里,索林进入国门小学读书,跟着同学们都喜欢的“洋芋姐姐”方圆老师学习,还发现邻居樊爷爷竟然是个了不起的木偶戏艺人!后来,方圆老师成了索林的守护天使,刀杆节上的木偶戏表演令人难忘,樊爷爷为保护山林而失踪……索林慢慢成长了,他真正爱上了这片土地与木偶戏这门艺术。

目录

**章/ 木偶的舞步 9

第二章/ 小学徒 43

第三章/ 遇见远溪镇 81

第四章/ 说给木偶的心事 117

第五章/ 我和我拥抱 139

后 记 162


展开全部

节选

《国门小学:童年里的木偶戏》 **章 木偶的舞步 1.7号路学堂 “在遥远的古王国,统治世界的是龙。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跑的,全是大大小小、怪模怪样的龙。龙们呢,打打杀杀将近三百年,终于筋疲力尽,几个领头的张罗着给大家划分了地盘,龙族便熄战了。 “闲来无事,龙们下下雨,织织毛衣,蹲到房檐上给鳞片打打蜡,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直到屠火出现,整个龙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这一年,每条龙都提心吊胆,害怕一觉醒来,屠火拎着大鸟笼站在自己的眼前,非要把自己装进鸟笼子…… “这一年,龙族发生的蹊跷事太多了,如果一件蹊跷事用一根腿毛代表,那么,这一年来龙族就能有整整一百个麻袋装的腿毛了。 “‘我们要那么多腿毛干什么?腿毛不能织毛衣,也不能做成掸子打扫灰尘。’ “‘我们更不希望发生那些匪夷所思的怪事——好端端的,从龙蛋里孵出一个长着络腮胡子和浓密腿毛的人类大汉。啧啧,我从蚯蚓那么长到现在有一条闪电长了,这种事闻所未闻——不光我没听说过,就连我那见多识广的老外婆也没听说过——’” “叮当——叮当——”尼翁老师摇响了上课的铜铃,铜铃声清脆而响亮,召唤我们快进学堂上课。铜铃在我们缅甸的小学堂很常见,老师摇响铜铃,我们就上课,或者下课。 “哎呀,怎么早不上课,晚不上课,偏偏这时候上课啊!”没有一个人乐意这个时候回去上课,因为今天阿佩给我们表演的提线木偶戏比往常都有意思。他今天讲了一个神话故事,关于龙族和人类起源的。正讲到精彩之处,尼翁老师摇响了上课铃。尼翁老师上课不怎么古板,见大家都爱听,就多讲一会儿;见有人开始溜号、打瞌睡,或者屁股扭来扭去,像木椅长了牙齿,正在啃他的屁股似的,尼翁老师就“啪”的一声合上那本厚厚的讲义,下课,放我们去玩耍。 见一个个是噘着嘴进来的,尼翁老师笑了,眉毛弯弯的,颧骨上的肉鼓成包子那样。 “刚刚是一群娃娃,现在怎么坐着一片片叶子在上课啊?还是被晒蔫的叶子。太阳今天不是还不太大吗?”尼翁老师伸长脖子,认认真真地往天上瞅了又瞅。 “尼翁老师……”石丹仍旧沉浸在龙族的故事中不能自拔,“**个人真的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吗?那么,人为什么不一直孵下去?如果现在人们还是从蛋里孵出来,我阿妈就不会被难产害死了,我现在还能有一个小妹妹,或者好几个。说不定我有空还可以帮着我阿妈孵一孵蛋。看小婴儿从蛋壳里爬出来,多有意思呀!” “这是谁告诉你们的?”尼翁老师显然没有准备,人类起源是一个天大的课题,可不能随随便便地回答“是”或“不是”,况且还是蛋生的这种说法。搞不好,这群死脑筋的小孩天天去掏鸟窝,偷些蛋回家去,盼望着孵出小弟弟、小妹妹来,那就糟糕了。“人从哪儿来,通常的说法是——” 尼翁老师还在组织语言呢,木木大大咧咧地说:“从哪儿来?那可说不准。我从南板来,阿佩来自勐古,索林……” 学堂的小孩笑翻了一片,笑声像波浪似的此起彼伏。 尼翁老师也尴尬地咧嘴笑,不过,他就着笑声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不用再接着想“人究竟是怎么繁衍的”这样复杂而具体的问题了,他如释重负,“哗啦哗啦”地翻开讲义,开始讲课。 有些人的心根本没收回来,眼睛瞅着尼翁老师,心里却在回味着今天阿佩演的提线木偶戏,幻想自己就是屠火,一个让龙都闻风丧胆的人。 我可不是“有些人”,我想的肯定和他们不一样。我承认今天的木偶戏还不赖,但是,出彩的不仅仅是这个剧本啊,他们谁也没看出来,阿佩今天用的木偶是八线木偶!而往常他*常用的是六线木偶。 多了两根线,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什么了不起?! 六根线的提线木偶可以控制双腿、双臂、颈、胯差不多六个关节,控制它是提线木偶表演*简单的基本功,线越多,就越能表演出复杂的动作。如果你连六根线都控制不了,那么,你就别玩提线木偶了,去踢踢藤球、撒尿和泥,或者翻翻花绳都行。 但是,作为缅甸孩子,哪一个不想拥有自己的提线木偶,让它在自己的控制下活灵活现,讲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来呢? 我偷偷看了看阿佩,他端端正正地坐着,屠火仿佛睡着了一般毫无生气地躺在他的桌肚里。 提线木偶在缅甸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呢?银穗奶奶说提线木偶在15世纪的缅甸就诞生了,掰着手指头数一数,也得有好几百年了。 几百年真的能用手指头数清吗?我这样一问,银穗奶奶莫名其妙地就生气了。女人吧,不论年纪大小都有“爱生气”这个通病,学堂里一起读书的石丹、阿依拉都有这种病。 阿佩做其他事并不怎么优秀,唯独表演提线木偶,他远远地超过我们这些同龄小孩了。 我们住的这条路叫“7号路”,就在学堂附近。它不是特别宽阔,也不怎么繁华,但是,7号路与其他路相交,相交处是一块方形的空地,久而久之,那里便成了四镇八村的中心。方街铺着麻石子,旧货铺、老邮局、水果行一家挨着一家,快把方街填满了。 每逢赶街,头顶着巨大竹箩的老婆婆、推着独轮车的红牙齿中年男人、挎着一个小布兜只卖栀子花的小姐姐,都涌入方街,让方街更加拥挤了。这时候,不仅能买到田头菇、野芹菜、野薄荷、鱼腥草,还能买到草编蝈蝈笼和蜡烛灯笼。 当然,偶尔也有人提着几个旧木偶来卖,他们那些木偶看起来和平时方街上卖的,有那么一点儿不同。但是,每每有人上前问价,就会被高昂的价格吓得吐舌头,转身就走,生怕被赖上、非买不可似的。 “啧啧,这木偶买回去是能犁地,还是能牧牛?要那么高的价,不如明抢算了,也不怕大风闪了舌头……” 而那卖木偶的人并不恼火,就那么淡淡地一笑。 这就算方街上*差的一桩生意了。 我们喜欢围着看芝麻糖裹芝麻的那个关键步骤,撺掇糖贩多给裹点芝麻,这样嚼起来香。两三个同时买了芝麻糖的,还会认认真真地把芝麻数清楚,比着谁的糖上芝麻多,占了糖贩的便宜。 我们当中只有阿佩喜欢外来卖木偶的那个人,他们蹲在墙角,你一句我一句,能从天亮开集一直说到夕阳落山,集市关闭。阿佩没有钱买那个人的木偶,我们以为那个人会送阿佩一个,结果却没有。看着阿佩空着手,傻傻地站在夕阳下目送木偶商人离开,我们“嘎嘣嘎嘣”地嚼着芝麻糖,心满意足地四散回家。

作者简介

王新明 少儿报刊编辑、记者。善于在现实题材中挖掘儿童文学元素,本色地还原儿童成长过程。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著有长篇小说《山芽儿》(获第三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之“金葵花奖”)、《亲亲雀儿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