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留学札记

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留学札记

1星价 ¥70.6 (7.2折)
2星价¥70.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3641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97页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62364184 ; 978-7-5623-6418-4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全面推动华南理工大学学生海外深造、就业实习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就业实习工作的成果和结晶,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境)外学习平台和交流沟通环境,使同学们在出国(境)求知求职路上,探索有窗口,交流有渠道,沟通有桥梁,学习有榜样,生活有氛围,锻炼有舞台,成长有空间。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48位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的留学故事, 记录了这些毕业生的学校申请经验。48位毕业生涵盖了华南理工大学全部学院、分布于五大洲, 他们饱含着华工学子对于华园的眷恋及对师弟师妹的关爱。

目录

机汽人在美的留学之旅/黄光汉
留学旅行的别样意义/曾丹瑜
追随内心的声音,脚踏实地筑建梦想/曹祖略
留德学习工作经验分享/代茹诗
走吧,这一程向哪/莫羚卉子
求知的路上,永远饥渴/杨粤婷
不畏挑战/尹晓妍
人生如此精彩,在于人生充满变化/刘亿瑶
四方:世界再大,不过走走停停/吴江月
撞进建院的五年/刘海涛
不忘初心,筑梦未来/陈昕玮
迈出去/姜林成
如果你有一次蜕变的机会/秦筱然
大洋彼岸的故事/简武荣
如何接近巴黎铁塔/文邹韬
向往阳光/关巧鸥
选择,无悔,成长/赵碧波
一个有留学梦的穷苦Boy的自救/陈皓曼
英国游学札记/李志佳
出国留学经验分享/黄梓桑
在游学中探索,在未知中成长/王莎麟
英国留学感悟/万坤鑫
出国:认识、探索与感受/康洁
西安大略大学三年体悟/陈俊和
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从高处想,从细处做)/綦昆仑
磨砺并前行/刘曼婷
英伦梦华园,异乡念物院/杨媛惠
香港大学留学经历/余泽世
留美札记/黎艳君
奋斗在郁金香盛开的国度/黄河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与伯克利分校交流项目分享/牛雅儒
留学是跌撞中的成长/林加隽
笃志而体/张盛盼
华工学子留学故事/彭秋然
爱丁堡大学之留学故事/薛者
从台湾交换到德国读研
——从挂科学渣逆袭德国Top1名校研究生/辜偲扬
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留学及生活体验/陈艺泽
2017年“助梦扬帆”海外研学之旅/肖丹
台湾交换小记/梁钊羽
行在剑桥,不枉此行——英国剑桥大学暑期交流感想/曹靖仟
LSE暑期游学/肖雪灵
从华工走向联合国/林晓晓
笃定 惶恐 蜕变 心安——那些和留学有关的绝望与希望/高滢
一场漫长又特殊的旅行/陈珏思
台湾交换学习:梦想的开始/欧晓婷
放眼世界,情系祖国/韩家欣
从华工到联合国,歌手跨界国际法博士生/邢东榕
勇敢一点,你的世界或许就此不同/郭晓琪
展开全部

节选

机汽人在美的留学之旅 黄光汉 我爱我所做,*好的时光就是现在,*重要的是,享受现在的旅途! 谨以此文,分享我在留学生涯和科研道路的点点滴滴,为即将要选择我这条道路的师弟师妹们,提供一个借鉴! ——科研求学所感 生命的长河就这样匆匆地流淌,在美留学的几年生活,或得或失,或悲或喜。逐梦的勇气,不曾放弃的奔跑,让我在科研生涯上越走越远。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所增加的,不单单是我的学科素养,更重要的是阅历和积累。在我眼中,一个懂得科研的人,懂得生活的人,懂得如何为研究注入新鲜活力的人,懂得如何长久而持续地保持对科研生活热情的人,才能拥有平衡而全面的人生。 保送读研+硕博连读 我于2007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到大四时获悉得到保研资格,便提前进入导师实验室,学习如何做实验、做科研,这是我职业生涯中重要的分水岭。2013年秋季,我参加了“2+3”的硕博连读项目,直接攻读博士。在读研过程中,确定了研究兴趣以后,我觉得读博士是适合我的道路。在此告诫大家要以研究为兴趣的读博才是适合自己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得到更高的荣誉或者找一份高薪的工作而读博,恐怕这条路会走得很不顺畅。我觉得自己是能一天都泡在实验室的人,喜欢跟仪器设备、材料打交道。当然,博士也需要会说会写,因为把材料整理好并且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推销出去,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按照导师的说法,博士就是一个多面手。 出国交流 2014年9月,我获得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联系了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Prof.Chen Li,并进入他的微纳表面实验室。我所加入的这个组,人数高达15人,而其他组平均只有4~6人,因此,可以说我们组是超级大组。这是由于导师有很多项目,其中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NSF’、能源部DOE的项目等。组内人员有来自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中东国家的。认识到多元文化,是我出国的*大收获之一。 认识了外国的朋友,我感受到很不一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中东人都特别擅长演讲和口头表达,和美国的白人相似。听说他们从小学到中学的教育方式是以讨论交流为主,擅长自我表达,包括口头描述和情感表达。同样的事情在他们口中,能陈述得很有激情,听起来很有意思。相比之下,中国学生比较内敛,讲求韬光养晦,才华尽藏于内而略显于外。这或许跟教育制度的差异有关吧,我们国家从小的教育是以听和记笔记为主,而美国课堂是以讨论教育为主。美国学生常常在上课时打断老师的讲授来提问,而我们国家的学生*怕的是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实际上,每一次当众演讲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锻炼。 在领导(leadership)能力上,口头表达的技巧和心理素质是重要的一项,而中东的朋友们从小便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锻炼。类似地,美式教育讲求均衡发展,不仅仅以学科成绩为导向。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能在其他方面(比如社交、校园活动、体育项目)存在短板。推而广之,在科研道路上要想有所建树,缺乏不了跟人合作、资源共享和带领团队。这些环节存在着大量的团队沟通和自我表达。科学研究并不是一人埋头苦干、单打独斗就能够出成果的,而我在研究生阶段,才开始有意地加强在这方面的锻炼。 这里的实验室特别的宽敞,人均使用的空间面积很大,让我体验到什么叫作地广人稀。这里实验室的沸腾实验测试平台,搭建得十分精密,还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虽然看起来有很多的线,但是操作起来却有条不紊。沸腾实验测试平台的设备十分昂贵,单单是高速摄像仪都要5万美元,而高精度的流量计也价格不菲。科研真是耗钱的项目,没有强大的经费支持根本很难运作。而如果导师能有足够的项目经费支持,那是运气好,后面出成果会很快。美国的工作环境是,喜欢发邮件,不喜欢打电话,特别忌讳会打扰别人。另外导师很nice,不仅仅指导我的科研工作,还对我的衣着、言行、做人做事方式进行指导,简直就是我的人生导师。 我的座位是在位于Main Street的机械系的4楼转角的407室,整个办公室有7个座位,当时只坐了5人。这么一尺小座位,看文献写论文足矣。我右手边的是一个孟加拉国的女博士生的座位,桌面乱中有序,这或许是许多博士生桌面应有的常态吧。博士生们时常念叨着怎么发表高水平论文,从来不把收拾桌面作为**要务!办公桌的书架上,常放几本专业书籍供查阅。文学类的书籍从来不放在办公室,因为这种环境下没有体验文学的氛围和心情。办公桌的后墙上贴满了小备忘录,生怕哪天的议程或者安排耽误了。这里的学习生活很有规律,导师开会或者开展实验通常在工作日的工作时段,很少在晚上或者周末。这跟美国当地人的工作氛围很像,美国工人的加班费都很高,所以尽量节假日不上班。同时我又产生出一个疑惑,美国人这么悠闲而且放松,美国怎么又会成为世界强国呢? P1-3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