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策源 城以科治: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透视

包邮科创策源 城以科治: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透视

¥59.0 (6.0折) ?
1星价 ¥84.3
2星价¥84.3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714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405页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208171480 ; 978-7-208-17148-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正如作者所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上海的重要任务,是国家战略。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政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资料非常丰富,有英文、有中文;有学术论述,也有报纸网站的新闻,正是建立在广泛的资料的基础上,作者才能做到立论有据,言之有理。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对公共政策研究多年,从政策的角度研究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有一定的新意。

内容简介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提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5年5月,“科创22条”的出台开启了上海全面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征程。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中长期及“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的谋划之年。对上海几年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进行回顾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政策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图景;建立了政策体系的逻辑结构,从核心要素政策、主体要素政策、环境要素政策、区域与产业政策等五个方面,系统梳理相关的政策,分析政策实施的成效,并且针对若干细分的政策专题进行拓展研究;面向未来一段时期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完善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1

第二章 国际视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节 理论基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及要素

第二节 发展脉络: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演化路径

第三节 典型案例: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模式

第四节 他山之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经验启示

第三章 顶层设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图景

**节 理论基础:科技创新政策的内涵、特征及结构

第二节 创新思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定位

第三节 四梁八柱: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构筑维度

第四节 政策逻辑: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框架

第五节 五年回眸: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 核心要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人才政策

**节 理论基础: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的内涵及构成

第二节 引才用才: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人才政策概览

第三节 近悦远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人才政策实施的成效

第四节 人才竞争:京沪深三市创业人才政策比较研究

第五节 拓展研究:上海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五章 主体要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创新主体政策

**节 多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政策

第二节 基础支撑: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政策

第三节 主体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第四节 拓展研究:基于事件史分析的科技创新券政策扩散

第六章 环境要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环境建设政策

**节 深度融合:科技金融政策

第二节 新基建支撑: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政策

第三节 智力成果权利:知识产权政策

第四节 科学素养提升:科普政策

第五节 引领示范:科技奖励政策

第七章 功能承载: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区域与产业政策

**节 提质扩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政策

第二节 创新策源: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张江科学城建设政策

第三节 国际竞争力:临港新片区建设政策

第四节 区域联动: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政策

第五节 强化引领:三大重点产业发展政策

第六节 拓展研究:政府补贴政策与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郭俊华,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多个纵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6部。主要研究兴趣: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政策、创新管理、电子政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