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人民音乐家王莘

人民音乐家王莘

1星价 ¥37.7 (6.5折)
2星价¥37.7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3068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3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56306817 ; 978-7-5563-0681-7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关于音乐人王莘的传记。一首《歌唱祖国》千古传唱,深深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王莘。本书记述了王莘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本书着重介绍了王莘创作《歌唱祖国》的经过,和他人生中的闪光点以及其爱情故事等。本书是王莘的小传,从他出生写起一直到他逝世,也包括他对后世的影响。本书有珍贵的史料记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阅读价值。

内容简介

《人民音乐家王莘》,作者杜仲华、王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一首《歌唱祖国》,亿万人民高声传唱,深深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它的作者就是王莘。王莘1936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生前是天津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创作了多首不朽的乐章。王莘多年工作在河西,曾担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该书是王莘的传记,从他出生写起,一直到他逝世,也包括他对后世的影响。书中着重介绍他创作《歌唱祖国》的经过,表现他人生中的闪光点,以及爱情故事等,语言生动,富有传奇色彩。

目录

**章 生于音乐之乡(1918—1932)
从采桑叶到逛庙会
启蒙者是位“女神”
“画家梦”破灭
沉醉水乡丝竹声
第二章 枪口对外,齐步前进(1932—1937)
初尝世态炎凉
站在梯子上指挥
在蒋介石老家,被“逼上梁山”
第三章 延安在召唤(1937—1938)
十五人的“长征”
不到黄河心不死
第四章 黄河在咆哮(1938—1939)
初次见到毛主席
冼星海的得意门生
暴雨中,“黄河”在咆哮
一支自动铅笔的故事
第五章 晋察冀之歌(1940—1949)
到敌人后方去
晋察冀之歌
山洞里的43天
与“当代花木兰”的罗曼史
两块山芋欠下的人情债
第六章 《歌唱祖国》诞生记(1949—1951)
开国大典上的畅想
天安门广场突发灵感
写在香烟盒上的曲谱
“老王啊,你怎么写了首外国歌?”
毛主席说:“这个歌好!”
第七章 跨过鸭绿江(1952)
炮火中的“洞房花烛夜”
给“*可爱的人”写首歌
第八章 和平年代的歌声(1953—1965)
马路上的教歌人
新官上任,开除了自己儿子
海河水哺育了“金嗓子”
第九章 动荡中的坚持(1966—1976)
“胜利大逃亡”
天上掉下个“贾大爷”
第十章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1977—2007)
夺回失去的时间
广州突发“中风”
一只手,也要写歌
“三笑”促成的基金会
“金钟”鸣响华彩乐章
天安门广场,让我再看你一眼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生命的*后时刻
永远的《歌唱祖国》
展开全部

节选

从采桑叶到逛庙会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这首千古名句,曾令多少后人对江南心向往之;更有当代画家吴冠中,以极简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江南水乡的独特景致,绿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清新而优雅,潇洒而婉约。 如果从空中鸟瞰江南地区,你会发现:围绕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弯弯曲曲的河道密如蛛网,周庄、同里、西塘和乌镇四大古镇,个个名闻遐迩;殊不知,在无锡、苏州和常熟交界外,还有一个小小的古镇,藏在深闺人未识,它便是荡口古镇。 荡口*令人心动的,还不是它旖旎的水乡景色,而是它夺目的人文光芒。 称其为“古镇”,是因它*早的名称为“丁舍”,相传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东汉人丁兰的故里。据说,丁兰幼年父母双亡,未能尽孝,为报父母养育之恩,刻木为像,侍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丁兰询得真相后,毅然休妻。从科学角度来讲,这个传说并不合理,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弘扬。至明代,又有唐伯虎偕众吴门才子泛舟湖上,饮酒、品茗、吟诗、作画,而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亦发生在此地,为古镇平添了几许浪漫风韵。其后几百年,荡口古风接续,人才辈出,从近代科学先行者华蘅芳、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漫画大师华君武,到本书主人公、人民音乐家王莘,真如繁星点点,照亮了中国科技与文化的灿烂长空。 一个面积仅0.22平方千米的江南小镇,何以会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名人辈出?根据法国艺术史家丹纳《艺术哲学》的观点,艺术的产生与动植物一样,都受到当地环境气候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与中国人常讲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谓不谋而合。而传统的儒家思想、诗书传家、崇孝尚义,对科学与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无疑是怡养和滋润荡口人以及精英辈出的决定性因素。 现在,就让时光倒流到一个世纪之前的荡口.一个保留着原始和质朴风貌的荡口,一个堪称音乐之乡的荡口。 从空中看,荡口更像一个水中的小镇:它的外围.分别被鹅肫荡、蔡湾荡、南青荡、苏舍荡环绕:从鹅肫荡分流出的河道,其中一条流经荡口古镇,叫作“北仓河”,全长1200多米.河上架有28座造型各异的石拱桥、平板桥、廊桥等.并分别冠以“卖鸡桥”“卖鱼桥”“永安桥”等充满市井气的名称,似乎每座桥都有各自的来历。河面上,不时有江南特有的摇橹船“吱扭吱扭”滑过,激起一片片白色的涟漪。临河的人家,皆为粉墙黛瓦的明清老宅,石砌的码头,木格的推窗,夜枕河水闻涛入睡,晨起捧一把河水洗漱,倒也优哉游哉——当然,能够临河而居的,都是当地的有钱人家,本书的主人公,就没有这份幸运了。 在小镇的边缘,一处叫作杨家弄口的地方,有一幢结构简陋的低矮房屋,一明两暗,中间是堂屋,两侧是卧室,这,便是本书主人公的“祖居”了。 1918年10月26日,在这个极不起眼的陋室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了。男婴的父母是一对贫穷的农民,对这个新降临的生命十分珍爱。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儿子才是家族香火的延续者,又是农民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父母的**个孩子是女儿,一直盼望生个儿子。故此,男婴出生后,左邻右舍的乡亲们敲着盆子奔走相告,庆贺王家喜添新丁。父亲为新生儿取名“王辛耕”,取“辛勤耕耘”之意;字“义汉”,意为“义气的汉子”。 对于儿时的生活.王莘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家当时很穷,父亲在苏州丝线店学徒,满师以后才在荡口开设地货行。母亲是个出身贫苦农家非常勤劳善良又热爱生活的女性。母亲共生了六个子女,三个夭折。全部家务劳动,全靠母亲操持。姐姐出嫁后,母亲就连一个帮手也没有了。她要种三亩稻田,三亩桑树田,养春秋两季蚕娃娃,四季的衣被、五口人的饭食,都要从她那双手中捧出果实来。她每天黎明即起,深夜才睡,像一架上满了发条的时钟,一分钟不停地准确地按她的安排为这个家庭做出种种奉献。而且从来不抱怨一句话。母亲总是把屋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种上丝瓜、牵牛花、葵花。每当夏日,这些绿色植物夹杂着红、蓝、紫、黄的花朵,煞是好看。母亲常把那些小丝瓜炒成菜给我们吃,那清香的乡土味,盲到现在我都忘不了。” P3-5

作者简介

杜仲华,高级记者,曾任《今晚报》文化部主任、中国晚报文化记者学会副会长、《今晚报》“老杜名人工作室”专栏撰稿人。从业三十年来,采写作家、学者、画家、影视导演、演员、歌星、笑星三百余人。出版过《明星大聚焦》《驿动的音画》《名人,开门》《焦点大冯》《**星闻》《名人还有光环吗》《光环的背后:我与名人》等纪实文学作品。其成就受到文化学者、作家冯骥才的高度评价,并获得“天津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