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记》的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讲谈社·日本的历史06)

《太平记》的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讲谈社·日本的历史06)

¥42.1 (5.4折) ?
1星价 ¥46.8
2星价¥46.8 定价¥78.0
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634460
  • 装帧:书写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16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549634460 ; 978-7-5496-3446-0

本书特色

【关于本书】 本书是“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第六卷,讲述的是日本南北朝时代至室町时代的历史,在时间上相当于中国的元末明初。 日本史学家新田一郎的经典力作,从物语的角度解读历史 东京大学教授新田一郎承袭家学渊源,广泛涉猎日本文化史、法制史,具有广阔的研究视野。本书以《太平记》为线索,从“物语”的角度切入历史,大胆提出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后人“虚构”的观点,并重申了讲述历史、回溯过往对当下、对现代人的意义。 两个朝廷同时存在,天皇与将军针锋相对,还原一段极具争议的历史 京都与吉野朝廷并立,哪个朝廷才是正统的问题一直延续到后世,甚至曾引起政治纷争。同一时期,镰仓幕府被推翻,室町幕府建立,天皇与将军之间的矛盾正是南北朝分裂的导火索。本书聚焦一个不为读者所熟知的时代,以生动的笔法展现了日本朝廷与武家之间的拉锯战,描写了京都在毁于应仁之乱前的繁华景象。 从中日“南北朝”的异同看两国历史文化的差异,管窥日本政权结构的核心 南朝天皇与北朝天皇同出于一个家族,从侧面印证了天皇“万世一系”,其血统不可替代。本书提供了一个解读两国政治、历史与文化差异的新角度。 【关于“讲谈社·日本的历史”】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中文版)共十卷。史学名家汤重南、王勇、王新生、刘晓峰郑重推荐。 日本史里程碑之作,讲谈社百年献礼巨制;日本史学名家写给大众读者的诚意之作。 日本史学泰斗网野善彦领衔出品,十位日本一级学者撰述,十位国/内新锐学者译介,整套书开放、客观、国际化,集四十年研究成果,代表日本史学界前沿水准,是一部此前未有的地道日本史。 一套书读懂日本史。 本套书共10卷,4112页,200万字,覆盖了日本从部落发展为近代国家共2000多年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时期,从东亚与世界的视野出发,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今日之日本,乃至今日之东亚以及今日之世界。 每卷以关键问题为锚,日本史学家从内部看自身历史,既有对宏观历史的纵横把握,也有对微观历史的细致体察;讲述既有大家风范,又有超强的亲和力和可读性。 中文版历时五年,精心打造,设计考究,插图精美,值得日本历史和文化爱好者阅读收藏。 从翻译、编辑到装帧设计,诸多细节,无不用心。每卷彩插,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再现经典历史场景,图文互证,颇具风格。

内容简介

  镰仓幕府末期,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后醍醐天皇横空出世,决心夺回被幕府瓜分的政治权力。同时,各地武士掀起推翻镰仓幕府的浪潮,源氏武士的后裔——足利尊氏脱颖而出,成为武士阶层新的代表。随着尊氏就任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武士阶层与专制王权之间的矛盾再难避免。

本卷以《太平记》为线索,展现了南北朝时期两个朝廷、两位天皇并立的特殊局面,并重申了“物语”对现代人、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南北朝,日本历史中动乱和变革的时代。

书写者的笔墨紧紧扣住了历史演进的旋律,记录下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在历史中的奋力选择和追逐的足迹。




——清华大学教授刘晓峰


目录

序章作为历史的《太平记》


**章动乱前夜

**节“蒙古袭来”的遗产

第二节“德政”的归宿


第二章帝王后醍醐

**节后醍醐亲政

第二节建武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建武政权的结构

第四节建武政权的理念


第三章将军足利尊氏

**节建武政权的反作用力

第二节“内乱”的爆发

第三节回归“传统”

第四节初期室町幕府的构造

第五节足利氏的内讧


第四章《太平记》的世界

**节京童的视角

第二节内乱再起

第三节南朝的颓势

第四节二代将军义诠的时代


第五章社会整合的转换

**节“法”的确立

第二节文书的渗透

第三节货币与流通

第四节认识世界的方式

第五节知识和古制


第六章北山殿源道义

**节幕府体制的稳定

第二节公武关系的重组

第三节南北朝统一

第四节“日本国王”与天皇制

第五节“北山殿”的政务


终章南朝的去向——作为物语舞台的历史

展开全部

节选

序章作为历史的《太平记》 《太平记》的成书 良史不采传说与臆测,而是依据文书和日记等同时代的优质史料,以事实为基础,构建符合逻辑的历史。然而,这只是理想状态,实则难以实现。因为依据史料推断和复原出来的历史只是“点”而已,若想重构“线”与“面”的历史,还原某一时代的历史图像,还必须填补“点”与“点”之间的空白。 这并非“说谎”,各类历史叙述的背景中都包含着无法从史料直接推导出来的“物语”。物语作为历史的大背景,赋予孤立的历史事实以不同的意义并使其相互关联。物语的差异即“历史认识的差异”,往往造成政治问题。以物语为媒介,对照现在与过去—历史就诞生于这种行为,而并非存在于某处,等着被人发现。对我们来说,有必要意识到历史背后的物语,并不断向其提问。 占据了14世纪大部分时期的是“南北朝时代”,而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绕不开《太平记》。现存通行本的《太平记》从后醍醐天皇的治世(文保二年[1318]践祚)写起,到足利义满接管政务、细川赖之就任管领的贞治六年(正平二十二年,1367)为止,描写了约半个世纪的历史。现行的四十卷(但是第二十二卷在16世纪已散佚,通行本的该卷是根据前后卷的内容补写的)鸿篇巨制生动再现了那个动乱时代的众多形象。通过以水户藩《大日本史》为代表的近世修史事业,以及以这些史书为蓝本的近代历史叙述,《太平记》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这个时代的基本框架,也规定了我们面对过去的方式。 例如,关于镰仓幕府的灭亡,我们经常能看见这样的说明:末期的镰仓幕府政治衰败,引发了社会不安,各阶层对镰仓幕府统治的不满化为倒幕运动,直至建立起以后醍醐天皇为核心的建武政权。实际上,集结在后醍醐天皇身边的倒幕各集团利益诉求种类杂多,仅在“反幕府”一点上一致,而战前的“皇国史观”却将其功利主义的一面包装成“尊皇”思想,认为镰仓幕府从衰退走向灭亡是必然的历史潮流,而且这种观点基本上没有变过。这与《太平记》的看法一脉相承,是将“太平”的到来作为物语结尾,从现在回顾过去。《太平记》承载着诸多现代历史的认知—南北朝对立的基本构图,室町幕府在北朝的成立,“下克上”所表现出的旧有秩序的崩溃,等等。 原本就个别事件来看,《太平记》的叙述与更为优质的史料阐述的史实相比有所出入。近代日本的历史学是从推敲和批判《大日本史》开始的,而《大日本史》*主要的依据就是《太平记》。其中,重野安绎断定《太平记》描写的南朝忠臣儿岛高德是杜撰的人物,并因此得名“抹杀博士”;另外,久米邦武逐一指出了《太平记》中的虚构之处,并道破“《太平记》无益于史学”。然而,《太平记》原本就不是从超然的立场来记录的、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事实,而是叙述者根据发生在不久之前的事来讲述的、与其生活的“现在”有关的物语。毫无疑问,在物语成型的过订。有学者推测,初版的写作意图可能是为在延元四年(历应二年,1339)去世的后醍醐天皇镇魂。关于后来的修订工作,《难太平记》说:“(《太平记》的修订)中断了,至近代又不断续写。”中断可能是由于直义失势,以及玄惠(观应元年/正平五年[1350]去世)、惠镇(延文元年/正平十一年[1356]去世)相继死去。一度中断、脱离直义掌控的《太平记》修订工作直到今川贞世所说的“近代”才重新启动。现在的《太平记》写到了直义死后的事情,便是此事*好的证明。

作者简介

新田一郎,1960年生,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修完同校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硕士课程。现任东京大学法学部、同校大学院法学政治学研究科教授。研究领域为日本法制史、中世史,对相扑史研究也有所涉猎。主要著作有《日本中世的社会与法》《相扑的历史》《法诞生的时刻》(多人合编)等。 钟放,1998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2001年入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工作。长期研读中国传统诗歌、日本诗歌与俄罗斯诗歌,曾赴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樱美林大学、冈山大学,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蒙古国立大学访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