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2018-2019年中国轻工业教育成果汇编

2018-2019年中国轻工业教育成果汇编

1星价 ¥69.6 (4.7折)
2星价¥69.6 定价¥1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4326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28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18432615 ; 978-7-5184-3261-5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收录2018-2019年度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成果奖获奖项目和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青年教学能手、优秀论文、优秀教材、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暨数字化项目选题立项项目等内容。分为教学成果篇、教学名师篇、青年教学能手篇、优秀论文篇、优秀教材篇、“十三五”规划教材立项篇和数字化项目选题立项篇7个部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2018-2019年度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成果奖获奖项目和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青年教学能手、很好论文、很好教材、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暨数字化项目选题立项项目等内容。分为教学成果篇、教学名师篇、青年教学能手篇、很好论文篇 、很好教材篇、“十三五”规划教材立项篇和数字化项目选题立项篇7个部分。

目录

目录

教学成果篇


特等奖

“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下紫砂绝艺绝活传承人的塑造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四轮驱动、多方联动”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等奖

高职艺术院校多维信息化教学建设与实践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五位一体”传承保护湖湘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实践

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皮革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三层次+三结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顺应专业发展的高职食品类乳制品核心课程实践研究——内容可抽取,方向能整合,任务可独立,窗口能预留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精酿啤酒VR仿真实训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产教创融合育人才——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食品类专业群“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传承入课堂,创意融技术:“三元协同”培养服装行业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基于校企共建共享的食品类专业“四位一体”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产教互融、研创互促”化妆品专业群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嵌入式教学平台培养机电复合型人才的创新与实践

“校企协同,研教联动,赛创融合”高职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

“分类定岗 双元保障”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

食品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

基于云平台的高职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用非遗文化育人,产教融合创新——破解绵竹年画育人和创新“三难”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吸收德国AHK职业标准本土化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与实践

在线开放课程“双反馈生成性学习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实践

基于立德树人的创新创业教育“三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育人平台培养烹饪类专业工匠型人才的创新与实践

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的服装CAD课程设计与实践

岗位精准对接、“一对多”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名师篇

王正云

李云梅

王海英

魏明英

桂元龙

张小华

刘莉萍

王汉卿

蒋正炎

青年教学能手篇

叶军

李亚东

张宁宁

皮琳琳

吴琦

王月颖

高雪

韩双

裴红蕾

李欣

杨岳

张璟晶

张海涛

李文一

于越

优秀论文篇

一等奖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多串口并行通信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二等奖

research on economic data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data mining alorithm

cultivating a safety mindset in chemicalengineering students:design of a training module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分层教育方法

基于SPOC平台现代学徒制“订制”课程建设研究

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

食品行业技术人员兼职从教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天津市食品行业实证调研

课程思维视域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问题研究

三等奖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研究——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陶瓷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才培养研究——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PDCA的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外包风险控制

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影响因素

基于建构型“自我诊断+企业参与”的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考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中职学校《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课程分层教学的探索欲实践

职业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困境与策略

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形态的体验-空间形态创意教学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估政策的演变与展望

中职英语教学进行可视化评价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实验

“食品市场营销”课程之互联网+ 营销模式实践

基于就业导向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建设的探索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传统教学与MOOC、SPOC比较分析

职业教育信息化助力精准扶贫研究

高职药物合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专业服务视角下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现状及改进策略——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优秀教材篇

一等奖

包装材料学(第二版)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第二版)

油料科学原理(第二版)

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

食品分析(第三版)

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

油脂工厂设计

食品包装学

焙烤工艺实训教程

创意包装设计(升级版)

合成革化学品

二等奖

质量管理学实战教程

表面活性剂、胶体与界面化学实验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

外贸单证实务

电路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

食品专用油脂

食品营养与安全

管理科学研究模型与方法

产品项目设计

国际商务单证实务

制浆造纸污染控制(第二版)

生物制药学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第二版)

书籍装帧设计

广告策划与媒体创意(修订版)

三等奖

商业展示设计

设计思维方法与表达

涉外商务接待(修订版)

包装工艺与设备

油脂精炼工艺学

食品添加剂(第四版)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第二版)

分析化学

会展展示设计

纺织CAD/CAM技术(第二版)

会计基础

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版)

茶叶生物技术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第二版)

营养与配餐

版式设计

国际结算

优秀奖

旅游政策与法规基础

会展项目管理

智能化仪器原理及应用(第三版)

生物化学

案例式食品安全教程

养禽与禽病防治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

茶叶营养与功能

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

AutoCAD室内装饰施工图教程

“十三五”规划教材立项篇

数字化项目选题立项篇


展开全部

节选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四轮驱动、多方联动” 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成果名称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四轮驱动、多方联动”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 邓毛程、李 静、陈维新、徐清华、顾宗珠、谭才邓、杜淑霞、李平凡、朱晓立、姚勇芳、叶 茂、张远平、刘嘉俊、黄毅梅、吴亚丽 成果完成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 一、成果背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对健康的关注度、需求度和迫切度也日益提升,促使食品行业的结构发生变化,营养食品制造业逐渐发展成为了新兴的细分行业,是食品行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兴的细分行业融汇了营养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等学科的先进技术,亟需大量具有交叉融合专业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专业群兼有动态适应性和引领性双重特征,在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中,须对产业变化作出快速响应。为了精准对接新兴的营养食品制造业,依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2008-2011年),构建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以及专业群“四轮驱动、多方联动”建设模式。在成果形成与推广时期,又先后依托了14个省级教研项目,始终立足于营养食品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专业群建设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以“师资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办学改革试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驱动专业群建设的“四轮”,通过“政校行企、高职与本科、专业教研室之间、专兼职教师之间、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等方面“联动”,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专业群建设和支撑人才培养。 二、成果内容 (一)组建结构紧密的专业群,解决专业群不能精准对接新兴产业链的问题 由于营养食品制造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所构成的产业链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链,技术技能体系融合高,已有食品类高职专业设置未能及时适应这个产业链发展需求,已有高职专业群架构松散或设置专业内涵趋同,导致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未能精准对接该产业链的岗位群。 经分析,营养食品产业链由营养原料生产企业、营养食品加工企业、营养食品研究机构、营养食品检测机构等组成。通过调查与分析,采用“比对优选”方法,将产业链岗位群能力要求与各个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比对,优选出亲缘关系较近的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化工生物技术等专业,组建成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原辅料生产岗位群主要由化工生物技术专业对接,原辅料营销服务岗位群主要由化工生物技术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对接,营养食品协助开发岗位群主要由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专业对接,营养食品生产岗位群主要由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对接,营养食品评价与检测岗位群主要由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接,营养食品营销与服务岗位群主要由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接。注重各专业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课程体系、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共享性建设,同时注重各专业的个性建设,使专业群结构紧密、互补性强,能够精准对接新兴产业链。 (二)采用“四轮驱动”方法,解决专业群?设发力点不准的问题 专业群以往存在建设发?点把握不准的问题,关注重点在于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导致教师参与专业群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从而致使专业群缺乏全面建设,发展不平衡,综合实力与优势难以集成,内在条件不能充分满足人才培养的高标准要求。 通过对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专业群综合实力进行研究,分析了专业群建设主要要素,提出专业群建设的“四轮驱动”方法,即“师资建设驱动、科研与社会服务驱动、办学改革试点驱动、双创教育驱动”,吸引专业教师投入到非课程教学工作之中,使专业群得到全方位建设,集成较强的专业群综合实力与优势,有力支撑人才培养。“四轮驱动”方法实施情况如下所述: 1.师资建设驱动 从教师个人成长为出发点,根据教师能力水平与特长,采用分类别、分层次的方法进行培育。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对于新引进的专兼职教师,二级学院与学校教师发展中心联动,开展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师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项目设计、教学信息化技术等,对培训对象进行岗前评价,确保新教师胜任教学基本要求。建设至今,专业群入职的新教师累计12名,每位新教师首个学期都能独立设计课程项目,教学质量获得优秀等级评价。 (2)对所有教师,开展常态化的在岗培训,培训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主要有专业建设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技术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行业发展动态、专业实践、国内外访学、在职攻读学位等。通过持续培训与培养,专业群师资力量得到大幅度增强,获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在校晋升高级职称(非引进)教师比例达到42%,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40%(其中,在职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19%),所有专业教师都具有主持校级科研、教研课题的经历,具有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教研课题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40%,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师资基础。 (3)定期对教师能力进行分析,将教师分为青蓝教师、领军拔尖教师、骨干攀登教师等三类,分别有所侧重地进行培育,帮助教师尽量补齐短板。同时,还根据教师特长,创建通道帮助教师发挥优势。迄今为止,专业群获得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名师、广东省教学名师、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广东省专业领军人才、南粤优秀教师等省级荣誉称号的教师达13人次,获得金牌讲师、校级拔尖人才培养对象等校级荣誉称号的教师达10人次,形成了专业群的骨干队伍。 (4)建设“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导师工作室”、“技术能手工作室”、“课程建设团队”、“师资培训团队”等,使领军拔尖教师、骨干攀登教师、青蓝教师等三类教师结成“以老带新、互相帮扶”的团队,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教师在教学、技术技能创新、社会服务、指导学生等方面的互助、互补。近年来,专业教师依托各种工作室,在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技术服务、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好成绩。 2. 科研与社会服务驱动 以创新与服务平台、科研及技术服务项目、培训服务项目和教学服务项目为抓手,驱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专业影响力。具体情况如下: (1)建设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工程中心、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等,为教学、科研与技术服务搭建平台,为区域经济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服务。专业群已建有“食品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认定)、“调味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认定)、“广东省特色调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科技厅认定)、“广东高校特色调味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教育厅验收)、“轻工行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食品产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广东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等省部级科研平台,除了支持开展课程教学项目,还支持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105项。同时,与印尼三务集团公司共建“广轻-三务椰子综合开发中心”,围绕椰子综合利用开展研究及技术服务,为专业群开展国际技术合作迈出**步。依托平台资源及成果,专业群面向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多名,提供技术支持和转化技术成果多项,助推企业经济建设。 (2)牵头组建“全国精准营养食品与果蔬加工职业教育联盟”,承担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食品检测技能大赛,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的校企合作、教学交流搭建平台。牵头研制全国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标准、全国高职化工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全国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训教学条件标准等,为高职专业建设提供服务。开发培训项目,面向职业院校开展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培训人次超过16000人次。 3.办学改革试点驱动 以各种办学试点建设为契机,驱动专业群办学能力的提升。具体情况如下: (1)与多家本科院校共建高本衔接试点和高本协同育人试点,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的各层次人才培养。试点包括: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开展“3+2”高本衔接试点、“4+0”高本协同育人试点,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展“3+2”高本衔接试点;化工生物技术专业?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开展“2+2”高本协同育人试点,与韩山师范学院开展“3+2”高本衔接试点、“4+0”高本协同育人试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与韩山师范学院开展“3+2”高本衔接试点。 (2)与多家企业共建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专业群的产教融合。试点包括: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与广州通标标准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汇标检测有限公司等联合建设教育部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与广东雅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科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倚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建设省级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 (3)自2013年至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共建国际合作办学试点,促进专业群的教育教学与国际接轨。 (4)建设国家示范专业、广东省一流高职高水平专业、广东省品牌专业、广东省一流高职试点二级学院,包括: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先后被立项为国家示范专业、广东省一流高职高水平专业而建设;化工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被立项为广东省品牌专业而建设;专业群所在的二级学院被立项为广东省一流高职试点二级学院而建设。通过各类立项建设,推动了专业群发展。 4. 创新创业教育驱动 以创新创业教育驱动,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具体情况如下: (1)构建四个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并将其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一条主线,贯穿于学生的专业教育之中。例如,在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期开设《创新时代与创新励志》课程,第二学期开设《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课程,第三学期开设《生化产品仿制训练》课程,第四学期开设《生化产品创新制作》课程,第五学期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入到创业学院进行创业课程学习与训练。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2)构建课外教育体系,促进师生共建专业群。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课外教育活动,使课外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强化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组建专业性的学生社团,如“烘焙创研学会”、“生化创研学会”等,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专业技能训练,并带领学生开展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食品安全科普活动”、“生物饲料养殖蛋鸭活动”等。通过学生的创新实践,积累创新成果,帮助有创业能力的学生注册公司,进行创业实践。依托专业群的科技平台,专业群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项目300项左右,参加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项目30项左右,开展专业群内部的专业性比赛项目10项左右,如“传统食品创新制作比赛”、“食品营养知识竞赛”、“生化知识竞赛”等,课外教育的在校生参与率累计超过70%。在课外教育过程中,实行辅导员分专业管理制度,使辅导员与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协同推进学生课外教育。 (三)采用“多方联动”方法,解决专业群建设合力不足的问题 专业群以往主要依靠专业教师单方力量进行建设,缺乏多方联动,产教融合不深,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专业群建设的推动力进行研究,发现专业群建设的各种潜在推动力,提出了专业群建设的“多方联动”方法,即“政校行企联动、高职与本科之间联动、专兼职教师之间联动、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联动、专业教研室之间联动”,广聚各种建设资源,形成建设合力,推动专业群的产教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多方联动”方法实施情况如下所述: 1. 多方联动,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依托政校行企各方资源,聘请专业群之外的专业、行业领军人才,领衔或参与建设师资队伍,如聘请香港大学顾继东教授担任珠江学者讲座教授。聘请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组建专兼混编教学团队和混编技术服务团队。同时,在群内跨专业组建科研与技术服务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政校行企联动、专兼职教师之间联动、专业教研室之间联动等结合的方法,使专业教师互学互助,共同提高业务能力。 2. 协同内外资源,推动科研、社会服务、办学试点与创新创业教育等建设 协同专业群外部的企业、科研院所、本科院校等资源,共建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团队、办学试点和产业学院等。例如,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聚集创新的优势资源,拓宽创新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渠道,在多方力量作用下,专业群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得以明显提升。在本科院校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专业群能够同时开展高本衔接试点、高本联合培养试点、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等多个试点,加速了专业群在产教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业品牌等方面建设的进程,从而提高专业群的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每项工作推进过程中,都注重整合内部优势资源,发挥不同专业之间、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建设效率与效果的提高。例如,通过不同专业教研室之间的联动,以及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联动,有利于提高各项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参与率,而且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经常超乎预期。 三、成果特色与创新点 (一)育人理念创新 在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中,高职专业群兼有动态适应性和引领性双重特征,对产业变化的响应速度应该比本科学科群快。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随着产业结构变化与营养食品产业的新兴形成,成果不拘于一个专业大类,而是跨越亲缘关系较近、共享度较高的生物技术类和食品工业类,将其中四个专业组成专业群,解决精准对接新兴细分行业的问题,使专业群综合实力成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支撑,并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切入点创新 教师的非课程教学工作对专业群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且对人才培养具有重大影响。针对大多数教师仅关注个人成长与课程教学的现象,成果不直接以课程教学工作为切入点,而是以非课程教学工作为切入点,采用了“四轮驱动”法建设专业群,解决专业群建设发力点问题。通过“四轮驱动”法的实施,驱动专业群全面建设,利用教师的非课程教学工作,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力,使教师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从而推动专业群综合实力的提升。 (三)多方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创新 成果不拘于简单的校企协同育人形式,而是依托各种省级创新平台、办学试点、课外活动、导师工作室等,构建了“政校行企”、“高职与本科”、“专兼职教师”、“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专业教研室与专业教研室”等多方协同育人体系,实现了专业群内外协同、多方联动,解决专业群建设合力不足问题。通过多方联动,聚集多方优势资源,开拓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等的渠道,提高专业群建设效率与效果。 (四)重要建设环节创新 课外教育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重视课外教育活动,将课外教育作为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环节,承载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等过程。通过师生开展课外教育活动,落实“四轮驱动、多方联动”建设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增强师生互动,培养师生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推动专业群建设。 四、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一)专业群师资力量显著增强 推广应用前,专业群专职专业教师数24人,其中,正高、副高和中级职称比例分别为12.5%、41.7%、45.8%,博士、硕士和本科学历比例分别为0、87.5%、12.5%;推广应用后,专业群专职专业教师数35人,其中,正高、副高和中级职称比例分别为27.7%、51.4%、22.9%,博士、硕士和本科学历比例分别为40%、54.3%、5.7%。经过推广应用,专业群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由原来的72%提高至95%;建成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师获得省级荣誉称号由原来的2人次增加至13人次,其中,教师的省级荣誉称号主要包括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高职领军人才、南粤优秀教师、中国轻工业教育教学名师、“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师资力量增强,奠定了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二)专业群竞技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自从推广应用以来,专业群建有“食品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调味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特色调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创新平台5个,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产生及转化一批技术成果,包括申请发明专利4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2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奖4项等。依托创新平台,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技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技能力,学生申请发明专利11项,学生比赛获得国家级奖励8项、全国行指委奖励12项、省级奖励26项,学生注册公司70家以上开展创业。通过协同创新,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并积蓄社会服务技术成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累计培训企业员工16000人次以上。 (三)逐渐树立专业品牌,产生示范引领作用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成国家示范专业、教育部认定骨干专业、广东省高水平专业,化工生物技术专业建成教育部认定骨干专业、广东省品牌专业,食品加工技术在建广东省品牌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与企业共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与企业共建广东省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食品营养与检测、化工生物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等三个专业分别与四所本科院校共建“2+2”、“4+0”高本联合培养试点、“3+2”高本衔接试点等6个,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共建国际合作办学试点,使专业群呈现多元化改革格局,为同行提供办学改革的借鉴。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专业群教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全国生物技术教育教学委员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受全国食品工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和全国生物技术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委托,专业群牵头完成研制全国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标准、全国化工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参与完成研制全国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牵头在研全国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牵头完成研制广东省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3+2”高本衔接专业教学标准,为国内同行办学提供参照。同时,专业群牵头组建全国精准食品与果蔬加工职业教育联盟,承办全国?品工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食品检测技能比赛,以及承办其它全国技能比赛活动,为国内同行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多次面向全国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举办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人数超过600人次。在成果推广应用期间,100多家高职学校前来与专业群交流或合作,成果得到同行一致好评,认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从国内十几所高职院校反馈信息来看,成果已在多个食品类专业群推广应用,促进专业群多项指标提升的效果显著。

作者简介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法规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负责组织协调轻工行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并指导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和技能竞赛活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