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6850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030685032 ; 978-7-03-068503-2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实际编写而成。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概述、自我意识、人格完善、学习指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爱情心理、网络心理、生涯规划和生命教育10个专题,对每个专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对大学生活的基本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指导。每一章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又有技能的训练。 本书将严谨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事例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名言警句、心理案例、心灵美文和心理测试等环节,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学生自学使用,还可作为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读物。
目录
**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1
**节 心理健康概述 1
一、健康 1
二、心理健康 2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3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5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维护 5
一、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5
二、大学生心理调适 6
第二章 大学生的适应 12
**节 大学生常见适应问题及调适 12
一、什么是适应 13
二、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 14
三、大学生常见适应问题的成因及调适 19
第二节 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1
一、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22
二、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 22
三、适应大学的学习 24
四、适应大学的人际关系 26
第三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32
**节 自我意识概述 33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33
二、自我意识的分类 33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及途径 34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36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36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性 37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复杂性 39
第三节 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40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全的标准 40
二、正确认识自我 40
三、悦纳自我 42
四、有效控制自我 43
第四章 大学生人格完善 46
**节 人格概述 47
一、人格的含义 47
二、人格的结构 49
三、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0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问题及调适 53
一、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问题 53
二、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及调适 54
第三节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59
一、健全人格的模式 59
二、健全人格的内涵 61
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62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 71
**节 学习的概述 72
一、什么是学习 72
二、大学学习的特点 73
三、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 75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学习问题及调适 76
一、学习动机问题及调适 76
二、学习兴趣及调适 79
三、学习疲劳及调适 80
四、考试焦虑及调适 81
五、注意力涣散及调适 83
第三节 有效地学习 84
一、时间管理 84
二、利用记忆规律 86
第六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 93
**节 情绪概述 93
一、什么是情绪 93
二、情绪的分类 94
三、情绪的功能 96
第二节 大学生情绪概况 97
一、大学生情绪特点 97
二、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 98
第三节 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及自我调适 104
一、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104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107
三、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适 108
第七章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 117
**节 人际交往概述 117
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含义 118
二、人际交往的一般过程 118
三、人际交往的理论 119
四、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120
五、人际交往的意义 122
第二节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123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123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125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127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调适 129
一、克服社交恐惧 130
二、学会拒绝 131
三、学会求助 133
四、学会沟通 134
五、学会欣赏与赞美 135
第八章 大学生健康的爱情观 139
**节 爱情的概述 139
一、什么是爱情 139
二、爱情的理论 142
第二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与问题调适 144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 145
二、大学生恋爱能力的培养 147
三、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及调适 149
第三节 爱与性 154
一、大学生性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154
二、大学生性心理的基本特征 154
三、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155
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维护 155
第九章 大学生挫折应对与意志品质培养 161
**节 挫折概述 161
一、挫折的概念 162
二、挫折的类型 163
第二节 大学生挫折心理问题及调适 167
一、大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 167
二、如何提高挫折承受力 168
第三节 大学生意志品质培养 177
一、意志力的含义 177
二、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179
三、培养意志力的方法 182
第十章 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187
**节 网络与大学生活 188
一、网络的特征及发展现状 188
二、大学生上网现状 189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191
一、网络心理障碍 191
二、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调适 195
第十一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99
**节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00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200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困难及原因 202
第二节 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06
一、职业生涯规划步骤 206
二、核心步骤 207
第十二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 222
**节 认识生命 222
一、什么是生命 222
二、生命的特性 223
三、生命的意义 224
第二节 尊重生命 225
一、有责任的生命 225
二、有价值的生命 226
三、有质量的生命 227
第三节 珍爱生命 228
一、什么是自杀危机 228
二、大学生自杀危机原因分析 229
三、如何识别自杀危机 229
四、大学生自杀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230
主要参考文献 236
节选
**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心灵引导】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心理案例】 2019年9月,华中某大学2016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陈某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陈某是一个白化病患者,他在生前撰写的《狗血的研究生生涯》中,自述在读研期间遭到导师的不公正对待,以至于毕业遥遥无期,工作也没有着落,*终陈某因承受不了压力,选择了自杀。 【案例分析】 陈某的生理缺陷可能让他感到自卑和焦虑,他通过努力考上了研究生,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补偿,帮助他摆脱了一些自卑和焦虑。但是在读研期间发生的种种难以应对的压力事件,让他再一次感到强烈的焦虑,而且这次他没能找到合理的方式来化解焦虑,致使焦虑进一步恶化,*终导致抑郁自杀。 **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 如果大家去逛逛书店,就不难发现,关于健康养生的书籍数不胜数且很是畅销;看看电视,会发现大量保健食品、用品的广告铺天盖地;再打开微信朋友圈,各种养生、健身资讯令人目不暇接。我们明知道很多东西只是用于炒作的概念,却不由自主对它们进行追捧。人们这么做,无非出于一个原因—追求健康,因为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传统的观念认为“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疾病”就是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那种认为只要身体没有疾病、生理机能正常就等于健康的观念正在被一种“立体健康观”所替代,该观念认为健康应由心理、医学和社会尺度来评价,健康的概念已从传统的医学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或完全安宁状态。同时,该宪章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安排生活,胜任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 (8)牙齿清洁,无龋齿。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由这十条标准可以看出,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989年,WHO又将健康的概念完善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对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青少年学生而言,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更有其突出的地位。“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从对健康这一概念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为了实现健康状态,人们不仅要讲究生理卫生,还要讲究心理卫生。那么,准确地认识心理健康的内涵和标准,有意识地规划、调整自己的心理发展,主动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就成了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其实,早在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家荣格就曾经提醒人们,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他认为,人们不断对外部空间进行拓展,对心灵的提升却停止了;人们在智力方面收获过剩,心灵美德却沦丧殆尽。精神生活的高度不安折磨着现代社会中*敏感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问题上,他们苦闷、孤独、焦虑、冷漠 甚至精神崩溃,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学者们有着各种理解。 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学者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将个人心境发展到*佳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主要包括自我认知的态度;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对现实的感知能力;积极改善环境的能力。 精神医学者卡尔?门宁格尔(Karl Menninger)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人际关系具有高效、满足、快乐的适应,不只是要高效,也不只是要满足,也不只是能快乐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要三者兼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心理学家H. B. 英格利希(H. B. English)给心理健康下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 心理卫生学者亚伯?阿可夫(Abr Arkoff)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有价值心理品质”,即:①有幸福感;②和谐(指情绪平衡,以及在欲望与环境之间协调);③自尊感(包含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④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展);⑤个人成熟(个人行为发展与年龄相匹配);⑥个人统一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性判断力及意识控制力,积极主动,具有应变能力);⑦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⑧从环境中自我独立(独立自主,自由而自律);⑨有效适应环境。 (二)心理健康的水平 心理健康的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经常性的心情愉快、满意,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他人相处,能够较好完成该年龄发展水平应做到的活动,具有承受挫折、调节情绪的能力。 (2)轻度失调心理。不具有该年龄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与他人相处时略感困难,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可寻求专业帮助。 (3)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明显的适应失调,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应及时接受矫治。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基于各学者对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心理健康有了不同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①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率地生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 H. 马斯洛(A. H. Maslow)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③能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④对生活的理想切合实际;⑤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适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⑨能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能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中国台湾学者王沂钊经过多年的研究,认识到唯有心理健康,才会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健康身体,才能在社会上保持较高的效能,因此提出以下六项衡量个人心理健康的准则即:①有工作而且乐于工作(这是人性中*高的心理需求和快乐的来源);②有朋友而且乐于与他人交往(通过与人分享心情,体会爱的幸福感,进而稳定情绪);③适当了解自己,并且悦纳自己;④能客观地评估、认可他人;⑤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⑥经常保持满意的心情。 中国台湾学者黄坚厚在1982年提出了衡量心理健康的四条标准:①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发挥智慧和能力,以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②乐于与人交往,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③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和悦纳的态度;④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并能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本书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七条。 (1)智力正常。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能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悦。包括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3)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知、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恰当的评价,不苛求自己,适度自尊、自强、自制、自爱,正视现实,积极进取。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对自己基本感到满意,心理相对平衡。 (4)人格完整统一。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的。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学习,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能在负责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充实和自己存在的价值。 (5)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表现为: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充满理解、同情、尊重、关心和帮助,并能在人际关系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6)社会适应正常。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并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能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善于让自己融入不同的环境中;个体与客观环境保持良好关系,既能客观观察环境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能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调节,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或改造自我适应环境,从而*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7)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群体,应具有与年龄和角色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 在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判断时,应该注意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心理健康是一个因文化而异的、不断发展的概念。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曾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马勒博士说过:“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了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一切。”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而且随着现代社会中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发展,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每一个想要获得成功的人,都必须关心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大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这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第二,心理健康有利于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这让大学生能勇于面对困难,有效应对挫折,坚持实现理想。第三,心理健康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第四,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协调人际关系,提升人际交往水平。第五,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升大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维护 一、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有调查表明,“人际交往”“学习压力”“情感困境”“就业压力”是大学生*为突出的四大“心病”,此外性格和情绪、适应问题等也是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人际交往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 (2)学习问题。常见的大学生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问题等。 (3)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性成熟是该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是不可避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3.6¥48.0 -
落洼物语
¥8.7¥28.0 -
中国当代文学名篇选读
¥19.1¥53.0 -
中医基础理论
¥50.7¥59.0 -
北大人文课(平装)
¥13.9¥45.0 -
宪法-第二版
¥12.2¥29.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二版
¥57.8¥68.0 -
EPLAN电气设计
¥29.9¥39.8 -
闯进数学世界――探秘历史名题
¥21.3¥32.8 -
企业法务教程
¥34.8¥49.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18.2¥26.0 -
金融学
¥29.9¥49.0 -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4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
¥31.9¥49.0 -
三国史
¥27.5¥50.0 -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高职高专材料工程技术专业
¥37.4¥45.0 -
陶瓷工艺技术
¥41.7¥49.0 -
飞机总体设计
¥46.8¥78.0 -
陶瓷工艺学/焦宝祥
¥41.7¥49.0 -
古代汉语(第四册)
¥16.1¥35.0 -
编辑审稿实务教程
¥35.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