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TE-A空中接口技术/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包邮LTE-A空中接口技术/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100.1 (7.2折) ?
1星价 ¥100.1
2星价¥100.1 定价¥1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6770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111677055 ; 978-7-111-67705-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从事LTE技术发展研究的工程开发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通信工程与LTE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用书。本书是目前关于LTE与LTE-Advanced无线接口介绍非常系统全面的一本图书,本书在翻译风格上也是力求忠实原著风格。因为国内外对于LTE技术发展的专业研究人员需求较大,尤其是高级人才缺口较大。为了帮助学习者和研究人员对LTE技术能够更从容地研究应用,本书对LTE与LTE-Advanced无线接口进行系统完整的讲解,使本书能够很好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LTE与LTE-Advanced及其接口的主要特征。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了LTE-A的性能目标及关键技术。在简要描述无线蜂窝网演进及LTE-A主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本书深入地介绍了LTE-A的几项关键技术:载波聚合、多点协作理论和性能分析、MIMO、中继利用、自组织网络和异构网络、干扰抑制和eICIC技术。本书的讲解深入浅出,可以帮助读者切实掌握LTE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系统实现方法,并快速应用于工程实践,还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LTE系统基本架构,为深入研究LTE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可供从事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开发、系统设计等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第1章一般特性1
1.1网络体系结构1
1.1.1EPS网络1
1.1.2MBMS网络6
1.1.3LCS 网络8
1.2承载类型10
1.2.1承载架构10
1.2.2服务质量11
1.3无线接口12
1.3.1无线接口的结构12
1.3.2NAS协议12
1.3.3RRC协议14
1.3.4数据链路层14
1.3.5逻辑信道15
1.3.6传输信道16
1.3.7物理层16
1.3.8物理信号17
1.3.9物理信道18
1.3.10移动台类别19
1.4网络过程20
1.4.1连接过程20
1.4.2接合过程20
1.4.3默认承载的恢复过程24
1.4.4专用承载的建立过程25
1.4.5定位更新过程27
1.4.6切换过程28
1.4.7多播承载建立过程29
第2章NAS协议31
2.1接合31
2.1.1过程31
2.1.2消息结构32
2.2会话建立34
2.2.1过程34
2.2.2消息结构35
第3章RRC协议39
3.1系统信息39
3.1.1MIB消息39
3.1.2SIB1消息40
3.1.3SIB2消息40
3.1.4SIB3消息41
3.1.5SIB4消息42
3.1.6SIB5消息42
3.1.7SIB6消息42
3.1.8SIB7消息43
3.1.9SIB8消息43
3.1.10SIB9消息43
3.1.11SIB10消息44
3.1.12SIB11消息44
3.1.13SIB12消息44
3.1.14SIB13消息44
3.2连接控制45
3.2.1寻呼45
3.2.2建立连接46
3.2.3安全激活47
3.2.4重置连接47
3.2.5重建连接48
3.2.6连接释放49


3.3测量49
3.3.1简介49
3.3.2对象50
3.3.3事件50
3.3.4测量过滤52
3.3.5测量报告52
3.4广播控制53
3.4.1帧和子帧的配置53
3.4.2MCCH逻辑信道调度53
3.4.3MTCH逻辑信道调度54
3.4.4计数55
第4章数据链路层57
4.1PDCP57
4.1.1过程57
4.1.2运转59
4.1.3协议结构61
4.2RLC协议62
4.2.1运转63
4.2.2协议结构64
4.3MAC协议68
4.3.1运转68
4.3.2协议结构70
4.3.3控制元件73
第5章物理层75
5.1频率规划75
5.1.1频带75
5.1.2无线信道76
5.1.3无线信道的聚合77
5.1.4无线信道的编号78
5.2复用结构81
5.2.1时分复用81
5.2.2资源块84
5.2.3资源元素组85
5.3传输链86
5.3.1检错码88
5.3.2纠错码89
5.3.3调制89
5.3.4天线端口90
5.3.5传输模式91
5.3.6快速傅里叶逆变换93
5.3.7传输配置93
5.3.8天线配置94
第6章下行链路物理信号96
6.1PSS物理信号96
6.1.1序列的产生96
6.1.2资源元素上的映射96
6.2SSS物理信号98
6.2.1序列的产生98
6.2.2资源元素上的映射99
6.3小区特定 RS物理信号100
6.3.1序列的产生100
6.3.2资源元素上的映射101
6.4MBSFN RS物理信号103
6.4.1序列的产生103
6.4.2资源元素上的映射103
6.5UE特定RS物理信号104
6.5.1序列的产生105
6.5.2资源元素上的映射105
6.6PRS物理信号108
6.6.1序列的产生108
6.6.2资源元素上的映射109
6.6.3子帧的配置109
6.7CSI RS物理信号110
6.7.1序列的产生110
6.7.2资源元素上的映射111
6.7.3子帧的配置111
第7章下行链路物理信道113
7.1PBCH物理信道113
7.1.1检错码113
7.1.2纠错码114
7.1.3速率匹配114
7.1.4扰码114
7.1.5调制114
7.1.6空间层上的映射114
7.1.7预编码115
7.1.8资源单元上的映射115
7.2PCFICH物理信道116
7.2.1CFI信息116
7.2.2纠错码116
7.2.3 扰码117
7.2.4调制117
7.2.5空间层上的映射117
7.2.6预编码118
7.2.7 资源单元上的映射118
7.3PHICH物理信道120
7.3.1HI信息120
7.3.2PHICH组120
7.3.3纠错码121
7.3.4调制121
7.3.5加扰和传播121
7.3.6资源组对齐122
7.3.7空间层上的映射122
7.3.8预编码123
7.3.9资源单元上的映射124
7.3.10PHICH物理信道的分配125
7.4PDCCH物理信道127
7.4.1DCI信息128
7.4.2检错码132
7.4.3纠错码132
7.4.4速率匹配132
7.4.5复用132
7.4.6扰码133
7.4.7调制133
7.4.8空间层上的映射133
7.4.9预编码134
7.4.10资源单元上的映射134
7.4.11PDCCH物理信道的分配136
7.5PDSCH物理信道139
7.5.1检错码139
7.5.2分段139
7.5.3纠错码140
7.5.4速率匹配140
7.5.5级联141
7.5.6扰码141
7.5.7调制141
7.5.8空间层上的映射141
7.5.9预编码141
7.5.10资源单元上的映射143
7.5.11资源分配145
7.6PMCH物理信道149
7.6.1检错码150
7.6.2分段150
7.6.3纠错码150
7.6.4速率匹配151
7.6.5级联151
7.6.6加扰151
7.6.7调制151
7.6.8空间层上的映射151
7.6.9预编码151
7.6.10资源单元上的映射151
第8章上行链路物理信号152
8.1DM-RS物理信号152
8.1.1与PUSCH物理信道相关的DM-RS物理信号152
8.1.2与PUCCH物理信道相关的DM-RS物理信号153
8.2SRS物理信号155
8.2.1序列的生成155
8.2.2资源单元上的映射156
8.2.3子帧的配置156
8.2.4SRS物理信号的传输158
8.2.5功率控制159
第9章上行链路物理信道161
9.1PRACH 物理信道161
9.1.1前导码的时域结构161
9.1.2前导码的频域结构162
9.1.3前导码的位置163
9.1.4前导码的序列的生成165
9.1.5功率控制165
9.2PUCCH 物理信道166
9.2.1UCI 信息166
9.2.2格式1、1a 和1b168
9.2.3格式2、2a 和2b170
9.2.4格式3173
9.2.5资源块的配置175
9.2.6PUCCH 物理信道的分配177
9.2.7功率控制178
9.3PUSCH物理信道178
9.3.1检错码180
9.3.2分段180
9.3.3纠错码180
9.3.4速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