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010651
  • 装帧:书写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72010651 ; 978-7-5720-1065-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以历史为背景,以科学为内核,以故事为载体 将人类对微生物的了解与探索之路 凝练成一部隐秘而伟大的病菌简史 细数病菌发现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 和科学家们的高光时刻 盘点17种传染病的病原特征、主要症状、传播途径、防控知识 从病毒与细菌的发现,回顾人类与重大传染病的斗争历程 从疫苗与抗生素的发展,探寻人类与微生物的和谐相处之道 ★为什么要了解传染病 不了解就会恐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发传染病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知道它们会一来再来,却不知道何时、何地,预防意识不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都有可能给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保持“敬畏之心”,做好科学防护,这样当“瘟疫”再次来临时,才不会因为无知而重蹈覆辙。 ★为什么要读《病菌简史》 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 当我们把目光从当下移向历史的长河,会蓦然发现,传染病竟然贯穿整个人类历史。雅典大瘟疫摧毁了辉煌的城邦文明,中世纪的黑死病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1918年的大流感为“一战”画上了休止符……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在深入浅出中带领我们翱翔于历史的天空,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现今世界的人,不管是不是科学家,必须具有科学的头脑。 随着现代科学的诞生,人类开始尝试以科学为武器来对抗传染病。列文虎克、路易·巴斯德、罗伯特·科赫、爱德华·詹纳、卡尔梅特、介兰……在微生物这个奇妙的世界里,科学家们求知若渴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书中提到的这些抗疫先驱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宝贵的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更是大胆创新、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如今,传染病已成为一个影响生命健康、经济发展甚至社会秩序的重大社会问题。全球化、城市化、气候变化以及社会与行为方式的变化等一系列社会文化因素加快了传染病的蔓延。“疫苗犹豫”的影响、“超级细菌”的危害……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组组惊人的数据,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不断探索如何与微生物共存,是人类今后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阅读体验超乎想象 开本小巧,全彩印刷,近100幅精美图片,使文说与图说并驾齐驱,让我们更容易穿越历史时空。 装帧、选料、工艺升级,封面选用纸面硬精,烫金工艺,高级质感令人怦然心动,内文选用80g东方书纸,柔和质朴,细腻触感令人爱不释手。

内容简介

本书为“硬核医生”张文宏2020年主编的上海市很好科普作品《病菌简史》修订典藏版,通过介绍病毒、细菌的发现史及多场重大传染病对社会的影响,回溯疫苗和抗生素的发展道路,将17种由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特征、主要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控知识娓娓道来,旨在让广大读者了解更多与病毒、细菌相关的知识,引导他们科学有效地防控传染病,做好自己健康的责任人。典藏版开本小巧便携,装帧唯美精致,图文编排全面优化升级,宜读、宜赏,更宜藏。

目录

改变世界的传染病

看不见的威胁

传染病防控三部曲

人类的秘密武器

都是病毒惹的祸

流感:**次世界大战的终结者

肝炎:隐形的生命威胁

宫颈癌:当“红颜杀手”遇见克星

水痘:校园里的捣蛋鬼

麻疹:传染性极强的小红点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在搞怪

艾滋病:生物界的特洛伊战争

SARS:蝙蝠才是罪魁祸首

MERS:引爆中东的“新非典”

新冠肺炎:不能承受的“王冠”之重

天下谁人不识“菌”

鼠疫:席卷欧洲的黑死病

霍乱:元凶竟是饮用水

结核病:古老的“白色瘟疫”

白喉:令人闻风丧胆的儿童杀手

百日咳:揭开久咳不愈背后的真相

破伤风:小伤口也可能致命

幽门螺杆菌:诺贝尔奖光环下的明星细菌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大自然的无声警告

无药可用的时代

与“疫”共舞


展开全部

节选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公元14世纪,黑死病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肆虐。当时,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犹如人间炼狱,人们痛苦不堪,无时无刻不在祈祷这场瘟疫快点结束。直到1665年末,一场熊熊烈火(史称“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就连四处逃窜的老鼠也未能幸免。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伴随着这场大火,黑死病也奇迹般地消失了!人们一边痛惜于火灾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一边又无比庆幸这场持续了300年的恶疾终于得以结束。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是大火带走了黑死病吗?大多数人将其归功于神灵的庇佑,科学家们则不这么认为。苦于当时有限的科学设施和技术水平,人们付出了诸多努力,但依然一无所获。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镜头转至1894年的香港,黑死病伴随着同样的场景再次向人们宣战。不同的是,在巴斯德、科赫等科学家的推动下,当时的微生物学已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年代。瑞士的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 耶尔森(Alexandre Yersin)来到香港,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研究,发现了致病的细菌,并作出了详细的描述。 致病菌从何而来?科学家们发现黑死病的高发地区有一个共同点:卫生条件异常脏、乱、差,老鼠猖獗。在研究患者的尸体时,耶尔森也在老鼠身上找到了鼠疫杆菌,并发现这种细菌可以从一只老鼠传播到另一只老鼠。他当时就得出结论:致病细菌来源于老鼠。 但很多患者并没有被老鼠咬伤或直接接触老鼠的经历,老鼠身上的细菌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染到人身上的呢?在耶尔森发现鼠疫杆菌之后的数年间,其他科学家作了进一步研究,断定该细菌是通过老鼠身上的鼠蚤叮咬传播的。 至此,黑死病的传播途径水落石出:鼠疫杆菌生存于老鼠体内,鼠蚤叮咬了携带细菌的老鼠后再叮咬人类,造成人类患病。因此,这种病被命名为鼠疫,该细菌也称作鼠疫耶尔森菌。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大规模的鼠疫,人们开始积极地开展灭鼠运动,改善卫生条件,肆虐人类社会数百年的鼠疫终于被有效地控制住了。

作者简介

张文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兼公共卫生专家组共同组长,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主任。荣获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入选者等称号。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诊疗研究,牵头了国家多项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等多项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