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昆虫记(经典珍藏版)

图解昆虫记(经典珍藏版)

1星价 ¥24.5 (3.6折)
2星价¥24.5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3652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0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11365262 ; 978-7-5113-6526-2

内容简介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它既是一部研究昆虫世界的科学百科,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巨著。 作家法布尔以优美的语言,将毕生的研究成果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以人性观照虫性,在对昆虫的特征、习性、本领及死亡的描述中,体现出自己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和态度,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个奇妙而又神秘的昆虫世界。蚂蚁、蟋蟀、蜘蛛、甲虫、蝴蝶、蝎子……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作者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共通之处,让人为之惊叹、神往……

目录

**卷
**章 我与荒石园
第二章 童年的回忆
第三章 登上万杜山
第四章 美丽的水塘

第二卷
**章 睿智的红蚂蚁
第二章 萤火虫的习性
第三章 绿色蝈蝈儿的故事
第四章 蟋蟀的歌唱和交配
第五章 蝗虫的角色和发音器
第六章 蓑蛾和它的产卵
第七章 迷人的大孔雀蝶
第八章 石蚕蛾

第三卷
**章 蜘蛛的迁徙
第二章 蟹蛛的世界
第三章 我的邻居圆网蛛
第四章 蛛网的几何学

第四卷
**章 螳螂捕食
第二章 螳螂的爱情
第三章 螳螂窝的建造
第四章 螳螂卵的孵化
第五章 圣甲虫的习性
第六章 圣甲虫的造型术
第七章 西班牙粪蜣螂的母爱

第五卷
**章 昆虫的着色
第二章 昆虫的毒素
第三章 昆虫与蘑菇
第四章 昆虫的反常
第五章 矮个的昆虫
第六章 昆虫的几何学
第七章 以蛆虫为食的寄生虫
第八章 昆虫的植物性本能
第九章 昆虫的催眠与自杀
第十章 昆虫在水中是怎样呼吸的

第六卷
**章 黄足飞蝗泥蜂的生活
第二章 泥蜂的返程能力
第三章 砂泥蜂的故事

第七卷
**章 黑蛛蜂与长腹蜂的食物
第二章 土蜂的问题
第三章 树蜂的问题
第四章 蜂类的毒液
第五章 隧蜂与寄生蜂
第六章 隧蜂的守护者

第八卷
**章 天牛和它的幼虫
第二章 负葬甲
第三章 大头黑步甲
第四章 金步甲的婚俗
第五章 锯角叶甲

第九卷
**章 粪金龟和公共卫生
第二章 穿金黄色衣服的花金龟
第三章 朗格多克蝎子的栖息所
第四章 朗格多克蝎子的婚恋
第五章 朗格多克蝎子的家庭
第六章 老朋友绿蝇
第七章 蜉蝣

第十卷
**章 蝉和蚂蚁的寓言
第二章 蝉的动人歌唱
第三章 松毛虫的窝和社会
第四章 豌豆象的产卵
第五章 椿象的美感
第六章 笃蓐香树蚜虫的迁徙
第七章 吃蚜虫的昆虫

第十一卷
**章 树莓桩中的居民
第二章 各种类型的寄生理论
第三章 寄生虱
第四章 本能与鉴别力

展开全部

节选

 地里的蓟和矢车菊对膜翅目昆虫来说是极大的诱惑。根据我以往的经验,从没在别的地方见过如此多的昆虫;从事各种职业的昆虫都来这里聚会,猎手、建筑师、纺织工、组装师、泥瓦匠、木匠、矿工,多得我都数不清了。这是什么呢?黄斑蜂。它在矢车菊网般的茎间刮来刮去,*后堆出一个棉花球,并洋洋得意地把它带到地上,用来做装蜜和卵的棉毡袋。那些奋不顾身争夺战利品的是谁?肚子上有黑色、白色或火红色的花粉刷的切叶蜂。它的目的地是附近的灌木丛。在那里它将剪下椭圆形的叶子组装成能盛放收获品的容器。穿着黑色绒衣的是谁呢?原来是在加工水泥和卵石的石蜂。要在石头上找到它们建筑的房子可不是一件难事。飞来飞去、嗡鸣大作的是谁呢?是定居在旧墙和附近向阳斜坡上的砂泥蜂。壁蜂在干吗呢?一只在空蜗牛的壳里工作;另一只为了给幼虫做圆柱形的房子而啄着干掉的荆棘;第三只想用断掉的芦竹做天然通道;第四只则闲在墙上石蜂的走廊上无所事事。大头泥蜂和长须蜂高高翘起属于雄蜂的触角;毛足蜂在自己采蜜的后足上插了支大毛笔,土蜂的种类繁多,隧蜂的腰细如杨柳……种类太多了,如果把菊科植物中的客人都介绍一遍,那就等于把采蜜族的蜂类都数了一遍。  冤家路窄,采蜜家族和捕猎者们偏偏住在一起。  荒石园中,泥水匠为了砌围墙而运来的沙子和石头成了石蜂过夜的好去处。单眼蜥蜴凭借着粗壮的体型总在近处捕猎,无论人或狗都会成为它的猎物。为了守候过路的蜘蛛,它总有自己的洞穴。大耳鸟白身体、黑翅膀,仿佛穿了多明我会的服装,它栖息在高高的石头上,哼着乡间小调。它那有天蓝色蛋的窝应当在某个石头堆里。后来这个讨人喜欢的邻居消失了。比起这位小多明我会修士.我倒是一点也不怀念单眼蜥蜴。  有些昆虫也会在沙子里筑巢。泥蜂清扫门洞,它身后留下的尘土像抛物线一般;朗格多克飞蝗泥蜂把距螽拖走;大唇泥蜂将捕到的叶蝉放入地窖。可惜的是,泥瓦匠又把这些猎手都赶走了。我想,等我哪天搞一个沙堆出来,它们就会再回来的。  还是有些虫子没有走的,沙泥蜂没有离开,春天、秋天我都见过它们,在荒石园的小路边的草地上飞来飞去,寻找幼虫。体型大些的则寻觅着狼蛛。荒石园里到处都是狼蛛的巢穴——一个竖井似的坑,边上有禾本科植物的茎作为护栏。坑底就是有着令人胆战心惊的、像金刚钻一样闪闪发亮的眼睛的狼蛛。即使对于蛛蜂来说,这样的捕猎都是危险的。现在快看,一个炎热的下午,雌蚁排队从窝里爬出来寻找奴隶。  忙里偷闲,让我们看看蚂蚁是如何围猎的。另一边呢,一堆腐烂的草周围,土蜂没精打采地飞着,然后又一头扎进满是鳃金龟、蛀犀金龟和花金龟的幼虫的草丛里。  可以研究的对象实在太多了,数都数不完。闲置的园子总会被各种各样的动物占据。房前的大池塘里,有村庄的喷泉供水的渡槽源源不断地输入水。方圆一公里的两栖类动物总是在交配季节赶到那里。有盘子大的灯心草蟾蜍,约着来池塘洗澡约会,背上还披着窄黄的绶带;暮色深沉,雌蟾蜍放心地把一串李子核大的卵交给助产士雄蟾蜍。慈祥的父亲带着这袋小生命在池塘边跳跃,它来自远方,只为把卵带放入水中,然后再离开池塘,躲起来呱呱歌唱。成群的雨蛙躲在树丛中,如果它们不想叫就去水中嬉戏。五月的夜幕使这水塘变成了吵闹的舞台。在桌前吃不下饭,在床上睡不着觉,必须用些严格的手段来整顿一下。  不然怎么办呢?无法人眠的人心肠会变狠毒。  丁香丛里的是莺;定居在茂密的柏树下的是翠雀;瓦片下的碎布和稻草都是麻雀藏进去的;梧桐树上美妙歌声的主人是南方金丝雀,它的窝只有半个杏子那么大;晚上唱着单调如笛声的歌曲的总是红角鹗;刺耳的咕咕声只能是雅典之鸟猫头鹰发出的。  更无法无天的是膜翅目昆虫,它们占领了我的地盘。白边飞蝗泥蜂把家安在我家门槛的缝隙里,每次跨进家门之前,我得小心留意别踩坏它们的窝,别踩坏专心致志干活的工蜂们。整整二十五年我都没见过这捕食蝗虫的猎手了。**次见它们的时候,我徒步几公里去拜访,而且头顶上的是八月火辣辣的太阳。  而如今我在自己家门口看见它了,我们成了亲密的邻居。关闭的窗框是长腹蜂的小宅,它贴在墙壁的方石上的窝是土砌的,这种可以捕食蜘蛛的小虫从护窗板上偶然出现的小洞找到了回家的路。百叶窗的线脚上有几只孤单石蜂筑起的窝;黑胡蜂将有个大口短细颈的小土圆顶屋筑在了半开的屏风下。胡蜂和长脚胡蜂更是家中的常客,它们总在饭桌上尝尝葡萄有没有熟透。  这些动物的种类远远不是全部。假如我能跟它们交谈,就能给我孤寂的生命添加一份乐趣。无论是旧识或是新友,它们都挤在我眼前的这一方小天地捕食、采蜜、筑巢。就算要改变观察地点,几步开外的山上就有野草莓丛、岩蔷薇丛、欧石楠树丛。既有泥蜂喜欢的沙层,也有膜翅目昆虫喜欢的泥灰石坡边。我之所以逃离城市回归乡村,正是遇见了这些宝贵的财富。  人们在大洋洲和地中海边花许多钱建立实验室,为的是解剖那些没什么益处的海洋小生物;人们使用显微镜、精密的解剖仪、捕猎设备、船、人力、鱼缸,只为知道某种环节动物的卵黄如何分裂,我始终不明白这有什么意义。可是,人们看不起地上的小虫子——跟我们息息相关的小虫子们:有的为普通生理学提供了大量的有效资料;有些破坏庄稼和公众利益。  我们需要一座昆虫实验室,研究不是那种泡在三六烧酒里的死昆虫而是活着的昆虫,研究这些小虫子的本能、习性、生活方式、劳动和繁衍,无论农学或哲学都需要严肃对待它们。彻底了解蚕食葡萄的虫子的历史,比了解一种蔓足亚纲动物的一根神经末梢是什么样子的更重要。通过实验来区分智慧和本能的界限,通过比较动物学系列的事实来证明,人的理性思维是不是会退化。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比甲壳动物触角的节数更重要。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支劳动大军,然而现在我们仍然一无所有。人们能想到的只有软体动物、植性无脊椎动物。人们投入大量的拖网来探索海底,却对脚下的土地漠然。为了改变人们的观念,我开辟了荒石园作为活体昆虫的研究室。这个实验室不会难为纳税人,一分钱都不用他们掏。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