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新类型公共艺术

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新类型公共艺术

1星价 ¥33.6 (6.0折)
2星价¥33.6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595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6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112259557 ; 978-7-112-25955-7

内容简介

随着优选文化多样性和新旧社区的持续发展,公共艺术承担着捕捉社区独特动态和能量的作用。新类型公共艺术是公共艺术发展的新阶段,强调公众的广泛参与和互动,强调对公众广泛关心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强调实施的过程性和社区的联系,以及强调环境的针对性。本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了社区新类型公共艺术的理论发展和营造实践,剖析了新类型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路径,从营造社区公众生活与共享空间、构建社区可食景观与康复花园、规划生态场域与城乡新生活等三方面进行了介入模式的建构。

目录

第1部分 可持续发展与新类型公共艺术 第1章 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1.1 社区的概念与定义 1.2 社区的组成要素及基本特点 1.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定义 1.4 可持续性社区规划 1.5 可持续发展社区的维度 第2章 新类型公共艺术在社区中发生 2.1 公共艺术介入社区 2.2 新类型公共艺术的提出 2.3 社区新类型公共艺术的发展 第2部分 社区新类型公共艺术 第3章 社区新类型公共艺术的研究发展 3.1 从街区艺术转向社区艺术 3.2 新类型公共艺术的发生 第4章 社区新类型公共艺术的营造实践 4.1 大栅栏更新计划(2011~2016) 4.2 北京家作坊(2008~2013) 4.3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武家庄村(2016) 4.4 许村国际艺术节(2011~) 4.5 曹杨新村(2038~2009) 4.6 设计丰收(2007~) 4.7 上海创智农园(2016) 4.8 新类型公共艺术介入社区“以艺术的名义搞垃圾”(2019) 4.9 无为健康农场环保公益行动(2007~) 4.10 碧山计划(2011) 4.11 中国铜陵田原艺术季(2018、2019) 4.12 莫千山国际民宿艺术节(2018) 4.13 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2016、2019) 4.14 上坪古村复兴计划(2016) 4.15 “武汉与我”(2019) 4.16 “创意·江豚”公共艺术环境沟通活动(2013~2014) 4.17 乐从蒲公英艺术节(2017) 4.18 原乡无声,新民有艺“DLAF复归”重庆第二届国际现场艺术节(2018) 4.19 艺术的社群·记忆的容器(2019) 4.20 大巴山花田艺穗节(2019) 4.21 羊磴艺术合作社(2012~2018) 4.22 景迈山计划(2016~2018) 4.23 石节子美术馆(2038~) 4.24 “艺术巴士:走入社群!2012”(2012) 4.25 澳门光影节(2015~) 4.26 新台湾壁画队(2010~2014) 4.27 日常民房(2039)8I 4.28 新化社区营造协会社区活动(2012~2013) 4.29 树梅坑溪环境艺术行动(2012) 第3部分 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新类型公共艺术模式建构 第5章 新类型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路径 5.1 社区营造的理论基础 5.2 社区营造的实践发展 5.3 社区营造工作的介入方法 5.4 比社区艺术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 第6章 营造社区公众生活与共享空间的模式 6.1 新型生活方式下的专项规划策略 6.2 公共空间与社区景观微更新 6.3 社区记忆与邻里关系塑造 6.4 参与式社区营造和居民共建 6.5 社群协调与社区自组织培育 6.6 可持续的后期维护机制建设 第7章 构建社区可食景观与康复花园的模式 7.1 社区花园发挥着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推进民主化、增强社区凝聚力的作用l 7.2 美国纽约社区花园的可持续实践 7.3 基于朴门永续的社区可食景观营建活动 7.4 从可食景观到活力社区 7.5 从人的世界复归到万物自然 7.6 从复归自然到社区康复花园 7.7 基于园艺疗法的康复花园营建 第8章 规划生态场域与城乡新生活的模式 8.1 以艺术为环境 规划生态场域 8.2 助力城市转型与乡村振兴 构建城乡新生活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范晓莉,设计艺术学硕士,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双方向:环境艺术 & 公共艺术),江南大学美术馆主管及策展人。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规划与设计。 多年从事建筑学、景观建筑及环境艺术专业、公共艺术专业等教学工作,致力于景观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策划与传播、公共艺术装置设计、艺术展陈设计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版《建筑设计初步》《城市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教材,主持与参与教育部等多项科研项目,多次在国家重点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曾获江南大学“科技标兵”荣誉称号。近年来潜心研究社区公共艺术的营造实践,如无锡市梅园公共艺术现场活动“听 春天来了”,以“因缘聚艺 众生关切”为主题的第二届“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无锡分会场项目“新类型公共艺术介入社区”。作为策展人,致力于宜兴紫砂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主要策划江南传统文脉系列展览,如“艺●江南”“紫蕴江南——当代紫砂名家作品展”“格物致知”“筑梦江南”“绘事后素三人行理论● 绘画展”“在路上——葛军紫砂艺术及国际壶艺作品展”“和合至善——陈嘉全荷花系列艺术作品展”等,并作为主编出版相应多部艺术作品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