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公民道德新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公民道德研究(百家廊文丛)

公民道德新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公民道德研究(百家廊文丛)

1星价 ¥61.6 (7.0折)
2星价¥61.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976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92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300297637 ; 978-7-300-29763-7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题在于结合中国的实践,同时借鉴西方发达**的思想成果,反思具有参照意义的其他**或地区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走过的路程,全面分析公民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以及好公民的形成特点,证成公民道德与发展中**现代化进程的高度正相关性。

内容简介

本书将当代中国公民道德问题的探讨置于现代化视镜之下,在“导言”部分解释了全书的若干核心概念、中心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提出“好公民是现代社会的主体”这一命题。章确定了公民道德问题讨论的时空背景,交代了公民身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转换以及由此产生的现代社会道德研究视角的调整。第二、三、四章则分别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不同层面的现代化领域阐述了相应的公民道德表现形式及相关的理论问题。第五章通过对公民道德的一个重要且相对特殊的形态——公民不服从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公民个体的多样性、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多元性以及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公民道德规范(如忠诚、守法、公平等)的复杂表现形态等问题。第六章是对中国当代公民道德的实证调查数据分析,重点讨论了公民认知、公民参与、公民教育等方面的实际状况及其理论问题。第七章是横向的比较研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个地区——香港、新加坡、日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资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目录

导论 公民是现代社会的主体 **章 现代化之必然性及其反思 一、现代化模式分析 (一)现代化的源起 (二)现代化模式 (三)现代性及其思考 二、人的现代化:公民地位 (一)人的发现 (二)法治在人的现代化中的意义 (三)落实公民地位是现代政府的责任 三、宏大叙事下的身份转换:公民资格 (一)公民资格的多样性 (二)世界公民问题 (三)群体公民的兴起 第二章 经济现代化与公民经济道德 一、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一)现代经济活动的总体特征 (二)市场的自由性和道德性 (三)市场道德与公民道德的关系 二、公民个体的经济美德 (一)劳动创造财富 (二)坚持职业操守 (三)理性消费 三、经济组织的公民规范 (一)经济行政组织的公民规范 (二)经济行业组织的公民规范 (三)经济实体组织的公民规范 第三章 政治法律现代化与公民政治道德 一、现代政治结构 (一)现代政治乃众人之事 (二)现代政治主体及其地位 (三)现代政治与行政的分合 二、共和国的公民道德理念 (一)政治法律制度对公民角色的规定 (二)共和政体下的公民角色及其道德 (三)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主题 三、公民参与中的道德精神 (一)公民参与的发展 (二)公民参与中的政治认同问题 (三)公民参与中的自由及责任 第四章 社会文化现代化与公民道德意识 一、现代社会文化转型的艰难历程 (一)传统的社会文化之特点 (二)公民文化的生成 (三)社会资本的演变 二、现代公民的社会文化身份 (一)族群归属与公民身份问题 (二)家乡观念与地方共同体问题 (三)中华文化传统与“我们”的社会文化身份 三、现代化中的社会文化主题 (一)社会开放与文化守成的关系 (二)公民个性与国民共性的关系 (三)文化价值观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第五章 公民不服从的道德思考 一、公民不服从的理据 (一)公民日常生活的先在性 (二)人类智力的局限 (三)制约政治权力机构的和平抗争 二、公民不服从的限制条件 (一)诉诸社会共识 (二)可以追问的真实意图 (三)非暴力不合作的手段 三、公民不服从的道德意志 (一)责任:可以申辩的个体意志 (二)敬畏:对支撑政体基本价值的确信 (三)宽容:求同存异,容忍渐进性变革 第六章 我国当代公民道德的实证研究 一、公民认知的现状及其道德审视 (一)何谓公民认知 (二)我国公民认知现状 (三)公民认知中的道德 二、公民交往的现状及其道德拷问 (一)日常行为与公民交往 (二)我国公民交往现状 (三)公民交往相关的道德 三、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其道德警示 (一)公民教育的核心任务 (二)我国公民教育现状 (三)重申共和国精神是*好的公民教育 第七章 公民道德问题的比较研究 一、香港公民道德发展的经验 (一)香港公民道德的产生 (二)香港公民道德的主题 (三)香港公民道德的走向 二、新加坡公民道德培育的回顾 (一)新加坡的建国及其执政党 (二)新加坡公民道德培育的主体 (三)当代新加坡公民道德的新挑战 三、日本公民道德变革的借鉴 (一)公德与国民道德的提出 (二)公民道德教育的相关问题 (三)当代日本公民道德的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萍,女,1965年生,湖南衡阳市人,东京大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伦理、东方管理哲学、茶道哲学等。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北京市项目一项、中央网信办项目一项、贵州省重大项目一项和中国人民大学项目一项。出版和主编专著9部,包括:《企业伦理:理论与实践》《现代社会管理的伦理分析》《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分析》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包括《论管理伦理的问题域及决策方法》《“道德”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意义转换》《推进网络伦理建设》《在地普遍性的比较哲学何以可能》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