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生命宜居的类地行星(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的地球演化史)

包邮构建生命宜居的类地行星(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的地球演化史)

¥70.6 (7.2折) ?
1星价 ¥70.6
2星价¥70.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2080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1,539页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308208055 ; 978-7-308-20805-5

内容简介

该书主要简介了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从大爆炸到人类文明的崛起。涉及物理学、天文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 该书描述了地球的完整的故事。内容包括: 背景 大爆炸与星系形成 ; 早期物质 星球的元素组成等。

目录

1 绪言自然系统中的地球与生命
1.1 引言
1.2 “系统”
1.3 “自然系统”的特征
1.4 小结
补充阅读
2 背景大爆炸与星系形成
2.1 引言
2.2 大爆炸
2.3 大爆炸假说的补充证据
2.4 一个膨胀的宇宙和暗能量
2.5 大爆炸余波
2.6 小结
补充阅读
3 早期物质星球的元素组成
3.1 引言
3.2 太阳的化学成分
3.3 氢、氦、星系、恒星
3.4 大爆炸产生的元素
3.5 恒星中的元素生成
3.6 通过中子俘获的元素合成
3.7 支持恒星假说的证据
3.8 小结
补充阅读
4 开始建造有机和无机分子的形成
4.1 引言
4.2 分子
4.3 物态
4.4 分子的两大阵营:无机和有机
4.5 分子构建的环境
4.6 小结
5 大构想来自太阳星子的行星和月球的形成
5.1 引言
5.2 行星的重要统计学
5.3 来自陨石的证据
5.4 太阳系的形成景象
5.5 类地行星化学成分的解明
5.6 小结
补充阅读
6 时间表放射性核素时间尺度的定量计算
6.1 引言
6.2 利用放射性衰变来测定时间
6.3 元素的年龄
6.4 利用灭绝核素揭示古代短暂阶段过程的秘密
6.5 小结
补充阅读
7 内部的修正分离成地核、地幔、地壳、海洋和大气
7.1 引言
7.2 地球结构
7.3 地球内部圈层的化学组成
7.4 地球圈层结构的起源
7.5 小结
补充阅读
8 与邻居之间的争先卫星、小行星和彗星及撞击
8.1 引言
8.2 物体在太阳系的多样性
8.3 月球的起源
8.4 利用冲击作用测定行星表面
8.5 月球内部修正
8.6 太阳系中撞击作用的历史
8.7 对于地球的启示
8.8 未来冲击
8.9 小结
补充阅读
9 让地球变得更加舒适流动的水、气温的有效控制和大气层的保护
9.1 引言
9.2 行星中保持挥发物的平衡
9.3 40亿年前液态水存在的证据
9.4 地表挥发物的控制
9.5 地表温度
9.6 地球长期的恒温器
9.7 太阳保护
9.8 小结
补充阅读
lO 循环系统的建立板块构造
10.1 引言
10.2 地球静态的观点
10.3 大陆漂移理论
10.4 来白海底的新数据
10.5 来自古地磁的证据
10.6 全球的地震活动分布
10.7 板块构造理论
10.8 板块构造的革命
10.9 随时间而运动
10.10 小结
补充阅读
11 内部循环地幔对流及其与地表的联系
11.1 引言
11.2 地球内部的运动
1l.3 地幔对流
11.4 板块的几何形态与地幔对流对应吗
11.5 主动的地幔上涌:地幔柱的头和尾
11.6 扩张中心洋壳的形成
11.7 小结
补充阅读
12 层圈的连接固体地球、液体海洋和气体大气
12.1 引言
12.2 全球的洋中脊系统
12.3 扩张中心的热液循环
12.4 洋中脊和宜居性
12.5 海水成分之谜
12.6 俯冲带元素的运移
12.7 汇聚边界的地球化学过程
12.8 板块再循环的*终后果
12.9 小结
补充阅读
13 殖民地表作为一个行星过程的生命体起源
13.1 引言
13.2 生命体和宇宙
13.3 生命的统一
13.4 *早的生命体
13.5 生命体起源
13.6 创造生命体的步骤
13.7 对生命体起源的一些总则
13.8 小结
补充阅读
14 物竞天择进化与灭绝在生物多样性进程中的作用
14.1 引言
14.2 岩石记录揭示的生命和地球历史
14.3 与现今生命有关的化石:进化论
14.4 DNA革命
14.5 进化的另一面——灭绝
14.6 小结
补充阅读
15 向地表供能生物与行星共同进化产生行星的燃料圈
15.1 引言
15.2 作为一种电流的生命体
15.3 还原环境的早期地球
15.4 *初的三次能量革命
15.5 行星的燃料圈
小结
16 外部修饰来自行星表面的氧化记录
16.1 引言
16.2 地球和氧气
16.3 碳:氧气的产生记录
16.4 碳:来自岩石记录的证据
16.5 铁和硫:氧消耗的记录
16.6 铁:来自岩石记录的证据
16.7 硫:来自岩石记录的证据
16.8 显生宙中的高氧气证据
16.9 从20亿年前到6亿年前的氧气
16.10 全球氧气的质量平衡
16.11 小结
补充阅读
17 行星演化灾变的重要性及指向性问题
17.1 引言
17.2 显生宙时期的行星演化
17.3 板块构造与演化
17.4 行星演化的原理
17.5 对进化方向可能性的猜测
17.6 小结
补充阅读
18 应对气候变化自然诱发气候变化的原因和结果
18.1 引言
18.2 中期气候变化:冰河世纪
18.3 轨道周期
18.4 气候突变
18.5 人类影响
18.6 小结
补充阅读
19 智人的出现善用地球资源宝库,成为万物主宰
19.1 引言
19.2 迈入人类时代
19.3 人类能源革命
19.4 地球资源宝库
19.5 资源的分类
19.6 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
19.7 小结
20 人类掌舵行星环境下的人类文明
20.1 引言
20.2 人类对地球的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查尔斯·朗穆尔(Charles H. Langmuir),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地球化学系教授。Langmuir教授长期致力于大洋玄武岩的研究,在大洋玄武岩成因方面取得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20多篇,文章总引用次数达18000多次,其中在Nature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Langmuir 教授1993年入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1997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为表彰他在地球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1996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授予Langmuir教授鲍文奖,2003年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授予他Holmes奖。2006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得国际地球化学终身成就奖-Urey奖。 译者厉子龙,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神户大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为:1. 造山带和大陆的形成及其地球动力学演化;2. 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3. 金属矿产成矿远景区评价与预测、成矿机理和成矿规律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