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大厦

上海大厦

1星价 ¥27.8 (4.8折)
2星价¥27.8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861716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548617167 ; 978-7-5486-1716-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上海大厦是北外滩的地标,与外白渡桥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象征。在本书中,作家叶舟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揭示了上海大厦从晚清至今的非凡历史,文辞雅致,引人入胜,展现了北外滩优秀历史建筑的人文历史,是一张值得向世界读者推荐的北外滩人文“名片”。

内容简介

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有一幢体量巨大的高楼屹立在外白渡桥北堍,这就是上海大厦,它竣工于1934年,与外白渡桥组合在一起,一直是很有上海特色的地标建筑。从1956年起共有120多批各国领导人和靠前友人曾登上上海大厦观景台,一览上海外滩建筑群全景。《上海大厦》为“爱上北外滩”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围绕上海大厦的建筑、历史、名人,以生动的故事性语言,配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将这座经历了80多年风雨的北外滩很好历史建筑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章 苏州河的变迁与虹口的发展

一、苏州河的千年变迁

二、虹口的百年兴盛

第二章 百老汇大厦的兴建

一、业广公司及其房地产开发

二、百老汇大厦的设计与兴建

三、Art Deco 风格与百老汇大厦

第三章 多灾多难的百老汇大厦

一、日本侵略者强买百老汇大厦

二、鬼影绰绰:日军占领时期的百老汇大厦

三、抗战胜利后百老汇大厦的命运变迁

四、黎明之前:百老汇大厦工人的抗争

第四章 从百老汇大厦到上海大厦

一、“瓷器店里捉老鼠”:战上海中的百老汇大厦

二、回到人民怀抱的上海大厦

三、从交际处到机关事务管理局

第五章 特殊时期的上海大厦

一、大厦中的难忘岁月

二、阳台上的风云际会

三、动荡中的上海大厦

第六章 焕发新颜的上海大厦

一、变革中的上海大厦

二、日新月异的上海大厦

三、“上海滩之*”的淮扬菜重镇

四、从寥天楼到上海客厅:上海大厦与艺术的因缘际会

五、迈向未来的上海大厦

附录一 大事记

附录二 世界各国领导人及友人莅临上海大厦登高记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特殊时期的上海大厦 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大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任务,也由此有着特殊的经历。 一、大厦中的难忘岁月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解放初期,申城汇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以及文化、教育、医卫、科技界知名人士,他们中的许多人与党组织早就有交往和合作,这为开展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准备了良好条件。正是考虑到这一点,6 月 1 日,中共中央华东局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部,兼管上海市的统战工作,上海市长陈毅亲自兼任部长,副市长潘汉年任副部长。华东局对统战工作非常重视,统战部当时没有适当地点办公,为了给统战部一个较好的办公地址,便决定让曾山同志领导的财经委员会从百老汇大厦迁出,交给统战部使用,以便联系各民主党派、各界民主人士进行统战、团结工作。曾山得到华东局通知,毫不犹豫,很快搬回到另外的地方办公,让统战部搬入百老汇大厦办公。统战部占用 11、12 两层楼。 陈毅市长非常重视统战工作,他反复强调“统一战线对全国人民有利,对社会主义有利,对劳动人民有利”。进城之初,他就拨冗拜访宋庆龄、张澜、沈尹默、张元济、颜惠庆、任鸿隽等,又分别参加民主党派地方组织、总工会、妇联、工商界和科技界的集会,广泛与各界人士交谈。 统战部**任秘书长周而复日后回忆,陈毅市长找他谈话时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武装斗争,消灭国民党反动军队,解放全国,问题不大了,可以说基本解决了。今后,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就更重要了。” 统战部成立后,潘汉年夫妇和周而复都从华懋饭店搬到百老汇大厦住,上面 12 层作为宿舍,下面 11 层作为办公。统战部下设三个处,一是秘书处,由周而复秘书长兼秘书处处长,秘书科科长是董慧。调研科科长潘子康兼机关党支部书记。编审科科长王达非主编刊物《反映》。二是党派处,著名爱国“七君子”之一的沙千里任处长,副处长是刘人寿。上海市**届**次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以后,在外滩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七楼设立办公机构。许涤新任政协秘书长,盛康年和梅达君任副秘书长。盛康年是民建成员,是工商界的活跃人物。政协的日常工作主要由梅达君负责。为此,统战部也相应成立了第三个处,即政权协商处,负责人事安排工作和与党外人士开展政治协商等工作,由梅达君任处长。工作人员很多是从当年潘汉年领导下的情报部门调来的,如潘子康、谭崇安、薛若梅、袁焜田、程钧等。以后又陆续来了王达非、顾瑞英、岳起、耿月琴等同志。1950年以后,又从复旦大学等学校调来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汝仁、叶庆楠、陈绛、黄慧明、方信瑜、王振仁、马蕴芳等,其中年龄*大的 23 岁,小的只有 20 岁。多年以后,日后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陈绛还记得周而复身穿夏季两用衫从电梯出来,热情迎接这些从复旦大学前来报到的年轻人们的情景。这些年轻人有文化、有活力,充满朝气。1950 年 3 月成立了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但仍与华东局统战部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当时潘汉年和周而复分别住在 11 层东边,潘汉年住在东边前面套间,周而复住东边后面套间,两间紧紧相连。在潘汉年住房门前走道上还设了一名警卫,保护他的安全。12 层其余房间,作为华东局统战部干部宿舍。11 层楼全部是华东局各处的办公室,对外开放,设有客厅,可以会见各民主党派,与各界民主人士商谈问题。陈毅部长只抓大事,一般日常工作不管,统战部方面的大事向他请示报告,他总是大力支持,放手让大家去做。遇有问题,他主动承担责任。所有统战部的工作人员都深深感到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工作心情舒畅,十分愉快。潘汉年副部长主要工作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的岗位,但对华东局统战部工作也抽出时间管,每天或隔一两天,在百老汇大厦 11 层东边角上的套间“碰一次头”,也可以说是华东局统战部例行早会,参加者限于处以上的干部。 周而复日后回忆,百老汇大厦耸立在闹市之中,因为隔音设备(玻璃窗户)比较好,关上窗户,倒相当安静。所谓办公室,实际上是在他的卧室里放了一张书桌办公,外边那间客厅,也是他找统战部干部商议工作与谈话的场所。会见客人,部里另外有会客室。他忙完公务或者写书累了,经常会走到客厅东边的阳台上俯视外滩高楼大厦的雄姿,他看着静静的苏州河向外白渡桥下面流淌出去,和黄浦江汇合,浩浩荡荡地向吴淞口外的大海奔腾而去。电车在外白渡桥上穿梭来去,不时发出叮叮的铃声和蓝色的电花。大厦的工作和风景都让他激情澎湃,文思泉涌,激发出无比的创作热情,开始在这里动笔完成著名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

作者简介

熊月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长于上海史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上海城市史》学科带头人,对上海城市史的研究为推动上海城市文化的沉淀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叶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代室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江南社会文化史。近年来在《史林》《社会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3部,古籍点校3部,译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主持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2项,曾获江苏省哲学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新修《上海通史》“上海建县至明代”分卷主编,《中华大典历史典》清总部主编,《常州通史》副主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