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物术语词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7200464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36页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72004643 ; 978-7-5720-0464-3
本书特色
《佛教名物术语词研究》勾勒了单个佛教名物术语梵语音译及意译小史,对它们的功能、来源、词音结构、语义内涵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梁代译经特点,揭示了人们对佛教文化的认知。
内容简介
本书正文分为四章, 并有四个附录, **章绪论部分, 首次提出了佛教名物术语词概念, 探讨佛教名物术语词的研究方法, 为“梁言”词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 第二章介绍了"梁言"词的类型及其语言学和佛教文化学的价值 ; 第三章和第四章对《孔雀王咒经》中33则“梁言”词和《经律异相》中24则“梁言”词逐条进行释证, 从功能、来源、词音结构、语义内涵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
前言
序
董志翹
佛教傳入中土,始於東漢。據傳漢明帝夜夢金人飛空而詔問群臣,通人傅毅以“佛名”解夢。明帝遂遣蔡愔等人緣絲路往天竺尋求佛法,適遇高僧攝摩騰、竺法蘭等,遂延請來漢。白馬馱經,至於京都洛陽,既而譯成《四十二章經》,改“招提寺”為“白馬寺”而居焉。
其實,縱觀佛教傳入中土的全過程,,似可以“傳”“取”二字概言之:“傳”者,指早期自西向東,行進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天竺或西域胡僧將佛教傳入中土的“傳經”過程,比較著名的僧人有安世高、支婁迦讖、佛圖澄、鳩摩羅什等。“取”者,指中後期中土僧人西行天竺的“取經”過程,比較著名的取經僧人有三國高僧八戒、東晉高僧法顯、唐三藏法師玄奘以及律學高僧義淨等。
佛教傳入始終是伴隨著經師佛法儀軌傳授和佛經翻譯的實踐展開的。在早期“傳”的階段,從事佛法儀軌傳授和佛經翻譯的實踐主體是天竺或西域胡僧,中土僧人多是“執弟子禮”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佛教活動,在譯經過程中主要充當“正字”“潤筆”“抄錄”等角色。這些天竺或西域胡僧既是佛法講壇的講師,傳授佛講理論和佛教儀軌,又是譯經場的主要誦經師和譯經師。從翻譯實踐的主體來說,天竺或西域胡僧所誦經文為梵文或巴利文佛經,部分可能是中介語西域胡語轉寫的佛經,天竺或西域胡僧母語多是天竺語或西域胡語,而漢語則為他們的“習得語”。這種佛經翻譯活動是將“母語(天竺語或西域胡語)”翻譯為“習得語(漢語)”的過程。再者天竺或西域胡僧所據經文多是口誦,翻譯過程大多都是隨誦隨譯,幾乎不用梵本。這是早期譯經的主要特點,我們研究早期佛經文獻語言時必須特別關注。在後期“取”的階段,從事佛法儀軌傳授和佛經翻譯的實踐主體多是中土僧人,天竺或西域胡僧不再是譯經場的主導,譯經不再是依據天竺或西域胡僧誦經,而是根據所取經本來翻譯。中土僧人母語是漢語,而天竺語或西域胡語則為中土譯經師的習得語。這種佛經翻譯活動是將“習得語(天竺語或西域胡語)”翻譯為“母語(漢語)”。翻譯過程大多都是手執梵本或胡本逐段逐句翻譯。這兩個階段譯經的原經差異以及譯經者語言習得方式的不同直接影響了譯經的語言風格。這種變化也是佛經“舊譯”向“新譯”轉變的內在動因。
在翻譯實踐中,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尤金·奈達(Eugene A.Nida)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理論。奈达和泰伯(Nida &Taber)認為 :“所謂翻譯,是在譯語中用*切近而又*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語的信息,首先是意義,其次是文體。”也就是說翻譯過程中意義是*重要的,形式其次,即譯語接受者與原語接受者能獲得大致相同的意義概念和語義認知上“*接近的、自然的對等”。就佛經翻譯來說,佛經中原語(天竺語或西域胡語)和譯語(漢語)中共有的意義概念和語義認知,如人類語言基本核心詞彙和基本句法語體很容易做到“功能對等”,其中*容易做到的是詞彙語義的對等。佛教文化作為一種輸入文化,在傳入中土之前,與佛教理論和佛教儀軌體系密切相關的佛教名物和佛教術語,是漢語體系中沒有的概念或語義認知,所以早期的佛經翻譯實踐中很難做到所謂的“功能對等”,對佛教名物和佛教術語的翻譯多是採用音譯的形式。隨著中土佛教受眾的擴大,佛教文化的中國化深度和廣度的凸顯,佛教名物術語詞的這種音譯形式越來越滿足不了中土佛教受眾的需求,除一些已經熟知的音譯形式如“佛(佛陀)”“菩薩”“涅槃”等外,大多數佛教名物術語詞出現了音譯-意譯的共現形式,即根據譯經的不同時地所標註的“秦言”“漢言”“晉言”“齊言”“梁言”“唐言”等意譯內容。
佛教名物術語詞研究對象涉及佛教名物詞研究和佛教術語詞研究兩個方面。佛教名物術語詞承載著豐富的佛教思想文化,其音譯詞形和意譯內容反映了撰譯者及當時社會對佛教名物術語的語音和語義理解,是漢語和佛教思想文化研究的重要材料。對佛教名物術語詞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我們全面了解中古時期漢語的語音詞彙特點,而且對漢語語音詞彙歷史發展規律的揭示與總結有著重要意義。
佛經文獻語言研究和敦煌西域寫本文獻語言研究是家棟多年來致力的主要學術研究方向。2008年,他跟隨我攻讀漢語史博士學位,學位論文選題為“敦煌文獻疑難字詞研究”。經三年多的焚膏繼晷、刻苦鑽研,論文終告完成。答辯時,論文得到答辯委員會專家的一致好評,因而榮獲2013年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獎。當時已蒙省評委推薦,準備繼續申報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不料就在這一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暫停評選(後來也一直沒有重啟),遂失之交臂,成了一樁憾事。攻博期間,家棟还參與了本人主持的全國高校古委會重點項目“《經律異相》整理與研究”的研究工作,因此同時在佛經文獻整理和語言研究上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提高了自身的研究能力,獲得了較多的實踐經驗。家棟博士畢業後,順利留在南師大文學院,成為一名高校教學科研工作者。2012年,他在準備申報江蘇省社科項目時,曾就“南朝梁撰譯佛典‘梁言詞’研究”選題咨詢於我,我當時就覺得這個選題很有意義,認為選題十分切合當年省社科申報選題指南中的“六朝語言與文化”選項。故建議他以後可以在該課題基礎上以佛教名物詞為主題進行宏觀拓展研究。當年該選題順利獲得省社科項目立項,經過三年的研究,2016年項目以書稿形式獲得“優秀”結項。可喜的是,在項目研究期間,家棟已經著手對佛教名物術語詞的研究理論、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價值作了宏觀探討, 2015年寫成論文《佛教名物術語詞研究》並提交“詞彙學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屆全國漢語詞彙學學術研討會”交流,與會學者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提出了很好的建議,這篇論文就是該書稿**章的主要內容。在項目結項成果的基礎上,又經多年的擴充打磨,成為而今置於我面前即將付梓的《佛教名物術語詞研究》一書。
《佛教名物術語詞研究》是一部點面研究相結合的著作,既有佛教名物術語詞“面”上的理論研究,又有佛教名物術語詞“梁言詞”的“點”上釋證。通讀之後,我認為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1)該書對佛教名物術語詞的功能、來源、音義構成及語義內涵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做到了理論研究與個案考釋相結合。
(2)該書從語言學角度對佛教名物術語詞音譯意譯形式的歷時演變特點進行分析,有助於我們對漢語語音史、詞彙史的細緻描寫,其中不僅揭示了中古佛教漢語的詞彙語音特點,同時也是專名詞彙研究的拓展與嘗試。
(3)作者對佛教名物術語詞的考釋與研究,將有助於對佛經翻譯語言接觸現象的認知和翻譯理論策略的總結。
(4)該書對佛教名物術語詞的研究能夠豐富佛經語言文化研究的形式和內容,提升了對中國佛教文化歷史發展變化歷程和原因的認知。
(5)該書借助佛教名物術語詞音譯和意譯的紐帶,在豐富的佛教語言文化系統中探討了佛經撰譯者對印度及西域佛教語言文化的主觀認知和改造問題。
當然,該項研究尚屬一種創新和嘗試,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無疑值得肯定。不過,作者在佛教名物術語詞研究過程中提出的一些概念和術語還有待於學界的檢驗和批評。如對於佛經原語天竺語或西域胡語中因為“體”“格”“性”等曲折變化而產生的不同的語詞形態也統稱為同根詞或同源詞,就其內涵和外延來說略欠精確,尚不能很好地揭示佛經原語的語言特點。希望家棟今後在佛經原語學習方面多下功夫,加強對梵語、巴利語及西域胡語的了解,豐富佛經原語研究方面的理論知識,從而對佛經原語研究中一些概念做出更為準確的界定。
另外,該書的附錄部分也是研究主題的有機組成,在“梁言詞”研究之外揭示出了更為廣泛的研究內容(如關於佛經中28星宿詞釋證)和研究課題(非“梁言詞”類佛教名物術語詞),為以後的拓展研究打下了很好地基礎。因此衷心希望家棟能夠沿著這一研究路徑,假以時日,對佛教名物術語詞作出更加全面系統的研究,釋證出更多的佛教名物術語詞,爭取*終成就一部收錄完備、釋義精當的《佛教名物術語大典》。
是為序。
庚子秋月於
石頭城下秦淮河畔
目录
**章 什麼是佛教名物術語詞
**節 佛教名物術語詞與 “ 梁言 ” 詞的内涵
第二節 佛教名物術語詞的研究概況
第三節 佛教名物術語詞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佛教名物術語詞的研究價值
第二章 南朝梁撰譯佛典中“梁言”詞的類型
**節 梁代翻譯佛經中首見標註的 “ 梁言 ” 詞
第二節 梁代纂輯佛教類書中對前人譯經音譯詞首次標注意
譯或對前人意譯詞重新標注不同意譯的 “ 梁言 ” 詞
第三節 繼承和發展前人 “ 秦言 ”“ 晉言 ”“ 齊言 ” 類意譯詞的
“ 梁言 ” 詞
第三章 《孔雀王咒经》“梁言”詞釋證
1. 鄔斜訶羅 ——— 梁言噏食
2. 部多伽那 ——— 梁言神眾
3. 伽破訶羅 ——— 梁言食乳
4. 捺恥羅訶羅 ——— 梁言飲血
5. 婆娑訶羅 ——— 梁言食脂膏
6. 網娑訶羅 ——— 梁言食肉
7. 弭陀訶羅 ——— 梁言食胞
8. 社多訶羅 ——— 梁言食生
9. 恃毘多訶羅 ——— 梁言食壽命
10. 跋利訶羅 ——— 梁言食藤
11. 摩邏訶羅 ——— 梁言食髻發
12. 乾他訶羅 ——— 梁言食香
13. 弗婆訶羅 ——— 梁言食花
14.頗羅訶羅 ——— 梁言食果
15.薩瀉訶羅 ——— 梁言食種
16.阿欻底訶羅 ——— 梁言食火所燒
17.阿難波實多 ——— 梁言不稱
18.彼周羅波尼 ——— 梁言金剛手
19.魔醯鏃羅 ——— 梁言太白
20.髮闍羅牖他 ——— 梁言金剛仗
21.訶梨氷伽羅 ——— 梁言師子青色
22.修陀里舍那 ——— 梁言善見
23.毘紕舍那 ——— 梁言可畏
24.末離他羅 ——— 梁言持華鬘
25.阿難陀 ——— 梁言白牙
26.修跋斗難國 ——— 梁言善處
27.地里陀那南手 ——— 梁言堅名
28.摩訶耆利 ——— 梁言大山
29.拘摩羅童子夜叉 ——— 梁言童子 、 沙多婆吼夜叉 ——— 梁言
百肩
30.頭漏庾陀那 ——— 梁言大車不可繫
31.僧伽波羅 ——— 梁言師子力虎力
32.那伽羅 ——— 梁言那竭
33.娑干社 ——— 梁言無别頭姓高式
34.欝多波陀 ——— 梁言駱駝足
35.朗枳莎羅 ——— 梁言堅自在
36.摩里止 ——— 梁言光明
37.撻摩波摩 ——— 梁言守法
38.摩訶部社 ——— 梁言大肩
第四章 《經律異相》“梁言”詞釋證
39.釋提桓因 ——— 梁言能作天王
40.炎摩 ——— 梁言時
41.兜率 ——— 梁言知足
42.尸棄 ——— 梁言火已
43.摩醯首羅天 ——— 梁言大自在
44.波須弗 ——— 梁言善覺
45.鉢兜那波吒 ——— 梁言絹
46.末羅眾 ——— 梁言力士
47.摩訶波闍波提 ——— 梁言大愛
48.調達 ( 又名提婆達多 )——— 梁言天熱
49.旃陀婆羅脾 ——— 梁言月光
50.須摩檀 ——— 梁言華施
51.摩旃陀 ——— 梁言大月
52.尸羅跋陀 ——— 梁言戒莫
53.跋陀耆婆 ——— 梁言賢壽
54.阿波笈多 ——— 梁言不正護
55.婆娑達 ——— 梁言天主與
56.修越那提婆 ——— 梁言金天
57.修跋那波婆蘇 ——— 梁言光明
58.弗把提 ——— 梁言花天
59.勒那提婆 ——— 梁言寶天
60.摩納 ——— 梁言仙人
61.迦羅毘 ——— 梁言堅誓
62.叔離 ——— 梁言白也
63.婆羅門提婆 ——— 梁言梵天 、罰闍建提 ——— 梁言金剛聚
64.剎羅伽利 ——— 梁言蓋事
附録一 :《 孔雀王咒經 》“ 梁言詞 ” 詞表及分類
附録二 :《 經律異相 》“ 梁言詞 ” 詞表及分類
附録三 : 其他經中 “ 梁言詞 ” 詞表及分類
附録四 :《 孔雀王咒經 》《 大孔雀咒王經 》《 大孔雀明王經 》 異文
及梵音對應表
附録五 :《 孔雀王咒經 》 三種譯本星宿詞釋證
參考文獻
後記
相关资料
《佛教名物術語詞研究》是一部點面研究相結合的著作,既有佛教名物術語詞“面”上的理論研究,又有佛教名物術語詞“梁言詞”的“點”上釋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志翘
作者简介
赵家栋(1974—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兼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近代汉字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中古近代汉语研究,主攻方向为佛典及敦煌西域写本文献语言研究。在《中国语文》《敦煌研究》《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语言科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及省部级重点和一般项目5项。
-
沉思录
¥28.5¥49.8 -
谈修养
¥8.0¥20.0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0.4¥68.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22.0¥49.9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传习录
¥11.6¥55.0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9.9¥39.8 -
圣经的故事
¥15.7¥58.0 -
周易相学精粹
¥13.7¥42.9 -
昨日书林:道教史
¥9.9¥33.0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中国哲学小史
¥18.4¥49.8 -
理想国
¥7.2¥26.8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9.8¥38.0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28.0¥49.0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汤用彤魏晋玄学讲义
¥5.4¥18.0 -
列宁全集4
¥4.4¥9.7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5.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