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报告(2020)

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报告(2020)

1星价 ¥101.9 (7.9折)
2星价¥101.9 定价¥12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983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030698377 ; 978-7-03-069837-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涉及海洋经济和沿海发展的行政管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地理学、应用经济学、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本书聚焦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多个角度总结江苏沿海地区的建设成就与现状,并为推动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内容简介

江苏沿海地区处于我国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88.945公里。江苏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在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2009年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书从经济、产业、生态与环境、滩涂与湿地、岸线与港口等各个方面展开介绍江苏省沿海情况。

目录

目录
**篇 进展与态势
**章 沿海地区发展现状及态势 3
**节 面临新形势 3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江苏沿海地区提供了发展新契机 3
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为江苏沿海地区提供了赶超窗口期 3
三、实施向海发展战略为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
四、加快完善交通物流体系为江苏沿海地区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4
第二节 发展基础 4
一、经济发展达到预期,但较其他地区发展而言仍不充分 4
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产业层次与集聚化水平不高 5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支撑服务能力仍然不强 6
四、生态环境实现总体好转,但海洋生态依然相对脆弱 7
五、沿海人民安居乐业,但城镇布局与服务功能亟待提升 9
第三节 发展态势 10
一、经济发展依然处于量质并举期 10
二、科技兴海战略进入持续推进期 11
三、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历史机遇期 11
四、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进入加速期 12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12
第二章 重大基础设施和滩涂围垦进展评估 13
**节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3
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梳理 13
二、沿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4
三、沿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评估结论 16
第二节 滩涂围垦进展评估 16
一、规划目标 16
二、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18
第三节 小结与展望 24
第二篇 经济与社会
第三章 沿海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27
**节 经济发展 27
一、经济总量 27
二、产业发展 29
三、经济主体 30
四、对外贸易 31
第二节 海洋经济 32
一、海洋传统产业 32
二、海洋服务业 33
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35
四、海洋科研创新 36
第三节 社会发展 36
一、人口 36
二、公共服务 38
三、乡村振兴 39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40
第四章 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及重要节点 42
**节 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 42
一、空间布局 42
二、产业布局 43
第二节 沿海地区开发园区 45
一、开发园区总体情况 45
二、开发园区发展成效 48
第三节 沿海地区特色小镇 52
一、特色小镇发展历程 52
二、特色小镇建设 53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55
第五章 沿海地区临港产业发展及布局 56
**节 石化产业 56
一、发展基础 56
二、重大项目 58
三、空间布局 59
四、发展前景 60
第二节 精品钢铁产业 60
一、发展基础 60
二、重大项目 61
三、空间布局 62
四、发展前景 62
第三节 风电装备产业 63
一、发展基础 63
二、重大项目 65
三、空间布局 66
四、发展前景 66
第四节 港口物流业 67
一、发展基础 67
二、重大项目 69
三、空间布局 69
四、发展前景 70
第五节 小结与展望 71
第六章 沿海地区港产城融合发展 73
**节 港产联动发展 73
一、港口设施持续优化提升,奠定港产联动基础 73
二、以港兴产,前港后厂格局初步形成 74
三、以产促港,港产联动效应突显 76
第二节 港城共荣发展 77
一、现代滨海旅游成亮点,构筑宜居宜业新格局 78
二、大力发展临海经济,吕四作业区创新渔村发展新局面 79
三、港产互动孕育新模式新业态,海头镇打造生态宜居现代滨海城镇 81
第三节 港产城一体发展 82
一、徐圩港 82
二、大通州湾 84
三、滨海港 88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89
第三篇 生态与环境
第七章 沿海地区海洋环境状况 93
**节 沿海地区污染现状 93
一、生活污染源 93
二、工业污染源 95
三、农业污染源 97
四、近十年沿海地区污染事故 98
第二节 沿海地区环境要素 99
一、海洋水文动力环境 99
二、海底地形地貌现状 99
三、沿海地区大气环境现状 99
四、沿海地区土壤环境现状 101
五、沿海地区水环境现状 102
六、海洋沉积物现状 103
七、海洋生物质量 104
第三节 小结与展望 104
第八章 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06
**节 沿海地区生态功能格局 106
一、水土保持功能区 106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107
三、生物产品提供区 107
第二节 沿海地区生态保护红线 108
第三节 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109
一、水环境治理设施建设 109
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110
三、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111
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设施建设 111
五、生态涵养设施建设 111
六、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设施建设 112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112
第九章 沿海地区生态建设成效与安全评估 114
**节 沿海地区生态安全评估 114
第二节 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115
第三节 沿海地区生态系统评估 115
一、自然生态系统评估 115
二、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胁迫效应评估 116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121
第四篇 滩涂与湿地
第十章 沿海滩涂分布与特征 125
**节 沿海滩涂现状 125
一、沿海滩涂资源分布 125
二、沿海滩涂资源量 126
第二节 沿海滩涂冲淤演变特征 127
一、海岸变迁历史 127
二、近期海岸演变 128
第三节 沿海滩涂地形地貌特征 130
一、沿海滩涂分带性 130
二、沿海滩涂剖面特征 130
三、辐射沙脊群地形地貌特征 132
第四节 沿海滩涂动力泥沙特征 133
一、沿海泥沙分布特征 133
二、沿海泥沙输运特征 134
第五节 小结与展望 135
第十一章 沿海滩涂利用与保护 137
**节 沿海滩涂利用现状 137
一、滩涂与浅海养殖 137
二、港区与城镇建设 138
三、旅游娱乐 139
四、可再生能源 140
第二节 沿海滩涂保护途径 141
一、沿海滩涂保护类型 144
二、沿海滩涂保护途径 147
第三节 小结与展望 148
第十二章 江苏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149
**节 江苏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和功能 149
第二节 江苏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分类 150
第三节 江苏省滨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151
一、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 151
二、江苏省滨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152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160
第十三章 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162
**节 江苏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因素 162
一、自然环境因素 162
二、人类活动因素 164
第二节 沿海滩涂湿地生态修复原则 165
一、国际滩涂湿地生态修复总体原则 165
二、我国滩涂湿地生态修复指导原则 166
第三节 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管理建议 169
一、生态修复技术简介与分类 169
二、江苏省生态修复情况及重点项目 170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172
第五篇 岸线与港口
第十四章 沿海岸线资源利用和分布 177
**节 沿海港口岸线基本情况 177
第二节 沿海各段岸线利用情况 178
一、盐城段 178
二、南通沿海段 178
三、连云港段 179
第三节 沿海港口岸线资源总体评价 180
一、沿海地区具有基本稳定的港口岸线资源 180
二、沿海港口岸线资源逐步得到有效开发 180
三、港口岸线后方陆域宽阔、集疏条件良好,发展潜力较大 180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181
第十五章 沿海港口建设与布局 182
**节 沿海港口总体概况 182
第二节 沿海各港区建设进展 183
一、连云港沿海港口建设进展 183
二、盐城沿海港口建设进展 184
三、南通沿海港口建设进展 184
第三节 沿海港口发展成效及不足 185
一、发展成效 185
二、沿海港口发展存在不足 186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186
第十六章 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 188
**节 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的政策要求 188
一、江苏物流节点布局对沿海地区要求 189
二、江苏物流通道布局对沿海地区要求 190
第二节 沿海港口集疏运发展现状 190
一、沿海地区集疏运体系建设进展 190
二、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进展 192
三、沿海港口集疏运特点分析 193
第三节 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总体评估 194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195
第十七章 沿海地区港口资源整合 197
**节 全国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经验 197
一、国家港口资源整合相关政策文件 197
二、全国沿海港口资源整合进程 197
第二节 沿海地区港口发展格局及定位 198
第三节 沿海地区港口的整合状况 199
一、盐城港口资源整合 199
二、南通港口资源整合 199
三、连云港港口资源整合 200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200
第六篇 模式与发展
第十八章 沿海滩涂资源综合管理 205
**节 管理机构及变革 205
第二节 出台政策及管理机制 207
一、滩涂开发管理办法 207
二、滩涂开发规划政策 208
三、开发资金支持政策 208
四、滩涂开发管理机制 209
第三节 综合管理方案及制约因素 210
一、滩涂综合管理方案 210
二、综合管理制约因素 211
第四节 国内外滩涂开发利用经验及成效 212
一、国外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成功先例 212
二、国内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经验 213
第五节 小结与展望 214
第十九章 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216
**节 通州湾绿色一体化示范区 216
一、顶层设计力推绿色发展 216
二、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清洁新能源、纸材料等发展势头良好 217
三、洋口港区绿色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 218
四、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化推进 219
第二节 连云港石化产业集群示范区 219
一、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219
二、四大化工产业集群初见规模 222
三、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23
四、典型项目示范效应 223
第三节 “中华药港”产业创新示范区 224
一、“一区两园”格局基本形成 225
二、六大特色集群初步展现 225
三、竞争优势逐步强化 225
四、扶优培强政策力度大 226
五、多措并举实现产业创新 226
六、全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 227
第四节 东台生态示范区 228
一、高水平沿海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稳步推进 228
二、“生态+人文”的绿色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 229
三、典型项目示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沿海地区发展现状及态势 江苏沿海地区处于我国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25万 km2,海岸线长888.945 km①。江苏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在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2009年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节 面临新形势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江苏沿海地区提供了发展新契机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着力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全面扩大高水平开放,建设高质量双循环平台载体,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 江苏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念,有利于江苏沿海地区打造东亚经济循环圈、推动建立东亚大通关合作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连云港自贸片区,全面深化沿海开放合作;同时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在畅通长三角甚至全国内部经济循环中做出担当和贡献创造契机。 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为江苏沿海地区提供了赶超窗口期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为沿海地区战略地位整体提升和加快赶超提供了窗口期。十九大报告把建设海洋强国摆在重要的位置,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沿海地区要深化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人海和谐的蓝色经济带。 加快海洋经济建设是江苏沿海地区贯彻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当前,江苏沿海地区立足现有海洋产业基础,重塑海洋经济发展定位,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为两翼,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并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和科技实力,以及海工装备、深海探测等领先优势,有条件、有机会在发展远洋经济上走在前列。 三、实施向海发展战略为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当前,江苏沿海地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正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实施向海发展战略,要把沿海作为优化全省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统一规划布局沿海生态保护、交通基础设施、城乡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和产业项目建设,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努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江苏沿海地区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和引擎之一,在全省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轴线。向海发展战略的提出,有利于江苏沿海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积极探索“六个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实现综合实力整体跃升。 四、加快完善交通物流体系为江苏沿海地区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持续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为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提供支撑。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干线公路路网率先发展,铁路建设初见成效,航空运输快速发展,沿海港口群竞争力加快提升。 交通物流体系的完善,使江苏沿海地区运输结构调整取得重大成效,水运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铁水联运、海江河联运取得新突破,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有利于沿海与周边区域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有效支撑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升沿海地区对外辐射带动力。 第二节 发展基础 一、经济发展达到预期,但较其他地区发展而言仍不充分 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达到预期,采取有力举措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一批牵引力强、突破发展瓶颈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进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特别是智能制造项目,增强沿海经济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动能加速转换。2019年,江苏沿海地区实现地区 GDP 18224.94亿元,人均 GDP为95750元,工业增加值为6891.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343.16亿元(表1-1)。《规划》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据2019年 GDP核算,我国东部地区人均 GDP为91609元,可见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人均 GDP目标已提前实现。 表1-1 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发展情况 江苏沿海地区着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存在着发展不充分的短板。2019年,在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南通、盐城经济总量排在第7位和第11位,盐城比第10位的温州低了近千亿元。从江苏省内看,江苏沿海地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30.9%和23.6%,但经济总量占比为18.3%,人均 GDP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7.5%,城镇化率也有待提高,可见未来江苏沿海地区需要加快发展,补齐短板,提升发展能级。 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产业层次与集聚化水平不高 江苏沿海地区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19年,沿海地区三次产业比重为7.8∶45.7∶46.5,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江苏沿海地区全力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新海石化、盛虹炼化一体化、中化国际、卫星石化项目有力推进;支持东风悦达起亚、华人运通等企业主攻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打造中国东部沿海汽车名城和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导向,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 江苏沿海地区初步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但是现阶段江苏沿海地区仍面临着产业层次与集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江苏沿海地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发展仍然处于中低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全省的20%。产业集聚化水平不高、竞争力不足,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产业集群不多,处于国际产业链龙头地位的企业偏少。主导产业链不完善,上下游配套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及材料依赖进口。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支撑服务能力仍然不强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连云港、盐城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 GDP比重年均增长6.70%、8.5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6.79%、 11.39%(表1-2),发展态势可观。连云港、南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均不断提高。江苏沿海地区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小升高”计划,支持沿海地区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企业创新梯队,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培育形成创新型企业集群。以物联网、云计算、纳米科技、数控机床、重点新药、机器人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正成为引领沿海地区未来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表1-2 江苏沿海地区创新能力发展情况 江苏沿海地区创新能力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江苏沿海地区创新支撑服务能力仍然不足以支撑高质量发展。江苏沿海地区研发经费投入水平偏低,2019年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研发经费占地区 GDP比重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2%),连云港市研发投入占 GDP比重在江苏省十三个市中仅高于宿迁市。高端人力资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