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读者评分
4分

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1星价 ¥13.9 (5.8折)
2星价¥13.9 定价¥24.0
商品评论(1条)
kxl***(三星用户)

中医眼科学五版教材

《中医眼科学(供中医专业用)》是由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和审定的,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 全书内容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共六章,包括中医眼科发展简史、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病因病机、诊断概要、治疗概要、眼病的护理与预防等;下篇各论共七章,包括胞睑疾病、两眦疾病、白睛疾病、黑睛疾病、瞳神疾病、眼外伤及其他眼病等。本书由廖品正主编。

2023-12-22 15:37:4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3049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7
  • 出版时间:1986-04-01
  • 条形码:9787532304929 ; 978-7-5323-0492-9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由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和审定的,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伤科学(供中医专业用)》计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推拿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三十二门。

目录

上篇 总论
1 中医眼科发展史
2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1 眼与脏腑的关系
2.1.1 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2.1.2 五轮学说概要
2.2 眼与经络的关系
2.2.1 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2.2.2 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2.2.8 眼与经筋的关系
3 病因病机
3.1 病因
3.1.1 六淫
3.1.2 疠气
3.1.3 七情
3.1.4 饮食不节
3.1.5 劳倦
3.1.6 眼外伤
3.1.7 其他因素
3.2 病机
3.2.1 脏腑功能失调
3.2.2 气血功能失调
4 诊断概要
4.1 眼科诊法
4.1.1 问诊
4.1.2 眼功能检查法
4.1.3 眼前部检查法
[附]翻转眼睑法
4.1.4 内眼检查法
4.1.6 眼压检查法
4.2 眼科常用辨证法
4.2.1 辨外障与内障
4.2.2 辨翳与膜
4.2.3 辨常见症
5 治疗概要
5.1 内治法
5.1.1 疏风清热法
5.1.2 泻火解毒法
5.1.3 滋阴降火法
5.1.4 祛湿法
5.1.5 止血法
5.1.6 活血化瘀法
5.1.7 疏肝理气法
5.1.8 益气养血法
5.1.9 补益肝肾法
5.1.10 软坚散结法
5.1.11 退翳明目法
5.2 外治法
5.2.1 一般外治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附]球结膜下注射法
球后注射法
5.2.2 常用手术法
5.3 眼科常用药物
5.3.1 内服药
5.3.2 外用药及其药剂配制法
5.4 眼科针灸疗法
5.4.1 眼周围穴位
5.4.2 远端穴位
5.4.3 耳部穴位
6 眼病的护理与预防
6.1 护理
6.2 预防
[附]眼保健操

下篇 各论
1 胞睑疾病
1.1 针眼
1.2 胞生痰核
1.3 椒疮
[附]沙眼的病因、诊断要点与分期
1.4 粟疮
1.5 险弦赤烂
1.6 风赤疮痍
1.7 胞忡如桃
1.8 胞虚如球
1.9 上胞下垂
1.10 胞轮振跳
1.11 目剳
1.12 睑内结石
2 两眦疾病
2.1 流泪症
2.2 漏睛漏睛疮
2.3 赤脉传睛
2.4 胬肉攀睛
2 白晴疾病
3.1 暴风客热
3.2 天行赤眼 天行赤眼暴翳
3.3 金疳
3.4 火疳
[附]白膜侵睛
3.5 白睛青蓝
3.6 白涩症
3.7 白睛溢血
4 黑睛疾病
4.1 聚星障
4.2 花翳白陷
4.3 凝脂翳
4.4 黄液上冲
4.5 蟹睛症
4.6 混睛障
4.7 风轮赤豆
4.8 赤膜下垂 血翳包睛
4.9 宿翳
5 瞳神疾病
5.1 瞳神紧小 瞳神干缺
5.2 绿风内障 青风内障
5.3 圆翳内障
[附]惊震内障
胎患内障
5.4 云雾移晴
5.5 暴盲
5.6 视瞻昏渺
5.7 青盲
5.8 高风内障
6 眼外伤
6.1 异物入目
6.2 撞击伤目
6.3 真睛破损
6.4 化学性眼外伤
6.5 电光性眼炎
7 其他眼病
7.1 疳积上目
7.2 近视 远视
7.3 风牵偏视
7.4 突起睛高
7.5 目庠

附录
1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1.1 眼球
1.2 眼的附属器
1.3 视路与视中枢
1.4 眼的血管与神经
方剂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4.8赤膜下垂血翳包晴 赤膜下垂足指赤脉密布似膜,渐从白睛上方贯向黑睛之症。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垂帘翳。若病情严重,赤膜从四周漫掩整个黑睛,则称为血翳包睛。见于《银海精微》。多为椒疮所致。因二证是一种病的不同阶段,故合并论述。与西医学的沙眼性角膜血管翳相当。至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翳包睛,不属本节讨论的范围。 【病因病机】 因患椒疮,肺肝风热壅盛,致成赤膜下垂;若心火内炽,肝热亢盛,血分瘀热,气血壅阻,则赤脉丛生,形成血翳包睛。 【临床表现】 赤膜下垂:病初起,黑睛上缘出现灰白色菲薄翳膜,且赤脉密集牵绊,下垂至黑睛,与未波及之黑睛呈明显的分界线(彩图19)。赤脉尽头处,常有细小星翳,每见羞明流泪,痛痒兼作,视力下降,翻转胞睑,可见椒疮累累成片。 血翳包睛:赤膜渐次变大增厚,且有赤脉从鼻侧、颞侧及下方漫入黑睛,纵横满布,而形成血翳(彩图20)。自觉灼痒涩痛,羞明流泪,头痛视昏。若血翳积厚如肉,布满黑睛,则视力受到严重障碍,难辨人物。 赤膜下垂需与垂帘障相鉴别。 《证治准绳·七窍门》谓:。垂廉障证,生于风轮,从上边而下,不论厚薄,但在外色白者方是。若红赤乃变证,非本病也。”可见翳膜颜色之红与白,赤脉之多与无,为鉴别二症之要点。 【辨证论治】 辨证以局部症状为主。初起只见一片赤膜薄薄垂下者,病情尚轻,其中赤脉细小,色微赤,头目不痛者,病缓少变。若赤脉粗大,翳膜肥厚,血翳堆满黑睛者,病情严重,往往不易消退或难以全部消退。治宜内外结合,内治以清热疏风,凉血化瘀为主;外治重在磨障退翳,并结合刺洗泄热消瘀。 1.内治 (1)肺肝风热,血热壅滞 [症状] 赤膜下垂,赤脉尽头星翳丛生,怕热羞明,沙涩刺痒,头目疼痛,舌红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 因椒疮病情增剧,风热由肺及肝,故赤膜从白睛贯入黑睛,赤脉尽头星翳丛生。因风热壅盛,气血瘀滞,故见热痒、涩痛、羞明等症。舌红苔黄,脉数为热甚的表现。

作者简介

廖品正,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