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溯源—麻黄桂枝肉桂应用辑要

本草溯源—麻黄桂枝肉桂应用辑要

1星价 ¥54.6 (7.0折)
2星价¥54.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4187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7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21418798 ; 978-7-5214-1879-8

内容简介

  《本草溯源:麻黄桂枝肉桂应用辑要》收录了2000年来300余部本草著作中有关麻黄、桂枝、肉桂的全部论述,内容涵盖本草药名、别名、来源、产地、道地药材、种植,养殖、收采或开采、炮制、加工、保藏、真伪鉴别、升降浮沉、性味、归经、功效、治病机理、主治、适应证、方药配伍、临床应用、剂量、煎煮方法、禁忌等。可为当代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新中成药制剂开发以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农业与种植,养殖、冶炼、地理、物候、化学、气象、食品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系统的文献支撑。

目录

**章 麻黄
**节 麻黄导读
第二节 名家药论精选

第二章 桂枝
**节 桂枝导读
第二节 名家药论精选

第三章 肉桂
**节 肉桂导读
第二节 名家药论精选
展开全部

节选

《本草溯源:麻黄桂枝肉桂应用辑要》:  《医学入门》丹溪尝以人参佐用,表实无汗者一服即效。《滇南本草》治伤风后,寒邪敛注于肺经,鼻塞不通,不闻香臭,鼻流浊涕,或成脑漏。麻黄五钱乳浸晒干、陈皮三钱、桔梗二钱、栀子二钱炒、川芎二钱、黑豆三钱去壳炒,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竹叶汤下。《本草汇言》治乳汁不行。用麻黄一两,蜜水炒,天花粉、当归身各五钱,水煎服。  《本草思辨录》与麻黄相助为理之物,其*要者有六:日杏仁,日桂枝,日芍药,日石膏,日葛根,日细辛。得其故而后知彼知己,百战百胜矣。今具论如下:  杏仁者,所以为麻黄之臂助也。麻黄开肌腠,杏仁通肺络,麻黄性刚,杏仁性柔,麻黄外扩,杏仁内抑;二者合而邪乃尽除。如麻黄汤治风寒,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风湿之类皆是。  桂枝者,所以补麻黄之不足也。麻黄泄荣卫之邪,桂枝调荣卫之气。桂枝得麻黄,不至羁汗,麻黄得桂枝,即能节汗。二者合而正不受仿。此麻桂并用之方皆然。盖有视证候之重轻,暨他药之离合以为权衡者矣。  芍药者,一方之枢纽也。一征之小青龙汤,外寒与内饮相搏,干呕发热而咳,是证之必然非或然。麻桂散外寒.辛夏蠲内饮,姜味止咳逆,甘草合诸药以和之。寒则以汗解,饮则随便去,惟麻黄人太阳而上行,膀胱之气亦因之而不下行,小便不利少腹满,固意中事。加芍药者,所以驯麻黄之性而使水饮得下走也。若小便本不利,则麻黄直去之矣。全方蠲饮重于散寒,故名之日小青龙汤。再征之乌头汤,麻黄气轻,驱风寒在肌肤者多,乌头气重,驱风寒在脏腑者多。麻黄除湿,是湿随风寒而去,乌头除湿,是风寒外散而湿则内消。麻黄伸阳而不补,乌头补阳而即伸。此治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二物所以必并用之故。虽然二物皆出汗而少内心,关节之病,非可一汗而愈者,故又以芍药从而敛之,使宛转于肢节而尽去其疾。黄芪疏荣卫之气,则为芍药之前驱。甘草则培中土以和之者也。以其有芍药能使麻乌下达,故亦治脚气。举此二方,而他之用芍药者可推矣。  细辛与杏仁,皆所以为麻黄之臂助,而有大不侔者在。杏仁佐麻黄而横扩,是为一柔一刚;细辛佐麻黄而直行,是为一专一普。麻黄驱阴邪发阳气,不仅人少阴而用甚普。细辛则色黑人肾,赤人心,或云赤黑,或云深紫,紫即赤黑相兼之色也,一茎直上,气味辛烈,故共破少阴之寒凝,锐而能专。考仲圣方佐细辛以治上者不一:如小青龙汤治水饮,厚朴麻黄汤治咳逆,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治气分,皆所易晓。独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病用细辛,则此义尘封久矣。试详言之:少阴与太阳为表里,脏若中寒,必始得之,即吐利厥逆,不至发热。今有但欲寐之少阴证而反发热,是无少阴之里证而有外连太阳之表证,自应以麻黄发汗。脉沉者急温之,自应以附子温经。至细辛一味,柯韵伯谓散浮阳,邹氏谓无细辛为微发汗,则有细辛为大发汗,唐容川更以脉沉为阳陷,用细辛以升之。实于细辛性用,与仲圣因证制方之意,未经窥见。夫细辛与麻黄,同能彻上彻下,第麻黄中空轻扬,用以下行,非借他药之力不可。细辛无发表出汗之能,《本经》麻黄发表出汗,细辛无之,而于风寒之在上在下附于骨节九窍者,则专力以去之,绝不旁鹜。故防己黄芪汤,日下有陈寒者加细辛,可见细辛散少阴经气之寒,厥有专长,非麻黄可及。然则麻黄附子甘草汤无细辛,而此何以有细辛,彼无里证,而此何尝有里证,仲圣用麻黄必日取微汗,此岂堪取大汗,则当于始得之与得之二三日,及麻黄煎法之不同,详究其义矣。  ……

作者简介

李成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河南省中医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学术流派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委、河南省中医医史文献分会副主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