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中坝当故乡:驻村扶贫纪实

我把中坝当故乡:驻村扶贫纪实

1星价 ¥26.4 (5.5折)
2星价¥26.4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9155209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34页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229155209 ; 978-7-229-15520-9

本书特色

作为一名近30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2019年春天,作者受重庆市委组织部派遣到重庆市綦江区三角镇中坝村任驻村**书记,负责脱贫攻坚工作。作者在做好**书记的同时,又做了一个“兼职书记员”的工作。广泛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与老百姓同心同德同甘共苦,记录了中坝村奋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点点滴滴,讲述了身边的党员、干部群众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感人的扶贫故事,为中坝村艰辛的脱贫历程立此存照,为日渐复苏和振兴的精神家园做出了坚守,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书写了“中坝实践典型”,为正在决战的脱贫攻坚和任重道远的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力量。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记事簿、人物志、风物榜。记事簿详细地记录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坝村扶贫干部、党员群众齐上阵同甘共苦战天斗地的动人事迹;人物志重点记录了中坝村贫困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自力更生用勤劳的双手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艰难历程,也书写了扶贫干部“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的辛勤工作和付出,也讲述自己在脱贫攻坚**线的特殊经历、切身体会和认真思考;风物榜记录了中坝村的风土人情,表现了在脱贫攻坚下,中坝村正在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

内容简介

本书分穷乡筑梦、父老乡亲、锦绣家园。内容包括: 扶贫进村**日 ; 太阳出来上山岗 ; 敢问路在何方 ; 春晚进行时 ; 春天的脚步 ; 临终关爱 ; 地龙历险记 ; 太阳点灯等。

目录

总序
上篇 穷乡筑梦
扶贫进村**日
雷竹畅想曲
太阳出来上山岗
敢问路在何方
桃符春风
春晚进行时
炊烟照常升起
田园荒芜归去来兮
萝卜啊,萝卜
春天的脚步
临终关爱
地龙历险记
太阳点灯
老宅
清泉如许
“星级厕所”
邻壑
行路难
寻常一日
那盆温暖的洗脚水
我帮老乡挞谷子
中篇 父老乡亲
割草人
春养
常常闯入我镜头的女人
会之手
蒋二娃脱单记
乡村宝贝
扶贫彩车驶入她的心中
老兵新传
我们村的年轻人
天台山飞出金凤凰
诗在眼前
老社长
我认的农民小兄弟
跟着大哥学补苗
乡村有医
抗疫时期的读书沙龙
孤童
*小的长字号
晨拍
先锋
牵手
出村女孩
苦桃
乡愁
忙啊,盲!

下篇 锦绣家园
九九艳阳天
诗意天台山
锦绣乡村
中坝,我为你歌唱
中坝鸟瞰
老屋春秋
村犬四五只
乡音
崖壁观音
网林
长满青苔的石头
这风,这雨,这雾
后记
兼职中坝书记员

追求富庶的文明
展开全部

节选

题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雷竹畅想曲 中坝地处横山东北段,背倚天台山。天台山海拔1361米,约三分之一在中坝境内。全村海拔起点600米,九个村民小组分布于山梁两侧,森林覆盖率约白分之六十。村里仅余四千多亩缓坡台地宜于耕种,且撂荒不少,荒芜有年! 中坝人的浪费在这里,中坝人的希望也在这里。引进适宜山地的种植产业,变荒坡荒山为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这,就是驻村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调研后*迫切的愿望,也是中坝村民*切实的行动! 区里派遣扶贫书记钟萍方进村半年后,我也有幸于2019年3月派驻中坝村,共同肩负脱贫攻坚重任。我们反复调研论证,一致认为中坝的产业必须有大突破,必须培育长效增收的产品,否则就会存在短期脱贫而后返贫的危险,我们回单位了也会内疚不安,也会愧对组织的期待和中坝父老乡亲的厚爱。 进村十几天后,我们一老一少,开着各自的越野车,带上七名村社干部去四川省蒲江县考察雷竹项目。九人考察组奔赴千里。少壮打头,老骥殿后。考察往返,有限的空间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和必胜的豪迈。 回村后,考察组立即向镇党委、人大和政府领导汇报。领导一致同意村里发展雷竹的计划,我们回村立即召开村支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得到热烈响应和赞成支持。 村民代表大会上,钟萍方做了项目考察介绍,结合本村实际论证,特别是种植业主和村民以及村集体按“6:3:1”比例分成的创新模式,给村民吃了“定心丸”。我宣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雷竹产业发源地浙江安吉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后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吃蘸水萝卜呢,还是愿意吃竹笋炖土鸡?大家异口同声响亮地回答:愿意吃竹笋炖土鸡! 惊蛰春分,春雷滚滚,万物复苏。从此,钟萍方连续追踪八个月的雷竹,终于在清明节前落地中坝扎根泥土。 一年之计在于春。 地多人少,全村老人妇女还能下地劳动的人员“麻子打哈欠”——全体动员。我直接抓综合治理委员蒋明兵,蒋明兵直接抓各社社长,各社社长再抓社员,层层“抓壮丁”,包括邻近的天台村和乐兴社区也不放过。除了正在蔬菜基地抢收的劳力外,*后组织了不到五十个老弱妇残——这就是我们村的留守部队,番号“99381203”(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 四月十八日,**车竹苗从浙江千里迢迢日夜兼程运到村里。抢栽队伍分成三个小分队,分别负责卸苗、转运和栽种。书记和村主任带领村干部全体扑上去,张毓兵主任统一指挥栽种,蒋委员负责劳力和后勤保障,钟书记现场鼓劲参与,我开越野车参加二次转运竹苗。 经历清明后的艳阳高照,雷雨前的闷热难当,长途运输导致竹苗干根,必须立马栽种保成活! 从清早干到天黑,大家汗流浃背,肩扛手提,除草栽植;累了就坐在土坎上稍歇口气,渴了喝点水接着干,高血压头闷脑涨吃颗药,摔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干,村社干部平时劳动少一些也咬紧牙关吭哧吭哧地干。*令我感动的是矮个子廖代兵,别人扛四根竹苗他扛五根,左肩四根扛起,右肩一根斜刺过肩挑起,两手压住竹竿保持平衡,圆脸光头全是汗珠,裹满泥土的迷彩服几乎湿透。五十多岁的单身汉,他应该算这支抢栽队伍唯一真正的壮丁! P4-5

作者简介

龙俊才笔名农夫俊才,重庆市秀山县人,苗族,文学学士。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出版画册《岁月尘封的记忆——重庆抗战遗址》、散文集《云上花园》。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