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艺学》第2辑

《曲艺学》第2辑

1星价 ¥49.0 (7.2折)
2星价¥49.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967542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80页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03967542 ; 978-7-5039-6754-2

本书特色

1. 旧社会说书先生的处境如何?他们是怎样拜师学艺的?在他们日常的演出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中,弹词名家陈希安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演艺生涯。 2. 现代传媒怎么促进传统曲艺的发展?曲艺的传承与发展怎样实现数字化?高校曲艺教育与学科建设如何开展?这些有关曲艺现代的问题,本书都一一给出了答案。 3.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编写的2016、2017、2018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聚焦中国曲艺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分析中国曲艺发展现状,对促进曲艺艺术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和中国说唱文艺学会编辑的一种专门汇集曲艺学研究学术成果的文论集刊。内容包括有关曲艺历史、理论、评论等的学术性文章, 创作、表演、伴奏、舞美等的谈艺性文章, 文献、美学、文化等的关联性文章等。

目录

《曲艺学》第2辑

目 录

【学科建设】

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研究" 问题与出路/吴文科

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研究的历史' 现状与前瞻——周良访谈录/潘 讯

【口述访谈】

上海“说书先生”的日常生活及演艺生涯——苏州弹词名家陈希安访谈录/李 明

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粤曲名家陈玲玉访谈录/罗小平 采访 吴文科 审订

【文献考述】

20世纪河西宝卷文献研究概论/周 琪

骆玉笙演唱京韵大鼓代表性音像节目版本考论/柯 琳

【传承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曲艺传承与发展的数字化路径——基于《曲艺传承发展计划》 的实施解析/邓雪晨

现代传媒的发展与北京评书的传播/张啸涛

略论高校的曲艺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王 晶

【调研报告】

2016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

2017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

2018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

【文摘转载】

论《中国曲艺志》编纂对曲艺学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吴文科

诸宫调创始人孔三传新解/车文明

稿 约


展开全部

节选

  《第2辑》:  我对徒弟们的要求都很严格,学艺之初,每天都让他们早起吊嗓子。大徒弟从艺校毕业后来跟我学,我让她早起练功,她推说怕影响别人休息。我告诉她:等你将来有了成就时,就会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还让她每天记录学习心得,在我外出演出无法关照时,天天通过电话和我交流。我也学习我的师父的做法,对待徒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也把我当母亲一样,什么事都同我商量,听取我的意见。在教他们本事和做人的同时,我也注意教导他们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并与他们共勉:身为曲艺人,要肩负起坚守和传承的重任!首先要热爱粤曲,才会传承和弘扬粤曲。许多曾经演唱粤曲的好苗子,经不住世俗的诱惑,转行干了别的更能赚钱的工作,但我的几个徒弟,大都未离开粤曲的表演舞台,这是我比较欣慰的事情!  罗:你近年常进大学校园举办粤曲讲座,也是一种对粤曲文化的传承,能介绍一下大学生的反应及态度吗?  陈:从艺40年,无论在海内海外演出,我都会举办各种方式的讲座,宣传普及粤曲的艺术文化知识。我也一直提倡粤曲要进校园,并让大学生们能了解并喜爱这种传统艺术。我曾在香港公开大学及广州大学开办粤曲艺术的普及讲座,受到师生们的普遍欢迎。特别是声乐系的师生,对粤曲更感兴趣。他们都说粤曲好听,富有感染力,很想学习,课堂上的互动因而异常活跃,对短小易学的小调类唱段,他们尤其喜爱。我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成了朋友,经常交流切磋。有的声乐系老师在自己举办的音乐会上如果选唱了广东的方言歌曲,还会邀请我做排练指导,帮助他们调整强化粤调演唱的发声和韵味。  这种讲座式的普及,对于吸引青年学子喜爱粤曲很有作用。社会上的青年人,也逐渐关注并喜欢上了粤曲艺术。如前所述,2011年“陈玲玉琵琶弹唱音乐会”在广州大剧院举办,没想到吸引了很多对粤曲不太熟悉的青年观众包括外地观众,开创了粤曲演唱会开演两周前演出票即已售罄的空前佳绩,刷新了票房收入的*高纪录,从而证明,对传统的粤曲只要有所了解,就会有人喜欢,就能赢得不同层次观众的支持并拓展生存的空间。  罗:这说明你的这类努力,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陈:是啊11991年,我应邀在香港为一个民歌独唱音乐会担任表演嘉宾,香港著名书法家和扬琴演奏家陈文杰先生听罢我的弹唱节目《琵琶壮烈歌》之后,连连对我说:没想到粤曲这么好听,从此他也迷上了粤曲。我2011年在广州大剧院举办“陈玲玉琵琶弹唱音乐会”时,许多年轻观众由于没听过粤曲,以为是类似吉他弹唱的歌曲演唱会。没料想遇到了让他们感到有些好奇的琵琶弹唱粤曲音乐会,更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年轻人竞被优美的粤曲旋律和特有的岭南韵味所吸引,居然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  印象*深的一次是在巴黎,参加一个由英国皇室主办的活动,当介绍我是从事传统表演的艺术家并听了我的粤曲演唱后,在场的嘉宾都投来了敬重的目光,并报以特别热烈的鼓掌,与对其他表演所展示的相对礼节性的掌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我深感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及其影响力之重要!从而启示我们:传统的艺术及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气,一定要发扬光大;要以各种方式积极地宣传和推介,只要大众了解和熟知了,就一定会接触并且喜爱。这就是艺术自觉,也是文化自信。  罗:记得你在政协会议上提交过一个让粤曲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提案,还发动很多人签名联署,我也签了名。请问后来有下文吗?在青少年层面,你有没有开展过粤曲的普及与传承活动?  陈:在省政协时,我曾提过让粤曲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提案。当时收到的答复是“会跟进”。曾有相关学科的广东省级教材中,选用了我和粤剧名家倪惠英粤曲及粤剧选段的演出影像及参考学习资料加以介绍,但好像是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不过,广东省曲艺家协会和广东音乐曲艺团都组织有到中小学开展粤曲普及的传教活动,包括辅导学生排演粤曲。有关方面还组织了青少年的粤曲比赛及推出新人的“明日之星”选拔活动。也有一些支持粤曲在青少年中普及的义演筹款活动。我的徒弟王文是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国家二级演奏员,他现在就定期定点到各个相关学校,面向中小学生教他们粤曲伴奏的锣鼓演奏,也是在做传承工作。  ……

作者简介

吴文科,1963年生,甘肃天水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事曲艺研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参与主持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曲艺志》大型系列丛书的编撰组织和指导审定工作,任丛书项目总编辑部副主任,曾获文化部“编审成果奖”“特殊贡献个人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