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郑凯卿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15709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3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11570963 ; 978-7-5115-7096-3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郑季霞将父亲郑凯卿生前讲述的往事以及她所搜集到的令其难忘的史实整理记录成书。这本书能对党史研究、青少年教育有所裨益,让我们的后代了解并铭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而英勇奋斗的崇高品质。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个女儿的视角回忆记述了中国共产党湖北武汉早期党组织的创始党员、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党员郑凯卿的传奇一生。 全书客观真实地记录了郑凯卿由一个穷苦工人走上革命道路,在中华民族遭遇内忧外患、中国人民深受苦难之时,和战友们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成长为共产主义坚定信仰者的革命历程。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学习读本,也是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之作。
目录
**章 故乡武昌
诞生于松树湾
童年庭训
少年智勇
祸不单行
第二章 孤身漂泊
痛别哑妹
流浪沙湖
车行小工
勤奋书童
“虎口”救人
第三章 文华校工
挑水昙华林
结缘“文华”
罢洋人水
拜师学厨
“万能”师傅
第四章 思想觉醒
受蒙日知会
参加辛亥首义
童子军技师
第五章 同心同行
爱情降临
佳偶姻缘
温暖家庭
第六章 坚定信仰
接受新思想
在五四激流中
结识陈独秀
“五局”工人状况调查
第七章 投身革命
参与创建武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
做党的人
第八章 传播真理
壮大党团力量
宣传“劳工神圣”
组建“光明公社”
工友贴心人
第九章 工运先锋
葡萄庭院密会
组织**次工人罢工
领导人力车工人大罢工
与黄负生的友谊
第十章 屹立风暴
在二七风暴前沿
勇救林育南
痛悼施洋
寒夜的火焰
第十一章 赤胆忠心
肩负组织使命
复兴工人运动
第十二章 爱国反帝
策划声援五卅运动
领导民众抗议暴行
带领工人奋起反帝
第十三章 挺立洪流
接应北伐军
水陆夹击收回英租界
在大革命中洗礼
第十四章 风雨如磐
组织总同盟罢工
密送董必武离汉
别妻失子
与陈潭秋战斗在江西
第十五章 重返文华
“云霞”出海曙
建立“工人烤火处”
雪中救工友
奉命送幼童
第十六章 救亡图存
听从党的召唤
发出抗战怒吼
护送保育院儿童西迁
第十七章 川东岁月
团结工人抗战
捡“炭花”筹经费
舐犊情深
送“旱魃神”
第十八章 情注云阳
支援游击队
爱撒孤儿
小学教员
罢市济贫
第十九章 离川回汉
迎接解放
黎明前的黑暗
投入护校斗争
第二十章 山高水长
喜看祖国新貌
党组织关怀
校外辅导员
第二十一章 灯塔永恒
天伦亲睦
痛失爱妻
*后岁月
后记
节选
诞生于松树湾 在湖北武昌东北部,有一个风光秀美的村湾,名为松树湾。松树湾以村庄漫山遍野的松树而得名。 在村后山坡茫茫松林的人口不远处,有一棵古松,其树干粗大硕壮,弯弯曲曲犹如龙身,树皮粗糙呈块状,好似龙鳞,树冠茂密地交织在一起,盘旋弯曲地向四面伸展枝翼,高大而优美,苍劲而有力,令人敬畏。走进松林深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松树,碧绿娇翠的松针形成绿色的海洋,大风掠过,阵阵松涛声响起,宛如千军万马呼啸奔腾。 清晨,白纱似的雾霭弥漫在松林里,缓缓翻腾浮动,迷迷茫茫地增添了松林的神秘。朝霞投射到林中,万道霞光染得树木花草一片绯红。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似雪的梨花竞相斗艳,把林海点缀得色彩斑斓。 村前的月亮湖,碧绿似一面翡翠玉镜,白云倒映在湖面,恍若一堆堆洁白的冰雪;阳光照射在湖面,微风吹过,泛起点点银光,好像湖面上泛起点点星星。一叶扁舟荡过,柳影在涟漪中轻轻晃动,水面上留下粼粼波纹,晃晃悠悠地传送到远方……在季节的转换中,大雁在湖面上飞翔,野鸭在湖水中嬉戏,将湖岸土坡东头的茅屋和松林衬托得格外幽静。 松树湾有大片的庄稼地,坡旁是旱地,湖边是水田,一片连着一片,村民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 1888年3月24日,一名男婴诞生在这个美丽松树湾的茅屋农舍里,因生下时重有八斤,起乳名“八斤”。这个小名为“八斤”的男孩就是后来的武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中国共产党**位工人党员郑凯卿。 郑凯卿是郑氏“锅八块”的后裔,到了郑凯卿的祖父郑山富这一代就落脚在湖北武昌青山铁铺岭郑家力山。在人们的眼里,郑山富是一个有着高高的个头,头发灰白,面部清瘦,腰间别着一根旱烟杆的诚实庄稼汉子。 1870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了一场“数百年未有之奇灾”。滂沱大雨七天七夜下个不停。特大洪水导致宜昌至汉口之间大量堤坝决口,圩堤普遍溃决,田满了,堰满了,湖也满了;路淹了,房淹了,树也淹了。天上的暴雨和地上的洪水将郑家力山淹没在一片汪洋大水之中,民舍漂没殆尽。无奈之下,郑山富带着妻儿背井离乡、外出逃荒。 洪水退后,郑山富一家人重返郑家力山,来到距离郑家力山不远处的松树湾安家落户。在松树湾,郑山富和儿子郑根尧靠给地主做长工、打短工,养活家人,一年四季一家人勤扒苦做,节衣缩食,勉强糊口。在郑根尧30岁那年,他娶了同村贤惠姑娘刘喜梅为妻。一家四口人居住在破旧窄小的房子里,结婚第二年喜梅怀上了孩子,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郑山富决定和儿子一起,在村东头建一座茅草屋。 为了建茅草屋,父子两人白天忙完农活后,傍晚又披星戴月到很远的地方去割茅草,手足和衣裤常常被树枝荆棘划破。他们将一担担茅草挑回来码成垛。在备足茅草后,再用黄色的泥土制作好土砖。然后将黄色土砖一块块砌起,搭建成两间小屋,屋顶铺上一层层厚厚的金黄色的茅草。用半年时问,茅草小屋终于筑成,太阳照在茅草小屋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远远望去,万绿丛中镶嵌着一座“金色”的小屋。 一天,郑山富吸着旱烟,坐在老屋前的小凳上,高兴地对儿子说:“根尧啊,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颗亮晶晶的星星从天空落了下来,滚进了我们家。你媳妇快要生了,你们搬到新屋去住吧。”根尧低声说道:“爹,还是您和我娘搬到新屋吧,我和喜梅就住这旧屋。”郑山富连连摆手,大声说道:“不行、不行,新茅屋是给我小孙儿住的,你们赶紧搬到新屋过新年吧。”于是,在入冬前根尧和待产的媳妇喜梅住进了新建的茅屋。 茅屋坐北朝南,黄泥土将四周的墙壁裱糊得平整光滑,南面墙的右边开有一扇小窗,说它是一扇窗户,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方形的小洞。茅草屋一大一小两间房,大间是堂屋,屋的中间是左右平开的两扇大门,门槛较高,厚厚的,可当凳子用,人累了可坐在上面休息。屋檐下挂着几个葫芦和一些老丝瓜,还有几大串红色的干辣椒。堂屋内正面靠墙处用几根“蚱蜢腿”一样的木条支撑起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木板,木板上面摆着香炉,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左面墙上挂着牛鞭子、蓑衣、斗笠、簸箕,墙根放有镰刀、锄头等农具。右面墙边有一口灶和烤火的土坑,灶的旁边摆一口水缸、一个小饭桌和简单的家具。小间是睡房,房里摆着一张床,床边的小桌子上有个小木箱和一盏小油灯。刘喜梅用自己织的土布,染上各种花纹和图案,缝制了被套、床单,将房间布置得干净、整洁。 1888年的春天,一对小燕子衔得几片桃花瓣,双双飞进郑根尧的茅屋。3月24日清晨,茅屋传出“哇哇、哇哇……”一阵阵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宣告一个小生命来到人间。 “生了,生了……”头发花白的接生婆激动的声音打破了紧张的气氛,她高兴地对站在房门边焦急等待的郑根尧高声说道:“恭喜!恭喜!您家添了一个宝贝儿子。”郑根尧闻讯快步来到喜梅的床边,看到母子平安,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妻子疲惫、苍白的面容,让他心疼不已。当他望着
作者简介
郑季霞,中国共产党**位工人党员郑凯卿之女,湖北武汉人,1932年生,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湖北教育学院附属师范学校,从教30余年,高级教师,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现为湖北武汉长春街小学退休教师。曾撰有百余篇文章和诗词,见诸《长江日报》《党史天地》《武汉党史》《武汉工运》《武汉春秋》《武汉文史资料》等报刊。
-
小说家的假期
¥29.7¥52.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6¥55.0 -
两宋人物
¥6.1¥19.2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2.5¥29.8 -
苏东坡
¥40.6¥58.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11.5¥28.0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8.1¥42.0 -
钻石与铁锈:琼·贝兹自传(八品)
¥26.5¥68.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22.1¥45.0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29.0¥58.0 -
沿着公路直行
¥17.0¥50.0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
¥13.3¥30.0 -
毛姆自传
¥14.1¥38.0 -
道教徒的诗人 李白及其痛苦
¥8.3¥26.0 -
自述五种
¥9.0¥28.0 -
武则天演义:良相辅国 一代女皇
¥14.1¥38.0 -
傅雷与傅聪
¥14.9¥49.8 -
成为福克纳:威廉·福克纳的艺术与生活
¥20.9¥45.0 -
词人纳兰:西风独自凉
¥20.6¥48.0 -
跃登百老汇-黎锦扬自传
¥7.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