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02172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70217243 ; 978-7-5702-1724-3

本书特色

★★在实在论的思辨转向中思考“物”★ ★ “物”及其本体存在方式已经成为近10年的学术热点。作为思辨实在论运动的重要发起者之一,格拉汉姆·哈曼提出了“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旨在阐明物的不可穷尽性: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根本无法穷尽物本身。 ★★对海德格尔哲学的反叛性解读★★ 哈曼将《存在与时间》中的“工具-分析论”放在他对海德格尔哲学阐释的核心位置,以期发展出一个可能的关于用具的具体理论,重新点燃对物自体研究的兴趣。 ★★《铃与哨:更思辨的实在论》姊妹篇★★ 本书可被看作《铃与哨》的前作,两本书具有完全一致的框架结构,所收录文章的写作时间具有连续性,呈现出哈曼学术思考的完整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成书于2010年,收录了当代有名哲学家格拉汉姆·哈曼在1997—2009年的11篇论文和讲座稿,每章独立成篇。这11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当今哲学界风头正盛的思辨实在论思潮。本书可以被看作是哈曼学术思考的起点,作者从对海德格尔哲学的反叛性解读开始,展示了由他所提出的“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逐步发展的思想历程。在本书中,作者呼吁我们重新思考“物”及其多种存在方式。哈曼指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海德格尔的工具分析论,以及列维纳斯的差异哲学为超越关系主义对物的狭隘理解创造了条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他提出,物具有保证的不可消逝性,它永远不会被任何关系所穷尽。在他看来,虽然诸物可以在人类主体的主观意图下联结起来相互作用,但是,在诸物之间发挥作用的存在方式远远多于人类的主观意图所明确呈现的。物的存在方式与互动方式虽然带有人类主体的烙印,但这些主观烙印无法有效穷尽物的诸多种类与存在方式。

目录

目录
总序|重拾拜德雅之学
译者序

迈向思辨实在论:论文与讲座
前言
1. 现象学与用具理论(1997)
2. 阿方索·林吉斯论物的律令(1997)
3. 海德格尔与怀特海的物理论(1997)
4.“上手性”新解(1999)
5. 布鲁诺·拉图尔,网络之王(1999)
6. 以物为导向的哲学(1999)
7. 形而上学在欧陆哲学中的复兴(2002)
8. 物理自然与属性的矛盾(2006)
9. 空间、时间及本质:一种以物为导向的方法(2008)
10. 社会集群理论(2008)
11. 物、物质、睡眠和死亡(2009)

展开全部

节选

海德格尔对工具的阐述并不仅仅可以被应用到那些我们普遍认可的工人的工具(锤子、 钻头) 上, 而且还能被应用到所有可能的存在者(entity) 上。 “……当[身体]划过水面,它自己就变成了被湖泊和远方湖岸所见的东西;当和岩石搏斗,它自己就获得了质量和重量……但是当它不再把握这些物,而是让它自己仅仅注视那些单一的图像、反射、折射、鬼火,我们的身体将自己去肉身化并且幻化成中国灯笼那样漂移的形态穿行在它们中间。” 如今我们在哲学讲座里,可以不再只是从文学修辞的意义上谈论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或斯特凡·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著作中的木头, 而是真心实意地去讲木头本身: 一门关于枫树、橡树和雪松的系统本体论。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格拉汉姆·哈曼(Graham Harman,1968— ),1999年在德保罗大学(DePaul University)取得博士学位,现任开罗美国大学(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哲学教授。他致力于物的形而上学研究,并促使了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的发展,他是当代哲学中思辨实在论思潮的核心人物之一。著有《四重对象》(The Quadruple Object,2011)、《铃与哨:更思辨的实在论》(Bells and Whistles: More Speculative Realism,2013)等。 译者简介 花超荣,耶鲁大学电影媒介与比较文学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以现象学美学、符号学与认知科学方法为主的电影哲学与美学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