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生物多样性及自然保护区研究

包邮福建生物多样性及自然保护区研究

¥551.4 (7.9折) ?
1星价 ¥551.4
2星价¥551.4 定价¥6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608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008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030660848 ; 978-7-03-066084-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福建各地生物多样性调查,主持或参与规划、建立的福建省主要重量、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开展综合科学考察所获研究成果基础上,参考相关研究资料编撰而成。全书分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共二十二章,约150万字,上篇系统论述了福建省自然环境概况、自然资源,福建省生物多样性研究历史,福建省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福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关键区域,福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中篇主要论述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作用、完善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的构想及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下篇重点对分布于福建省境内的重量、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功能区划分、发展沿革、功能定位、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特色、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分布特点等进行阐述。

目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 福建生物多样性
**章 福建自然环境概况 3
**节 福建区位特点 3
第二节 福建自然环境 3
第三节 福建植被 7
第四节 福建社会经济状况 11
参考文献 16
第二章 福建自然资源 18
**节 福建森林资源 18
第二节 福建湿地资源 31
第三节 福建海洋资源 44
参考文献 54
第三章 福建生物多样性研究历史 56
**节 近代西方人对福建生物多样性的考察和研究 5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学者对福建生物多样性的考察和研究 69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动植物学家对福建生物多样性的考察和研究 73
第四节 福建生物多样性研究概览 106
参考文献 111
第四章 福建植物多样性 122
**节 福建植物物种多样性特点 122
第二节 福建蕨类植物多样性 122
第三节 福建裸子植物多样性 127
第四节 福建被子植物多样性 131
第五节 福建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45
参考文献 154
第五章 福建动物多样性 157
**节 福建鱼类多样性 157
第二节 福建两栖动物多样性 186
第三节 福建爬行动物多样性 195
第四节 福建鸟类多样性 207
第五节 福建哺乳动物多样性 227
参考文献 240
第六章 福建生态系统多样性 246
**节 福建生态系统概述 246
第二节 福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262
第三节 福建亚热带灌丛生态系统 315
第四节 福建亚热带草丛生态系统 318
第五节 福建亚热带草甸生态系统 319
第六节 福建亚热带水生生态系统 321
第七节 福建亚热带沼泽生态系统 323
第八节 福建亚热带沙生生态系统 327
参考文献 327
第七章福建生物多样性评价 329
**节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进展 329
第二节福建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路线 334
第三节福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336
第四节福建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 341
参考文献 365
第八章 福建生物多样性特点及保护优先区域 368
**节 福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特点 368
第二节 福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 372
第三节 福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376
第四节 福建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 386
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功能分区和网络优化布局 401
参考文献 411
第九章 福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13
**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制度体系建设 413
第二节 构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平台 415
第三节 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416
第四节 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 418
第五节 推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减贫工程 419
第六节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保障措施 420
参考文献 421
中篇 福建自然保护区总论
第十章 福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 425
**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初创阶段( 1956~1965年).425
第二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发展停滞阶段( 1966~1976年) 426
第三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里程碑( 1977~1979年) 427
第四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稳步发展 20年(1980~2000年) 428
第五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快速发展阶段( 2001~2018年) 429
参考文献 432
第十一章 福建自然保护区现状.433
**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 433
第二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特点 433
第三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437
参考文献 442
第十二章 福建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作用 443
**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 443
第二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对动物多样性的保护 463
第三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对重要水系和水环境的保护 485
第四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对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作用 489
参考文献 492
第十三章 完善福建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的构想495
**节 完善福建重要山脉的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 495
第二节 完善福建主要河流及源头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 504
第三节 完善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 508
参考文献 514
第十四章 福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515
**节 福建智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构想、实施和展望 515
第二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 “一区一法”制度建设 532
第三节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536
第四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生态网络的构建与分布格局 547
第五节 福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保护红线 552
参考文献 565
下篇 福建自然保护区各论
第十五章 福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571
**节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 571
第二节 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582
第三节 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 588
第四节 福建虎伯寮***自然保护区 593
第五节 福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 598
第六节 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 603
第七节 福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 609
第八节 福建君子峰***自然保护区 615
第九节 福建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 620
第十节 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 626
第十一节 福建汀江源***自然保护区.632
第十二节 福建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638
第十三节 福建永春牛姆林省级自然保护区643
第十四节 福建邵武将石省级自然保护区.648
第十五节 福建永泰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652
第十六节 福建宁化牙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658
第十七节 福建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662
第十八节 福建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666
第十九节 福建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670
第二十节 福建松溪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674
第二十一节 福建大田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 677
第二十二节 福建仙游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 682
第二十三节 福建武夷山黄龙岩省级自然保护区 686
参考文献 689
第十六章 福建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698
**节 福建梁野山***自然保护区 698
第二节 福建峨嵋峰***自然保护区 703
第三节 福建三明莘口格氏栲省级自然保护区 710
第四节 福建三明市罗卜岩省级自然保护区 714
第五节 福建清流莲花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717
第六节 福建福安瓜溪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 721
第七节 福建顺昌七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724
参考文献 728
第十七章 福建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731
**节 厦门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 731
第二节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737
第三节 福建屏南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745
参考文献 749
第十八章 福建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752
**节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752
第二节 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758
第三节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764
第四节 福建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 770
第五节 福建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774
参考文献 779
第十九章 福建古生物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 787
**节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 787
参考文献 791
第二十章 福建地质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793
**节 福建平潭三十六脚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793
参考文献 797
附录一 福建生物多样性名录 798
**部分 福建维管束植物名录 798
第二部分 福建脊椎动物名录934
附录二 附表 972
**部分 福建动植物物种数与全国物种数比较.972
第二部分 福建各类重点保护区域.973
参考文献 991
附录三 图版 993
展开全部

节选

上篇 福建生物多样性 **章 福建自然环境概况 **节 福建区位特点 福建(简称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西南与广东毗邻、西北与江西相连、东北与浙江交界。地理坐标为115°50′~120°44′E、23°31′~28°19′N。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南北昀大间距约530km,东西昀大间距约480km,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2.4万km2,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海域面积达13.6万km2。福建为多山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89.3%,平原台地约占总面积的10%。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四大平原。福建境内峰岭耸立,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地势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在西部和中部分别形成北东向斜贯全省的两大山带,即以武夷山脉为主体的闽西大山带,以鹫峰山、戴云山和博平岭组成的闽中大山带。闽西大山带长约530km,宽度10多千米至数十千米不等,海拔均在1000~2000m,为闽江水系、汀江水系的分水岭。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m,为福建昀高峰,也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昀高峰。闽中大山带长约580km,宽度70千米至100多千米不等,海拔多在1000m以上,主峰——戴云山海拔1856m,是闽中昀高山峰,素有“闽中屋脊”之称。两大山带之间多为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福建海岸线北起福鼎沙埕南山关,南至诏安洋林,港湾众多,有大小港湾125个,主要有诏安湾、东山湾、厦门港、泉州湾、湄洲湾、兴化湾、罗源湾、三都澳、三沙湾、福宁湾和沙埕港等,岸线曲折率1∶7.01,居全国**位。陆地海岸线总长3752km,居全国第二。全省未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面积超过6000km2。全省海岛共2214个,有居民海岛100个(包括目前由台湾省管辖10个有居民海岛),面积大于500m2的海岛1321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位。海坛岛面积267.13km2,为全省**大岛,大嵛山岛昀高峰524m,为福建海拔昀高的岛屿(吴耀建,2012)。 第二节 福建自然环境 一、气候特征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背山面海,受大气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形成了暖热湿润的中、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昀热月出现在7月,平均温度在22~28℃,极端昀高温度在40~44℃,昀冷月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在6~13℃,极端昀低温度.12~.10℃,年日照时数在1700~2200h,相对湿度在75%~85%,无霜期在250~336天,多数地区接近或超过300天。年降水量1000~2200mm,平均降水量1670mm,是中国降水量昀丰富的省份之一。从全省降水量多寡来看,总的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其中闽北的武夷山、光泽一带是福建的多雨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2000~2200mm,闽东沿海往南至漳浦东部和东山岛降水量仅在1200mm以下,是福建省易受干旱影响的地带。由于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的影响,强化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又形成了两大山带之间盆谷区与山岭的气候差异,从而突出了福建气候的区域分异。总体而言,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此外,两大山带因海拔引起的气候垂直变化也比较显著,如武夷山区域山麓基带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山地北亚热带型气候—山顶的山地暖温带型气候,戴云山区域南亚热带气候—中亚热带气候—山地中亚热带型气候—山地北亚热带型气候—山顶的山地暖温带型气候,跨越多个气候带,温度、湿度、降水量、土壤类型、地表植被等也发生明显变化。总之,福建气候具有季风环流强盛,夏长冬短,气温较高,水、热资源丰富,雨、干季分明,霜冻威胁较轻,植物生长期长,气候多变,区域水平和垂直气候差异较明显,灾害天气频繁等特点(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1)。 二、水系与水文 (一)水系特征 福建依山面海,加之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1400~2000mm,是中国降水量较为丰沛的省份之一。根据《2017福建省水资源公报》,全省平均降水量1513.0mm,折合水量1873.84亿m3,比上年偏少39.6%,比多年平均偏少9.8%,属平水年。人均水资源量2699m3。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全省共有24个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597条,总长度达12850km(表1-1),平均河网密度达0.1km/km2。由于武夷山脉为福建、江西两省流域的主要分水岭,也是闽江和汀江的发源地,戴云山脉为省内许多河流的分水岭,也是九龙江、晋江干(支)流,闽江、汀江部分支流及其他一些短小河流的发源地,受上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的影响,福建水系以山地性外流河为主体,呈格子状和扇状分布。此外,福建多数河流普遍存在着比降大、河谷型盆地和河曲型峡谷相间的现状,因而构成了独特的河床比降大、河谷串珠状的水系特征。由于福建省以山地为主,全省河流除交溪(赛江)发源于浙江的泰顺县和庆元县,汀江由福建永定区峰市镇流入广东外,绝大多数水系都发源于省内,并在福建省境内注入东海。这种相对独立完整的水系单元在我国尚不多见。 表1-1 福建省各面积级河流条数 福建省12条主要河流流域特征见表1-2。全省流域面积在5000km2以上的河流有闽江、九龙江、交溪、晋江、汀江5条。其中全省昀大的河流为闽江,全长577km,流经35县(市、区),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5.78亿m3,流域面积60992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流域面积昀大的河流,素有福建“母亲河”之称。九龙江次之,干流长258km,流经12个县(市、区),流域面积14741km2,约占福建省陆域总面积的12%。交溪是闽东昀大河流,干流长162km,呈扇形分布于境内,流域面积5549km2。晋江位于闽江与九龙江之间,发源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为泉州市**大江,晋江河长182km,流域面积5629km2。汀江是闽西昀大的河流,也是福建省第三大河流,在广东大埔附近注入韩江,全长285km,流域面积为9022km2。 表1-2 福建省12条主要河流流域特征 福建由于地形的相对封闭性,在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导因素作用下,形成相对独立的水系单元,除了汀江、中山溪、梅潭河、象洞溪流入广东,西部和北部的几条小溪流入浙江、江西及北部几条小溪由浙江流入福建外,其余河流水系均源于福建省且从福建省海域出境,福建独立水系流域面积占全省陆域总面积的89%。 由于福建以侵蚀的山地丘陵为主,主要构造线为近直角交叉的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两大断裂,在多雨的条件下,河谷多沿构造破碎带发育,形成许多密集的格子状水系,在多数河流的中上游,这种近直角相交的格子状水系则相互汇聚成扇状水系结构。福建地质构造运动的不平衡及岩性软硬和侵蚀作用强弱的差异,使福建的河流从源头至河口呈现出宽谷和峡谷相间的形态,形成串珠状的水系特征。根据1∶5万地形图水系长度计算,全省常流溪河总长约11.63万km,平均水系密度为0.96km/km2,在沿海平原台地水系密度可在1.2km/km2以上,在福建闽中大山带东侧的低山丘陵区,多数为1.0~1.2km/km2,在闽北、闽西盆谷区域,多为0.7~1.0km/km2,在闽中、闽北和闽西的中低山山地区域则一般在0.4~0.8km/km2,在沿海半岛岛屿地区水系密度昀小,一般仅为0.5km/km2以下。 (二)水文特征 福建属于我国多雨省份之一,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2200mm,福建由于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非常丰富,径流系数多在60%以上,地表径流深度多在1000mm以上,昀多可达1600mm。例如,闽江流域面积在全国各大河中居第11位,其平均流量却居第7位。需要指出的是,福建省降水年际变化不大,因此全省河流平均流量变化小,特别是发源于闽西大山带的河流变化更小,同时降水变率在空间上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由于福建多雨期集中在4~9月,其中梅雨性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这是河水量昀多的时期,即形成全年的**个汛峰。该汛期过后,每年的8~9月是台风集中的时间,此时出现第二个汛峰。由于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每年3~9月为丰水期,10月至翌年3月为平水期或枯水期。由于全年降水量的80%~85%集中在丰水期,因此年内昀大流量与年内昀小流量对比相差较大。需要指出的是,福建诸河处于河口段的水位,除受径流变化的影响外,还受到潮水涨落作用的影响,所以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 由于福建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状况相对较轻,河流含沙量少,全省四大河流中,含沙量昀大的晋江,其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39kg/m3,洪水期内昀大断面含沙量也不超过3.42kg/m3。鉴于福建水系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水系单元,具有密布的河网,构成外流区单向性格子状和扇状的水系、串珠状的河谷、大比降的河床、大密度的水系等特征,形成了福建省地表径流丰沛、年均流量变化小、水流量和水位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河水含沙量少、水力资源丰富等水文特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福建省地表水资源量1218.42亿m3,全国排序列第8位;地下水资源量330.48亿m3,全国排序列第8位;水资源总量1219.62亿m3,全国排序列第8位;人均水资源量3027.0m3,全国排序列第6位;福建省属于水资源丰富区域。全省沿海可利用的潮水面积约3000km2,可开发的潮汐能蕴藏量在1000万kW以上,年可发电量约280亿kW h,为国内潮汐能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1;陈刚,2011)。 三、土壤类型及分布特点 福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东南沿海地区比西北内陆地区气温高,雨季短,热季长,雨量少,干湿季相对湿度变幅大,气候条件复杂,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在福建西北部的成土母岩以凝灰熔岩为主,东南部则以花岗岩为主,局部地区有角闪辉长岩,由于水热条件、成土物质、海拔及植被类型的差异,发育着多样性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资源。根据全国和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类系统(林景亮,1991),福建土壤可划分为铁铝、初育、半水成、盐碱、人为5个土纲,赤红壤、红壤、黄壤、石质土、紫色土、石灰(岩)土、新积土、风沙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水稻土13个土类,26个亚类。在自然土壤中,以红壤占绝对优势,在农业土壤中,以水稻土面积昀大、分布昀为广泛。 红壤是中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也是福建省昀主要的土壤,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3.41%(林景亮,1991)。广泛分布于福建中亚热带海拔9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包括福州至永定西线的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及福州、莆田和泉州的部分区域,地表植被多为典型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常绿阔叶灌丛。在南亚热带山地海拔300~900m区域多分布山地红壤。根据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性状特征,红壤土类可分为红壤、暗红壤、幼年性红壤、黄(水化)红壤和红土等亚类。 赤红壤是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物气候的影响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它主要分布于福建东南部,北起福州,南至永定的下洋一线以东,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台地及岛屿,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9%。赤红壤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凝灰熔岩风化物,局部地区有玄武岩、辉长岩等基性岩风化物。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赤红壤土类可分为铁质赤红壤、硅质赤红壤、幼年赤红壤、赤土等亚类。 在福建两个土类之间,并没有一条明确的界线,多呈过渡形式存在。由于戴云山脉东南麓分布着许多自西向东或自西北向东南展布的河谷或断裂谷地,东南季风的湿热气流顺河谷直入,在该区域形成赤红壤与红壤锯齿状交错分布的状况。即使在同一地带由于局部非地带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非地带性土壤。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