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984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48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300298412 ; 978-7-300-29841-2

本书特色

资本的天性是追逐利润。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世界上那些极为聪明的人玩弄资本游戏而致使企业从山巅跌至谷底的故事一直在生活中上演。这是人性使然,还是机制漏洞所致? 花样繁多的金融工具让资本和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充满迷惑性,给金融犯罪可乘之机。规范资本的运作,让金融真正服务企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运行的重要一环。 本书解密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金融骗局,帮助读者弄清楚资本操纵的真相。书中分析了庞氏骗局、内幕交易、证券市场操纵等各种类型的金融欺诈的实施机制、道德问题、犯罪组织,尤其是对历史上的金融大案进行了细节的描写。通过书中抽丝剥茧的分析,读者可以穿越金融迷雾,洞穿金融市场的本质。书中两篇对历史上著名金融大案当事人的访谈,以**人称展开,再现了当事人的心理动态、骗局的细节设计,发人深思:金融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讲透了各种类型金融骗局的机制设计、运行逻辑、防控要点。读懂了这些,读者可对金融市场的运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生动再现世界上那些极聪明的人是如何通过操纵金融市场获取暴利的,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性的复杂和金融市场的迷惑性。 数据分析和情节描述相结合,兼具可读性和分析性,同时满足大众读者和想要深层次学习的读者的需求。 书中包含对著名金融犯罪案件当事人的访谈。当事人的事后反思极具启发性,引发对当前金融市场主流趋势的质疑和对金融的本质的思考。

内容简介

资本是商业的助推器,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而如果企业通过资本游戏换取虚假增长,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金融骗局和丑闻不断被爆出,各类金融犯罪形式多样、涉及资金规模巨大,事实远比影视作品的演绎更“精彩“。本书在重温人类金融发展简史的基础上,描写华尔街犯罪的起源,之后详细分析内幕交易、庞氏骗局、证券市场操纵、上市欺诈、洗钱、新兴市场犯罪、恐怖融资、对冲基金犯罪等各种类型的金融犯罪活动,探讨其中的道德风险、机制设计和犯罪组织。书中还生动再现了历目前的金融大案,通过细节分析挖掘人性弱点和机制设计缺陷,读来引人入胜。

目录

X先生匿名访谈实录
尼克·李森访谈实录
**篇 金融简史
**章 重温金融史
1背景
2不同观点
3中世纪时代
4现代社会时期
第二章 (非)暴力活动变迁史
1背景
2古代社会
3荷兰时期泡沫事件
4早期证券欺诈案
5犯罪的新花样
6展望
第三章 金融科技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展望
第二篇 华尔街犯罪的起源
第四章 从过失走向欺诈、不当处置直至犯罪
结论
第五章 道德风险与金融犯罪
1背景
2金融行业的薪资结构
3外部性的影响
4从道德风险到金融犯罪
5结论
第六章 模型风险
1背景
2模型风险的来源
3衍生品的期望估值
4不完备市场中的模型失败:关注相关性
5模型相关的行为
6模型风险、不当行为与金融犯罪
7结论:度量和控制模型风险
第七章 犯罪组织概述
1背景
2意大利犯罪组织
3现代日本黑道
4美国黑手党
5俄罗斯犯罪团伙
6新一轮金融市场有组织犯罪
7展望
第三篇 典型的金融犯罪
第八章 内幕交易
1背景
2内幕交易概述
3展望
第九章 庞氏骗局
1背景
2定性评价
3定量特征
4展望
第十章 证券市场操纵
1背景
2基于交易的操纵经济学
3暗池交易
4金融衍生工具及市场操纵
5展望
第十一章 魔鬼交易
1背景
2案件回顾
3杰罗米·科维尔欺诈案
4应对魔鬼交易
5展望
第十二章 欺诈发行股票
1背景
2上市造假
3 PreIPO欺诈
4新兴市场交易所
5 IPO与诉讼风险
6结论
第十三章 不当营销
1背景
2涉及金融的衍生工具
3次级贷款产品
4结构化投资产品
5从结构化产品到零售商
6评估问题
7结论
第十四章 金融市场的洗钱犯罪
1背景
2洗钱行业
3洗钱市场机制
4金融工具创新与洗钱
5卷入重大案件的知名机构
6展望
第四篇 现代金融骗局
第十五章对冲基金的金融犯罪
1背景
2对冲基金行业的起源
3对冲基金的风险评估
4粉饰基金资产
5虚假陈述基金收益
6洗钱活动
7市场操纵
8对冲基金的业绩评价指标及其问题
9欺诈的指标
10展望
第十六章 新兴市场的金融陷阱
1背景
2东部地区的私有化
3金融市场的廉正风气
4商品和能源市场
5展望
第十七章 从恐怖主义融资到恐怖主义经济
1背景
2恐怖主义融资机制
3金融市场与恐怖主义融资
4展望
第十八章 网络犯罪
1背景
2网络犯罪对市场的影响
3网络犯罪和证券欺诈
4作为系统性风险的网络犯罪
5展望
展开全部

节选

序言 我的上一本书《碳排放权市场大骗局》(Fraud and Carbon Markets:The Carbon Connection)出版之后,我就决定再写本新书,来进一步解密金融市场中的各类骗局与犯罪活动,并分享我在研究交易员欺诈其他投资者群体案件以及各类犯罪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监管机构和调查人员披露了一系列犯罪活动和不当行为。所有这些被披露出来的白领犯罪,都只不过是金融市场犯罪骗局全景图的“冰山一角”而已。尽管如此,这些犯罪却在时刻威胁着天然具有脆弱性的金融市场的方方面面。 本书在详解各类型犯罪案例的过程中,我也会介绍一些定量方法和分析技术。全书横跨金融犯罪和统计学两个专业领域,我希望能够借助专业术语,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尤其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除了教科书中所使用的技术性介绍外,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本身并不足以完整刻画金融市场犯罪的复杂性。因此,在这些方法之外,我们还必须全面掌握犯罪骗局的事实,并分析与犯罪案件相关联的一应因素。 这本书的内容从英国写起,涵盖了全球若干地域,包括欧洲大陆、中亚、土耳其和横跨乌拉尔山脉的俄罗斯联邦,以及东南亚和美国。我在书中也记录了对很多人的访谈实录,他们大多来自金融监管部门,或是调查人员以及熟悉金融圈的有组织犯罪情况的个人。 本书撰写过程中,我的研究工作主要面临两大难题。首先,我试图尽可能充分地收集与犯罪有关的各种情报信息,并尝试与犯罪嫌疑人、举报人、调查人员或金融犯罪受害人进行互动沟通。实际上,这些人大多不太愿意和别人讨论金融行业中的犯罪活动。其次,既要定性描述金融市场犯罪活动,又要介绍资产管理行业中的众多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我希望能在两者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这是我遇到的第二个挑战。 在研究金融犯罪的某些圈子里,有种观点认为,金融犯罪是一种更为温和的非暴力犯罪,这种看法会给人们制造一种假象。白领犯罪与蓝领犯罪截然不同,因此,也就导致了人们在分析金融犯罪方式时会出现认知偏差。 首先,白领犯罪和蓝领犯罪两者密切相关,任何一类的活动会对另一类活动形成外部影响。一方面,市场上存在的欺诈手段,如操纵农产品价格,可能造成全球某些特定地区的社会动荡,从而增加人身伤害或抢劫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蓝领犯罪活动,比如在禁酒令生效期间某人参与了非法走私违禁物品,这可能导致流动性大幅提升,如果资金进而转移进入金融市场,可能会造成或加剧金融危机。 其次,从心理和精神层面来看,金融犯罪与其他类型的犯罪并没有任何区别。那些操纵股价或建立洗钱网络的人,他们的道德水平与那些从事货物走私或抢劫银行的人,其实并不存在任何本质上的差别,两者在心理和情绪的触发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过去几十年来,传统的有组织犯罪开始慢慢渗透到较为复杂的白领犯罪领域。因此,各类金融犯罪活动所牵扯到的因素及其成因开始变得更为复杂,包括了各种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理论中所说的受教育程度低、人均收入低与犯罪活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这种场景中已经完全不再适用了。 纯粹从过程导向的角度来看,我们绝对有必要掌握一些与刑事犯罪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构建犯罪行为的分析解释框架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罪犯或犯罪组织的行为与心理活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马里乌斯-克里斯蒂安??弗朗扎,巴黎第九大学和法国索邦大学教授,施瓦茨资本公司的市场顾问,研究金融欺诈和犯罪问题的著名专家,深谙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行。 译者简介 年四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供职于上海黄金交易所。多次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及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出版各类金融著作7部,在《国际金融研究》《中国证券报》等期刊和报纸发表论文多篇。译作《非凡的成功》成为投资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畅销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