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3903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44
  • 出版时间:2014-01-01
  • 条形码:9787030390318 ; 978-7-03-039031-8

内容简介

《空气洁净技术原理(第4版)》为1983年出版的《空气洁净技术原理》的第四版,与1983年版相比,不仅反映了新技术成果,而且更突出了理论上的系统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
《空气洁净技术原理(第4版)》系统地建立了洁净室理论体系。抢先发售提出洁净室特性指标、均匀分布与不均匀分布特性、很小检测容量、下限风速、新风处理新概念、阻漏层理论、动态隔离理念、动态气流密封理论、零泄漏理念、漏孔法检漏的理论和方法及主流区与扩大主流区理念等许多新观点、新方法,是作者从事空气洁净技术工作近50年的科研成果与心得的总结。它的理论性、新颖性和系统性,使其成为空调净化专业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的推荐参考书。
全书分17章,系统地论述了空气洁净技术的基本原理,内容主要包括:微粒及其分布特性;大气尘特性和我国大气尘的分布规律;悬浮微粒的特性和在室内的运动特性;过滤机理和过滤器的各项特性及高效过滤器的使用期限和结构设计计算;空气洁净度级别的理论基础以及它和成品率的关系;工业洁净室和生物洁净室以及局部洁净区及主流区、扩大主流区和阻漏层的作用原理、特性、计算理论与具体计算方法,以及采样和检测的理论与方法。书中还给出了一些设计和测试用的数据、公式、计算方法步骤及例题等。每章末列有参考文献,书末附有中、英、日常用术语对照和索引。
《空气洁净技术原理(第4版)》也可供环保、医药、食品、纺织、电子、仪表、气溶胶、精细化工、大气物理、生物工程、农业工程以及文物档案保管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

目录

目录
第四版序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章 微粒及其分布特性 1
1-1 微粒的分类 1
1-1-1 按微粒的形成方式分类 1
1-1-2 按微粒的来源分类 1
1-1-3 按微粒的大小分类 1
1-1-4 微粒的通俗分类 1
1-2 微粒大小的量度 3
1-1-1 粒径 3
1-2-2 平均粒径 4
1-3 微粒的统计分布 8
1-3-1 粒径分布曲线 8
1-3-2 按粒径的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 15
1-3-3 在双对数纸上的粒径分布 20
1-3-4 按密度的分布 21
1-4 微粒大小的集中度 24
1-5 对数正态分布的应用 26
1-5-1 集中度的确定 26
1-5-2 平均粒径的计算 28
1-5-3 粒径分布的几种关系 29
1-6 粒数统计量 30
参考文献 31
第二章 室外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大气尘 32
2-1 大气尘的概念 32
2-2 大气尘的发生源 33
2-2-1 自然发生源和人为发生源 33
2-2 2 大气尘的发生量 35
2-3 大气尘的组成 38
2-3-1 无机性非金属微粒 38
2-3-2 金属微粒 39
2-3-3 有机性微粒 45
2-3-4 有生命微粒 46
2-3-5 大气尘的一般组成 46
2-4 大气尘的浓度 46
2-4-1 浓度表示方法 46
2-4-2 大气尘浓度的自然基础值 47
2-4-3 计重浓度 47
2-4-4 计数浓度 63
2-4-5 计数浓度和计重浓度的对比 66
2-5 大气尘的粒径分布 67
2-5-1 全粒径分布 67
2-5-2 在双对数纸上的分布 69
2-5-3 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 80
2-6 影响大气尘浓度和分布的因素 81
2-6-1 风的影响 81
2-6-2 湿度的影响 84
2-6-3 绿化的影响 90
2-7 大气微生物的分布 90
2-7-1 浓度分布 90
2-7-2 粒径分布 92
参考文献 93
第三章 微粒的过滤机理 96
3-1 过滤分离 96
3-2 过滤器的基本过滤过程 98
3-3 纤维过滤器的过滤机理 99
3-3-1 搓截(或称接触、钩住)效应 99
3-3-2 惯性效应 100
3-3 3 扩散效应 100
3-3-4 重力效应 101
3-3-5 静电效应 101
3-4 计算纤维过滤器效率的步骤 102
3-5 孤立单根纤维对微粒的捕集效率 孤立圆柱法 103
3-5-1 拦截捕集效率 103
3-5-2 惯性捕集效率 105
3-5-3 扩散捕集效率 105
3-5-4 重力捕集效率 106
3-5-5 静电捕集效率 107
3-5-6 孤立单根纤维对微粒的总捕集效率 107
3-6 过滤器内单根纤维对微粒的捕集效率 纤维干涉的影响和修正方法 109
3-6-1 有效半径法 109
3-6-2 结构不均匀系数法 110
3-6-3 实验系数法 111
3-6-4 半经验公式法 111
3-7 计算纤维过滤器总效率的对数穿透定律 111
3-7-1 对数穿透定律 111
3-7-2 对数穿透定律的适用性 114
3-8 影响纤维过滤器效率的因素 116
3-8-1 微粒尺寸的影响 116
3-8-2 微粒种类的影响 122
3-8-3 微粒形状的影响 122
3-8-4 纤维粗细和断面形状的影响 122
3-8-5 过滤速度的影响 123
3-8-6 纤维填充率的影响 126
3-8-7 气流温度的影响 126
3-8-8 气流湿度的影响 126
3-8-9 气流压力的影响 126
3-8-10 容尘量的影响 126
3-9 毛细管模型概说 129
3-10 颗粒过滤器的效率 133
参考文献 134
第四章 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136
4-1 空气净化系统过滤器的作用和分类 136
4-2 过滤器的特性指标 140
4-3 面速和滤速 140
4-4 效率 141
4-4-1 效率 141
4-4-2 穿透率 142
4-4-3 净化系数 142
4-5 阻力 142
4-5-1 滤料阻力 142
4-5-2 过滤器全阻力 145
4-6 容尘量 149
4-7 过滤器的设计效率 150
4-8 过滤器的串联效率 154
4-8-1 高效过滤器串联效率 154
4-8-2 中效过滤器串联效率 155
4-9 使用期限 156
4-9-1 过滤器寿命 156
4-9-2 寿命和运行风量的关系 157
4-10 计重效率的估算 160
4-11 滤纸过滤器 162
4-11-1 折叠形滤纸过滤器 162
4-11-2 管形滤纸过滤器 165
4-11-3 滤纸过滤器所用的滤纸 167
4-11-4 滤纸的一般特性 172
4-11-5 滤纸过滤器的发展 175
4-12 纤维层过滤器 177
4-13 发泡材料过滤器 180
4-14 静电净化器 180
4-14-1 静电净化器的用途 180
4-14-2 静电净化器的工作原理 181
4-14-3 静电净化器的结构 182
4-14-4 静电净化器的效率 184
4-14-5 二次电离式静电净化器 186
4-15 特殊过滤器 189
4-15-1 活性炭过滤器 189
4-15-2 杀菌过滤器 190
参考文献 191
第五章 高效过滤器的结构设计 193
5-1 高效过滤器气道内的流动状态 193
5-2 高效过滤器的全阻力 194
5-2-1 滤料阻力△P1 194
5-2-2 气道摩擦阻力△R2 196
5-2-3 进出口局部阻力C 197
5-2-4 全阻力△P 197
5-3 佳波峰高度 198
5-4 佳深度 200
5-5 波峰角 201
5-6 无分隔板过滤器的结构参数 202
5-7 管形过滤器的计算 205
参考文献 207
第六章 室内微粒的运动 208
6-1 作用在微粒上的力 208
6-2 微粒的重力沉降 208
6-3 微粒在惯性力作用下的运动 211
6-4 微粒的扩散运动 212
6-5 微粒在表面上的沉积 213
6-5-1 微粒在无送风室内垂直表面上的扩散沉积 213
6-5-2 微粒在无送风室内底(平)面上的沉积 215
6-5-3 微粒在送风室内平面上的沉积 215
6-6 气流对微粒运动的影响 220
6-6-1 影响室内微粒分布的因素 220
6-6-2 微粒的迁移 222
6-6-3 热对流气流的影响 223
6-6-4 人走动的二次气流影响 228
6-7 气流中微粒的凝并 229
6-8 平行气流中点源的污染包络线 230
6-8-1 点源污染包络线 231
6-2 污染源的实际微粒分布 232
6-3 污染包络线的计算 238
参考文献 239
第七章 空气洁净度级别 241
7-1 空气洁净度标准(级别)的沿革 241
7-2 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数学表达式 245
7-3不同粒径的粒数换算关系 247
7-4 表示空气洁净度级别的平行线 247
7-5 空气洁净度所要控制的对象 250
7-5-1 控制的小粒径 250
7-5-2 控制的微粒数量 252
7-6 被控制的含尘浓度的具体条件 252
7-7 由成品率确定空气洁净度的理论方法 253
7-7-1 空气洁净度对成品率的影响 253
7-7-2 计算成品率的理论公式 256
7-8 洁净环境中分子态污染物的级别 264
参考文献 266
第八章 洁净室原理 267
8-1 控制污染的途径 267
8-2 气流的状态 267
8-2-1 几种基本流动状态 267
8-2-2 紊流过程的物理状态 269
8-3 乱流洁净室原理 270
8-3-1 乱流洁净室原理 270
8-3-2 乱流洁净室的风口 271
8-3-3 乱流洁净室的效果 273
8-4 单向流洁净室原理 273
8-4-1 单向流洁净室的分类 274
8-4-2 单向流洁净室原理 278
8-5 单向流洁净室的三项特性指标 282
8-5-1 流线平行度 282
8-5-2 乱流度 283
8-5-3 下限风速 287
8-6 辐流洁净室原理 293
8-6-1 辐流洁净室的形式 293
8-6-2 辐流洁净室原理 294
8-7 洁净室的压力 297
8-7-1 静压差的物理意义 297
8-7-2 静压差的作用 298
8-7-3 洁净室与邻室间防止缝隙渗透的静压差的确定 300
8-7-4 洁净室与室外(或与室外相通的空间)之间防止缝隙渗透的静压差的确定 300
8-7-5 乱流洁净室防止开门时进入气流污染的静压差的确定 301
8-7-6 单向流洁净室防止开门时进入气流污染的静压差的确定 303
8-7-7 建议采用的压差 303
8-8 人室的缓冲与隔离 304
8-8-1 气闸室 304
8-8-2 正压缓冲室 306
8-8-3 负压缓冲室 307
8-8-4 空气吹淋室 308
8-9 全顶棚送风、两侧下回风洁净室的特性 312
8-9-1 钱汇模型 313
8-9-2 流场的特点 318
8-9-3 允许室宽 323
参考文献 325
第九章 生物洁净室原理 327
9-1 生物洁净室的应用 327
9-2 微生物的主要特性 335
9-3 微生物的污染途径 336
9-4 生物微粒的等价直径 337
9-4-1 微生物的尺度 337
9-4-2 生物微粒的等价直径 337
9-5 生物微粒的标准 340
9-5-1 微生物的浓度 340
9-5-2 浮游细菌数量和标准 341
9-5-3 沉降细菌数量和标准 343
9-6 沉降菌和浮游菌的关系 344
9-6-1 奥梅梁斯基公式的证明 344
9-6-2 沉降量公式的修正 345
9-6-3 沉降菌法和浮游菌法在洁净室内的应用 348
9-7 过滤除菌 349
9-7-1 高效过滤器对微生物的过滤效率 349
9-7-2 细菌对滤材的穿透 352
9-7-3 微生物在滤材上的繁殖 352
9-8 消毒灭菌 353
9-8-1 概念 353
9-8-2 主要消毒灭菌方法 353
9-8-3 紫外线消毒灭菌 354
9-9 一般生物洁净室 361
9-9-1 形式 361
9-9-2 风速 362
9-9-3 局部气流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