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17013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301317013 ; 978-7-301-31701-3

本书特色

读懂十二时辰,就读懂了我们的一生: (1)挖掘藏在时辰中的生活美学。将十二个时辰层层分解,每个时辰都配有相应的文化随笔,解读古人对天时、地利、人事的感知。 (2)诠释每一天的生活智慧。行文流畅,文风细腻婉约,能于细微之处打动人心。内容摘引诗文古籍并加以注解,以十二时辰为线索,串联起大量的古诗文经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质量摄影作品几乎涵盖所有的名川大山,在欣赏摄影作品的同时也能与作者拍摄时的心情共情,赋予摄影作品灵魂,让读者读一本书,就相当于随着作者一起行遍祖国的万里山河。

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这是我们自有的一套独特且历史悠久的时间系统。每个时辰名,或描绘了天地间一景,或是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它是中国先民们的大智慧:知天时,顺四时,择时日。时辰之美,在于先人对时间的感悟,十二时辰,十二种美,穿梭了时间的长河,在无数个如梭的岁月里起舞弄影,岁月流转间,尽是诗情画意。 本书以十二时辰为主线,用精致且温暖的镜头画面加以文字注释感知、诠释中国人文地理的博大与美妙,在画面里的自然风物的时空转换中品读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智慧和深情。本书集摄影作品、文化随笔于一体。摄影作品兼具诗情画意与人文关怀,文化随笔清新隽永,婉转缱绻。主要内容包括:走笔刻光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后记等。

目录

1.夜半:一船明月铺秋江
19.鸡鸣:安得奋飞逐西风
37.平旦:尘事分付一轻芒
57.日出:山一程,水一程
79.食时:禅房花木深
103.隅中:幽映深柳读书堂
123.日中: 一期一会
141.日昳:人间有味是清欢
161.晡时:试向桑田问耦耕
181.日入:人言落日是天涯
201.黄昏:一窗昏晓送流年
221.人定: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展开全部

节选

夜半,又名子时、子夜、中夜。“古历分日,起于子半”,夜半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十二时辰中的**个时辰,也是夜色*深重之时。此时的天空,像婴儿的眼眸,黑得纯粹,千家万户早已经入眠。《左传·哀公十六年》中的“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是“夜半”一词作为时间名词使用的*早记录。 夜半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夜半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因此十二生肖中也将老鼠称为“子鼠”。 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中国的农历将一月称为正月,是十二月中的起点;朔指每月初一,是每个月的起点,而夜半为朔的起点。尽管古代典籍中也曾有以“平旦”“鸡鸣”等作为朔之始的记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夜半子时作为朔的起始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习惯。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古人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即五更计时制,三更便是子时。三更时分,没有太多选择的读书人,只能囊萤映雪,秉烛夜读,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豆青灯万卷书中。 但这些夜半苦读的学子似乎并没有想过,即便他日能够金榜题名踏入仕途,在封建专制的皇朝体制下,又有多少人能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的字字句句,都满是愤懑与嘲讽。 汉文帝访求贤才,诏见放逐之臣,贾谊才气高,没有人能和他比肩。汉文帝与贾谊谈到夜半时分,可问的不是有关天下苍生的治国大计,而是在求神问鬼。 “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荒谬让李商隐极度失望。表面上看,李商隐是在讽刺汉文帝昏聩无能,不识贾谊这等贤才,实际上是借古讽今,借前朝旧事寓现实感慨。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因崇佛媚道、服药求仙而荒废政事,王朝没落,动荡不安,庸臣当道,贤者却遭冷落。李商隐借此诗将贤才不得重用的叹息与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融合在一起,讽刺了王朝没落时期*令人无奈的荒唐。 汉文帝夜半问鬼神让李商隐大失所望,也是夜半时分,流落江南的文士张继同样忧思难眠。 唐朝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时局动荡,人心不稳,北方已经陷入战乱当中,唯有南方尚且安定,不少朝中文士纷纷逃到江南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天宝十二年的进士张继。 深秋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灯火幽暗,夜色阑珊,远处隐约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在这清冷水乡的秋夜,寒山古寺钟声阵阵,张继辗转反侧,始终无法入眠,在安史之乱后,往日繁盛的大唐如今只剩沧桑,早习惯了曼舞笙歌的才子南逃苏浙,一路仓皇,去国离乡。子夜时分,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无可归依的忧虑一并涌上心头,在寂静寒夜辗转无眠。寒山寺的钟声响起,一声一声都重重地撞入他心坎里。内心孤独又无人可诉的张继,写下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半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涌向诗人夜泊的小舟,江上的渔火和江边的红枫两两相对,一处热闹一处冷寂,动静相对,更显凄清。诗人看着这些景物,联想到自己的境遇,难免愁绪满怀,心中更增寂寥。红叶似火,却无法祛除夜半的寒冷,本想借酒浇愁,可愁更上了心头。大唐国运已呈崩天之势不可逆转,盛世难以再现,就算有再多的中兴之臣,若君主不明,不能心系黎民百姓,那大唐这座屹立百年的繁华大厦,总免不了化为断壁颓垣的命运。帝王昏庸,朝廷动荡,权贵佞臣争名逐利,唯百姓承兴衰之苦。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但幸好,漂泊无依的乱局并未持续太长时间,战乱很快被平定。新帝派兵出征京都长安与东都洛阳,成功剿灭敌寇,收复两京后,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为检校郎中,大历末年张继被提拔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上任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仕途上的张继平平无奇,流传下来的诗词亦不到五十首,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 在盛唐和中唐宁静的山水世界中,也许再没有一种声音比钟声更富有禅意和诗情。善写方外之情的诗人,几乎全部描写过暮色钟声。值得一提的是,暮色敲钟乃至夜半敲钟的风俗,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意象,张继是**人。 虽也有不少诗人甚至名师大家描写过暮色钟声,如孟浩然的“山寺鸣钟昼已昏”;王维的“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刘长卿的“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韦应物的“鸣钟惊岩壑,焚香满空虚”……但再也没有哪首诗能比肩“夜半钟声到客船”所创造出的艺术意境和影响力了。 让人未曾意料到的是,之前寂寂无闻的枫桥、寒山寺,因《枫桥夜泊》而名声大显,成为中国诗歌史和中国风景史上为人乐道的佳话,至今仍名重江南,传声海外。 清代学者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中说:“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诵于东瀛。”近代学者陈衍也感慨说:“天下有其名甚大而其实平平无奇者。苏州寒山寺以张继一诗脍炙人口,至日本人尤妇孺皆知(《石遗室诗话》卷三十,二三条)。” 陈衍所言非虚。《枫桥夜泊》在日本家喻户晓,还被选入日本小学课本,清代学者俞樾形容称:“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1929 年,日本在青梅泽井筹建了一座寺庙,亦名寒山寺,寺庙仿照苏州寒山寺而建,立石碑一座,上刻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寺外高地建有钟楼一座,为追求诗中意境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还架起了一座“枫桥”。对于正版的苏州寒山寺钟声,日本人更是抱有朝圣般的向往,在苏州寒山寺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听钟活动之后,日本游客每年都会组团来中国听钟。 当然,现在有关寒山寺的一切,都远非那个在深秋寒夜面对江枫渔火、聆听夜半的古寺钟声、被缕缕思愁侵扰的漂泊旅人所能想到的了。

作者简介

陈帆,专栏作家,知名人文地理摄影师。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摄影》等主流媒体,著有《人间时节》《以影为伴》《时光且行》等书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