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2019世界城市文化论坛(上海)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2019世界城市文化论坛(上海)

1星价 ¥53.9 (5.5折)
2星价¥53.9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58200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45820010 ; 978-7-5458-2001-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为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和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合作举办的2019年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的论文集汇编,书中共收录了有关上海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的专题论文27篇,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创新、延续城市文脉和保护城市特色等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前瞻性研究,旨在当前的传统工业城市向智能城市转型中发掘本土文化优势,探索路径、面向未来。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和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合作举办的2019年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的论文集汇编,书收录了有关上海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的专题论文27篇,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创新、延续城市文脉和保护城市特色等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部分论文针对如乐山、宝鸡等中国转型城市中如何兼顾保留传统,发展开发进行了经验总结,部分论文针对曼德勒和日本金泽市等城市的发展经验进行了讨论,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了借鉴视角。本书稿中对于文上海的智能化、现代化、人性化转型提出了新路径和决策依据。关于上海的公共文化建设等也有具体的个案研究和分析。整本论文集对于世界大都市的智能化转型与发展,对于城市的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借鉴意义。

目录

张 彤 乐山的绿色崛起和开放发展

Grace Gekpe 文化机构与城市网络建设

赵家信 论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李向平 培育特色“市民文化”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关于加强城市文化国际交流的几点思考

邱晓灵 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打造世界旅游名城

解学芳、胡晨楠 全球城市数字媒体产业集聚机理及其中国路径

——基于全球数据的实证研究

倪 胜 新时代文化媒介方式转换的一些问题

花 建 把“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资产”

――长三角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杨东升 连云港文化现代化建设研究

林少雄 我眼中的“博物馆之罪”

张晓东 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演艺联盟的作用及意义

于国华 美美与共的城市艺术节

常方舟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织运营的回顾与展望

Naing Naing Kyi 曼德勒的智慧城市和城市展望

钱 伟 智慧城市愿景中的涵括与排除

田 晶 让文化增添城市发展魅力

——以宝鸡为例

周 睿 浅析智慧城市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发展

李艳丽 创意都市日本金泽的挑战

阮 可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变化及数字文化工程融合研究

单世联 作为中国现代文化规划的“以美育代宗教”

张志业 论后城市文化与浪漫主义

──物化空间中的一种文化共同体

陈晓兰 文学遗产与城市空间及国家形象的建构

黄 松 智能时代遗产信息的分析与应用

黄 莺 锡都个旧的工业文化遗产与城市更新

黄 臻 探寻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让文化遗产服务城市发展

——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城市更新和发展为例

刘 春 电影中的面具:叙事、主体建构与非遗文化的现代传播

袁 园 非经济视域的创意城市:合作治理与公共参与

——以深圳湖贝古村旧改及120城市公共计划为例


展开全部

节选

长三角地区的概念与长江流域与江南地区的范畴密切相关。所谓“江南”在历史上泛指长江下游的区域。而根据历史传统,狭义的江南即江海交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水乡江南”,是江南文明之核心区。熊月之教授曾将江南一带文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阶段,六朝以前称吴越文化;第二阶段,六朝以降至近代以前,称江南文化;第三阶段,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上海的开埠与崛起,称上海文化。 以后,他又将江南文化的发展细分为四个阶段:即先秦到西晋、隋唐到两宋,元代到明清,鸦片战争以后,历经了多次的流变。作为一种区域文化,江南地区的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虽有源远流长的文脉,但也有因时而异的特点。熊月之教授指出:“江南文化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开放包容,择善守正;二是务实创新,精益求精;三是崇文重教,坚强刚毅;四是尚德重义,守望相助。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五口通商,上海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由于长江流域的内陆腹地和辐射范围远远超过珠江流域,地理的优势和交通的便利推动上海逐步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随后又成为多功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从地理的角度看,上海本来就是江南地区的一部分。近代上海作为吸收大量移民而形成的大都市,其主要人口80%以上来自周边的江南地区,上海带动了整个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一跃成为江南经济龙头、对外贸易枢纽、文化融合高地。与此同时,上海近现代以来还融合了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的某些特点,如齐鲁文化、岭南文化、徽派文化、湖湘文化等,特别是大量吸纳了西方文明的许多元素,包括科学技术、社会制度、贸易规则、社会管理等,经过东西方文明的融合而形成了海派文化。可以说海派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现代版。 从城市文明发育的角度看,江南从明清以来逐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城市群,大中小城市的层级非常清晰,而且各自的特色很鲜明。如苏州、杭州、南京、镇江等是重要的长江和运河贸易节点,湖州一带成为重要的丝绸产业基地等,松江是全国闻名的棉布业中心,苏州、无锡是重要的米业市场和粮食加工中心,也是棉纺织产业中心,南京成为中国近代重要的机械工业和军工基地之一。正是由于江南各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密切往来,城市经济间的层级分工体系与互补性进一步强化,才逐渐形成了一个长盛不衰的城市共同体,并且逐步培育了中国*为发达的城市文明和都市文化。美国学者施坚雅根据大量资料指出:“长江下游的实例,其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地区城市体系反复重组,但该区的几个大城市却没有一个趋于衰落”。 这种大城市群的发育和绵延,对现代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终形成,并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六大都市经济圈之一,成为中国经济*发达、增长速度*快和经济外向度*高的地区之一。与国内其它城市圈相比,长三角城市圈的腹地经济基础,城市群层级的成熟度、内部区域文化的繁荣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与江南城市群在历史上形成的分工合作、共存共荣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实力*为强盛、对外开放度*高的区域之一。从人均GDP和产业结构等数据看,长三角已经跨入到后工业化时代。与此相关联,长三角的发展活力越来越依赖于内生动力、创新驱动、国际联接,而跨越了改革开放初期依赖于劳动力、资源和资本三大传统要素的投入模式。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创新驱动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产业创新形成新型产业体系,以自主创新形成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文化创新培育面向未来的社会共识和创造热情,以制度创新培育优良的社会生态,以战略创新形成协同创新的体系等。创新驱动固然需要相应的要素和投资需求,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资源创新等,而它的核心要素是创造性的人才。文化创新理念正是人才*宝贵的动能和基因,它鼓励人们投入各种创造活动,把探索未知的领域视为人生的高尚理想,对失败抱以宽容,鼓励颠覆陈旧的技术模式和社会规范,它鼓励人们更加注重审美的创造与体验,并且把美感因素作为创造新产品和新业态的杠杆之一,敢于把创新构想付诸实践和运用想象力、创造力形成新的生产力组合。从2006年开始,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公司联合发布“全球创新城市热图”(Innovation Heat Map),它依托于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创造数量、创新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规模,把全球城市的创新能力划分为四类:“涓涓的细流”、“涌动的温泉”、“汹涌的海洋”、“萎缩的池塘”。根据该项研究,中国的上海、深圳等上升到“涌动的温泉”状态,新一轮的城市升级大分化正在加速,文化创新正在登上城市创新驱动的舞台中心,正如研究后工业社会的知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所指出的:“文化已成为我们文明中*具活力的成分,其能量超过了技术本身”。“我们如今的文化担负起前所未有的使命:它变成了一种合法合理的、对新事物永无休止的探索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创新是创新驱动阶段的核心要素之一,文化创新在整个创新体系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把“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资产”,形成大量的优质文化资本,正是激发长三角文化创新力的重要内容,也是长三角积累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的重要基础。

作者简介

荣跃明,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从事文化理论和文化产业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