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6968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030696847 ; 978-7-03-069684-7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西医结合诊疗与康复系列丛书》口腔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康复分册,是一部口腔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及康复专著。全书分十二章节,介绍口腔系统疾病的概述和口腔疾病健康评估与管理,对于目前临床常见的口腔病证,介绍了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相关检查、诊断、西医治疗、中医辩证论治、辩证要点、证治分型及康复治疗。本书注重西医的诊断治疗和中医的辨证论治,结合传统的针灸、中医中药、外治等治法,内容丰富、翔实,是一部具有实用性、系统性、优选性、科学性的口腔医学专著。发扬祖国传统医学优势,中西医结合,开创口腔疾病治疗的新局面。
目录
**章 牙体牙髓病 1
**节 龋病 1
第二节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7
第二章 牙周黏膜疾病 12
**节 牙龈病 12
第二节 牙周炎 19
第三节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33
第四节 口腔感染性疾病 36
第五节 口腔超敏反应性疾病 44
第六节 口腔黏膜溃疡性疾病 47
第七节 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 52
第八节 唇舌疾病 57
第三章 牙与牙槽外科 61
**节 牙拔除术 61
第二节 拔牙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 65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 69
**节 概论 69
第二节 抗菌药物在抗感染中的应用 74
第三节 智齿冠周炎 75
第四节 面颈部淋巴结炎 78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81
第六节 颌骨骨髓炎 90
第七节 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 95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 99
**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与急救 99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105
第三节 牙与牙槽骨损伤 109
第四节 颌骨骨折 111
第五节 颧骨与颧弓骨折 117
第六节 全面部骨折 118
第六章 颞下颌关节疾病 121
**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121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脱位 126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强直 131
第七章 涎腺疾病 136
**节 流行性腮腺炎 136
第二节 化脓性腮腺炎 139
第三节 下颌下腺炎 144
第四节 涎石病 146
第五节 舍格伦综合征 148
第八章 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152
**节 概论 152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 153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159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162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 170
**节 三叉神经痛 170
第二节 面神经麻痹 174
第三节 面肌痉挛 178
第十章 常见全身系统性疾病口腔表现 182
**节 血液系统疾病 182
第二节 性传播疾病 196
第十一章 先天性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 208
**节 唇腭裂概述 208
第二节 唇腭裂的分类 212
第三节 唇裂 213
第四节 腭裂 218
节选
**章 牙体牙髓病 口腔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阴和阳一直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这一层平衡被打破,就会引发各种口腔疾病。在中医口腔学中,致病因素被称为邪气,口腔应对外界的能力被称为正气。当口腔中的阴阳保持动态平衡时,正气强,邪气弱,口腔保持健康。当口腔中阴阳平衡被打破时,正气消邪气长,口腔疾病发生。因此,维持口腔阴阳平衡便是要增长正气,抑制邪气,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牙体牙髓病是发生于牙体硬组织和牙髓根尖周组织的疾病。本章将从中医和西医角度,一一介绍牙体牙髓病的病因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中医及西医治疗。目前中医治疗口腔疾病,其中的阴阳平衡理论在口腔医学中得以应用。阴阳平衡是机体维持稳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机体健康与疾病的矛盾也可以从阴阳平衡理论中找到合理的解释。口腔作为机体五官中的一部分,其病也可以从阴阳平衡理论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节 龋病 龋病(caries,tooth decay)是指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殷墟甲骨文中有关于龋病的记载,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次关于龋病的记载,其记载于公元前14世纪。此外,在山顶洞人的颌骨上也发现了由于龋坏导致的颌骨破坏。龋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颌骨骨髓炎。中医学将龋病又称为齿龋、蛀牙或虫牙。 一、中医病因病理 古代中医将龋病的病因病理分为风热、风冷、胃火、肠热、湿热、痰毒、六郁、甀血、中气虚弱、寒邪犯脑、肾阴亏虚、肾经虚寒及龋齿牙痛等13种之多,这些病因从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了龋齿牙痛病因的本质,为现代认识和研究其病因和发病奠定了基础。现代龋病的病因病理如下。 (一)胃肠积热 牙是手、足阳明经循行所过。若口腔内卫生差,牙体有龋坏,食物残渣及软垢积聚在牙齿龋洞内或邻接处,平素饮食不节,嗜食甘甜膏粱厚味,胃火炽盛,火热循经上熏,熏蒸于齿,日久则蚀齿。 (二)肾虚骨弱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齿为骨之余。阳明脉虚,肾精亏损,骨髓不足,不能濡养牙体,致齿不固而蛀。《黄帝内经》中所载的中医学理论认为,口腔健康和肾脏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素问》载“肾气盛,齿更发长”,“肾气实,发长齿更”,“肾气衰,发堕齿槁”。从理论上看,伴随着肾气由盛转为实,再转为衰,口齿的健康也由长转为更,再转为槁。整个过程呈现出正相关。从实际应用上看,对补肾固齿丸的研究发现补肾疗法对改善口齿松动有着奇效。由此可见,肾脏主口腔健康并不是虚谈。齿为口腔中昀主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齿的健康代表着口腔的健康。因此只有维护好齿的健康口腔才可以健康。中医学理论认为:肾有主骨生髓的功效,而齿生于骨,因此肾精足可以固齿。正如《温热论》载:“齿为肾之余。”肾精不足就会牙齿松动,严重者牙齿折断。所以不管是在口腔保健还是治疗中,都要重视补充肾精。 二、西医病因病理 关于西医龋病的病因,公认的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食物)、宿主和时间。 (一)细菌 在牙面形成的获得性膜(acquired pellicle)上,会有细菌的黏附,形成牙菌斑,位于牙龈冠方的牙菌斑称为龈上菌斑(supragingival plaque),位于牙龈根方的牙菌斑称为龈下菌斑(subgingival plaque)。其中,龈上菌斑中的变异链球菌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牙菌斑致龋的生物化学基础是糖代谢,通过糖分解及合成代谢从而产生有机酸和乳酸,使局部 pH值下降。 (二)食物 食物致龋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食物中糖的作用。20世纪早期,有学者提出“精制食物”的概念,精制食物经过处理后,除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其中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物理性能也被削弱,包括食物的硬度、韧性刺激涎腺分泌,刺激咀嚼器官发育,刺激胃肠蠕动等。P M Dummer(1987)在一篇论文中提及英国人在17世纪以前的龋齿数量很少。17世纪以后,患龋率提高,且损害昀多的在牙齿的咬合面和邻面,这与食物中糖的摄入量增加密切相关。Agnew(1941)在20世纪中叶对我国西康(今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藏族居民的调查和Cran(1959)对澳大利亚中部和南部居民的调查,都说明食用粗制食物者患龋的情况更轻。 (三)宿主 宿主与龋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包括牙对龋病的敏感性、窝沟深度等牙外形及解剖结构方面的原因。此外,牙弓形态不规则,牙列拥挤也增加了患龋的风险。宿主的免疫因素也与龋病密切相关。 (四)时间 这里的时间是指龋病发生、发展的时间,包括从获得性膜形成、菌斑的形成、细菌代谢糖类产酸再到牙釉质脱矿、发生龋坏所需要的时间。 三、临床表现与分类 龋病的临床表现即发生色、形、质的变化。色的变化根据龋坏程度而异,即由半透明的乳白色变为白垩色、淡黄色、黄褐色、黑褐色或墨浸状等;形的变化包括牙表面脱矿从而导致的缺损,继而形成龋洞,牙外形失去完整性,牙正常的解剖形态改变;质的变化即指牙体组织内部硬组织发生的变化,包括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崩解,临床探诊可见表面粗糙、质软等改变。 关于龋病的分类如下。 (一)根据进展速度分类 1.急性龋(acute caries) 急性龋是指病变速度快,数月内形成的龋洞,由于病变进展较快,牙髓组织来不及反应,不能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牙髓容易感染而发生牙髓炎。临床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 2.猖獗龋(rampant caries) 猖獗龋又称“猛性龋”,较急性龋起病更急,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龋,累及多数牙。常见于头颈部放疗后的患者,也称“放射性龋”。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由于唾液分泌量少,牙面自洁作用差,也容易形成牙面菌斑导致猖獗龋的发生。 3.慢性龋(chronic caries) 慢性龋又称“干性龋”,病程慢,质地较硬,探针不易插入,是昀常见的龋损类型。 4.静止龋(arrested caries) 由于病变所处的环境变化,龋病发展得到控制,病变不再继续进展而维持原状。常见原因如相邻牙拔除、隐蔽部位开放、原有的致龋因素消失。 (二)根据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 1.窝沟龋(pit and fissure caries) 窝沟龋是指发生在咬合面及颊或腭沟、裂、点隙的龋损,呈倒锥形破坏,锥底部朝向牙本质,尖部朝向釉质,呈一个口小底大的损害。 2.平滑面龋(smooth surface caries) 发生在窝沟以外牙面的龋损,即为平滑面龋。根据发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颈部龋和邻面龋。 3.根面龋(root caries) 根面龋指发生在牙根部的牙骨质,病因主要是任何原因造成的牙龈退缩导致牙根面外露。 4.线形釉质龋(linear enamel caries) 线形釉质龋发生于上颌乳前牙唇面的新生线处。新生线也称为新生带,是出生前后釉质的界线,是乳牙特有的组织学特征。多发于2~4岁,首先波及上颌乳切牙的唇面,而后发展可波及上下**乳磨牙、上颌乳尖牙,但不波及下颌乳切牙。 5.隐匿性龋 隐匿性龋临床容易漏诊,因为龋洞发生在完整的釉质下方,具有隐匿性而称为隐匿性龋。好发于磨牙沟裂下方和邻面。 (三)按病变程度分类 1.浅龋(enamel caries) 病变程度局限于釉质层,没有波及牙本质。探诊可见局部粗糙,用探针尖端能钩住小而浅的龋洞。 2.中龋(dentinal caries) 病变程度达到牙本质层。由于牙本质无机物少,有机物多,细菌可从牙本质小管入侵,形成龋洞。 3.深龋(deep caries)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患者对冷、热、酸、甜刺激反应强,刺激物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痛,是深龋的特点。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中医诊断可用压阳明脉之法检查龋齿,但更确切地确定龋齿的牙位及程度,中西医在龋病方面的诊断基本一致,均通过病史、视诊、探诊、温度刺激试验、透照法、X线片诊断。 1.病史 浅龋患者无特殊病史,没有症状。中龋和深龋可有对冷、热、酸、甜刺激有反应的病史。 2.视诊 从颜色即可判断龋病,即从透明乳白色变成白垩色、变暗变黑,甚至形成龋洞。 3.探诊 探诊不光滑有粗糙感,或探针尖端可插入,患者会有酸痛症状,随着龋坏程度增加,探诊的疼痛症状加重。 4.温度刺激试验 在中龋和深龋诊断时,可采用冷、热温度刺激试验,或电活力测定。 5.透照法 透照法利用一种光导纤维装置,对检查前牙邻面龋洞很直观,可直接看出龋损部位和病变深度、范围。 6. X线片 邻面龋、继发龋或隐匿龋不易通过其他方法诊断时,利用 X线片检查可见低密度影像,对于检查龋洞的深度及其与牙髓腔的关系更为明确。 (二)鉴别诊断 1.浅龋的鉴别诊断 浅龋一般无症状或无刺激敏感,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釉质发育不全:釉质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实质性缺损,有时会有颜色的变化,变黄褐色,探诊光滑,病变呈对称性。②釉质钙化不全:颜色呈白垩色,可发生在牙面的任何部位,没有特殊的好发部位。③氟牙症:又称为斑釉症,颜色为白垩色至深褐色,对称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流行情况。 2.中龋与深龋的鉴别诊断 中龋和深龋均对冷、热、酸、甜刺激敏感,区别在于痛感的强度,中龋痛感相对弱些,有时患者自身耐受容易导致临床误判,但由于中龋、深龋的治疗**步都是去尽腐质,在去腐质的过程中就可诊断,所以鉴别中龋和深龋对临床来说意义不大。 3.深龋与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的鉴别诊断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表现为无明显自发痛,洞内探诊迟钝,热测引起迟缓疼痛,多有轻度叩痛。深龋的牙往往是当冷热刺激进入深龋的洞内才出现疼痛反应,而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五、中医辨证论治 有关牙痛中医治疗的论文不少,其中有些观点极富新意。如李颖等提出助阳散寒法、祛风清热法、清胃泻火法、清热凉膈法、釜底抽薪法、行气解郁法、清胃滋肾法、温补脾肾法、导龙入海法、滋补肝肾法、升阳益气法等十一种治法治疗牙痛。龙凤昌将牙痛分为胃火、寒入少阴、虚火、肝郁化火等四型,分别用清胃散、六味地黄汤、麻辛附子汤及逍遥散等加减治之。而《灵枢 寒热》进一步指出,根据寒热辨虚实而采用或补或泻之法治疗龋齿。汉代张仲景(公元2世纪)所著《金匮要略》中有雄黄治疗小儿齿龋痛的论述;唐代苏敬等人编撰的《新修本草》(665年)中有关于银膏补牙的记录。总而言之,中医辨证论治龋病,以胃肠积热证、肾虚骨弱证为主。该病的治疗方法以西医充填治疗为主。 (一)胃肠积热证 证候有明显龋洞,病史有冷、热、酸、甜敏感及刺激痛,全身症状包括便秘、口渴、口臭、舌苔黄、脉滑。 治法 清除胃热,燥湿杀虫。 方药 清胃散加味。 方解 本方药具有清胃凉血之功效。其中黄连苦寒泻火,直折胃腹之热;牡丹皮、生地黄、升麻具有凉血滋阴及清热解毒的功效;当归身(佐)具有养血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升麻兼引经为使。 加味 热困胃腑、便秘可加大黄、黄芩、芒硝等,燥湿杀虫加海桐皮、露蜂房。 (二)肾虚骨弱证 证候 牙体龋蚀、酸痛不适,除冷、热、酸、甜刺激痛外,还伴有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舌苔少,脉细。 治法 滋阴补肾,坚齿护髓。 方药 六味地黄汤加味。 加味 可加狗脊、骨碎补,具有固齿功效。 六、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常用氟化物和硝酸银,可有效终止病变,治疗龋损。但需注意,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2¥28.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11.9¥39.8 -
小儿推拿秘旨
¥4.0¥9.0 -
直到最后一课 生与死的学习
¥26.5¥59.0 -
中医诊断全书
¥19.2¥59.0 -
勾勒姆医生
¥20.7¥59.0 -
本草纲目
¥27.4¥7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2.4¥5.0 -
博济医院百年1835-1935
¥26.6¥70.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5.2¥38.0 -
脉因证治
¥4.8¥13.0 -
民间针灸三百方
¥2.3¥7.0 -
外科急救常识图解
¥1.7¥4.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3.6¥32.0 -
黄帝内经素问
¥22.5¥30.0 -
人体解剖学常用词图解(精装)
¥45.8¥158.0 -
黄帝内经
¥43.5¥68.0 -
神农本草经 本草三家合注
¥19.1¥58.0 -
针灸大成
¥29.2¥65.0 -
常见急救常识图解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