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六盘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效应(精)

六盘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效应(精)

1星价 ¥132.7 (6.7折)
2星价¥132.7 定价¥1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5328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4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030532855 ; 978-7-03-053285-5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效应调查,完成了对六盘山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受威胁因素等的全面调查。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动植物和菌物多样性、森林群落结构与生产力、土壤养分、社会经济、保护区管理、森林水文效应、森林固碳作用等。本书内容丰富翔实,注重理论与方法结合,基础与实用并重,是一本全面、细致的科学著作。 本书可供有关政府决策机构、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态恢复与保护的专业人员,以及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 总述 1
**节 自然保护区地理概况 1
一、地理位置 1
二、地界区划 1
三、保护区面积 1
四、行政划分 1
第二节 自然地理 2
第三节 动植物资源 2
第四节 社会经济 3
一、行政区划 3
二、经济效益 3
三、社会成效 3
第五节 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 4
第六节 保护区综合评价 4
第七节 保护区的创新思路 5
参考文献 5
第二章 自然环境 6
**节 地质 6
第二节 地貌特征 6
第三节 气候 7
一、气温 8
二、太阳辐射及日照 8
三、降水量 8
四、蒸发量 9
五、主要气象灾害 10
第四节 水文 11
一、地下水资源 11
二、地表水资源 11
三、天然降水 11
四、水资源利用 12
第五节 土壤 12
一、土地资源概况 12
二、土壤类型及分布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三章 植物多样性 14
**节 植物区系 14
一、植物科属种的组成 14
二、植物区系的特有性 16
三、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 16
四、六盘山植物区系的对比分析 18
五、六盘山植物区系的古老性 19
第二节 森林植被分布 20
一、六盘山植物的生态学特征 20
二、植被分类 20
三、蕈菌 (大型真菌) 49
四、苔藓植物 49
五、蕨类植物 51
六、裸子植物 52
七、被子植物 53
八、植物资源 81
第三节 珍稀濒危植物及特有种 90
参考文献 90
第四章 主要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 91
**节 细根调查方法 91
第二节 细根垂直分布 92
一、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 92
二、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 93
第三节 森林细根生物量特征 93
参考文献 94
第五章 动物多样性特征 95
**节 哺乳类 96
一、哺乳类动物区系分布 96
二、濒危物种与特有种 101
第二节 鸟类 103
一、鸟类 103
二、鸟类区系分析 104
三、珍稀濒危及特有鸟类 114
第三节 爬行类 121
一、物种多样性 121
二、区系特征 122
三、分布特征 122
第四节 两栖类 122
一、物种多样性 122
二、区系特征 122
三、珍稀濒危及保护物种 123
第五节 远红外相机监测结果 123
参考文献 126
第六章 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 127
**节 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 127
一、乔木及林下物组成 127
二、灌木物种组成及其分布 128
三、草地物种组成及其分布 128
第二节 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 128
一、低山典型草原植被带 129
二、中低山山地草甸草原植被带 129
三、中低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129
四、亚高山杂类草草甸植被带 130
第三节 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生物量及其分配 130
一、典型乔木生长过程及生物量变化规律 130
二、典型灌木生物量变化及其分配规律 136
三、典型草本植物结构及生物量分配规律 137
四、植被凋落物物理特性 138
第四节 森林经营管理与对策 138
一、森林群落经营管理 138
二、森林植被现状与土地利用变化 139
参考文献 139
第七章 森林土壤结构与养分特征 140
**节 土壤物理特性 140
一、土壤容重 140
二、土壤含水量变化 141
第二节 土壤化学特性 142
一、土壤有机碳变化 142
二、土壤全氮变化 143
三、土壤全磷变化 144
四、六盘山针阔林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144
第三节 土壤质量评价 146
参考文献 147
第八章 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特征 149
**节 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密度 149
一、乔木层生物量方程的研建 150
二、森林植被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特征 150
三、森林植被层和枯枝落叶层碳储量特征 153
四、森林土壤层碳储量特征 154
五、林地碳储量变化 155
第二节 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生长与固碳速率 157
一、树木胸径和高生长过程 157
二、材积生长过程 158
三、树皮系数变化规律 159
四、林分净初级生产力和固碳速率 160
第三节 典型森林植被固碳释氧计量特征 161
一、森林乔木密度与生物量结构 162
二、森林灌木密度与生物量结构 163
三、森林林分固碳释氧量 163
第四节 典型森林固碳密度影响因素 164
一、林区降水量变化 165
二、不同海拔变化 165
三、不同坡向碳密度变化 166
四、不同林龄碳密度变化 167
五、林分密度和郁闭度 168
参考文献 169
第九章 森林枯落物生态水文效应 171
**节 林地草本植物分布及枯落物特征 171
一、林地草本植物特征 172
二、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厚度变化 174
三、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储量 174
四、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结构变化 175
第二节 森林枯落物和表层土壤养分含量 176
一、森林枯落物养分含量 177
二、森林土壤养分含量 177
三、森林枯落物与土壤养分相关 177
四、林地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养分含量 179
五、森林枯落物全氮、全磷及有机质储量 179
第三节 森林枯落物和表层土壤物理性质 181
一、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质 181
二、不同森林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持水能力 183
三、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变化 183
四、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石砾含量变化 184
五、森林植被枯落物与土壤物理性质相关性 185
第四节 森林枯落物持水特性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186
一、森林植被枯落物持水率 186
二、森林枯落物吸水速率 187
三、森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保护 188
四、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含水量 190
五、森林枯枝落叶层对降水的截留 190
参考文献 192
第十章 森林植被水源涵养效应 195
**节 典型森林类型冠层截留特征 195
一、华北落叶松林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 195
二、生长季不同月份林冠层LAI 相对值变化 196
三、生长季不同月份林冠层LAI 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97
四、不同森林林型树冠截留量 200
第二节 典型森林林地冠层蒸腾效应 201
一、林分日蒸腾变化 201
二、典型林地蒸散特征 202
三、林分日蒸腾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204
四、林分蒸腾的环境影响因素 204
第三节 保护区水源涵养效益估算 206
一、水源涵养效益评估方法 206
二、水量平衡 207
三、水源涵养林效益估算 208
四、六盘山林区与周边水源涵养功能比较 210
第四节 典型森林生态水文功能综合评价 211
一、水源涵养林评价体系 211
二、典型林分指标权重确定 212
三、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生态水文功能评价 212
参考文献 213
第十一章 自然保护区管理 216
**节 基础设施建设 216
第二节 机构设置 216
第三节 保护区规范管理 217
第四节 保护区科学研究 217
参考文献 219
第十二章 自然保护区评价 220
**节 保护区管理历史沿革 220
第二节 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评价 220
一、核心区 220
二、缓冲区 221
三、实验区 222
第三节 保护对象变化评价 222
一、保护区类型 222
二、保护对象 222
三、保护区命名 223
第四节 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 223
一、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 223
二、目标任务 223
三、项目规划 224
四、工作进度 226
第五节 生态价值评价 226
一、森林群落物种组成 226
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226
三、森林水源涵养作用 228
第六节 经济效益评价 229
第七节 生态效益评价 229
第八节 保护区综合评价 230
第九节 保护区旅游资源 231
第十节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232
第十一节 对策与建议 232
参考文献 234
图版
展开全部

节选

**章总述  **节自然保护区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六盘山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西北东部、黄土高原的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总面积为 90 071 hm2。主峰位于宁夏泾源、隆德两县交界处的米缸山,海拔*高峰达 2942 m,一般分布于海拔 2300~2600 m,地理位置处于东经 106o09′~106°30′,北纬 35°15′~35°41′。它是我国西部半干旱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对调节周边的天然降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界区划  六盘山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南起陕西省陇县,北跨宁夏南部的固原、隆德、泾源 3县,山体为西北—东南走向,全长近 200 km,在宁夏境内约 110 km,平均宽约 40 km,山体间连绵起伏,变化幅度较大,形成狭长的蛇状 (石仲选等,2014)。  三、保护区面积  根据 1999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六盘山林区总面积 67 864 hm2,林业用地面积 58 883 hm2,非林业用地面积 8981 hm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 32 469 hm2,疏林地面积 878 hm2灌木林地面积 8102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3164 hm2,苗圃地面积 60 hm2,宜林地面积1,4 210 hm2。森林覆盖率为 59.5%。根据 2011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六盘山林区总面积 74 071 hm2,林业用地面积 67 824 hm2,非林业用地面积 6247 hm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 40 520 hm2,疏林地面积 488 hm2,灌木林地面积 1827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9377 hm2,苗圃地面积 77 hm2,宜林地面积 15 535 hm2。森林覆盖率为 64.5%,见表 1-1。  四、行政划分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 1982年,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行政隶属宁夏固原市人民政府,土地属国家所有。管理部门现挂牌为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宁夏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为了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行政设置为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  表 1-1 六盘山林业局不同时期土地面积表  第二节自然地理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具有多种生态系统特征和自然地质地貌景观类型。六盘山山势雄伟,保护区内多以中山、丘陵为主,山峰两侧山地坡度陡峭,基岩裸露,多处坡度都为 25°~30°,部分可达 40°以上。两侧稍远低山处坡度稍缓,一般为 15°~25°。山体多以石质为主,土层较薄,母岩为红色砂岩、石灰页岩 (张千千等,2009)。六盘山是一座由石质山地组成的狭长蛇状群山,地势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山地两侧及山前丘陵海拔为 1700~2000 m。从整个地区的地貌类型来看,同样具有较大的过渡性特点。其中,从六盘山中心的林区到其北侧的边缘地带表现为石质山地→土石山区→黄土高原丘陵区的过渡特点。  第三节动植物资源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丰富,形成由湿润植物群落和半干旱植物群落组成的地带群落交错的特征,植被类型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分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山地灌丛草原、山地草地草原和亚高山草甸,称得上是黄土高原上的“绿岛”。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六盘山地区共有维管植物 110科 462属 1180种,其中蕨类植物 11科 18属 31种;裸子植物 3科 6属 9种;被子植物 96科 438属 1140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资源植物 15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桃儿七、黄芪、水曲柳 3种,主要造林树种及经济植物有 69种,其中山杨、白桦、红桦、辽东栎、华山松是组成六盘山次生林的优势建群树种。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有华北落叶松、油松、青海云杉等。组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有桦类、山杨、辽东栎、华山松、椴树、山柳、春榆等。重要药用植物 51种,其中比较名贵的有党参、贝母、黄芪、桃儿七等。六盘山有特有植物 2种,即四花早熟禾和紫穗鹅观草。  脊椎动物有 25目 61科 143属 227种,其中,哺乳类 6目 16科 33属 47种;鸟类 15目 36科 98属 160种;爬行类 2目 4科 4属 8种;两栖类 1目 3科 3属 6种;鱼类 1目 2科 5属 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林麝、红腹锦鸡和金雕等;昆虫资源有 20目 197科 1792种,其中有珍贵稀有的金蝠蛾、丝粉蝶、波纹水蜡蛾等 (郜二虎等,2007)。区内年降水量 600~800 mm,年径流量 2.1×1083。区内有大小河流 65条,森林总调蓄能力为 2840×104 t,相当于径流总量的 3.5%,地 m下径流量的 2.0%为径河、清水河和葫芦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六盘山成为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一座巨大的“基因库”。  第四节社会经济  一、行政区划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行政区划跨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原州区、西吉县和海原县 6个县 (区)。长期生活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农户约 3500人,分布在泾源、隆德两县 6个乡镇约 26个行政村。  二、经济效益  宁夏六盘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苗木繁育基地,水分、热量、土壤适宜于苗木的繁育与生长。近年来,六盘山林区周边的广大群众,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政策,根据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需要积极建立育苗基地,并组织群众协会,参加成员已达万余人,每年投入资金近亿元。为本地区预植和培育各种苗木、城市绿化用花草、中药材等品种上百种,目前,大小不等的各种苗木、花草、中药材种植和培育面积达千万亩 ①,为建设城镇绿化工程、增加农民经济效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宁夏六盘山苗木基地成活率高达 95%以上,苗木基地每年可接待各地客户达上百人,成交率达 90%以上。苗木销往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山东、山西及东北三省一带等地区,是我国西北部*大、*全的苗木花卉植物繁育基地,也是“百万元成交信得过”的苗木生产基地。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是*适合培养各种苗木、花草、中药材、树种子等的绿色基地。近年来受该产业发展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以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荒山荒滩也变成了美丽的旅游景点和休闲娱乐的避暑山庄。  三、社会成效  六盘山地区是回族和汉族的聚居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口迅速增加,对农、林、草地生态系统的需求和依赖性增大,加上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下,一方面不断地开垦林地、草地;另一方面将土壤肥力消耗殆尽的农田撂荒,结果使林草植被得不到恢复,植物群落的生产力降低。开荒垦地、伐木、放牧、挖药等多种人为活动的影响,使得当地原始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六盘山林业局的经营与管理下,六盘山的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据计算,六盘山水源涵养林的水源涵养能力达 2.6亿 t,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水库,木材蓄积量直接经济效益高达 18.87亿元,旅游社会性收入每年为 55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高原绿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提高到 80%。工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例提高到 20%以上,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0%以上 (李玉军,2015),完成了 23.25万人口的生态移民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森林植被。  第五节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地跨泾源、彭阳、原州、隆德、西吉、海原五县一区的部分地区,保护区总面积 90 071 hm2,涉及流域面积 294 100 hm2。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下设二龙河、龙潭、红峡、秋千架、西峡、东山坡、和尚铺台、卧羊川、绿塬、青石嘴、水沟和挂马沟等林场。六盘山林区森林主要分布于六盘山东西两侧的阴坡、半阴坡及半阳坡,阳坡多为灌丛和草地,乔木常以稀疏分布为主。生长较好的天然林多集中分布于二龙河、龙潭、西峡和苏台林场,人工林多集中分布于峰台、和尚铺台和东山坡林场等。  第六节保护区综合评价  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健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同年 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应考虑生态补偿因素”。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到 2010年年底《全国主体生态功能区规划》出台,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确立了空间布局框架和体制基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林作用。中国有关生态补偿的实践开始于 20世纪 90年代初期,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总体框架已初步形成,目前,实践工作主要集中在森林与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流域和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等方面。  2019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共同生命体”的立体思维精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六盘山林业局率先对保护区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国家生态补偿整体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对于森林生态补偿,要求逐步提高国家的补助标准;对于草原生态补偿,要求按照核减超载牲畜数量、核定禁牧休牧面积的办法进行补偿;对于流域生态补偿,中央财政将加大对上游地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同时鼓励同一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与生态受益地区之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明确要求建立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矿产资源所在地政府对企业提取的准备金要按一定比例统筹使用。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三大体系,首先是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其次是培育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终建立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对于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研究较多,而对于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深入研究却少有报道。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主体,如何构建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如何评价森林文化则是研究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另外,森林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4部分,即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因此,森林文化研究与评价不但对于现代林业建设,而且对于森林健康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总体是:常绿针叶林林相整齐,天然更新与顺向演替趋势明显;落叶阔叶林乔木 -灌木-草本-枯枝落叶层次结构合理,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林作用,森林生态效益显著。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把林业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既丰富了森林文化体系,又增加了周边群众的经济收入,促进了林业的保护与建设。  第七节保护区的创新思路  应用新技术 (GIS、无人机、红外相机等),对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评估,高效率、高精度地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数据变化,保障保护区生态修复规划、治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自然环境  **节地质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处于华北地台与祁连山系地槽之间的过渡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