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辆系统动力学手册 第2卷:整车动力学

车辆系统动力学手册 第2卷:整车动力学

1星价 ¥126.8 (7.5折)
2星价¥126.8 定价¥1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6555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6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111655527 ; 978-7-111-65552-7

本书特色

手册由来自23所大学与9家知名企业的50余位专家共同编写,汇集了汽车行业多位国际权威专家,如:安部正人、Huei Peng、Gwanghun Gim等,是凝聚集体智慧的经典手册。 手册由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组译,李杰教授领衔翻译,郭孔辉院士为手册作序。 手册以科学界与工业界的视角对知识结构进行了平衡,代表了目前车辆系统动力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手册对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与优化,车辆概念和空气动力学,充气轮胎和车轮-道路/越野,车辆子系统建模,车辆动力学和主动安全,人机相互作用,智能车辆系统,以及车辆事故重建被动安全进行了全面描述。 手册适合汽车工程师与汽车专业师生阅读使用,是汽车行业技术人员案头**图书。

内容简介

本丛书对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与优化,车辆概念和空气动力学,充气轮胎和车轮-道路/越野,车辆子系统建模,车辆动力学和主动安全,人机相互作用,智能车辆系统,以及车辆事故重建被动安全进行了全面描述。 本丛书由来自23所大学与9家知名企业的50余位专家共同编写,以科学界与工业界的视角对知识结构进行了平衡,代表了目前车辆系统动力学技术发展的水平,适合汽车工程师与汽车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目录

推荐序言

译者的话

前言

撰写者

第11章与动力学有关的道路

车辆的概念设计………………………………………1

11.1引言………………………………………………1

11.2地面(道路)车辆简史……………………2

11.3道路车辆(轿车)设计的基本问题……8

11.3.1道路车辆尺寸……………………………8

11.3.2悬架系统…………………………………9

11.3.3充气轮胎…………………………………21

11.3.4动力传动概念……………………………29

11.3.5驱动和制动………………………………32

11.4主动安全………………………………………39

11.4.1操纵稳定性………………………………39

11.4.2侧翻………………………………………53

11.5车辆惯性和尺寸……………………………54

11.6结论……………………………………………59

参考文献………………………………………………61

第12章轮式和履带越野车辆……………………66

12.1引言……………………………………………66

12.2分类……………………………………………68

12.2.1通用分类……………………………….68

12.2.2轮式非装甲车辆………………………69

12.2.3轮式装甲车辆…………………………69

12.2.4履带非装甲车辆………………………69

12.2.5履带装甲车辆…………………………70

12.3车辆-地面相互作用………………………72

12.3.1行走机构-地面相互作用……………72

12.3.2车辆几何-地面相互作用……………86

12.4冲击和振动……………………………………95

12.4.1概述………………………………………95

12.4.2人体对振动的响应……………………97

12.4.3试验方法、推荐和标准……………98

12.5技术概念……………………………………101

12.5.1车身………………………………………101

12.5.2动力传动………………………………104

12.5.3轮式地面车辆的悬架………………122

12.5.4履带车辆的悬架……………………138

12.6结论…………………………………………142

参考文献……………………………………………144

第13章摩托车和三轮车辆……………………148

13.1引言…………………………………………148

13.2摩托车………………………………………148

13.2.1车架…………………………………….149

13.2.2后悬架…………………………………150

13.2.3前悬架…………………………………154

13.3三轮车辆……………………………………158

13.3.1非倾斜式三轮车辆…………………158

13.3.2倾斜式三轮车辆……………………159

13.4结论…………………………………………164

参考文献……………………………………………165

第14章赛车的车架、悬架、

空气动力学………………………………………167

14.1引言………………………………………167

14.2赛车动力学…………………………….167

14.3赛车的概念……………………………170

14.4赛车的关键部件…………………….174

14.4.1车架…………………………………174

14.4.2悬架…………………………………175

14.4.3空气动力学………………………177

14.5赛车性能:单圈时间………………180

14.5.1赛车性能…………………………180

14.5.2赛车改进……………………………181

14.6结论………………………………………185

参考文献………………………………………186

第15章赛车制动系统………………………188

15.1引言……………………………………188

15.2直线制动下F1赛车的行为………188

15.3F1赛车制动系统的布置…………192

15.4单圈的制动能量耗散…………….196

15.5制动钳设计和摩擦材料…………198

15.5.1制动钳设计……………………198

15.5.2摩擦材料……………………….199

15.6结论……………………………………200

参考文献201

目录●●●●●●●●●●车辆系统动力学手册第2卷:整车动力学第16章空气动力学和车辆动

力学202

16.1引言………………………………………202

16.2空气动力和力矩的定义……………202

16.3空气动力和力矩的产生……………205

16.3.1车辆周围的气流…………………205

16.3.2不同后部形状的阻力和升力…207

16.3.3诱导阻力(涡流阻力)………209

16.4空气动力和力矩的确定……………211

16.5侧风行为………………………………216

16.5.1侧风产生的车辆激励…………216

16.5.2车辆对侧风的反应……………218

16.5.3侧风行为的评价………………220

16.6车辆激励动力学……………………226

16.7结论……………………………………228

符号……………………………………………229

参考文献………………………………………231

第17章越野车辆-地面相互作用

力学——地面力学…………………………234

17.1引言……………………………………234

17.2弹性理论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地面

应力分布分析中的应用……………………235

17.3塑性平衡理论在车辆牵引力

预测中的应用……………………………….239

17.4基于圆锥指数预测越野车辆

性能的经验方法……………………………241

17.4.1预测履带车辆性能的

经验方法………………………………………242

17.4.2预测轮式车辆性能的

经验方法………………………………………244

17.5基于平均*大压力预测车辆

机动性的经验方法…………………………245

17.6预测履带车辆性能的半

经验方法………………………………………247

17.6.1Bevaneter(贝克仪)

技术……………………………………………247

17.6.2履带的运动阻力………………251

17.6.3履带的推力-滑转率

关系……………………………………………252

17.7预测轮式车辆性能的半经

验方法…………………………………………253

17.7.1刚性车轮的运动阻力………253

17.7.2充气轮胎的运动阻力………255

17.7.3车轮的推力-滑转率

关系……………………………………………255

17.8结论………………………………………257

符号………………………………………………258

致谢………………………………………………258

参考文献………………………………………259

第18章越野车辆动力学……………………261

18.1引言………………………………………261

18.2越野车辆机动性………………………261

18.2.1弹性履带车辆计算机仿真模型

NTVPM…………………………………………262

18.2.2刚性连接履带车辆计算机仿真

模型RTVPM……………………………………268

18.2.3越野轮式车辆计算机仿真模型

NWVPM………………………………………271

18.3越野车辆的操纵性…………………273

18.3.1履带越野车辆的转向…………273

18.3.2履带车辆滑移转向力学

简化分析………………………………………274

18.3.3滑移转向广义理论……………276

18.3.4轮式越野车辆转向……………282

18.4越野车辆的平顺性…………………284

18.4.1乘坐舒适性标准………………284

18.4.2地面不平度的描述……………285

18.4.3越野车辆行驶动力学

建模……………………………………………286

18.5结论………………………………….289

符号……………………………………………289

致谢……………………………………………290

参考文献………………………………………291

第19章重型商用车辆和客车的

动力学…………………………………………293

19.1引言……………………………………293

19.2历史回顾……………………………293

19.3振动环境……………………………295

19.3.1成就…………………………….295

19.3.2悬架系统………………………297

19.3.3工作条件………………………305

19.4操纵性………………………………306

19.4.1方向响应………………………307

19.4.2稳定性…………………………312

19.4.3感知……………………………315

19.5车辆模型…………………………317

19.6验证和确认………………………322

19.7结论…………………………………325

参考文献……………………………………325

第20章摩托车操纵动力学……………328

20.1引言…………………………………328

20.2驾驶员特性………………………329

20.3理论背景…………………………330

20.4摩托车建模………………………333

20.4.1*低要求………………………333

20.4.2计算机辅助建模…………………333

20.4.3摩托车车体和自由度……………334

20.4.4悬架和转向系统…………………335

20.4.5轮胎/路面接触描述……………336

20.4.6轮胎力和力矩……………………336

20.4.7空气动力和力矩…………………339

20.4.8单筒悬架……………………………339

20.4.9链传动………………………………341

20.4.10速度和转向控制器……………342

20.4.11输入………………………………343

20.4.12参数值……………………………344

20.4.13平衡状态检查和功率

平衡………………………………………………344

20.5摩托车行为……………………………346

20.5.1平衡状态…………………………………346

20.5.2直线行驶平衡状态小扰动的

稳定性……………………………………………………348

20.5.3直线行驶平衡状态的正常

模态………………………………………………………352

20.5.4直线行驶时邻域内的频率

响应………………………………………………………355

20.5.5转向时的稳定性………………………356

20.5.6转向模态…………………………………361

20.5.7路面不平度激励………………………361

20.5.8转向补偿………………………………364

20.5.9加速和减速……………………………365

20.5.10功率核算………………………………369

20.6构型扰动的灵敏度…………………………371

20.6.1试验的构型变化………………………371

20.6.2理论构型的变化………………………372

20.7*优线性预瞄驾驶员控制和

操纵品质………………………………………………376

20.7.1摩托车驾驶员模型背景……………376

20.7.2现有的摩托车驾驶员

模型……………………………………………………377

20.7.3*优线性预瞄调节理论

应用概述………………………………………………379

20.7.4*优控制结果…………………………381

20.7.5应用*优控制的路径

跟踪……………………………………………………386

20.8结论……………………………………………391

致谢……………………………………………………392

参考文献……………………………………………392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