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研究:理论旅行与本土化实践

文化研究:理论旅行与本土化实践

1星价 ¥43.5 (5.5折)
2星价¥43.5 定价¥7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284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07页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010228433 ; 978-7-01-022843-3

本书特色

本书致力于从多元化、多维度展开对“文化研究”本土化实践的批判性考察,立体地呈现“文化研究”的理论光谱和中国本土化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我看来,这部著作问题意识鲜明,视野开阔,作者积极介入当代学术论争,敏锐回应理论关切,在整体性视域中考辨文化研究的意义与局限,测绘文化研究的场域与悖论,思考文化研究的未来,对于文化研究的空间拓展和文艺理论的学科建设都具有启发价值,对于当前的文化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详尽地勾勒了“文化研究”思潮在中国大陆的理论之旅与本土化实践。“理论旅行”与“中国经验”是这本著作的理论焦点,文化研究的概念谱系、问题场域、范式转换、接合实践以及内在性难局等,这些问题成为了作者关注的理论疆域。从对文化研究的概念谱系考察出发,本书持续思索了文化研究思潮在中国的理论旅行以及中国化的过程,关注文化研究如何影响并改造中国的文学生产与社会文化生活。文化研究在中国的接受过程——被译介、重新阐释、重新挪用,它服务于中国问题与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的阐释。“文化研究”开放的话语场域和多元的研究方法,加之“中国经验”的复杂维度,文化研究在中国更显得多元纷呈。“文化研究”在中国正朝着批判性的、多元开放且具有阐释力和本土经验的方向发展,它逐渐成为批判知识分子重新介入当下社会的重要场域。尽管文化研究仍存在某些悖论,但是其让人看到许多原先无法发现的内容、思想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文化研究的诸多理论方法与理论资源竞相争放、相互对话与博弈。文化研究深刻参与了当代社会文化的现实阐释与意义生产,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立场与中国经验。借助文化研究,文学理论重新激活了危机意识,也提升了实践品格。

目录

绪论 文化研究:理论旅行与“中国经验” 上编 文化研究的“理论旅行” **章 文化研究的理论谱系 **节 什么是文化研究? 第二节 文化研究在英国的崛起 第三节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遗产 第四节 从英国文化研究到国际文化研究 第五节 文化研究的当代意义 第二章 文化研究的视界:问题场域与“四副面孔” **节 文化研究的“问题场域”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四副面孔” 第三章 文化研究的理论范式转换 **节 从文化主义到结构主义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 第三节 后现代与文化研究的转捩 第四节 后马克思主义转向 第四章 文化研究的理论旅行:从英国到中国 **节 理论旅行与跨语境转换 第二节 文化研究兴起的“中国语境” 第三节 文化研究在中国的理论之旅 中编 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实践 第五章 选择与进路:中国文化研究的四种路径 **节 法兰克福学派路径 第二节 伯明翰学派路径 第三节 后殖民理论路径 第四节 反本质主义路径 第六章 接受的症候:文化研究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节 文化研究的主题“变奏”:以《文化研究》和《热风学术》为例 第二节 接受症候: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 第七章 西方文化研究视域中的阶级想象与话语重构 **节 “阶级”在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重返与复苏 第二节 “消费主义”与中产阶级的崛起:当代西方阶层分化与话语重构 第三节 “诸众的语法”:主体再造与经验表述的可能 第四节 “通过仪式抵抗”:西方亚文化中的阶级意识 第八章 开放的姿态:从文化研究视域考察“民族国家” **节 想象的可能: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第二节 “民族寓言说”: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研究 第三节 帝国、现代性与民族国家 第四节 民族国家、认同危机与“阐释的焦虑” 第五节 民族国家:想象、再现与影像形塑 第六节 从民族国家到“后民族国家”话语 第九章 文化研究视域中的性别景观:权力、修辞与再现 **节 性别政治、权力与认同 第二节 “浮出历史地表”: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 第三节 双重束缚与性别修辞 第四节 影像与性别的再现 第五节 性别与身体 下编 文化研究的激进与暧昧 第十章 文化研究:文学研究的危机,抑或契机? **节 关于“文学性”的论争与分歧 第二节 文化研究与审美话语 第三节 文化研究的挑战与文学理论的未来 第四节 文化研究对重构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的启示 第十一章 悖论与博弈:文化研究、专业主义与知识分子 **节 文化研究与跨学科 第二节 学科:现代性及其反思 第三节 文化研究与专业主义 第四节 文化研究与知识分子的使命 第十二章 重审文化研究:问题的表征、博弈与突围的可能 **节 问题的症候:文化研究的危机表征 第二节 隐匿的博弈:文化研究的九个问题 第三节 突围的可能:文化研究的“革新”与中国经验 余论 文化研究的未来:构建阐释“中国经验”的文化研究 附录1 文化研究的理论范式转换 附录2 阐释当代“中国经验”的文化研究 附录3 后人类主义、现代技术与人文科学的未来 附录4 中国文化研究重要学术论文汇总(1989—2019)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颜桂堤,1983年生,福建永春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化研究——理论旅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14CZW007)、福建省“杰青”项目“两岸三地‘文化研究’理论思潮及批判性实践之比较研究(闽教科[2017]52号)”以及厅、校级项目5项;参与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传统宗教与中国文学研究(闽委教思[2018]1号)”;在《东南学术》《福建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2017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