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德格尔文集: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

包邮海德格尔文集: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

¥69.6 (7.1折) ?
1星价 ¥69.6
2星价¥69.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59074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5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100159074 ; 978-7-100-15907-4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专院校师生及相关知本书是海德格尔*看重的三部讲稿之一。海德格尔借助对谢林的评论,构建起自己的“存在论神学”。

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历来看重谢林的哲学思想,认其为德国唯心论的很好。谢林的“自由论文”(全称为《对人类自由及其本质的哲学思考》)是其一部简短而极其重要的作品,在哲学目前以其重要性和晦涩程度为人所知。海德格尔此作品是对谢林“自由论文”的系统阐释,将自己的思想与谢林的思想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出色的相互阐释关系,是很能见证海德格尔文本阐释与哲学史功力的作品之一,一直被视为海氏哲学史作品的代表作。

目录

先行考察
§1. 谢林的著作以及解释的任务
a) 与1809年历史事件对观中的自由论著
b) 解释的直接意图和处理方式
c) 谢林的生平,著作版本和关于他的文献
d) 把这部论著的整个标题阐释为向存有问题的引导
e) 谢林与黑格尔
**部分 论一种自由之体系的可能性。谢林论著的导论(全集第I编,VII,第336—357页)
**章 某种自由之体系的思想中的内在冲突。导论之导论(第336—338页)
§2. 本探究的两项任务:界定自由概念并将它嵌入某个“科学的世界观点”之整体
a) 对自由之事实的感觉。预先追问对自由概念的暂时界定
b) 与今天的理解相对的“科学的世界观点”这一表达在谢林这里的形而上学的和要求着体系的含义
c) 自由与体系的不相容性。作为任务而将自由概念嵌入一个自由之体系中
§3. 对一个自由之体系的诸困难的一般性探讨
a) 关于今天对体系的冷漠性的先行考察。克尔凯郭尔与尼采那里对体系思想的拒绝
b) 一般地说,什么叫体系?这个词在希腊人与中世纪人那里的含义与用法
c) 近代*初的体系构造的主要条件。追求数学性的理性体系的意志
d) 对近代体系构造之诸条件的回顾性思索。作为近代此在之存有法则的体系
§ 4. 论近代体系构造的历史
a) 17和18世纪体系的各种*初形态
b) 康德从理性之本质出发对体系概念所做的规定。在奠基和扩建体系时所遇到的各种有推动作用的困难
§5. 德意志观念论中的新发端:哲学作为对绝对者的理智直观
a) 超出康德的一步。理智直观意义上的认知
b) 对“体系”的劳作的回顾性思索
c) 历史作为绝对认知通向自身的道路
§6. 存有与接合结构的自身等同性。自由论著作为一种存有之源初神学
a) 哲学作为存在-神-逻辑学。关于存在者整体的问题(“神学”)与关于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问题(存在学)之联络。神(一切存有之根据)作为体系一般的主导性理念。
b) 论一个在神性的原存在物中的体系的可认识性。原则:通过我们之内的神认识我们之外的神

§7. 对体系问题的诸种新原则的要求。自由与必然的更高对立式
a) 体系与自由问题作为哲学之状况
b) 论在谢林那里被转变了的自然和必然概念。与作为唯一且至高的必然性的神中的必然性相对立的人类自由
第二章 泛神论问题作为关于体系构造之原则的问题。导论的主要部分(第338-357页)
§8. 本解释的方向与要求。神学设问和存在学设问的相互作用以及有关存有之本质与真理的更为源初的问题
§9. 对泛神论的不同看法。泛神论与自由问题
a) 泛神论之争(雅各比)。斥泛神论为无神论和宿命论
b) 谢林对一种更为源初的泛神论所进行的先行把握性的说明
c) 对另外三种泛神论形式的批判性考察
§10. 泛神论问题的存在-逻辑学维度。对同一律以及系词之本质的插入性考察
a) 论对于“是”、系词与命题接合结构中的同一性的理解。在泛神论诸命题上的“同一律的高级运用”。同一性作为不同东西之创造性地前进着的一体性
b) 普通的思想和在辩证方面成熟的思想
c) 回顾谢林的发问的根本运动
§11. 为什么得到恰当理解的自由要求泛神论。自由的“形式的”概念:自立性作为在本己的本质法则中的独立性
§12. 为什么得到恰当理解的泛神论要求自由。对存在者整体中的自由之可能性的普遍演绎
§13.谢林“同一体系”的先行阶段。观念论的基本立场
a) 对解释中的本质性步骤的回顾
b) 斯宾诺莎主义的谬误并非神学上的,而是存在学上的。用作为同一性*内在之本质的形而上学意义的爱(不同东西的共属一体性)来取代整一性无生气的同一性
c) 观念论设问的本质和界限。进行表-象的主体性规定了自我和存在
§14. 人类自由的生动概念
a) 观念论与实在论。谢林的“更高的实在论”:同样从自由原则出发来把握自然
b) 作为存有之源初本质的自行意愿自身。人类自由的形式的和生动的概念
c) 人类的自由:致善和致恶的能力
§15. 把恶的现实性嵌合入体系的三种尝试。新发端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 作为为一种自由体系之奠基的关于恶的形而上学。自由论著的主要探究部分(全集第I编,VII,第357—418页)
**章 恶的内在可能性(第357—373页)
§16. 概览
§17. I.恶的内在可能性(第357—373页)。谢林对根据与实存的区分
a) 理解探究工作的各项前提。把所有问题集中到存有问题上
b) 根据与实存的存有关节作为持立于自身的存在者的基本接合结构
c) 从神的方面来阐释存有关节
d) 在与生成中的神之存有的联络中恶的内在可能性。永恒性与时间性
e) 从事物的方面来阐释存有关节。对一种创世存在论的开抛
§18. 对人类本质的形而上学推演:神在人类中的自身启示
a) 作为存有关节之本质法则的渴望
b) 事物的存有作为在特定阶段上进入敞开状态的神性存有的外显性走出活动
c) “永恒的渴望”。神在与其根据的同一性中的实存
d) 创世作为对神之永恒本质(时间性)的映现:绝对者的走出自身和走向自身
e) 关于创世的生成运动性中个别者的生成问题(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个体化原则])。受造的创造者之生成运动性的各个环节
f) 重述。在自身中包含趋向相悖的存有关节与有生命者一般的运动性
§19. 今日自然看法的种种谬误
§20. 私己意志与普全意志。这两种原则在人类中的可分性作为恶的可能性条件
§21. 恶之生成作为逆反精神在对存有关节的翻转中的生成
a) 私己意志往普全意志之上提升作为恶。人类作为那种能够将其此在的存有关节颠倒为非接合结构的存在物
b) 存在论与基督教伦理学。罪作为基督教所诠释的恶
第二章 恶的现实性样式(第373—416页)
§22. II.恶的普遍现实性作为被个别化者的可能性(第373—382页)
a) 从恶的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过渡
b) “根据的紧缩”和受造者中对恶的偏好。自然和历史中恶的先兆
§23. III. 现实之恶的个体化过程(第382—389页)
§24. IV. 在人类当中显现出来的恶的形态。善与恶的相互关联(第389-394页)
§25. V. 面对恶而对神之神性的辩护(第394—398页)
§26. VI. 体系整体中的恶(第399—406页)
§27. VII. 存在者整体的*高一体性与人类自由(第406—416页)
总结性评论
§28. 论谢林的拟人论问题
编者后记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海德格尔文集·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  我们现在理解了,为什么这部论著的导论是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繁冗地根据存有问题被解释的。只要人们只不过是偶尔引用一下谢林的这部自由论著,以便以此方式来引证谢林对恶和自由的特殊见解,那人们就还没有理解这部论著。现在这样一点也清楚了,即在何种程度上,黑格尔对谢林这部论著人尽皆知的判词“这部论著只不过是在讨论一个特殊问题”是一个错误的判词!谢林的这部论著在黑格尔的《逻辑学》出版之前就已经动摇了它!但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并且始终在哲学关于存有的根本问题的光照中并顺着这一问题的意图来理解这部论著,那么我们恰恰就能从它出发而朝前看,进而理解为什么谢林无论如何都必定会因他自己的哲学而搁浅,也就是说,他必定会以他实际搁浅的那种方式搁浅;因为每种哲学都要搁浅,这是哲学这个概念的应有之义。普通理智肯定会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可见做哲学是不值得的!因为对它来说,只有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的东西才能算是个东西。相反,哲学家则从中得出哲学坚不可摧的必然性,而这并不是说,哲学的这种失效似乎有一天仍会被克服,并且哲学会被做“完”。哲学被完成的时候,总是它的终点成为了并且始终就是那个是其开端的东西,即问题的时候。因为只有当哲学真实地保持在发问中时,它才会把值得追问之物迫人目光之中;但当哲学开启出这一对*高问题而言的*有价值的东西时,它就参与到了对下述东西之敞开性的实行中,即那个从根本上克服和超越了无和无关紧要者的东西,就参与到了对存有之敞开性的实行中。存有乃是*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它先于一切存在者、在一切存在者中且为了一切存在者而宣告出*高的级别。存有是人类在其中呼吸的以太,没有这种以太,人类就会沦落为单纯的畜类,而人类的全部行为都会沦落为纯然的畜养。  因为谢林关于人类自由的论著就其内核上来说乃是一种关于恶的形而上学,因为藉此,一种全新的、本质性的推动力进入了哲学关于存有的根本问题之中,因为迄今为止所有对这一推动所进行的展开都始终是失败的,但又因为这种展开只有在一种更高的转换中才能富有成效,所以我们才会在此试图解释这部自由论著;对这一选择来说,上述几点才是真正哲学上的理由。  藉由人类的自由作为致善和致恶的能力这一命题,导论就达到了它的目的;但它还尚未结束。因为在新的任务可以通过主要探究部分而运作起来以前,这一任务必须首先作为任务被展开。这是在导论的结尾部分进行的。(第353-357页)  谢林首先指出,体系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被恶的现实性所冲破。他讨论了把恶嵌入到体系中的种种不同的可能性。在检验这种种尝试时,对恶的概念的许多种不同的理解也得到了讨论。由此,以这样一种方式,对要在“恶”这个名目下被涉及的问题区域的*初概览也就同时被赢获了。一方面导论的这个结尾部分的考察的结论,以否定性的语气说就是:迄今为止的各个体系,尤其是观念论,都没有能力在承认恶之现实性的同时去奠定一个真正的体系;然后以肯定性的语气说:体系的规定性根据,即存有本身的本质,必须更为源初地被把握,只有这样,恶在其*本己的存有中才会变得可理解,进而可以被嵌入体系,而自由的体系由之才会变得可能。  ……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孙周兴,1963年生,绍兴会稽人。199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德国洪堡基金学者;现任浙江大学讲席教授,兼任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等。主要从事德国哲学、艺术哲学和技术哲学研究。著有《语言存在论》《后哲学的哲学问题》《以创造抵御平庸》《未来哲学序曲》《一只革命的手》《人类世的哲学》等;主编《海德格尔文集》(38卷)《尼采著作全集》(14卷)《未来艺术丛书》等;编译有《尼采四书》《海德格尔选集》《林中路》《路标》《尼采》《悲剧的诞生》《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