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剧杂论(国家艺术基金川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论文集)

川剧杂论(国家艺术基金川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论文集)

1星价 ¥41.8 (7.2折)
2星价¥41.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9226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68922685 ; 978-7-5689-2268-5

内容简介

2018年8月,重庆市文化研究院主办,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川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学术会议在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举行。在为期60天的培训中,培训班开设了中国戏曲史、川剧史、中国戏曲基础理论、川剧基础理论知识、戏曲评论、戏曲理论研究等课程,从川剧表演、声腔、导演、剧作、舞美等方面,多方面、系统性地提升学员戏曲知识,提升其写作水平。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和实践,学员们在川剧理论评论写作上有了长足进步,形成了本书所收录的40篇理论或评论文章。此外,本书还收录了部分授课教师的讲义,主要涉及川剧本体艺术的各个方面,以及戏曲文化批评等多个层面,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形成了当代川剧理论评论的一次“美文集锦”。

目录

川剧印象随笔
川剧《刘氏四娘》中刘氏四娘形象考
从川剧《金子》音乐中看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论川剧现代戏《铎声阵阵》对主题的演绎
探索川剧《死水微澜》与《金子》的女性形象
犹抱琵琶“变”着“脸”
用“文化资源化”的视点论川剧的观众培养
新编剧目的传承经验与反思——以川剧剧目为例
双柑斗酒听黄鹂,俗耳针砭鼓肠诗——国家艺术基金川剧理论评论人才培养简谈
评析川剧将受众放在“前头”的重要性
清末民初巴渝地区坊刻曲本的家国意识研究——以东大本双红堂藏《飞仙塔》为例
川剧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研究
川剧传统盔帽发展阶段史考析
用现代思维观传统戏曲——浅析川剧《迎贤店》
试论川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青苗戏与近代乡村的川剧演出
《包公照镜子》中接地气的“包大人”——川北灯戏的喜剧特征
析四川汉族民歌在新编川剧高腔音乐中的体现
论川剧《变脸》“形象种子”的挖掘与导-演的“二度创作”
新媒体时代下川剧的传播困境及改进
此情只可待追忆——浅评现代川剧《爱情天梯》
浅析川剧文小生的“书卷气”
川剧与电影融合的再思考
从《打红台》到《白面虎肖方》看“双创”
日常的回归与镜像的隐喻——新编川北灯戏《包公照镜子》的现代性启示
巴山蜀水催戏魂——从新时代看川剧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川剧编剧的创作现状和必要写作意识
谈民营剧团
浅谈川剧目连戏中的原型源流及其变化
巴蜀文化底蕴下的川剧《金子》
精于设置情节,巧于细节描写——评析李行剧本《香罗帕》的艺术魅力
川剧《欲海狂潮》对“欲望”的创造
经典传统剧目的诠释——观川剧《放裴》之表演
营造意境,追求韵致——四川省川剧院折子戏专场观后散议
环球剧院对川剧传承与发展的启示
川剧《金子》的人性之美
川剧的批判性传承
川剧《鸣凤》人物命运的悲剧表现
从川剧剧目窥探川人的“生死观”
附录:教师讲课笔记
当前戏曲理论问题与实践策略
巴蜀戏剧与川剧历史概述、川剧资源开掘与研究
城市化与乡土化——戏曲文学的时代品格
意象与镜像:传统戏剧的现代性与现代转化的系统性
戏曲评论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精神
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戏曲改革、精神的越界——西潮中的新时期川剧艺术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